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15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定稿Word文件下载.docx

电瓷产业技术改造深入推进,新建强联、华为、怡源等投资上亿元电瓷企业10余家,完成江西省电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7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获批为江西省电瓷产业基地、国家电瓷产业化基地。

建材产业战略重组顺利完成,日江水泥由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成功并组。

武功山旅游综合开发完成投资超5亿元,带动效益日益显现。

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被评为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宣风生物产业园成功纳入南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创业创新核心园项目有效推进,落户企业6家,规划面积达5000亩。

(三)主攻工业绩效明显,工业经济发展提速。

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35.7亿元,比2005年增加122.4亿元;

实现增加值3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27.97亿元;

利税收入23.84亿元,比2005年增加20.4亿元。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电瓷产业朝着“规模型、环保型、科技型、效能型”迈进,2010年实现产值26.8亿元;

建材产业得到巩固,日江公司实现靠大联强,博鑫精陶研发的耐火保温墙体材料成功批量生产;

花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9家。

新兴产业有效发展,中科光伏成功研发超级电容,赛德新能源生产出高纯多晶硅棒、硅片产品,江发发动机研制出国内领先的缸内直喷双燃料发动机,制鞋、制衣、纺织、食品等产业得到发展。

工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芦溪工业园开发面积5.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70家,比2005年增加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

“一园、三带、五小区”(3)格局初步形成,被列为省级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

(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62亿元,比2005年增加7.45亿元;

粮食播种面积24.89万亩,总产量12.6万吨,比2005年增加1.35万吨。

搞好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中药材(杜仲、紫珠)、杜仲生猪为主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产业基地发展到45万亩,比2005年增加12.8万亩。

发展专业养殖大户1300余户,比2005年增加1100余户,其中规模养殖户220余户、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3个。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比2005年增加37家,武功山农业、银河杜仲、一村食品、百利食品、苏记供港等进一步做大做强。

银河杜仲公司被评为省“十佳”农业企业,“格林米特”杜仲生猪为首个通过全国绿色认证肥猪,“天丰优紫红”(4)米通过省科技鉴定和品种鉴定并得到推广。

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58家,比2005年增加139家。

品牌优势逐步显现,建成省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培育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20个、省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3个。

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各类项目资金1.6亿元,建设大小水利工程3590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1万亩,解决9.6万人的饮水困难,先后获得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农民增收先进县、绿色食品十强县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次)。

(五)商贸流通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33亿元,比“十五”末净增8.03亿元。

银行存款余额29.3亿元,较上年净增4.81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16.94亿元,较上年净增3.9亿元。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完成出口创汇4961万美元,引进外资2501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1204万美元,百年电瓷产业实现产品由本地公司组织出口零突破,2009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利用外资先进县。

武功山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4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检并上报国家旅游局。

启动武功山温泉度假村项目,建成福星谷索道。

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武功山国际帐篷节等活动。

完成《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并报国务院审批,完成芦溪旅游接待新城规划。

新建秋收起义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并通过国家3A级景区评定。

(六)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按照建设宜居宜游生态旅游新城、省级园林城市战略定位,城乡建设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

县城面积扩展到7.5平方公里。

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完成城镇化重点项目60余个。

2010年,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25项,总投资达17.9亿元,完成投资4.6亿元。

先后完成武功山大道、袁河西大道、南环路、站前路等城区主干道,袁河源公园、古城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县城区中心路网沥青路面铺设、县城电力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厂、蔗棚蔬菜批发市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开发建设小区15个,商品房交易面积达35万平方米。

城镇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城镇绿化面积达1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9平方米。

全省首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南坑河流域人工湿地正式运行。

城乡交通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芦万武、市武、万槽旅游公路及320国道、工业大道拓宽改造建设等全面实施,快活岭至利发煤矿公路改造大力推进,通车里程净增630公里。

宣风大桥、王源大桥即将建成。

全面完成杭南长高铁建设征地拆迁任务。

推进320个新农村村点建设,重点打造了芦溪镇东阳、宣风镇珠亭等一批村点。

进一步完善了城镇管理体制,组建了城市管理局,强化了城镇管理。

(七)民本民生充分体现,和谐水平明显提升。

至2010年,综合投入资金4.69亿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连续3年获全市民生工程考核第一名,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县。

城乡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扶贫开发等工作深入推进,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

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9997万元、养老保险金1.61亿元、医疗保险金5714万元。

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共为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2100余万元。

被评为全省新农合工作先进县,共为42.27万人(次)参合农民补偿医疗费用9100余万元。

各类教育扶贫助学达29.68万人(次)、4600余万元。

投入资金4500万元,新建保障性住房908套。

启动农村困难群众安居工程,解决了1635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山口岩水库移民工作稳步推进,古城移民新区及各移民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

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巩固,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

信访工作得到强化,连续三年被评为省信访工作“三无”(5)县、信访工作综合先进县。

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群防群治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保得到加强。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完善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设施设备全面改善,代表全省高标准通过全国“两基”检查验收,获得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第二名,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源南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完成武功山职业中专组建并晋升为全国重点职业学校。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

缩龙、傩舞、牛带茶等列为全省“非遗”(6),被文化部评为中国农民画艺术之乡和中国灯彩艺术之乡,县文化馆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县医院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患者减少医疗费用500余万元。

通过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复评和三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评估验收,获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县卫生局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成功争创全省双拥(7)模范县“四连冠”。

