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370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3.少年得到答案了吗?

你想怎样回答他的问题?

得到了。

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一、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板书)

1、自尊的含义:

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板书)

方案一:

举例分析为什么说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讨论:

(1)周末你喜欢穿校服校鞋还是穿另外的衣服上街?

(2)如果在街上碰到好朋友,你希望他(她)怎么评价你的打扮?

让学生讨论完,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回答进行质疑和引导,让学生明白获得肯定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自我否定和别人的否定则会使我们情绪低落,心灵受伤。

这些是重视仪表(形象)和满足自尊心理的表现。

方案二:

情境表演“好友见面”

为什么同样是好友见面会有不同的后果?

教师总结:

情景中的人物的情绪的变化,原因在于人总是倾向于肯定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获得肯定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自我否定和别人的否定则会使我们情绪低落,心灵受伤。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板书)

这两种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而而选其一。

过渡:

举例分析,我们会努力做某些事情,使自尊得到满足;

避免做某些事情,以免自尊受到伤害。

自尊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

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的立身社会。

3、自尊有利于形成健康人格。

案例分析:

在一次考试中,老师在改卷中发现,平时成绩很差的小李同学因为作弊得了高分。

为了教育这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老师假装不知道,在课堂上故意表扬了小李同学。

你认为小李同学受到表扬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二、 

自尊始于知耻(板书)

1、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互为表里(板书)

你认为小李同学以后还会想作弊吗?

归纳出羞耻心对于行为的作用:

2、羞耻心有利于形成良好行为(板书)

以父亲贩卖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是他在向妻子和儿子忏悔,祈求他们原谅的的图片显示,让学生思考做下卑下行为的人还有做人的尊严吗?

3、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才能维护自尊(板书)

阅读与感悟黄纱巾

我思我悟:

这条不出售的黄纱巾的价值还是10元吗?

无可估量。

因为这条黄纱巾已经包含着女孩克制的物质期望,体贴父母困难,不贪占别人的便宜,自尊自爱的品质和心灵;

我们也看到了中年人关心别人、成人之美的善良为人。

本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大家了解自尊的含义,认识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也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识别什么是卑下无耻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

1.2明辨是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善良正义的人作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对诱惑不软弱,对错误不盲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3、教学重点: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4、难点: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以故事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小龙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只玩了几天就把钱输光了,可是他已经上了瘾。

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朱的人对他说:

“怎么?

没钱了?

不要紧,我们来赌一赌赛车,你赢了就给你50元。

”小龙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

第一场就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兵败如山倒。

小龙欠了大朱近千元,没钱还,大朱就教小龙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

小龙无奈,只好照办。

一次,当小龙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派出所。

小龙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明辨是非。

先请同学们看教材“探究园”中的“班级风景”“朋友之间”。

活动一:

朋友之间

(1)活动目的

认识到校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存在是非问题,判断是非要有正确的标准。

同学朋友之间不能不讲原则,不分是非。

通过活动学会理性分析,懂得做人的良知是正确的是非观,要铸造自己良知的标尺,学会判断是非,与同学以正确方式交往。

(2)活动内容分析

周立与王云海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说明,这两个朋友做事有是非不分的倾向。

“等价交换”——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是他们各自的责任,应该自己完成,不能作为利益互相交换。

“打抱不平”——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解决,不能“以牙还牙”。

“好样的”——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没有正确的判断,缺乏正确的是非观。

“做贡献”——中学生经常互相请客吃喝是不应该的,不是正确的交往方式,友谊不能靠吃喝来建立。

(3)过程指导

第一步:

阅读材料

第二步:

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情是否是“好朋友”应该有的行为,分组讨论并作是非判断。

第三步: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

这四件事情,或类似的事情,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应该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

怎样交朋友?

