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750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docx

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文学院李明德

第十一章消息的写作教学设计教师:

文学院李明德

课程名称

实用文书写作

课程性质

大学科综合课程

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消息的写作(教材P118)

计划学时

4

教学

目标

⒈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

⒉熟悉消息结构中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消息的写法。

学习

目标

描述

理解

消息的文体特点。

记忆

导语、“倒金字塔”结构、背景材料等核心概念。

运用

消息的写作。

学生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是全校各专业大学生,他们专业背景有别,写作能力各异。

因此,教师须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常识补充与理论提升的兼顾。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消息的写作

先分解后综合,结合写作实践举例。

教学难点

⒈消息标题的制作

⒉消息导语的提炼

⒊消息结构的安排

理论引领,范例示导,练习巩固。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

安排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投影

消息标题的制作

举例验证,

建立经验

边播放,边讲解

投影

虚写与实写

设难置疑,

引起思辨

设疑—播放—讨论

投影

标题写作练习

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

播放—练习—总结

 

投影

导语的概念

举例验证,

建立概念

讲解—播放—举例

投影

导语产生的原因

创设情境,

建立经验

播放—提问—讲解

投影

导语的基本类型及其区别

演绎原理,

举例验证

边播放,边讲解

投影

导语写作的操作环节及要求

呈现过程,

展示案例

边播放,边讲解

投影

导语写作练习

提供示范,

复习巩固

播放—练习—总结

投影

消息主体的结构类型

提供案例,

建立经验

讲解—播放—举例

投影

消息的背景材料和结尾

提供案例,

建立经验

讲解—播放—举例

 

 

第一学时

第一节消息标题的制作

一、消息标题的结构

二、消息标题的功能

三、消息标题的写法

 

第二学时

第二节消息导语的提炼

一、导语的概念

二、导语产生的原因

三、导语的基本类型及其区别

四、导语写作的操作环节及要求

第三学时

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安排

一、“倒金字塔”结构

二、“金字塔式”结构

三、悬念式结构

四、并列式结构

五、"DEE"结构

第四节消息的背景材料和结尾

一、消息背景材料的穿插

二、消息结尾的方式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练习内容

第一学时

简单运用

好标题赏析、消息标题制作练习。

第二学时

简单运用

消息导语提炼练习。

第四学时

综合运用

根据自已在校园中的见闻,写作一则消息。

形成性评价

教学反思

讲授要点:

第十一章消息的写作

第一节消息标题的制作(第1学时)

消息标题是消息内容的形象概括,是消息新闻价值的标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事实,是其内容方面的特点;常采用多行标题是其形式方面的特点。

消息标题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力求做到准确、精练、醒目和生动。

一、消息标题的结构

消息的标题有单行、多行之分,多行标题又分为两行标题与三行标题。

三行标题由上而下分别称为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又叫眉题或肩题,位于正题前面。

它的作用主要是是从新闻事实的某一侧面引出正题。

正题,又称主题或母题,是消息标题的主体。

它的作用是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

在标题中,正题位置居中,字号最大。

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位于正题之后。

副题常常对正题起补充和注释作用。

二、消息标题的功能

㈠引题的功能

⒈交代背景——为正题说明人物、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背景情况。

(PPT出示案例)

⒉说明原因——为正题说明原因,交代清楚因果关系。

(PPT出示案例)

⒊烘托气氛——为正题作形象生动的衬托和渲染。

(PPT出示案例)

⒋揭示意义——为正题“点睛”,揭示其包含的作用和意义。

(PPT出示案例)

㈡正题的功能——揭示新闻主要内容

㈢副题的功能——补充正题之不足

⒈通过交代次要事实——补充正题新闻事实(信息量)之不足(PPT出示案例)

⒉通过证(坐)实正题——补充正题虚化之不足(PPT出示案例)

⒊通过细化正题——补充正题过于概括、笼统之不足(PPT出示案例)

三、消息标题的写法——虚实并举强化立体

㈠引题一定要虚写虚写重在着力渲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讲究文采,追求形象。

消息标题制作中的虚写主要体现在从新闻事实的某一侧面(背景、原因或意义等)切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讲究文采,追求形象,为正题的“闪亮登场”着力进行渲染和铺垫。

引题常用的修辞格有对偶、设问、比喻、比似、排比、双关、仿词等。

(PPT出示案例)

㈡正题可虚可实,以实为主:

实写即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描述。

正题实写,指将主要新闻要素(“五W一H”中的两到三个要素)用主谓结构(如“谁做了什么”,“谁怎么样了”,“某地发生了什么事”等)表述出来即可。

(PPT出示案例)

㈢副题务必实写

常见的操作方法有:

⒈开列数据(PPT出示案例)

⒉披露细节(PPT出示案例)

⒊作出判断(PPT出示案例)

练习:

⒈好标题赏析。

两岸关系历史性画面

汪辜星岛落座

会谈前二人隔桌四次握手

⒉根据下述材料或老师虚拟的新闻场景制作消息标题。

11月24日,兰州夫妇龚大锬和李成环放弃了去南方度蜜月的计划,和其他3名爱心人士驱车千里,将为青海玉树700多名孤儿准备的棉鞋、电脑、书籍等物品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11月25日上午,在他们驱车返回兰州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龚大锬和李成环夫妇双双受重伤,李成环昏迷不醒,失去了腹中的胎儿,处于高度危险当中。

12月4日,在与伤痛斗争10天后,年仅25岁的李成环永远离开了人世。

闻听此事的人们为他们的遭遇痛惜,更被夫妻俩的义举感动,将他们称作兰州“最美夫妇”。

[补充教学内容]

一、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虚与实

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指运用写作技法时,处理好各种矛盾因素的辩证关系,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状貌,表达人们的主观感受。

虚,是指不直接,不正面地叙述、描写或议论写作对象,而是从效果、从大处来进行叙述、描写或议论,从而使对象的某种特征或深刻意蕴得到突出。

实,是指直接、正面地叙述、描写或议论写作对象,从而使对象的具体形貌或基本内涵清晰明了。

虚写也指烘托法。

所谓烘托,就是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对他人的感受,或是与描写对象相关联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间接地表现描写对象的某种特征。

在文学创作中注意虚与实的结合,可以为读者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和参与创造提供“艺术空白”。

有许多写作对象,单靠实写并不能为读者所真切把握,因此必须在实写的基础上,结合使用虚写,以唤起读者想象和理解能力的参与,从而使读者能够在“心目”中真切地看到,在心灵中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所难以直接传达的文本内容。

消息标题制作中的“虚写”,在内容切入点上要求以侧显本,即先不触及新闻事实的主干,而是选择从背景、原因、气氛、效果、意义等落笔进行侧面烘托,为正题的“出场”鸣锣开道;在语言表达上,要求积极使用修辞格,着力进行渲染。

与实写的其它各行标题相配合,力求使消息标题整体实现虚实相济、强化立体的效果。

二、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

启功曾指出,骈偶是汉语的基因。

有语言学家指出,奇偶是汉语之魂,这是有道理的。

中国古代的骈体文、律诗应用对偶最多,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

这种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厌也要协调,这是严格的对偶。

而消息标题中使用对偶,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

第二节消息导语的写作(第2学时)

一、导语的概念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该定义揭示了导语两方面的内涵:

㈠从形式即外在表现秩序上看: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

(PPT出示案例)

㈡从内容即内在组成成份上看:

导语必须有新闻事实。

可以凸现整个新闻事实最核心、最新鲜、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紧密依托新闻事实而作精辟议论,即对新闻事实作深入的揭示,它不是停留在事实的表象上,而是深入内部,抽出它的精髓,以示众人。

(PPT出示案例)

导语必须有新闻事实,这是导语与一般文章开头的不同之处。

二、导语的产生的原因

从表层看:

刚刚发明不久、线路很少、技术尚不成熟的电报技术用于新闻信息的传递,催生了消息导语的产生。

现在一般认为,导语最先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

美国工程师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了电报。

初期的电报,费用昂贵,只用于商业情报的传递。

1851年,美联社首次用电报发布新闻。

1861年,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人们对来自前线的新闻表现出从来未有过的渴求。

于是,各报纷纷派遣记者去前线采访,并用电报把新闻发回编辑部。

当时电报的线路又少,记者往往要排队轮班按字数发搞。

大家按次序各发一段,然后等待到下一轮再发。

当时电报发明不久,技术落后,线路常出故障。

新闻传递常常受到阻碍。

因此,主编便要求前方记者把最重要的事实,即报道要点和精华放在最前面的开头几行里。

这样,即使排队发稿时等到下一轮的时间很长,即便电讯线路突然中断,也可以收到要点,加以利用。

从深层看:

导语是人们正确认识新闻传播规律的产物。

因为不管多大、多重要的新闻,人们在口头传播时,决不会像说书人那样慢慢道来,而是先将最核心、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用一句话来概括,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调动读者的“期待”。

导语写作实际上就是这种表达方式在新闻媒介上的运用。

PPT出示案例:

假使在“十·一”长假的某天,你乘坐一辆旅游车去郊外游览,正在过铁路之际忽然汽车抛锚于铁轨之上,而火车正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过路的群众奋力将你乘坐的汽车推出铁轨。

化险为夷之后,你要把这件新闻告诉别人,你第一句话会怎样说?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导语的基本类型及其写法

文章的开头方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开门见山”式。

这类开头或直接点明题旨,或切入中心内容,简炼而明确,便于读者了解全文宗旨。

“曲径通幽”式。

这类开头往往是先从别的问题或事情说起,然后再转入正题。

与此相对应,可将导语简明地分为两种类型:

直接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直接导语:

简明扼要,直奔新闻事实。

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句直接叙述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间“端”出消息的精华。

相对于直接导语,延缓性导语又可称为间接导语。

它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先作铺垫,然后再说出新闻事实。

从目的来看

直接导语的目的在于通过揭示核心内容来唤起受众的注意,而延缓性导语的目的是用鲜明活泼、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引起受众的兴趣。

从作用来看

直接导语的作用在于“立片言以居要”。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文赋》中的这句话常用来说明导语的特征和作用,“片言”指的是简短精辟的文辞,导语“立片言”就是说导语的文字简练,篇幅短小。

“居要”则指它所处的位置比较显要,即开头部分。

而“警策”是指导语突出主旨、含义深切精警的句子,结合上半句分析,就是这简短的文辞要突出主旨,反映出消息的核心与精华。

延缓性导语则不急于在开头部分“端”出消息的精华,而是通过描绘场面、渲染气氛、介绍背景、引用典故等方法来叙述相关内容,以作铺垫,然后再说出新闻事实来。

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逗引”读者的兴趣。

从作用来看

直接导语的作用在于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立即抓住新闻中的要害。

延缓性导语的作用在于使人“一见钟情”——吸引读者耐心地,甚至是兴味盎然地读下去。

从写法来看

直接导语的写法是“直陈其事”——直接叙述新闻事实。

延缓性导语的写法是“因事起兴”——“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PPT出示案例)

四、导语写作的操作环节及要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W一H”这一概念。

我们认识到,一条清晰、完整的消息,一般应具备这六个要素。

这就是美联社主编斯通1898年提出的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简称“五何”,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一“H”(How何果)。

交代清楚这六要素,是消息写作的起码要求。

导语的写作从其对象上来说,就是对这些新闻要素的处理,从操作目标来看,就是对新闻要素进行优化设计。

导语写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个环节是简化即选择新闻要素,要求是找准要点。

可以写进导语的材料是很多的,但真正有新闻价值并能够赋予消息以特点的,往往只有一两点。

要找到它们,并将它们从众多的一般性材料中剥离出来,写进导语,使其成为整个新闻事实的聚焦点和关键点。

(PPT出示案例)

第二个环节是序化新闻要素,即排序,要求是强调重点。

第一个环节选择出了将要写进导语的内容要素,接下来,该考虑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组合即如何优化新闻要素组合方式。

新闻内容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对消息的意义、主题、价值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导语写作中,要素组合的根据仍然是第一个环节中选择和表现核心因素的标准,据此来确定所选定的内容要素中的重点。

对新闻要素进行排序时,应将重点放在最前面予以强调,而把次要的内容往后面排。

(PPT出示案例)

第三个环节是使新闻要素具体化,要求是突出亮点。

读者关心的是事实和事实的详情,因此,应尽量让导语中的内容具体化。

关于这一点,是我们在本章第一节讲到的新闻语体规范中“清晰具体”的要求在具体写作中的运用和体现。

正如《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中的提醒:

“并不是每个名词都需要有个形容词。

并不是每个形容词都需要有个副词。

并不是每个记者都懂得了这个道理。

”实现新闻语体“清晰具体”要求的操作要领之一就是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动词。

具体到导语写作上,就是要通过巧妙地使用动词来突出整个新闻事实中的亮点,使之以具体的形象吸引读者,从而增强导语的可读性和可感受性。

(PPT出示案例)

