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58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docx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

2019-2020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后,最初通行全国的规范文字是()

A.小篆B.甲骨文C.隶书D.金文

2.“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实行三省六部制B.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D.推行内阁制、颁布严苛律令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它确立于()

A.秦国B.秦朝C.唐朝D.西周

5.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周武王D.汉高祖

6.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包括()

A.丞相B.郡守C.太尉D.御史大夫

7.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

8.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9.秦长城的起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10.“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

秦朝在中央设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锦衣卫

11.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

12.这一职位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它创立于秦朝,明朝时被废除,这一职位应该是()

A.太尉B.刺史C.丞相D.通判

1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14.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

15.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

16.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1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

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

18.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秉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仁”B.“礼”C.“法治”D.“无为而治”

19.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摇役,老被国君派往某县做县令。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20.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材料一中“秦王”指谁?

他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陛下”“上”指的是谁?

“从其计”中“其”指的是谁?

除此之外,“上”在地方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王”和“上”经常被人相提并论,请你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答案

1.A2.C3.D4.B5.A6.B7.C8.A9.A10.C11.D12.C13.A14.B15.C16.D17.D

18.C19.C20.D。

21.

(1)秦始皇嬴政。

中央集权制度。

(2)汉武帝。

主父偃。

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3)秦始皇建立并巩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课题

第9课秦统一中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秦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

2、知道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3、了解秦统一中国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

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秦统一中国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播放《英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渴望结束战争,实现统一,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那么,经过长平之战,哪一个国家最有实力统一全国?

(生:

秦)那么秦是如何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新课。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师:

经过长平之战,六国再也无法阻挡秦的进攻。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六国先后被灭,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

提问:

请同学们分析,秦能够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①战国时期连年征战,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稳定,人民渴望和平;

②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才。

展示秦灭六国的顺序和相应地图

2、意义——合作探究

师:

秦的统一产生了哪些历史意义?

师(总结):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过渡】俗话说: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面对这么大的疆域,秦王嬴政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守住这个江山呢?

下面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师:

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从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

集权就是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个裁决,中央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和执行的命令。

师:

夏商周三代的国君称什么?

师:

秦统一后,秦王嬴政怎么称呼自己?

他拥有哪些权力?

师:

(扩展)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

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

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师:

那么皇帝一个人可不能处理全国所有的事情,他需要一些帮手,主要有哪些?

他们主要负责做什么?

师:

他们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服从皇帝。

那除了都城以外,在地方上,又实行什么制度?

师:

这就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过渡】师: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

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相当混乱,这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统一的巩固。

那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呢?

2.思想文化上:

统一文字

师:

同学们看课本,一个“马”字,七国各异,发音也一定不同。

秦统一后文字不统一会有什么影响?

师:

(总结)既妨碍政令的推行,又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所以秦始皇命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整理,采用小篆作为国家的规范文字。

知识拓展:

焚书坑儒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师:

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都铸造货币,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货币也不一致。

基本币制是四大类(课件显示货币图)。

秦统一后如果不改革这种货币制度,就不能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统一以后实施的赋税制度。

所以秦始皇用圆形方块铜钱作为通行货币。

师:

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

4、交通上:

统一车轨,修筑灵渠

师:

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对交通方面做了哪些措施?

(补充: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

秦统一后修筑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

为了保护路面,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

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

5.军事上:

修建长城、统一疆域

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纷纷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师:

你知道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吗?

秦代的长城西起临洮向东直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课件闪动显示万里长城起止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骄傲。

(再看《秦朝疆域图》,标出秦朝疆域四至点:

东—东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一带)

师:

秦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人口二千多万。

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生:

国王

生:

皇帝

生:

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生: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郡设郡守,县有县令,所有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生:

不利于各地文化交流

 

学生: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生:

用来抵御匈奴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结构。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

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和直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的统一在历史上且有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总结提升

板书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2、意义: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2、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4、交通上:

统一车轨,修灵渠

5、军事上: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2017年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9秦统一中国

单元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能力目标

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史实,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识图分析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展示《荆轲刺秦王画像石》,请学生讲一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师:

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已成为所有诸侯国的威胁,燕国的荆轲为了阻止秦国对燕国的进攻,上演了一幕壮烈的场面,虽然失败,但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斗志豪情成为千古绝唱。

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荆轲的行动不能阻止秦统一灭六国的步伐。

(板书课题)

二、阅读教材42-45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秦朝灭六国的原因?

2、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3、秦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

4、确立中央集权制的目的和具体措施?

5、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

三、学习新课

(一)秦灭六国

1.思考:

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根据课件四个提示回答)

提示1连年战乱下的老百姓的迫切愿望

提示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提示3嬴政任用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人

提示4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顺应民心、变法强国、善用人才、策略正确)

2.地图演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之后学生进行总结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播放视频“秦始皇简介”)

3.学生找出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统一的历史意义

时间:

公元前221年建立者:

秦始皇都城:

咸阳

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问题思考: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出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教材44页),理解什么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学习什么是郡县制及其影响

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影响:

郡县制的实行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利,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全国。

郡县制的实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出示故事“楚人卖“母”马”,

在秦国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楚国的商人准备出售他带来的的货物,只见他放下行李,高声喊道:

卖‘母’喽,卖千里‘母’喽。

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秦国人,纷纷骂他不孝顺。

无奈之下,楚国商人只好在地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字。

可是,围观的秦国人看了之后更加糊涂了……

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2.学习秦始皇巩固统一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统一文字,全国使用小篆。

3.阅读“秦国女子的烦心事”,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有名秦国女子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

后来,她去齐国

旅游时看中了一块布料,就找齐国当地的裁缝做了同样尺寸的裙子,取

货时发现竟然是条超短裙。

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带来的秦国的圆形货币,一定要她付刀币。

(1)长裙变超短裙的原因?

(2)拒收圆形货币的理由?

从而总结出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4.活动:

古今对比:

篮球明星姚明身高226厘米,体重250斤。

据说秦朝的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

请算一算谁高谁重?

度---计算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为今23.1厘米)

量---测量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为今202毫升)

衡---测量重量的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半斤)

8*23.1=184.8(厘米)400*0.5=200(斤)

5.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秦始皇在交通方面的措施(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6.出示《灵渠图》,回答开凿灵渠的作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7.出示万里长城图,学生找出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思考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8.师生一起总结:

秦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哪些措施?

(知识在现)(幻灯片20)

9.出示《秦朝疆域图》,说出清朝疆域的四至范围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0.合作探究: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

(2)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紧密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联系。

(4)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并开凿了灵渠。

(5)扩大了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四、课堂小结:

公元以前221,秦灭六国来统一;专制集权嬴政始,独揽大权称皇帝;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暴政施;北筑长城御匈奴,临洮辽东万余里;开发南疆修灵渠,空前广阔秦疆域。

五.课后活动:

“我眼中的秦始皇”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司马迁:

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

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六.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始皇前221咸阳)←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中央集权

2、统一文字

3、统一货币、度量衡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5、修筑长城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