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726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学原理Word下载.docx

【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

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

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

说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

“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来的。

威认为,人的经验的获得遵循相互作用原则和连续性原则。

他从他的经验论原则出发,

一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从

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新的教育思想,借以实现其民主理想。

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

就是解放儿童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现代转向的重要体现,

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标

志。

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

(广义)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

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

学校里、

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它不仅

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业余的学校教育等。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

称为教育者。

家庭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子女最初和经常的教育者;

社会教育

中的师傅以及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人员,

都是教育者。

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

教育者

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

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

体。

简答:

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相互的关系?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都可称为教

育者。

社会教育中的师

傅以及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人员,

教育者主要是

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或引导他们学习人类生产活动经验和社

会生活经验的活动,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只有教育者自觉地、

有意识地、想方设法

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朝着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去发展,

才能保障教育

活动的有效进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因而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

也就不存在

教育。

教育者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他有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

至人生信念和社会理想。

他作为教育者是社会人与教育者的统一。

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他的

社会立场带进教育活动,

但他又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观念,

能够体察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发

展的需要,了解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及受教育者对自身成长的希望,

热爱教育事业和受教育

者,并注重积累和创新从事教育活动的经验,

才能自觉地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

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活

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

受教育者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缺少这一

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动将只是教育者的独舞,不会有好的效果。

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不是教育活动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

的素材,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不仅把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个人的需要、兴趣、

情感

与希望带人教育过程,而且在教育活动中会有自己的判断、选择、

建构与评价。

教育活动就

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智慧、

才能、思想,同

时又将他们的思想、需求与创造才能外化为他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引导受教育者经验不断地改组与改造、

素质不断地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受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发展,均依赖于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

只能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不能代替受教育者的发展。

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

主导作用,首先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动性的启发、引导、培养和规范,

以利于他们生动活

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随着受教育者的学习自觉性和知识、

能力的增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起的作用更大,他们能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

I:

.自主地吸

取知识和进行品德修养。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说“教是为了不教”

三、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阅览室、校园等)中。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以促进受教者发展的影响物,也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

教育活动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都要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

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它大体上关涉四个相互制约的环节:

一是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目的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

二是与教育

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心理的和行动的活动方法与方式,

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

式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

三是对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育者、

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和受教育者个性素质所获发展与提高状况的评价;

四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

例如,在语文课上,如果目的在识字、写字上,就要教学生

去识记字的形、声、义,并动笔书写。

使学生做到在写字时不漏笔、不错笔、不倒笔,仅仅

靠提示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让学生去实际操作,才能达成;

如果目的是掌握语文知识,

活动

的关注点就应放在了解范文作者的生平、

时代背景、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篇章结构、

写作特点、修辞手法等问题上,

学生的操作主要应是逻辑思维和写作技巧的训练;

如果目的

重人文陶冶,活动的关注点就应放在范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上,

让学生更注重主体的意境想

象、人文观照、情感体验与价值叩问。

可见,教育者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状况的

认识不同,选择的教学方式也将不同,其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的差异。

可以说,教育方式在

教育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的设计、选择与活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决定着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状况,

并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

美修养的水平。

所以,有经验的教育者无不讲究教育方式与方法的设计、选择与改进。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他是教育活动的组

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

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

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育过程,

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使其达到预

期的目的。

2.教育的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教育特点?

教育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两大时期:

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一,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二、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

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形态。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

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学校自产生以后,便曲折地向前发展,

到了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对象、规模和种类都在逐步扩大和增多。

三、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和强化。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因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

到了奴隶社会,

教育

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在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得到了进一步

的强化。

四、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

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

现代教育的特点:

(一)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19世纪中叶以后,各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了有关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

这些法律大都具有强制性。

(二)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

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也成为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社会问

题。

(三)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

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四)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

程;

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的分析。

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

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二是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

善;

三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

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人的发展的这三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交织在一起的。

【个体的发展】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

生。

根据广义的发展观,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课题,都具有按发展的时间表依次出现的、有其独特意义的行为模式。

对个体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是重要的,不能认为某一阶段对个体的发展最重要,而另一阶段不重要。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广义的发展观,使个体的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

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这既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成年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群体以至人类大我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选择性、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普通教育学所关注的主要是儿童的发展,但关注儿童发展

应当坚持广义发展观的指导。

【遗传】

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主要表现在: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

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

“拔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

的关键期,不失时机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才去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5)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把学生看错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2.

人发展的规律性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

异性和整体性。

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

(一)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心理而言,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从具体形象思

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人的

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

水平是不同的;

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

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

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

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

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

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

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

采用不同

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个别差异性

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

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

每个人的发展

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正是由于这些差别,

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世界。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人了解学生,针对

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

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五)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

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

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

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

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3.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它主要表现为人的身体的各种

器官的构造及其功能的发展变化与完善。

如周岁幼儿学走路,青少年身高的剧增,骨骼构造

的变化,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与限制,制约着人的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个在察赋的某些方面比一般人优异的人,如果后天又得到适宜的培养和努力,他就可以在某些方面比一般人发展得快一些、高一些,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则会给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人成长为

什么样的人,并不决定于人的遗传素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把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品质的好坏,说成是天生的遗传决定的,是不科学的。

那种反动的“血统

论”,把人的革命或是反革命说成是从父母那里遗传得来的,

更是荒谬的。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关系十分复杂,根据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环境指的是前人的历史活动所创造的个体生活和活动于其中的,

对他

的发展产生影响的那一部分外在世界。

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但主要是社会环境,

是前人

以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设置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

同儿童生活发生联系的个人、

群体,

儿童参与的活动、事件,儿童生活中所接触、所运用、所适应的人造器物、行为规则、传统

习俗、科学文化、媒体信息等人际关系和人类文明。

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

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社会环境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源泉,

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

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

的、给定的。

儿童个体生来便不能选择父母、兄妹、家庭、民族,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

社会、地域、国家、阶级与阶层中,他必须继承以往的历史所创造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制度、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教育模式和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等。

而且成年人也刻意地组织和指导儿童的生活,影响儿

童的发展。

儿童只能在先在的、既成的、给定的环境中生活,

无法抗拒或摆脱环境的影响与

限制,只有适应环境而生活,并从中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但是,环境的给定性并不意味

着人的发展、人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了、注定了。

人的发展还有非常广阔的机遇,还有很多

可能性与不确定性。

尽管外在的客观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

可是,环境

是一个非常丰富、复杂而变动不居的条件,而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

即使是初生儿,他也

本能地会通过哭闹来影响、调动他的母亲和亲人,

以改善他的生活处境;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

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其对环境的反作用与相互作用

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这也就是说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

选择性在逐步增强。

因此,作为人

的发展的各种繁多条件的环境,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能起多大程度的作用,

起了什么性质

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待环境的态度。

因此,环境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

的效果,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

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

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

同样的环境对有的人是障碍和限制,

而对另一些人则是发展的希望和

可能。

所以,对环境概念的理解不能一般化、抽象化、静态化,应该对其作深人、具体而动

态的分析,应当把环境与人的生活与活动联系起来理解;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

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

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当然,给定

的环境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从总体

上看,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给定性、复杂性、丰富性、发展性、多变性,它提供给每一个人

的发展的条件、资源、刺激和机遇是各不相同的,

人对环境影响作出的选择和反应也是互有

差异的,于是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体的生活与活动和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状况。

(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

在人的

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在人的社会生活与活动过程中,

为了解决

生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始终是作为活动的主体而存在的。

人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

界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和改造自身的主体,

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的过程中

表现出人的能动性。

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接受着环境的影

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