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教案18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27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7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教案18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方课教案18篇.docx

地方课教案18篇

 

地方课教案(18篇)

课题

交通安全——警察的作用

学习

目标

1、知道一些常用报警电话;知道遇交通事故是的处理办法。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法规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遇交通事故是的处理办法。

难点:

知道遇交通事故是的处理办法。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你知道哪些报警电话?

一、报警电话:

报警求助   110

火警    119

医疗救护     120

交通事故     122

二、遇交通事故如何报警

1、110报警

1)警情发生的时间和具体位置

2)自己的姓名和报警电话;

3)警情内容:

①肇事车辆的类型,如:

大货车、小货车、客车、轿车等。

②人员伤亡情况。

③如果肇事车辆逃逸,尽量详细地说明车辆的特征、车牌号及逃逸方向等。

2、也可及时拨打交通事故处理电话122。

三、小结

 

提出问题。

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目的: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积极举手回答:

报警求助   110

火警    119

医疗救护     120

交通事故     122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交通安全——乘车安全

学习

目标

1、知道一些常用交通规则。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重视交通法规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一些常用交通规则,和乘车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交通法规的意识。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兰州市某地区一农用车载学生发生交通事故,6死4伤;新疆某地拖拉机载学生,一死…每年都有若干年轻的生命被类似的事件夺走,发人深思。

新课:

一、交通规则

朋友们,你别跑,站稳脚步把灯瞧。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准备好,过路应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要记牢。

二、中学生四不准

乘车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不在马路上追逐、看书;

2、骑车不带人、不骑飞车;

3、不乘非载人车辆;

4、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要抓紧扶手,车上拥挤时注意锐利物品、车停稳后再上下车。

三、小结

 

讲述新闻事件。

目的:

用血琳琳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重视,引入新课。

 

出示幼稚儿歌,让学生一起吟唱。

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则是我们从小就需要知道的。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讨论。

 

点评补充。

 

鼓励学生自己小结。

 

听新闻实例,引发思考。

 

和老师一起吟唱儿歌。

 

思考讨论。

 

自己小结。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交通安全——法规常识

学习

目标

1、了解交通安全常识。

2、培养学生律己的同时监督他人的交通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律己的同时监督他人的交通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律己的同时监督他人的交通意识。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随着车辆数目、种类繁多,交通灯及交通标示牌也逐渐复杂化,你知道哪些交通灯和标识牌?

 

新课:

一、交通信号灯

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

二、交通标志

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

三、道路交通标线

指示标线、警告标线、禁止标线。

四、小结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积累的交通信息。

目的:

让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引发对交通信息的思考。

 

点评表现,鼓励积极发言,举例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交通知识。

 

思考生活中积累的交通信息。

 

讨论交流生活中积累的交通信息,代表阐述小组交流的成果。

 

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交通知识。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食品安全——法律规定

学习

目标

了解食品安全标准;有除个人喜好外还以食品优劣选择食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食品安全标准。

难点:

了解食品安全标准。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你怎么看?

新课:

一、食品安全标准

1、怎样的食品就安全?

2、法律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八条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3、标准内容包括

1)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二、小结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

目的: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点评小结学生发言,补充讲解法律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学生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食品安全知识。

 

引发思考。

 

根据日常家中经验,或了解到的一些小技巧讨论交流,举手发言。

 

听讲并理解。

 

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和别人分享自己已储备的食品安全知识。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食品安全——巧辨真伪

学习

目标

1、会辨别常见食品的真伪优劣。

2、有控制自己食欲,除个人喜好外还以食品优劣选择食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会辨别常见食品的真伪优劣。

难点:

会辨别常见食品的真伪优劣。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蘑菇中毒事件”、“问题奶粉事件”、“假酒中毒事件”…就连我们常吃的调料八角也出现了用王草假冒的,假冒伪劣食品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

新课:

一、辨别伪劣食品“七字法”

1、防艳;2、防白;

3、防长;4、防反;

5、防小;6、防低;

7、防散。

二、水产品的选择

三、肉的安全

四、警惕非食品原料

五、使用油的安全

六、豆浆、四季豆的安全

七、食物养生。

 

八、小结

 

讲述新闻事例。

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重视,引入新课。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汇报辨别食品真伪优劣的技巧。

目的: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如何选择食物。

 

点评表现,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听事例,引发思考。

 

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汇报辨别食品真伪优劣的技巧。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食品安全——养生

学习

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非假冒伪劣食品,但使用不当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贪食、不挑食。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生活中有些非假冒伪劣食品,但使用不当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贪食、不挑食。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其实生活中常吃的有些食物,吃的量多了或者在不适宜的时间吃,对人体危害也很大,你知道哪些?

 

新课:

一、腌制、酱制食品要少吃。

二、食用油不能反复使用。

三、削掉腐烂部分后的水果不能吃。

四、苍蝇对食品的影响。

五、有毒塑料袋不能装食物。

六、老年用药“十二忌”:

1、忌任意滥用;2、忌种类过多;3、忌用药过量;4、忌时间过长;5、忌生搬硬套;6、忌乱用偏方;7、忌滥用补药…

 

七、小结

面对生活中的诸多食品危险,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安全?

