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04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下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天祥就义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

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上谕之曰:

“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天祥曰: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

”又使谕之曰:

“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天祥对曰:

“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遂命之退。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

临刑,问市人孰为南北,南北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释:

揖不拜:

只作揖,不跪拜。

即平常礼节。

上:

忽必烈

1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又使谕之曰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①问市人孰为南北。

②南面再拜就死。

C①天祥将出狱。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①主人日再食②南面再拜就死。

16、翻译句子:

(4分)

(1)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2)汝以事宋之心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17、文天祥忠心事宋,不肯变节,在文中表现他这一态度的神态描写是:

,动作描写是:

(2分)

18、2009年1月9日是文天祥就义726周年的日子,请补写下面的对联对其表示纪念(2分)

状元宰相留一身浩然正气,

19、文天祥忠心事宋,不肯变节,这与孟子提倡的哪个观点吻合?

针对文天祥的此种表现,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5、(3分)D

16、(4分)

(1)旁边的人强迫他,他并不屈服。

(2)你用为宋朝做事的思想为我做事,我让你做宰相

17、(2分)意气扬扬自若南面再拜就死

18、(2分)如:

孝子忠臣传万世碧血丹心

19、(3分)舍生取义,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晋平公问于叔向①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不识其君之力乎?

其臣之力乎?

”叔向对曰:

“管仲善制割③;隰朋善削缝④;宾胥无善纯缘⑤;桓公知衣而已,亦其臣之力也。

”师旷侍⑥,曰“臣请譬之以五味⑦,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⑧之,羹以⑨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疆之⑩,亦君之力也。

注释:

①选自《新序·杂事》。

②一匡天下:

统一、匡救了天下。

③制割:

裁割,裁衣裳。

④削缝:

修裁,缝纫。

⑤纯缘:

缉衣边。

⑥五味:

辛、酸、咸、苦、甘。

这里指烹调。

⑦齐(ji)和:

调味。

齐,同“剂”,动词。

8.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晋平公问于叔向曰”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B.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操蛇之神)告之于帝

9.判断下列句子有无通假宇,若有请解释。

(3分)

①而君不食,谁能疆之_____②羹以熟矣,奉而进之_____

③扁鹊望桓候而还走____

10.与“公将鼓之”的“鼓”用法相同的是()(3分)

A.桓公知衣而已B.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C.学而时习之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翻译句子。

(4分)

①臣请譬之以五味

②桓公知衣而已

12.这则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8.D(A.对于;B.……和……相比;C.介词,在;D介词,向)9.①“疆”同“强”,强迫; ②“以”同“已”,已经;③“还”同“旋”,掉转; 10.A(A.“衣”,穿衣,与例句同为名词用如动词;B.“飞”,使……飞扬;“走”,使……跑动,使……滚动;使动用法;C.“时”时常,名词作状语;D.“箕畚”,名词作状语)11.①请让我用烹调来打个比方。

 ②桓公只知道穿衣服罢了。

12.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或人心齐,泰山移。

(一)六一居士传[欧阳修](12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者乎?

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

“其乐如何?

”居士曰:

“吾之乐可胜道哉!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

多种乐器同时奏响。

②轩裳珪俎:

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

裳,官服。

珪(ɡuī)俎(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

③庶几:

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2)固知名之不可逃

(3)既老而衰且病(4)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

9.划分句子节奏。

(停两处)(2分)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

(2)庶几偿其夙愿焉。

译:

11.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追求的“乐”?

(2分)

答:

8.(4分)第

(1)句与上下文不连贯,应改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第

(2)句“成就”与“理想”不搭配,应改为“成就一番事业”第(3)句中“毫无作为”和“一事无成”重复罗嗦,应删去其中一个。

第(4)句语序不当。

把“无法承受任何挫折的打击”和“把挫折看成可怕的陷阱”对调。

第(5)句句子结构不完整,应补上“的意志”。

(第

(1)句改为“人们对挫折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也给满分。

9.

(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0.

(1)(2分)略

(2)(2分)说明当今一些孩子过于盲从,不辨是非,缺乏正义感。

(意近即可)

11.

(1)(3分)略

(2)(2分)宋江是宋朝末年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梁山起义军除暴安良,有力地打击了北宋封建王朝政权,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是,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愚忠思想,让梁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葬送了起义成果,这体现了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性。

附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刚贬滁山时,自号醉翁。

(我)已经衰老而且有病,将要退休到颍水上,就又改号为六一居士。

有一客人问:

“为什么叫六一呢?

”我说:

“我家藏书一万卷,收集记录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有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局棋,常放一壶酒。

”客人说:

“这是五个一,怎么样?

”我说:

“把我这一老头放在这五物之间,这岂不是六一吗?

”客人笑着说:

“你是想逃逸自己的名字吧?

而屡次改变自己的号。

这就是庄子所谴责的害怕影子就逃跑到太阳中间;我将要看见你跑得非常喘,口渴极了,但是名却不能逃逸。

”我回答说:

“我本来知道名字是不可逃的,但也知道那也不必逃。

我命(六一居士)这个名,姑且用来记录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

“那你的乐趣怎样呢?

