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446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docx

现代教育技术学岗前培训1

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1

1.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2.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

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较低,校校通尚为实现

3.高等教育信息化现状:

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出具规模,但质量有限,应用水平不高

4.继续教育信息化现状:

网络办学初步实践,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形成

高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1.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

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3.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4.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

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校知识创新。

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

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

5.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

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依托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

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未来五年影响高等教育的六大信息技术:

大规模网络课程,平板电脑,3D打印技术,游戏及游戏化,可穿戴技术

关键趋势

1.开放资源。

开放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等概念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透明性与易获取性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

随着权威信息源重要性的弱化,有必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和其他确认方式来理解媒介和信息的意义。

“开放”在教育中作为一个流行术语在不断扩散,因此理解“开放”的定义就越来越重要。

“开放”通常被简单地等同于“免费”,这是错误的。

开放教育的倡导者们正在努力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将“开放”定义为:

免费、可复制、可重组、没有任何获取或交互上的障碍。

2.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作为传统大学课程的替代方案或有效补充正在被广泛地采用由于世界一流教育机构(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先前的成功试验,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已经引起了其他一些教育机构高级主管和理事的兴趣,很少有其他的教育创新活动能够获得如此大的关注。

随着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发展,它们越来越被看作是基于学分时数教学的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替代形式。

一门课程能够吸引数以万计的学生参加学习,这样的发展前景也引发了对很多问题的认真讨论,从微观的学分问题到宏观的组织领导力问题等。

3.非正式学习。

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所需的技能更多地来自于非正式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大学中正规课程的学习

非正式学习通常是指在正式学校教学情境之外所发生的所有学习,但是更具实践性的定义是学生自我导向并与自身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学习。

雇主对于新职员会有明确的期望,包括他们的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通常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或提升的。

网络或其他现代环境除了给学生提供传统作业(例如阅读教材和撰写论文等)之外,还允许学生有更多灵活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开展实验、游戏,进行相应的主题探索等,这样能够平衡学生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活动。

这类非正式学习活动将在各类学习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4.个性化学习。

人们日益关注利用新的数据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绩效评估

学习者参加网络学习活动时会留下很多可供分析的数据,能够被用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

学习分析的试验和示范项目正在研究利用数据反馈改进行动方案的方法。

通常会有用户面板来展示所收集的过程信息,这样学生的进程能够得到实时的监控。

随着学习分析这个领域的成熟,有望利用过程信息来持续改进学习成效。

5.教师角色转变。

由于学生能够通过因特网获得海量资源,教育者的角色和作用也在持续改变

由于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设备浏览网页、下载应用程序、阅读文章,教育机构正面临着关键转变。

教育学习者如何识别可靠的资源和聚合内容变得势在必行,大学教育者们也有必要履行内容引导者的职责。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开放内容、免费在线讲座的兴起也带来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谁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专家?

”教育者们正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论坛和工具,让他们进行各个领域的学习。

6.混合式教学。

教育范式正在发生变迁,涵盖了网络学习、混合式学习与协作学习

学生们已经在互联网上花费了大量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换新信息,这通常是通过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的。

采用面对面和网络混合学习模式的院校能够加强学习者在学术之外形成的网络技能。

网络学习能够发挥很多在校学习所不及的优势,包括让学生具备越来越强的数字化技能,为实现越来越多的协作学习活动提供可能性。

如果设计和实施成功,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到校园参加一部分活动,而利用网络实现另外一部分活动,从而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前教育19前,视觉教育19末20初,视听教育(教育技术兴起的标志)20世纪20年代,视听传播20世纪60年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

视觉教育阶段:

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等,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于是产生了视觉教育的概念

霍本,《课程的视觉化》,视觉教育的理论基础以教具为基准,按其所提供的教材的具体-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

从实地见习开始,它提供的教材最具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来说,言语最抽象。

在选用视觉教材时需考虑:

视觉教材本身的现实性、学生过去的经验范围和性质、教育目的和教室环境、学生智力的成熟程度。

视听教育阶段:

以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的教育应用为特征。

(教育技术——物化技术的应用)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戴尔的“经验之塔”

“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

它是戴尔提出的。

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

(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

但不是说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化分阶层是为了说明各个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

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

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他把人们探求真理的智力简单化、经济化。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

  (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视听传播教育

拉斯维尔等人在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关领域渗透。

由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充分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

程序教学机:

机器由输入、输出、储存和控制四部分组件构成,其主要功能是:

1.储存和呈现教材,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2.接受学生的反应,并立即指出反应的正误。