 

提出问题,引导举例。

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汇报。

目的: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积极思考。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消防安全——认识灭火器

学习

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2、当遇火情时,有自救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

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虽然国家消防体系逐渐完善,但大火无情,来势迅猛,我们必须要有自救的意识,你知道几种灭火器如何使用灭火器呢

1、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物体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2、泡沫灭火器

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

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

4、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

本灭火器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灭火效果好。

小结:

 

提出问题。

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目的: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回顾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消防安全——火灾自救与救他

学习

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消防事故的处理办法和生活中防止消防事故发生的注意事项。

重点

难点

重点:

清楚遇消防事故的处理办法。

难点:

生活中防止消防事故发生的注意事项。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8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大火无情,为将伤害降到最小,必须遇事沉着冷静。

新课:

一、遇火灾怎么办

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捂住口鼻,贴近地面,泼水降温,呼救待援,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不要贪恋财物。

二、生活中如何防火

1、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2、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

4、发现煤气泄漏,速关阀门,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5、电器线路破旧老化要及时修理更换。

电路保险丝(片)熔断,切勿用铜、铁线代替。

三、小结

 

提出问题。

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目的: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消防事故的处理办法和生活中防止消防事故发生的办法。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引发思考。

 

积极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消防安全——警察的作用

学习

目标

1、知道一些常用报警电话;知道遇消防事故时该如何求助于警方。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法规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遇消防事故时该如何求助警方。

难点:

知道遇消防事故时该如何求助警方。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9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你知道哪些报警电话?

一、报警电话:

报警求助   110

火警    119

医疗救护     120

交通事故     122

 

二、119报警需要说明什么?

 

①起火的场所;   

②燃烧物品;

③火场内是否有被困人员,现场是否有人受伤。

④如遇山林火灾,要说明山火的火势,山上树木的疏密程度及大约过火面积。

⑤如遇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泄漏,也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9。

三、小结

 

提出问题。

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分析,让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表现,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消防安全的认识。

 

积极举手回答:

报警求助   110

火警    119

医疗救护     120

交通事故     122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预防地震危害我可以做些什么?

学习

目标

1、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明确其科学性。

2、知道一些防震的常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一些防震的常识。

难点:

能组织家人进行震前预防。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0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新课:

一、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1、“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具体的传闻;2、跨国地震预报是谣传;

二、家庭防震需准备些什么?

  1、合理放置家具物品防伤人。

  2、保证门口、楼道畅通。

  3、加固家具睡床,保证其下空间,以备震时藏身。

4、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三、地震预兆

1、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

  2、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3、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四、小结:

 

提出问题。

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认识讨论,代表发言。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防震的认识。

回顾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小道消息是谣传;

2、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离奇古怪传说的地震传闻更是谣传。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避震安全常识

学习

目标

1、知道地震的必然性,不能心存侥幸,要勇敢面对。

2、知道一些避震的常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一些避震的常识。

难点:

知道一些避震的常识。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地震是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无法阻止,但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却可以将危害降到最低。

新课:

一、避震我们如何做?

    

1、避震时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2、避震空间:

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3、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二、小结:

 

讲解地震必然性,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讨论,代表发言。

目的: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清楚遇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避震意义认识。

 

思考避震常识的重要性,进入新课学习。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交通安全——警察的作用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震后还有余震,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新课:

一、如何疏散撤离

1、应当有组织地撤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2、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3、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4、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二、被埋压后如何求救逃生

1、震后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2、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

三、小结: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讨论,代表发言。

目的:

培养学生遇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

 

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谈谈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理解情境,设身处地感受。

 

讨论,代表发言。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学习

目标

1、了解环境现状,感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2、了解世界对环保的重视及采取的行动。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环境现状,有环境保护的迫切意识。

难点:

了解环境现状,有环境保护的迫切意识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环境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自然环境一直呈恶化趋势。

新课:

一、环境问题

1、气候冷热反常;

2、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和扩大;3、酸雨现象;4、洪涝旱灾;

5、大气污染;

6、泥石流;7、沙尘暴。

二、环境保护日

1、3月12日“植树节”;

2、6月5日“世界环境日”;

3、5月31日“世界无烟日”;4、4月22日“地球日”;

5、爱鸟周。

三、环保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保护法》《放射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

四、小结

 

提出课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讨论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

目的: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意识。

Ppt出示环境问题图片,补充讲解。

目的:

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环境现状。

 

Ppt出示一些国内外环境纪念日及我国环保法。

 

鼓励学生谈谈对环保的认识。

 

讨论,举手发言。

 

观看图片并听讲,更直观的了解环境现状,感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观看课件,感受世界对环保的重视。

 

举手阐述自己感受。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学习

目标

1、知道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些原因,了解部分环境问题的治理办法。

2、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些原因,了解部分环境问题的治理办法。

难点:

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法

选择

小组自主交流、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教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