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74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12Word文档格式.docx

C.冶铁D.制陶

4.(2012·

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台湾歌星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曾风靡海峡两岸。

歌中所赞美的青花瓷成就于我国传统手工业中的()

A.纺织业B.冶金业C.制瓷业D.造船业

5.(2012·

金华学业水平检测)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见右图)。

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A.人物年龄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D.色彩浓淡

6.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

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7.(2012·

长春高一检测)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A.民营作坊兴盛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8.(2012·

宁波高一检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

每下一机,人争鬻之。

计获利五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

(2)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3)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提升组】

9.(2012·

湖南十二校模拟)西周时,“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工商皂隶不知迁业”。

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①劳动者被紧紧束缚在规定位置上,地位世代不变

②极大地压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③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手工业和商业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

④从事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相当于奴隶,无人身自由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1.我国古代制瓷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尤其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

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

其中窑址同在今河南省境内的是()

A.定窑、汝窑、哥窑

B.汝窑、哥窑、官窑

C.哥窑、官窑、钧窑

D.汝窑、官窑、钧窑

12.(2012·

揭阳高一检测)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13.(2012·

苏州高一检测)《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

这表明当时当地()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14.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15.(2012·

邢台高一检测)“赛里斯国(即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

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

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

”(普林尼《自然史》)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表层或深层信息是()

A.古罗马和中国已有丝绸贸易

B.丝绸之路为两国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C.古罗马很了解中国盛产丝绸

D.古罗马已熟知中国丝绸的制造工艺

16.(2012·

南昌模拟)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萧近高说:

“(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

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由“处工,就官府”可知,当时我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应为官营手工业;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选A项。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故选B项。

3.【解析】选C。

图示体现了用水作为动力来鼓风冶铁的工具,因此该装置是应用于冶铁。

4.【解析】选C。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材料中体现的是制瓷业。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由题干中提到的“元朝”可知,判断画像真伪的关键是确认画像创作的时间;

A、B、D三项都不是关键因素,故选C。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陶瓷中出现阿拉伯文字,反映了该瓷器是为适应国外客户需要制作的,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无关。

7.【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皆工织作”“比户相闻”可知,苏杭地区纺织业中民营手工业发达;

B项不符合史实;

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8.【解析】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1)题围绕“四方咸取给”“必走浙之东”等信息分析;

(2)题身份即机户,原因紧扣材料分析;

第(3)题古代以农为本,工商为末;

第(4)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

答案:

(1)纺织业发达,发展成为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2)早期资本家。

转换行业,采用新兴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3)本:

农业,末:

商业。

(4)商品经济发展,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以工商业著称的城市在江南兴起。

9.【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劳动者身份不能随便更改,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官府垄断手工业;

④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C项。

10.【解析】选A。

由“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状况,C项排除;

B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D项不符合史实;

“富于大将军”可知,A项正确。

11.【解析】选D。

宋朝时,我国的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依据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来看,分布在今河南省境内的主要是汝窑、官窑、钧窑。

故选D项。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蚕桑业”是指丝织业,元代棉纺织业兴起,冲击了丝织业的发展,D项符合题干要求;

A项不符合史实;

B、C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D项。

【规律方法】棉纺织业迅速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的穿着,民间推广难;

②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

③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的推广,为棉纺织业发展提供原料;

④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

【变式备选】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写道: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绩麻。

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解析】选D。

由“多种木棉花”“罢绩麻”可知,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A、B、C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13.【解析】选A。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可知,此为明朝江南丝织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故选择A项。

14.【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超过官营手工业,在于自身的发展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

官营技术仍占优势,排除B项;

分布的地点不是决定其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地区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

排除C项。

明清制度的腐朽是其阻碍因素,排除D项。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古罗马和中国已出现丝绸贸易,这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A、B、C三项均能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D项错在“熟知”,与材料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

16.【解析】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1)题特征紧扣材料从时间、技术、种类、范围等方面分析,影响从不同角度理解;

(2)题特点由材料可看出包括制瓷业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但从当时全国范围来看,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特征:

历史悠久;

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

产品种类繁多;

走向世界。

影响:

推动了制瓷技术的发展;

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民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

不能说明;

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