第四个环节是使新闻要素形象化,要求是写出特点。

即通过修辞手法赋予材料以鲜明可感的色彩、形象、力度,使之以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从而体现导语的个性化特征和创新性品质。

(PPT出示案例)

需要强调的是,正如第一栏“环节”所显示的这是一个操作步骤一样,要求一栏各项之间的关系也是层递的,而非并列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导语写作都必须实现完整的四个环节,如果一个导语写作行为按相应的规范只完成了前两环节即终止,那么,这也是完全符合要求,无可指摘的,在实践也不乏优秀案例,但另一方面,也因循现蹈矩而显得平平常常,缺乏可感受性和个性化色彩,只有向第三、第四环节挺进,才能写出上乘之作,才能更充分地显示作者的才华和个性。

范例示导:

根据下述材料提炼消息导语。

1989年7月,泰森仅用85秒就击败挑战者卡尔·威廉斯,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王卫冕战。

练习巩固:

根据下述材料提炼消息导语。

2008年8月16日22时30分的北京“鸟巢”,牙买加籍选手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之前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

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安排(第3学时)

一、称谓之辨

消息的主体部分如何称呼是颇费思量的事情,原因在于新闻写作学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有人将之与一般文章类比,称为“正文”,“正文”在一般文章写作中指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部分,但在消息写作中其主要内容常常是浓缩在导语之中的;于是有人将之区别于一般文章,称为“新闻主体”,顾名思义,主体就是新闻事件的中心部分,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在“倒金字塔结构”中,导语往往是中心、是主体,导语之后,越往后面的材料越次要,编辑在安排版面时,甚至可以从报道的末尾往前删节,有时只保留导语也不会损害新闻事件的主要意思;有鉴于此,有人提出干脆叫做“新闻的展开部分”,但这种说法太笼统,因为消息的结尾也可以理解为“新闻的展开部分”;也有的学者提出使用“消息干”这一概念,“干”即“躯干”,意思是导语之后的这一部分还是相当重要的,但其重要程度有时不及头和脑(标题和导语)。

本着从俗、从简的原则,我们使用的教材称之为“消息主体”。

二、消息主体的功能

如前一节所讲,为了突出新闻事实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为了简洁,现代导语往往省略一些新闻要素,对事实的叙述也取概括的方式。

正如美国新闻学者所说,“导语是新闻报道的主旨、序曲和开场白”。

它只能将读者吸引过来,而不能让读者尽兴——了解事件全貌;对传播者一方来说,仅凭导语也难以揭示新闻主题、实现报道意图。

因此,还必须在导语之后,通过主体对新闻事实做出进一步的交待。

美国主流新闻写作教材认为,新闻导语之后就是主体。

主体的任务是:

第一,对导语里提到的各个事实加以阐述,使它们更加清晰起来;第二,补充导语末提到的次要材料。

随着新闻的展开,五个W和一个H变得更加明确,交代更加清楚,新闻根据更加扎实可靠。

据此可知,消息主体的双重任务是:

第一,解释或深化导语。

即对于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提供进一步的细节和具体材料,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的全貌。

此即为注释导语。

使导语中己经初步交代和涉及的事实更加清楚、更加详细,以满足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要求。

(PPT出示案例)

第二,补充新的事实。

消息的导语部分有时无法涵盖全部的新闻事实要素,躯干部分可以补充交待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使六要素完备。

有时,还要交待有关的背景材料,便读者对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有更深的理解。

此即为补充导语。

使导语中没有提到的其他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事实材料得以补充交代,以保证消息的完整性。

当代消息写作的技法之一,是“要素”逐渐亮相。

亦即先在导语中提示何事,或者提示要点,然后在主体中依次报告“何人”、“何时”,或者“何地”,以使导语更为简洁,更能突显精华。

新华社采写的《佩里说中国不对邻国和世界构成威胁》就是一例。

(PPT出示案例)

三、消息主体的结构类型

㈠“倒金字塔式”结构

⒈由来:

与第一代导语相伴而生。

这种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

当时人们渴望迅速获得战争消息,但是当时的电讯事业尚不发达,电报经常中断。

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把新闻中的主要信息抢先发出去,必须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位置上,最次要的内容则放在尾部。

这种结构有点儿像倒置的埃及金字塔:

上重下轻。

后来人们就将这种消息的结构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写作重点在导语部分,躯干部分的重要性往往不及导语,这是其写作方式的独特之处。