”我说:

“我的乐趣,可以超过大道理吧!

正当自己得意在这五物之间时。

(即使)泰山在眼前却如没有看到,迅雷击破庭柱却不惊慌;即使各种乐器在洞庭之野齐奏,在涿鹿中原看规模宏大的战争,也未必明白我乐趣的闲适。

但是我常常担心不能在这五物间享尽我的乐趣。

(因为)拖累我的世事太多。

其中大的拖累有两种,在外表上官场政务使我身体劳累,在内心忧患思虑使我身心疲惫,使我身体没有病却已困顿,心未老却先衰,怎么有空暇(赏玩)在这五物中?

虽然如此,我已向朝廷请求(退休)三年了。

有朝一日皇上恻隐之心同情我,赐我这副老骨头,使我和这五物一起返回老家,希望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这就是我起六一居士名的原因。

(四)苏轼私识范仲淹(8分)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

“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④。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总角:

代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②乡先生:

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

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殁:

去世。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轼从旁窃观____▲____②始举进士____▲____

23.下面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此四人者,人杰也。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莲,花之君子者也。

2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很奇怪我说的话,就全部告诉了这些人。

B.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就全部告诉了这些人。

C.先生很奇怪我说的话,就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

D.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就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

25.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

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分)

(四)苏轼私识范仲淹(8分)

22.①窃:

偷偷的,暗中②举:

考中(每个1分,共2分)23.B(2分)24.D(2分)25.钦佩、仰慕(1分);从他读范仲淹墓碑“至流涕”和对自己不能认识范仲淹十分遗憾等可以看出(1分)。

(共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15分)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②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③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④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⑤,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信至国⑥,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告诸将相曰:

“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⑦,故忍而就于此。

”(《史记淮阴侯列传》)

1漂:

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②竟:

到底、完毕。

③王孙:

公子,少年。

对年轻人敬称。

④中情:

内心。

⑤能死:

不怕死。

⑥国:

都城。

指下邳。

⑦无名:

没有意义。

2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饭信:

于是信孰视之:

吾哀王孙而进食:

以为怯:

2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

吾哀王孙而进食

A.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B.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C.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D.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2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26.读了上文后,你觉得韩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分)

23.饭:

动词,给饭吃孰:

同熟仔细哀:

可怜以为:

认为。

24.B

25.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

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26.可从大丈夫能屈能伸,坚韧以及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两个方面回答。

附译文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

“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

”大娘生气地说: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

“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

“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

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

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

“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

“这是位壮士。

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

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与元微之书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①,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②二年矣。

人生几何,离阔③如此!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④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

此一泰⑤也。

江州风候稍凉,湓鱼⑥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大抵若是,不能殚⑦记。

每一独往,动⑧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微之,微之!

此夕我心,君知之乎!

乐天顿首。

【注释】①〔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

②〔欲〕将要。

③〔离阔〕阔别,久别。

④〔诸院〕同一大家族中的各支。

⑤〔泰〕安适。

⑥〔湓(pén)鱼〕湓江出产的鱼。

湓江,今名龙开河。

⑦〔殚〕尽,全。

⑧〔动〕动不动、常常。

7.本文的作者是,这可以从“”推断出。

(2分)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①幸皆无恙②多类北地

③爱不能舍④计足下久不得仆书

9.下列“之”字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司马之俸虽不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封题之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君知之乎时人莫之许也

D.微之,微之久之,目似瞑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分)

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

翻译:

11.此文叙述了,抒发了

之情。

(2分)

7.白居易乐天白(或:

乐天顿首)

8.①疾病、毛病②类似、好像③舍弃④考虑

9.(C)

10.流水在茅舍之下环绕,飞泉在屋檐之间洒落。

(倒装还原占1分)

11.作者在九江的生活状况对朋友元稹的离别相思

 

人虎

莆田壶山下有路通海,贩鬻①者由之。

至正丁未②春,民衣虎皮,锻利铁为爪牙,习其奋跃之态,绝类。

乃出伏灌莽中,使侦者缘木而视,有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

虎跃出,扼其吭杀之。

或裂其肉,如噬啮状;裂其囊,取物之尤者,余则封如故,示人弗疑。

人竞传壶山下有虎,不食人,唯吮其血,且神之。

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

妇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乃蒙虎皮而搏之。

妇人质脆弱,贩者得与抗。

妇惧,逸去。

贩者微见其蹠③,人也。

归而谋诸邻,噪④而逐之。

抵穴,获金帛无数。

民竟逃去。

[注释]:

①鬻(yù):

卖②至正丁未:

即公元1367年③蹠(zhí):

脚掌④噪(zào):

许多人大声呼喊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⑴缘木而视:

⑵有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

⑶且神之:

⑷民竟逃去:

10.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取物之尤者

A.何陋之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扼其吭杀之D.故时有物外之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民衣虎皮,锻利铁为爪牙,习其奋跃之态。

翻译:

12.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2分)

9、⑴缘:

向上爬、攀援⑵负:

⑶神:

以…为神(把…看作神)⑷竟:

最终(每个1分)

10、D(2分)

