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251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理论考试思考题.doc

09语教2班江思海手打,希望大家有个好心情复习,不怕不怕啦~~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P73

答: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2什么是话语蕴藉?

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是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P73

答: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

第一。

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

3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个体,它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p122

答:

特点: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原因: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

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4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p122

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的反映客体,即主动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

5什么是文学创造?

有哪几个阶段?

有什么特点?

p151

文学创造的实质上就是文学生产,发生阶段可分为:

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6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

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p177

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7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p179

8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p199

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

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

而报告文学要求选取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真人真事进行记录,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9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p199

答:

相同点:

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

不同点:

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10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有哪几个?

P200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三个大层次:

文学言语层面: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文学形象层面:

由文学言语构成的层面,还处于文学作品表层

文学意蕴层面:

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11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举例说明P231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12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p231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13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p231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14什么是文学风格?

p277

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5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P297

一般指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时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16如何正确理解“风格即人”的观点?

P298

答:

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从形成的内在根据上来理解和风格的。

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风格的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

所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17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P298

答:

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对风格美有不同的选择。

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

但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18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有何辩证关系?

P323

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规定消费方式需要;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19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消费?

P323

答:

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而文学作品是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文字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文学作品具有超时代性,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20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P323

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和未含阅读行为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重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21隐含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P345

答:

作家的创作动机;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

22什么是文学批评?

P372

23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P372

答:

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所以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

24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P150

答:

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即兴不是作家的理智所选择的,他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25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P177

答: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

因此,当人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09语教2班江思海手打,希望大家有个好心情复习,不怕不怕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