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37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毒品危害人的生命,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禁毒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进程

3.根据下表,指出北京大学的校名及办学地点发生变化的原因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大学与清华、南开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A.外来侵略

B.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4.鸦片俗称大烟,又叫福寿膏,是一种麻醉毒品。

现在你们班准备出版一期禁毒黑板报,在收集清朝禁烟运动的课程资源时,点击率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A.列强攻占北京

B.火烧圆明园

C.虎门销烟

D.《南京条约》签订

5.《中国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

“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A.四者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一样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6.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期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黄花岗起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护国战争。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9.下列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工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0.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②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

③1839年6月,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④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以上文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1.(2015·湖南衡阳)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

这是因为()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2.如图,某同学用“北极熊的野心”来形容近代某国对我国北方领土的觊觎和侵占。

“某国”是指

A.俄国

B.日本

C.印度

D.英国

13.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决定到敌人控制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点。

随后率领部队到达

A.贺胜桥

B.井冈山

C.石家庄

D.大别山

14.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

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5.“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武昌起义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7.20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

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

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

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

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18.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

下面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综合题

19.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式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其纲领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

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改革最终失败。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概述材料三中的救国方案的核心内容。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6)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你认为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实行《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对民间发明、改良工艺制造,予以专利奖励,使其事有“专利权”。

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公司条例》、《商业通例》筹商业法律法规。

为民间投资创业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现代民营经济第一次发展浪潮形成,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摘编自《辛亥革命资料选编》

材料二美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刺度的第一次尝试,美国革命为“光荣革命”的成功,即克服专制王权铺设了道路。

英国在光荣革命(即1688年宫廷政变)后就走上了顺利发展的路,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发生飞速发展。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法国)政府对内进行财税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

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

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

农业发展也很快。

——摘编自《世界通史》剑桥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材料二中“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

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革命得到作者肯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说法兰西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4)上述三则材料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有何共同之处。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

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 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

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 实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

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他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材料二《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当时西方列强侵华诉求的是哪两项规定?

19世纪初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势力范围”与资本输出。

材料二《马关条约》内容中哪两项规定分别体现了这两大特点?

(3)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

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中日对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之际,“辽宁”号航母改变中国海军结构,改变了中日力量对比,强化远海能力,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

抚今追昔,看到我国海军今日之强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110多年前的中国海军以及那场耻辱的黄海大战。

(4)材料三中在黄海发生的这场海战属于哪次侵略战争的一部分?

此战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击日军的民族英雄是谁?

材料四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

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5)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6)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三、辨析题

23.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响起,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内,先后15个省市宣布独立。

1912年元旦,清朝统治在革命烈火中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这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推翻封建统治,不设君主立宪、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材料四 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1)历史学习包含了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属于哪一类?

(2)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综合题

1、

2、

3、

4、

三、辨析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