⒉概念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前面,其它事实和细节则按重要性递减的原则依次排列下来。

(PPT出示案例)

⒊作用

①便于记者快速组稿:

三度反复法的表达思路

消息是一种最简短、最灵活、最迅捷的新闻文体。

记者通过采访,可能会得到很多新闻材料,要将这些材料很快组成消息稿,及时报道出去,下笔往往是不容慢慢思索的,你得走熟路、抄近路,方能快速成篇。

你必须掌握一种或几种万无一失的套路,并娴熟地操作它们,否则,面对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世界,你将永远是迟到的报道者。

其实,任何文体都有其表达的套路,然而,却又不应被它束缚。

新闻文体也一样,当今传媒飞速发展,使得它也变得让人眼花缭乱起来。

但是,任你怎么创新,也摆脱不了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套路:

三度反复法。

这是一种倒金字塔式的表达思路。

它是将最核心的新闻事实先说、简说、快说,让读者一下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展开细说,让读者逐步了解更为具体的新闻内容的方法。

这种思路是:

先简说,再详说;先精说,再繁说;先说核心事实,再说整个事实;先说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再说次重要或次要事实。

这种思路的特点是“头重脚轻”,它是分三步展开的。

第一步,用标题来报告事实,引起读者注意。

即用最精炼的一句话来概括最核心、最突出的事实,让读者一看就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它是整个消息的精粹,是消息的“眼睛”,是消息的“神韵”,它应最具有魅力,吸引读者,让读者一睹难忘。

第二步,用导语来概括叙述新闻事实的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

它要对消息标题进行补充和扩大,将成为消息的“灵魂”,统帅整个消息的内容。

第三步,用主体来展开新闻事实的更为具体详尽的内容,补充、阐释、回应导语。

它是消息的“身体”,整个消息的内容在此将一览无余地呈现给读者。

(PPT出示案例)

②在新闻报道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下,这种结构有利于编辑对新闻稿件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处理:

“如果可用的版面突然由10英寸缩为8英寸,播出时间由40秒减为20秒,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报道结构允许删去最后两段,而不丧失关键信息。

”(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161页)

③便于读者快速浏览信息:

这种结构也更好地满足了媒体受众的需求。

人们通常想在报道一开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重要并且有趣,就会吸引他们注意,否则,读者就会转到其他版面。

尤其是当今时代,人们都太忙,不愿为毫无收获而耽误工夫。

(PPT出示案例)

㈡“金字塔式”结构

另个一种结构的躯干部分是一名副其实的“主体”部分,它一般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从前到后进行写作,目的是将新闻事实及其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交待清楚。

这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组织文章,就是纵向结构、时间顺序式结构或编年体式结构。

与“倒金字塔式”相对,又将之称为“金字塔式”结构。

它比较适用于内容较为复杂、故事性较强且线条单一、线索明晰的新闻的写作。

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便于读者了解前因后果,且由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把情节步步推进,事件的高潮在后面出现,读来兴趣盎然,引人入胜,使人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PPT出示案例)

㈢悬念式结构

即在消息的开端之处设置一个充满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新闻事实中最精彩或最重要的部分,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消息躯干部分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大和深化。

这种结构类型实际上是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相结合的结构。

(PPT出示案例)

㈣并列式结构

所谓并列式结构,是指在一个概括性的导语之后,消息干部分由几个相关的新闻事实并列组成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公报式新闻或经验式新闻,只要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新闻导语,躯干部分的内容展开相对容易。

(PPT出示案例)

㈤“DEE”结构

“DEE”结构由《华尔街日报》率先使用,故又称“华尔街日报体”。

它是由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成的:

D(Description)代表描写,前一个E(Explanation)代表解释,后一个E(Evaluation)代表评价。

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具体的描写入手,通过对事件的进一步解释和适当的背景分析,进而呈现主题,最后指示其意义价值所在。

实际上我们认为“华体”的写法,贯穿着一种精神,即用具体的描写代替宏大叙事,用细节的真实刻画整体性的实质,即“一千个人的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而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一个悲剧”这样一种精神(这句话精准地总结了集中描绘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能起的巨大作用)。

这种写法突出的优点是经济新闻由抽象变得具体,更富有趣味性,而缺点在于导语中并不能最确切地了解到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所以借鉴使用这种写法时,小故事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

(PPT出示案例)

第四节消息的背景材料和结尾

一、消息背景材料的穿插

任何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