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42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7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0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反映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 )

A.效度

B.信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3.化学中锂、纳、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迁移

D.顺应迁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 )

A.个别化教学

B.情景教学

C.发现学习

D.指导教学

5.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均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属于( )

A.第一印象

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移情效应

6.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伯尔D.贾德

7.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品德的核心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学生在学习一套体操时,当他们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时,他们进入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匀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0.下列哪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

A.生理需要

B.爱与归属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11.尝试—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

12.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属于品德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模像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15.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老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问管理策略

16.下列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

A.智力测验

B.创造力测验

C.成就测验

D.兴趣测验

17.在学习策略测验中,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种模式是( )

A.程序化训练模式

B.完形训练模式

C.交互式训练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18。

在掌握学习理论中,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评价项目的( )

A.20%—30%

B.50%—60%

C.60%—70%

D.80%—90%

19.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形容词体现的是自我意识中的(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反思

20.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巴甫洛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21.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___组成。

22.操作技能在动作的结构上具有_________。

23.创造性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_______的特征。

24.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_________律。

2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_________。

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

27.教育心理学是—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它具有促进和_________功能。

29.课堂结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的组合模式,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_________。

30.认知方式中的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划分标准是反应时间和_________。

3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_的学习三类。

32.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

33.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____。

34.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陈述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_________。

3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_________与最佳的动机激发起水平之间的关系。

3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包括环境、智力和_________。

37.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_________、态度定势与道德认知。

3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___。

39.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_________。

40.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学家以_________来命名这一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根据题41图解释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42.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43.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4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5.简述态度和品德的关系。

4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结合教学实例,试述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2010年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C.加涅 D.奥苏伯尔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常规思维 

D.经验思维

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5.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6.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7.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或原理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0.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下列哪个不属于合作学习的特征()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团体历程 

D.最近发展区

12.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13.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4.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l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0 

B.100

C.120 

D.125

15.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

A.人的潜能 

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

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 

D.有无心理疾病

1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

A.配置性评定 

B.诊断性评定

C.常模参照评定 

D.标准参照评定

17.在心理发展的进程中,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特征()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8.在学习“鸟”的概念时,老师用蝙蝠来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这使用的是()

A.正例 

B.反例

C.变式 

D.概括

19.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20.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__________等几方面。

2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

23.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案卷分析、观察和__________。

24.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属于__________知识。

2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______的过程。

2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

27.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分类,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__________。

28.经验类化理论强调__________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9.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__________。

30.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______。

31.群体动力表现为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以及课堂里的__________。

32.认知策略中,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策略是__________策略。

33.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__________。

34.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______。

35.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__________和序列性。

36.现有研究表明,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第一是接受,第二是__________,第三是输入,第四是输出。

3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_______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8.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___________。

39.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一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再进行分析,这种训练教师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

40.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概念。

42.列举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4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45.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6.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结合实例分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0年1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2.B3.A4.C5.D6.A7.D8.B9.C

10.D11.D12.B13.C14.D15.D16.C17.C18.B

19.A20.C

二、填空题

21.社会适应 22.评价23.情感评价 24.陈述性25.心理自我 

26.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7.态度 28.概括化29.问题情境30.道德行为

31.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32.组织33.限制或障碍 34.最近发展区35.认知性 

36.反馈37.评价/反思过程 38.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39.微格教学 40.情境教学

三、简答题

4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42.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43.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4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45.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46.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4)心理健康与否。

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四、论述题

4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一、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009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1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某一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

A.转化期 

B.关键期

C.发展期 

D.成熟期

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个体思维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这一时期称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0_1.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 

B.亲密感

C.信任感 

D.勤奋感

4.根据鲍姆宁的研究结果,什么家庭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

()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制约型

5.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强化

6.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这是试误学习的()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强化律

7.强调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动机的()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归因理论

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9.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贮存的信息项目为()

A.3-5个 

B.5-9个

C.9-11个 

D.11—15个

10.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班杜拉 

B.托尔曼

C.阿特金森 

D.杜威

11.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称()

A.效能期待 

B.结果期待

C.直接强化 

D.自我强化

12.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学习“鲸”这种动物,属于()

A.并列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命题学习

13.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秒~2秒 

B.5秒~2分钟

C.2分钟~5分钟 

D.5分钟~l0分钟

14.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开创者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冯特 B.华生C.桑代克 D.斯金纳

15.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主要靠视觉控制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属于()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6.在讲惯性时,老师不仅举了固体的惯性现象例子,而且还举了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例子,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而不至于认为只有固体才有惯性。

这位老师运用了()

A.正例和反例 B.比较C.概括 D.变式

17.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8.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种反应属于()

A.强迫症 

B.抑郁症

C.考试焦虑 

D.恐怖症

19.关注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因素改善程度的心理评估模式是()

A.疾病模式 

B.健康模式

C.情感模式 

D.行为模式

20.对刚入学的初中班级,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种纪律类型属于()

A.教师促进的纪律 

B.集体促进的纪律

C.任务促进的纪律

D.自我促进的纪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l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从__________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2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_______。

23.首次使用智商概念来表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人是法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

24.智商超过__________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l%。

25.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和发现学习。

26.知识学习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__________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2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_。

28.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__________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29.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

30.__________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31.__________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32.动作技能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称为__________。

33.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对__________最早进行系统研究。

34.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称为__________。

35.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36.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__________。

3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__________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

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38.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39.福勒和布朗认为,处于__________阶段的教师会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40.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人们称他的研究结果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42.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3.简述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成分。

44.高创造性者具有哪些个性特征?

45.简述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试述班级群体动力的表现及利用。

2009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A5.C6.B7.A8.A9.B

10.A11.A12.C13.A14.C15.B16.D17.C18.C

19.B20.A

二、填空题

21.20世纪60 22.自我监控23.比奈 24.14025.接受学习 

26.知识保持2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8.短时记忆29.服从 30.动机性遗忘

31.元认知 32.外部反馈33.心智技能 34.发散思维35.他律到自律 

36.认知风格37.参与式领导 38.课堂社会环境39.关注学生 

40.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三、简答题

41.

(1)获得与消退。

当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间隔时间很短(几乎同时出现),二者多次重复,则可以建立一个条件作用;而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则指通过选择。

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42.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