第四步,结合问题三,学习心灵导航第一段,让学生归纳如何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并把它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与同学朋友交往要有原则,讲是非。

教师总结。

一、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是非。

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问题。

只有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是非以后,才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扬善抑恶。

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良知的含义是指人的本能中具有的、以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

在本课中,良知就是指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所谓“是”指对的、正确的。

所谓“非”是指错误的、不对的。

“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

所谓“善”,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

满足需要是从人本身的出发的。

人的需要可以分许多层次。

所谓“合理地”是指满足形式的客观合理性,是就社会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这样一来,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的,也不纯粹社会的,是主体的、社会的、历史的。

所谓“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

2.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

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在每一次接触、判断、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通过道德的陶冶,法律的知悉、榜样的选择,分析能力的提高,理想的确立等途径,一个人的是非善恶观就会逐渐清晰和坚定起来。

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人们是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事物的。

选择哪一种价值标准,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是人的自主行为。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出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价值标准的例子:

以发财致富为标准、以出人头地为标准、以清闲享受为标准、以奉献社会为标准、追求创造发明的成就、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平凡安稳、追求轰轰烈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人生追求面前,自己如何判断,如何选择,这就要看有没有正确的标尺。

在青少年阶段,人生标尺的选择,决定你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活动二:

《哥们义气是好是坏》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对校园中的不良小圈子现象做出正确判断,认识其危害性,纠正这种行为,建立健康的同学关系和以正确是非观为基础的友谊。

活动过程:

教师呈现《哥们义气是好是坏》的材料。

结合学生的体验,讨论“哥们义气”错在哪里?

有什么危害?

举出正面例子,说明应该建立怎样的同学关系和友谊?

材料:

某中学初二班有三个男生,阿军、阿甘、阿林。

平时比较要好,课后常常一起玩耍,甚是亲密。

有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人都迷上了,尤其欣赏剧中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情节。

—日,在阿林的提议下,三人也学着刘、关、张的样子,找到一个果园的桃林,跪地焚香,宣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结拜兄弟。

从此,三人以兄弟相称,形影不离。

如果三人中有一人说谁欺侮了他,其余两个便一拥而上,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

在学校里,同学们都不敢惹他们。

一次,阿林放学回家,与邻校的一个学生发生□角,进而动起手来。

阿林个子小,被对方打得鼻青脸肿。

阿军和阿甘听说后,怒不可遏,发誓要帮阿林报仇。

第二天放学,三人一起到昨天阿林挨打的路上,等到那个学生出现后,便围住他一阵拳打脚踢,直打得他连“求饶”都说不出声来,方才住手。

那个学生重伤住院,好久才康复。

他的家长告上法庭,经过法庭审理,阿军、阿甘、阿林三人因结伙打架,报复行凶,致人成重伤,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共同赔偿受害者医疗费和营养费等六万多元。

三个“难兄难弟”抱头痛哭,悔恨万分。

材料分析:

哥们义气有什么害处?

哥们义气是一种狭隘的小团体意识。

只要我们是朋友,或者你是我朋友的朋友,就有求必应,不分青红皂白,不计一切后果,为了一个小圈子的利益,为了某个人的利益,有时甚至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大动干戈,互不相让,结果既害别人,又害自己。

以哥们义气为交友之道是盲目的、糊涂的。

哥们义气只管交情,不管别的,良莠不分,善恶不辨,有交情就是朋友,哪管对方品质怎样,道德如何。

只要对方对自己好,肯帮忙,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和对方称兄道弟,甘愿为对方“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如果对方品质恶劣,很可能到头来“有罪同当”。

[板书设计]

1.做人必须有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第二课时

以故事《迷途的神童》导入新课:

1998年,来自黑龙江省一个普通乡村的“神童”张满意上演了一幕“伤仲永”的现代版。

他3岁会算帐,14岁被保送南开大学。

上大学后,由于各方关爱,衣食无忧的他很快迷上了电脑游戏,市面上能够见到的游戏他几乎玩遍了。

由于耽于玩乐,荒废学业,终因累计5门功课不及格被南开大学劝退。

他从梦幻中回到现实,经过一年的发奋努力,1999年高考以661分的全市最高分重返南开大学。

二进南开以后,他又开始重复前3年的大学生活轨迹,逃课重又成为家常便饭。

2002年10月份,他的多门功课又频亮红灯,终又被劝退。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要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为高尚的目标而奋斗,做有意义的事。

要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必须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下面请同学们看教材14至15页的相关内容。

(学生看完教材的相关内容后,教师接着讲。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片:

一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举着一副望远镜“看”天空。

公园里的游客看到小孩的样子,以为天空出现了什么稀罕事物,于是纷纷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

公园外面的人看到公园里的人都在看天空,觉得天空肯定是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也争先恐后地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