3.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程序。

4.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

5.进行计分、计时、报出成绩。

斯金纳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引进教学,在教学中强调行为目标和即时反馈,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一个重要方面的依据。

他改善了教学机器的功能,并制定了一系列程序教学原则。

教育技术阶段

受到系统科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

阶段

时间

新媒体的介入

新理论的引入

命名

萌芽

19C90年代

幻灯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直观教育

起步

20C20年代

无声电影(美)、播音(英)

《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视觉教育扩音教育

初期发展

30~40年代

有声电影、录音

戴尔《经验之塔》

视听教育

迅速发展

50~60年代

电视、计算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传播学/工艺学

系统发展

70~80年代

闭路电视系统、卫星广播电视

系统、信息、控制论

教育传播与技术

网络发展

90年代以后

多媒体、网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南国农

电化教育与信息化教育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电化教育必须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2、电化教育并不排斥传统教育媒体。

3、电化教育必须遵循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

4、电化教育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

5、电化教育的目标是改进教学教育,实现教学教育最优化。

6、“电化”这一术语具有较大包容性。

前天的电化是电力化,昨天的电化是电子化,今天的电化是信息化。

信息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发展新阶段使用的名称。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终身教育观:

教育是个人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分散在整个一生,并且要使教育和劳动、学习和工作相互交替进行。

双主体教育观: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创新教育观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情商为主教育观

情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教学上,只有从智商转到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情商上来,并大力提升年轻一代的情商,才能取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人。

四大支柱教育观

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这4种基本学习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4种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种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

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

◇实现教学法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

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

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

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

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

◇现代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现代媒传技术: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3)开发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

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材资源,即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资源开发。

(4)优化教育过程

优化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

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

(5)信息素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信息能力主要是8种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6)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或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质:

新的教育方式

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

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化三性

五化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

◇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

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是优化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低消耗,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

“优化”不等于“理想化”。

任何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优化。

无条件的、绝对的优化是不存在的。

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个:

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

2.信息化教育的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高低用什么来衡量?

主要是看能否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

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

信息化教育能在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实施信息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什么意思呢?

对教师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

信息化教育,通过Internet和校园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和传递大量的所需信息,节省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化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扩大教育规模

实施信息化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社会传播教育课程,凡是有电视或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课堂。

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扩大了教育的规模。

信息教育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育能扩大教育规模,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手段实现了多媒化

□教育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教育过程的结构,形成了多种人—机—人教育新模式,也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远距离教学成为可能;

□信息化教育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在它的支持下,促进了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校观、现代人才观等的形成。

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在教育上引发的是一场全面、深入的历史性变革。

1.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是同一件事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称谓。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2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发展新阶段使用的名称。

电化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前发展阶段,使用的名称是电化教育或视听教育,视听教育就是电化教育,两个名称同一个意思,可以相互换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是后发展阶段,使用的名称是电化教育或信息化教育。

也可以说,视听教育是工业时代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1)“教育技术(Education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一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一个国产概念。

我国自引进“教育技术”的概念后,按照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内涵与我国这一领域的实践有一定差异,因此,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以符合我国的实际。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

可以互相换用。

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指信息科学与技术(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教育从字面上看只提到信息技术,忽略了信息科学。

而没有信息科学的指导,就不可能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所以,对于这两个概念,用信息化教育比用信息技术教育更加精确。

信息化教育需要在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在信息化教育中起直接指导作用的,不是单纯的信息科学或教育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而是两者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教育技术的定义

翻译一: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翻译二: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具有如下特征。

(1)教育技术以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的

(2)教育技术以创建、运用和管理为研究内容

(3)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目的

III.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

1“教学技术”的名称被“教育技术”名称所取代。

2“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

4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相关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

IV.何克抗教授对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

理论与实践并重:

以系统理论、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先进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过程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标志着教育技术在观念上从传统的“教”向“学”转移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学习资源极大丰富,为优化学习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国内——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1、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南国农,1998)

▪2、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何克抗,1999)

▪3、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李克东,1999)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

▪1、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如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等等)。

▪2、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核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拒绝传统教育技术(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以一切学习资源(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

▪3、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4、以追求和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宗旨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教育系统设计与评价

▪远距离教育

▪多媒体教学应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理论上: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可为教育规划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理论可为人才培养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开发理论可为专业课程调整服务。

▪实践上:

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和教学组织形式上

信息时代的人才素质要求:

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和广泛能力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日益盛行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与教的理论

⏹【学习理论】:

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

⏹【教学理论】:

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学习理论构成了教学理论的基础。

▪教育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