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82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

最新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1、抒情方法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清高孤傲的形象.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啼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将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的细节叙述,主要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即事抒怀.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内心感受.如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诗中写了海南黎族的几个小童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即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这类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多数.如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张元�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行云)》、韩��的《残春旅舍》等都是. 

3.用典抒情(借古抒怀).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愿望.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近几年用典抒情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越来越多.如张元�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就是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诗人用廉颇自喻,老而不服老,表现出坚决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溪边自有舞雩风”,化用《论语》中“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趣. 

 4.借古讽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诗中描写了古秦国一片萧索荒凉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5.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诗人在作品中把自己比作凤凰,既标榜自己的清高孤傲,又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6.以小见大.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方法.如可朋的《耕田鼓》:

“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以小见大,用农夫击鼓求雨和王孙击鼓饮酒对比,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2、描写手法 

  1.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和怀古之情的伟大诗人往往是采取对比手法,这种手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白居易的《秦中吟・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全诗共有十八句,其中前十六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的惨状,就构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杜甫的《月圆》: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写眼前满月的清辉;而“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完全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用来描写故园桂花开放.本诗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3.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出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出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乐景反衬哀情.如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曾为流离惯别家”表明本诗为羁旅诗,要表达思乡之苦.而“等闲挥袂客天涯”,是说自己对漂泊在外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可是一梦醒来时,诗人才发现自己身为客,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萧杀气氛,为他下文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抒发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做好铺垫.诗人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下文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6.上下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即观察角度的变化与描写的顺序.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下等.  

7.视觉、听觉、味觉等结合.如黄庭坚的《雨过至城中苏家》中的“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红香湿”分别是视觉、嗅觉、触觉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8.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对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描写.所谓侧面描写,即间接地描写要表现的对象,也就是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主要描写的对象.如张伯淳的《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开始“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正面描写乐曲的演奏者.后面“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渲染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开启了读者的想象力,弥补了正面描写的不足. 

 三、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李白的《古风(其十)》中“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前两句直接赞美鲁仲连,三、四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使人景仰.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山中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净,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或事物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如涨潮的《商调・黄莺儿》: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花”“燕”都写出人的情态,具有人的感情和思想. 

  3.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形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仞天”“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如松、竹、梅、菊等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用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的“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以“兰”“蕙”“菊”来象征自己高尚纯洁的品格.杜甫的《客从》中用“客泉”象征广大被剥削的劳动人们,用“客泉珠”象征劳动人民用血汗创造的劳动果实. 

  古诗词使用的手法还有多种多样,但高考试卷上一般只考查常见的艺术手法.阅读的时候,要先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情理,再去思考手法之妙.解答赏析题目时,要看清楚问的是抒情方法还是描写手法,如果对艺术手法(特色、角度)提问,则是对各种手法的全方位思考.回答时,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简单解释,最后揭示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这种手法的妙处.有时一首诗或一句诗,使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解释其主要手法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 借用典故  乐景哀情   托物言志   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

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

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以动衬静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是为反衬.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节选自《三国演义》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简炼朴实,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

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

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

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其它说法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用典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    化用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又如《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引用杜牧诗句,表现昔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②    用历史故事,《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超脱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7、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以小物写大主题

以小景传大境界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虚实关系

1、虚实结合      

2、化虚为实   

3、化实为虚

诗歌中的“虚”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析: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析: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b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化虚为实:

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运用比喻.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绿杨烟外晓寒轻

 

化实为虚,如“化景物为情思”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把六种形象性的词语:

鸡声、茅店、月、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起,这些词语描述的形象,已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凄凉悲怆体验的意象了.诗人正是利用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意境.

 

(四)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1、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