直到小男孩从长椅上站起来,摸索着向前走去,人们才知道,原来天空什么稀罕物也没有。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看完这部动画片,很多人哑然失笑,觉得那么多人都被那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欺骗”了。

实际上,欺骗人们的不是那个小男孩,而是人们的从众心理。

人们的看法和行为很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引导,或者说,个人的看法或是行为会朝着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比如,课堂上同学们正讨论着问题,如果大家看法一致,有一位同学的看法和大家的看法不一样, 那他很可能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而追随大家的看法。

再如,某天校园里有三两个同学在编五彩手环,虽然这手环没什么实质性的用途,但是很快就可以看到五彩手环风靡校园,有的同学甚至上课也忍不住偷偷地编。

看到那些被双目失明的小男孩“欺骗”而跟着凑热闹买望远镜看天空的人,你会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笑。

仔细想想,你何尝不是也时常受到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对一些“流行”的东西趋之若骛呢?

其实,踏实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你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

透视“流行”

(1)活动目的

学会对流行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正确对待“流行”的影响,克服盲目随大溜、赶时髦。

(2)活动内容分析

中学校园中常常可以看到某些社会上的流行事物。

有的流行事物使少年学生的沉迷、陶

醉,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妨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由于流行文化的背景和内容相当复杂,不应该简单地判断和否定,而是应该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自觉摆脱消极影响。

阅读材料:

一个女修理工和电影明星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流行的态度,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补充阅读材料:

这是一份反面材料,可以与上面的材料形成对比效果。

[投影]    《走出雨季的迷惘——追星一族》

最近几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一股“追星的狂热”,自然也就出现了一大群追星族,尤其是在少男少女们之中追星族就更多了。

有的追星族追得动了真情:

“华仔,我虽没有那个八中的女孩学习好,可我更爱你!

”有的追星族追得将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忘掉了:

“华仔,今天我爸住院了,我没看他来看你!

”有的追星族追得忘掉了一切,什么学习、什么工作,统统地被抛在脑后;

有的“星迷”为了获得“星星”的签名,居然会在“星”的宾馆门口死守,一等就是一个晚上。

有的追星族追得那样的“执著”,以致其他什么都不懂。

当港台歌星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先生同机到达某市时,有的“追星族”甚至问这样的问题:

“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有的追星族追到了“如梦如痴”的程度,当“星星们”在台上直着嗓子叫吼时,少男少女们又是哭又是跳的,台上台下甚至达到了“泣不成声”的地步了。

有的居然患上了可怕的“梦幻症”。

这些少男少女只要一闭上眼,眼前就出现港台歌星的影子。

有的一个劲儿地要与歌星结婚,因而经常失眠、头痛、烦恼不堪,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于是有的“发烧友”不得不由家长陪伴着去看心理医生,去治疗因“追星”而引发的“心病”。

有的少男少女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时间、物力都用到追星上去了,整天哼着“哥呀妹呀”“死呀活呀”的,试图从“让我一次爱个够”、“跟着感觉走”、“何不潇洒走一回”等的词曲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自己小小的卧室变成了明星照片的展览馆。

选择

(1)活动目的:

体验在同学相处中分辨是非的重要性,懂得必须做到突破情面,坚持正确的是非观,才不会追随别人做错事。

由于同学间的纠纷,小昆和表哥找朋友小林帮忙打架。

这种情节在校园中常常可见。

事情发展下去可能造成恶果。

小林有几个选择:

一个是为了朋友义气,不分是非去帮着打架;

一是考虑到后果,拒绝去,这样一定得罪朋友;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说服小昆不去打架,再进一步做调解工作……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设想更多的做法和细节,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对同学间的行为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选择,并进而学会对长辈、亲朋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请学生表演故事。

可以选几组学生,按照各自不同的设想,做不同的表演。

分组讨论活动的问题。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

教师举例,或者让学生举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结合活动,学习心灵导航相关内容,让学生归纳,与亲朋好友相处时,应该怎样做到以是非为标准判断和选择。

二、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1.对社会影响要做判断和选择

2.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的影响

3.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发出的信息

4.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三、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1.正确的是非观要付诸行动2.战胜自己,抵制诱惑

3.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4.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1.3 

自我负责

一.教学时间:

两课时

少年的责任

做有责任感的人

四.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

五.教学设计

1.老师出示问题:

(1)什么是责任?