11、有个人穿上老虎皮,锻造出锋利的铁器作为爪子和牙齿,练习老虎跳跃的动作态。

(衣:

穿;锻:

锻造;习:

练习;态:

动作形态。

各0.5分)

12、如:

不能用虚假的手段去做坏事。

再好的伪装和假象终将会被识破。

要善于识破坏人的伪装。

要敢于和邪恶的东西做斗争。

(能从文章出发,言之成理。

)(2分)

记王忠肃公翱①事

崔铣

公一女,嫁为畿辅②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

“而翁长铨③,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固辞。

太监泣曰:

“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

公劳之曰: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皆曰:

“然。

”公曰:

“如有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皆阳应曰:

“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

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王翱(1384—1467),字九皋,盐山(现在河北省盐山县)人,永乐十三年中进士,曾任御史、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两广总督、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一生历仕明代成祖到宪宗六代皇帝。

②畿(jī)辅:

京城周围附近的地区。

③长铨:

即担任吏部的长官。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恚而语女曰②旬乃还第

③公固辞④予佐尔贾

2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句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公固知某不贪也封识宛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必如约特示故人意耳

匠师如其言(《梵天寺木塔》)温故而知新(《论语》)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②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23.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叫做“谥号”。

文中王翱的谥号是“忠肃”,你能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赐予他这一谥号的理由吗?

(4分)

答:

20.①对……说(告诉)②住宅(官邸)③推辞④同“价”,钱

21.C

22.①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坚决这么吝啬呢?

②你们的老人(父亲)廉洁,你们恐怕苦于穷困吧(或你们怎能不苦于贫穷呢)?

23.此题回答要结合文章中心事件:

拒调女婿和不贪珠宝来答,更要准确的把握王翱刚正、廉洁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事件、品质各2分)

勇冠三军司马迁

广居右北平①,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

“胡虏易与耳。

”军士乃安。

广为圜②陈③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④射其裨将⑤,杀数人,胡虏益解。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军中自是服其勇气也。

明曰,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注:

①右北平:

地名,今河北蓟县东北。

②圜:

(yuán)通“圆”。

③大黄:

驽弓名,即用兽骨制成的大号黄色驽弓,是当时射程最远的武器。

④裨(pí)将:

副将]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②军士乃安

③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④广为圜陈外向

10、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广意气自如”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先天下之忧而忧C、委而去之D、国险而民附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译文:

12、看到文中号曰“汉之飞将军”,使我们联想到王昌龄《出塞》诗中的名句:

(2分)

此夕卧不易得也

可法督师几一年,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箑①冬不裘。

军中值岁除封印,南北文移②交至,手自批答,夜三鼓,谓军吏曰:

“今夕除夕也。

”索酒试饮。

酒未至,复呼曰:

“礼贤馆诸秀才当共饮,顾夜已半,可赍(jī)酒分馈之。

”吏往,乃独酌。

庖人报日中飨士肉已尽,乃索盐豉下之。

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军兴以来,竟绝饮,不解衣就寝者七月矣。

是夕满酌,微醺,隐几卧。

将旦,僚吏毕集③军门外,门未启,军吏遥谓曰:

“相公竟隐几卧,奈何?

”知府任民育曰“相公此夕卧,不易得也。

勿惊之。

”戒鼓人更击四鼓。

可法寤(wù),天已曙,大惊,闻鼓声,怒曰:

“何敢乱吾军法?

”传令缚鼓人斩之。

诸将士长跪言:

“相公久劳苦,始得一夕暇,不忍相惊,故乱鼓声以待。

此知府意也。

”可法意解,亟具盥漱,启门,文武北向贺毕,将吏上谒,民育更前请罪,可法曰:

“公固爱我,奈何以私爱变常法?

”乃赦鼓人,然自是不复隐几卧矣。

[注:

①箑:

扇子②文移:

官府文书③毕集:

全部集结。

1.下列对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顾夜已半,可赍酒分馈之(顾:

但是,只是)

B.庖人报日中飨(xiǎng)士肉已尽(飨:

犒劳)

C.戒鼓人更击四鼓(更:

更加)

D.亟具盥漱(具:

准备)

2.下列句子翻译确切的一项是()

A.相公竟隐几卧,奈何?

相公竟然在案几后躺下了,怎么办?

B.奈何以私爱变常法?

怎能凭借私情来改变通常的法令?

3.任民育为什么要“乱鼓声以待?

”史可法又为何“大惊”且“怒”?

 

1.C2.A(B项错在“法令”)

3.不忍心看史可法太累,希望能让他睡一个完整的觉。

“大惊”是因为自己竟然睡到天亮了。

“大怒”是因为军士多击了一次四更,乱了时辰。

(二)蹇叔哭师(10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

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③。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

“孟子④!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⑤!

蹇叔之子与⑥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

管:

钥匙。

无乃:

恐怕,大概,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

③公辞焉:

秦穆公拒不接受蹇叔的劝告。

④孟子:

对孟明的敬称。

⑤你懂什么!

如果中寿死掉,你那坟头上的树早就长得两手合抱了!

⑥与(yù):

参加。

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⑴诸:

⑵劳:

⑶谓:

⑷辟:

9.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