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92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0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1.雨丝如期而至

①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歇。

一阵一阵,随风飘忽。

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

②我小小的石屋,石块砌的墙,石板盖的顶,孤寂地横陈在花溪吉林村一座土山的半腰。

石屋四周是包谷林。

雨丝中,包谷林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气息,厚实黝黑的叶面,昭示这成片的包谷正在旺盛期,夜深时听得见包谷秆上蹿的拔节声。

山脚是漠漠的水田,雨丝飘洒,翠绿的秧苗一阵阵随风起伏,像在深情地获取地母的营养。

③这是夏季了。

夏季是生长的季节。

水溪里的青蛙,这期间活泼极了。

它们四肢饱满,四下里蹦跳,蛙声频率很高,包围我的石屋。

青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里,季风带来雨水.它们便纷纷出洞。

青蛙头的两侧有两个声囊,能产生共鸣,放大鸣叫。

每每,一入夜晚,青蛙出来捕食,这时候就是它们的天下了。

蛙声骤起,如鼓如鼙,如醉如狂,浓郁,浩荡,大肆将雨夜渲染。

这明亮、雄浑而又神秘的音乐体积,生阴阳,孕万千,俨然一部熟悉、壮阔、悦耳的合唱。

蛙鸣,蕴含着无有穷尽的生命密码,几乎就是大自然永远的歌咏,一首田野之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获的喜悦!

④当雨丝飘忽,蛙鸣如潮时,我的心沉淀下去,静静地融入大自然的夜。

我闭了眼,恍惚,万象在傍。

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升为一种生命状态。

这时候,我犹如处于一种亦真亦幻的情景中,仿佛摘一根草茎放到嘴里咀嚼,总有山野泥土的味儿,清香的,苦涩的。

这情景.可以体味,可以触摸,并与人性纠结,呈现一种毛茸茸的真实。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生活、生存于一种规定的情景中呢?

无论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情景好像就是一种宿命,就是我们念兹在兹以至生死与之的,己身所属的情景。

这样,情景就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襁褓了。

我此时此地的情景,在雨夜里,在蛙声中,就像一幅写意山水,有一股气荡漾其间,氤氲环绕,诠释生命。

⑤对了,这时候,大抵需要确认的是,我们不必过于自负,人类其实并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主人。

人类要给大自然以恩泽,与大自然共生共存。

就像《鱼王》里的那个伊格纳齐依奇,他看见柳叶尖上,一滴露珠凝敛不动,都以为是露珠因害怕自己的堕落会毁坏这个世界。

这就是一种敬畏了,敬畏我们生死与之的情景。

再深一步说呢,我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对地球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

⑥至此,内心曾经的一些东零西碎仿佛慢慢平息,获得一种透悟的解脱。

⑦雨丝依旧飘洒,我屋顶的青石板沁润了一圈一圈的水渍,有浓有淡。

雨声听着听着小了下去,不一会儿,又急促起来,响亮起来,也许它会彻夜不歇的。

而蛙声呢,像浪潮拍岸,渐渐有了规律。

唔,山的呼吸浓烈,水的气息可辨,这是一种原本,一种落定,是大自然的脉动,一种浸淫了的博大气象。

1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裹”字的妙处。

 

2.文中第③自然段详细描写蛙声有什么深意?

 

3.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

请以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

 

4.第⑤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2.一个哲学命题

①我小时住的小镇上只有两位理发师,自然,他们各自的发型当然只能由另外一名理发师理出来。

所以,头发干净整洁的那名理发师的技术显然比不上那名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因为他的发型就是由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理的。

②这样一种生活现象却隐藏着一个哲学问题。

“头发干净整洁”和“头发乱糟糟”都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理发师各自拥有的理发技术才是问题的本质。

很遗憾,儿时的我尚未练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慧眼,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以为头发干净整洁的理发师的技术是最好的。

③俗话说得好: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个河边钓鱼的老头,竟能辅佐姬昌、姬发父子兴周灭商;一个容貌丑陋、放荡不羁的酒鬼,竟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一个终生潦倒,混迹于烟花柳巷的公子哥,竟然是开创一代词风的大词人柳永。

如果不是有史记载,有据可查,我们很难想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反之亦然。

一个衣冠楚楚、相貌俊俏的帅哥,也可能有着阴险和狡诈的内心,比如秦桧,比如阮大铖。

④于是,常有人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待人处事切不可以貌取人。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喜欢以长相、言谈、举止以及衣着打扮来判断一个人。

这个毛病,是老祖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惯,也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

1.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

 

2.第③自然段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3.太空电梯

 

①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

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人类的梦想成为现实。

②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③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

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

科学家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④科学家研究发现,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

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

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1.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谈谈“梦想”的具体内容。

 

2.第④自然段中除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4.城市绿墙

宋淑运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

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

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

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

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

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

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

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

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

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

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

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

1.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

 

2.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在本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4.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

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5.宣纸

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

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

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

④宣纸有润墨性。

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

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

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艺术妙味。

⑤宣纸有耐久性。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

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⑥宣纸的耐久性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

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

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选文有改动)

1.宣纸的性能与一般纸不一样,是由于。

 

2.宣纸有哪些特性?

 

3.指出下面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

4.为什么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6.古蜀栈道

刘小方

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秦中自古帝王之都。

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南则巴蜀。

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

……然四塞。

”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

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

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

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

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200多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

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

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

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

“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

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

”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

这些故事、遗产和景观,无时不在温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的文化。

(选文有删改)

1.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

请简要概括。

 

2.第二段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古蜀栈道由连接关中与汉中的米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连接汉中与四川的金牛道、陈仓道和荔枝道组成。

B.对于古代先民来说,如果从巴蜀来关中,或由关中入四川,都必须先穿越米仓山、大巴山脉,然后穿越秦岭这道屏障。

C.古蜀栈道中的褒斜道,其南北起点分别为秦岭南麓褒城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和秦岭北麓眉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

D.由于古蜀栈道的通行,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7.食品添加剂

①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

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

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

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

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持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

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

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

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⑥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

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

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

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

例如:

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⑦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

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某食品配料表

原料

比例

添加剂

比例

小麦粉

83%

山梨酸钾

0.7%

鸡蛋

10%

硫氰酸钠

0.2%

白砂糖

6%

腐乳红曲

0.1%

 

1、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功能?

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作用。

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3、作者在第③段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4、阅读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本文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

说说你的理由。

 

 

8.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

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

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

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

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

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

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

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至少写出四种)

 

 

9.海洋垃圾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

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

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使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首选办法应当是焚烧发电。

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

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

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漏。

至于垃圾中也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

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

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作者张田勘)

【相关链接】

材料一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约60亿吨,占用耕地达5亿平方米。

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

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

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

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

(限60字以内)

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10.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写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之前

①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的例行公事,10点睡觉7点起床,跟9点上班5点下班一样,属于我们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作息。

可是,如今对于很多人而言,拥有一夜好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

②现在的我们经常就是这样的情况:

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可以说,浅眠、嗜睡、失眠、作息混乱、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

这不禁令人要问:

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③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整夜都转辗反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色变亮。

④显然,物质不是偷走我们睡眠的元凶,即使不是替罪羔羊,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非常没用的帮凶,在睡眠问题的背后,一定还有更为隐蔽但也更为厉害的杀手。

⑤当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的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的时候,我们的睡眠就开始需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