(2)为什么说做人就要负责任

(3)个人行为与后果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有哪些?

(5)怎么样培养做人的责任感?

学生自学8分钟,找出问题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授。

2.讲述:

问题一:

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分内应该做的事,二是批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错。

结合班组风景"

这与我无关"

吧?

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一些责任,一些份内应该做的事,这些份内应做的事是因为每个人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决定的。

从而引出:

(1)个人责任是个人各种社会角色责任的总和

(2)人的责任也随社会和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3)人的责任也是分层次的

结合"

实践与评价"

环节说明责任的第二层含义,这个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云讨论,体验。

问题三:

个人行为与后果有一致性,人的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

结合个安研计说明这个问题

问题二: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述做人就要负责任

结合前面讲述及"

阅读与感情"

让学生明白:

一个品质良好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此时师可以补充一些事例,让学生对责任感产生共鸣。

第二单元善待他人

2.1诚实守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诚实的含义,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2、知道拒绝谎言、重视承诺的要求和意义。

3、让学生树立诚实为荣的观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诚信的意义和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

为什么诚信对我们这么重要?

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解答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教材30-31页的漫画,思考:

漫画中的行为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二)、阅读教材30页,思考:

1、诚实的内涵是什么?

2、诚实有什么意义?

(目的:

从理论上把握诚实的内涵,认识诚实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诚实观)

(三)活动:

请你帮他们出主意

在辨析中学会选择诚信行为)

见教参92页情景一、二、三、四

学生讨论:

你给以上情景中的主人公出什么主意?

(四)诚信的两方面基本要求:

拒谎言、重承诺

阅读教材32页,思考:

1、为什么会有谎言?

2、谎言有什么危害?

3、承诺的重要性是什么?

4、承诺的要求是什么?

从理论上把握拒谎言、重承诺的重要性)

(五)阅读与感悟:

一诺千金

(目的:

使学生体会承诺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思考:

1、作者为什么把还两元钱的事情和那个男生后来走向成功联系起来?

2、作者为什么在朋友失约后做解释的电话中什么也没说?

3、在读了这两个小故事后,你被什么所感动?

你为什么失望?

谈谈你的交友标准和对待朋友的方式。

课堂练习

1、思考:

教材32页毛泽东的名言,他体现了课文中的什么观点?

2、讨论:

点评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并相互交流。

教学小结

把握诚实的内涵,认识诚实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诚实观,把握拒谎言、重承诺的重要性

作业

3、谎言有什么危害?

4、承诺的要求和重要性是什么?

1、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3、培养和提高做一个诚实的人、过诚实的生活的能力

4、使学生树立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

人应该诚实,但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诚实与隐私、善意谎言的关系。

(一)活动一:

社会风景——日常琐事之四点评

通过学生的分析、评价,使学生体会到诚实的复杂性,探讨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

同时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关心社会问题。

讨论:

1、你同意书上的点评吗?

2、假如你是这些情景的受害者,你的心情和想法如何?

3、假如你是其中的主人公,你的做法和想法又是怎样?

4、如何处理诚实与隐私?

5、如何看待善意的谎言?

教师稍做点评

(二)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1、列举你身边的不诚信现象

2、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3、能否讲出一些关于诚信的例子

(三)活动二:

自我检测——生活中的诚实守信

检测自己在诚实守信方面的行为和观念,看到不足,提高认识,努力改进,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

1、学生自评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对落实改进诚信的做法进行监督,并可制订一些奖惩方法

3、教师归纳

设计一个关于老实人的故事,讨论:

1、你愿意做个有时吃亏的老实人吗?

2、你愿意交老实的朋友,还是喜欢“精明”而不太老实的朋友?

3、老实人在社会上行得通吗?

做人既需要老实,还需要智慧,我们必须学会处理好诚实与隐私、善意谎言的关系。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时,要多给自己的心中留一片净土,坚守诚信的绿洲。

1、如何处理诚实与隐私?

2、如何看待善意的谎言?

3、中学生如何坚守诚信的绿洲?

2.2平等待人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

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够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也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反之,歧视和不尊重不仅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造成人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