稳定低生育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袁河水源地及山口岩库区水源地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全面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7.4%。

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8)工程建设7.36万亩,被评为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通道绿化先进县。

强化了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被评为省森林防火平安县。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电瓷产业倒焰窑改造全面完成。

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资源开采整治力度加大,被评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县。

加快了全国绿色能源县、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县、省级生态县创建步伐,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得到巩固。

(九)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政府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先后开展了“发展环境落实年”、“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创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实行重大项目“六个一”(9)制、领导挂点制、挂牌督办制、月调度制,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服务。

全面完成行政单位机构改革,组建了电瓷工业局、森林公安局、花炮行业管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精简行政审批事项92项,缩减率达33.3%。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网站体系初步形成。

坚决维护县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

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健全了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共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17起。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人事、编制、供销、粮食、档案、工商、保险、通信、邮政、供电、消防、质监、运管、烟草、气象、石油、应急管理、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机关事务、防灾减灾、住房公积金、老龄、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县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五年,是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类企业和纳税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芦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芦溪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省、市各项政策规定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坚持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内生动力;

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赶超,始终把推进经济转型作为引领芦溪发展的主战略是我们最重要的基础;

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旺县、富民稳县”战略,始终把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的良性互动作为推进芦溪发展的强动力是我们的关键之举;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坚持创优环境、创新举措,始终把建设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作为执行力的主抓手是我们最重要的保障。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为:

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收支矛盾尤为突出,横向比较仍有差距,项目建设还不理想,安全稳定压力较大等等。

这些困难和问题亟待我们在加快发展中努力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构想

(一)当前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进入经济大发展、结构大调整、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

从国内外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和平发展。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沿海产业转移趋势扩大。

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化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信贷、土地、节能减排等影响将更加明显。

从省内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凸显江西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为“十二五”发展提供重大政策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展战略;

我市将全面推进融入鄱阳湖、对接长株潭战略,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赣湘经济区域化联动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从县情看,“十一五”期间,华能、中建材等一批央企和中国水业、港华股份等外企入驻,将为芦溪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电瓷产业的加快崛起和光伏等新材料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将进一步壮大我县的综合实力;

武功山开发的纵深推进,将为我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宣风生物产业园的加快发展,将丰富我县赶超发展的内涵;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杭南长高铁、西气东输二线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观,将确立我县新的比较优势。

综观现实,目前是芦溪经济总量的扩张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期,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的黄金期,班子团结、心齐劲足、政通人和的蜜月期。

展望未来,“十二五”时期将是芦溪赶超发展的爬坡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比拼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攻坚期。

综合判断和分析形势,未来五年,我县既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新的严峻挑战,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因此,全县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确保在“十二五”时期有更大作为。

(二)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动对接长株潭经济区,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城乡建设,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推进芦溪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芦溪、文明芦溪、幸福芦溪。

2.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集约经济和循环经济,全面促进芦溪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将芦溪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便捷、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和谐芦溪。

力争到2015年,全县GDP总量达到134.6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财政总收入达到15.5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日益增加;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第三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

(三)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

1.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和谐发展。

2.主要任务。

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

策应武功山开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

调优投资结构,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注重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注重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注重社会事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注重深化改革,激发芦溪发展活力。

(四)主要打算

围绕“十二五”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我们的主要打算: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

立足于生态绿色、高效特色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五个农业”(10),加快农业经济转型步伐,着力构建现代农业。

凸显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武功紫红米、无公害蔬菜、中药材、杜仲生猪、花卉苗木等五大产业,实现10个以上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打造10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1个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

以银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着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按照“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多功能”要求,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延伸市场辐射范围。

依托武功山旅游大开发,建设1至2个规模大、档次高、营销方式先进、原生态特色明显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交易市场。

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二是推进生态工业建设。

按照“一个目标、两个依托、三个统一、四个促进”(11)整体思路,至“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生态工业体系。

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重点发展电瓷、能源、新材料、轻纺、花炮、汽配件、建陶、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产业,把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废物资源化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是壮大绿色服务产业。

重点建设以县城为主体的城市经济板块,全力抓好中型购物中心、区域商务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餐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以“融入鄱阳湖、对接长株潭”为契机,打造富有江南特色的旅游生态新城,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合作,主动融入韶山—武功山—安源—井冈山人文风光旅游开发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产业分区为基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及行政区划分割,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和谐发展的格局。

整合资源要素、加快人口聚集,加快培育工业重镇、商贸物流强镇、旅游度假名镇、生态农业大镇,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实现产业集约发展,建立城乡统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为农民向市民化发展提供制度、经济、就业、社会等多方面保障。

五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坚持工作重点向民生倾斜,资金重点向民生投放,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确保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及师资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完善学前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完善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满足城乡文化生活需求。

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制度。

六是构建生态宜居芦溪。

加快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宜居宜游旅游接待新城步伐,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县城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

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型新社区15个、农民新区20个;

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比例达100%,其中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

县域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0%以上。

七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切实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来,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

完善社会管理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体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深化政务公开,扩大网上办公和信息公布范围。

八是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减少事故损失。

强化职业危害监管和防治,创建安全健康作业环境。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放创新为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积极对接长株潭经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努力推进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芦溪、文明芦溪、幸福芦溪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培优育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实力。

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充分利用“三张名片”(12)等政策,注重“四个对接”(13)和“东融西接”(14),深入实施“百十亿千”工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进一步加快电瓷产业资源整合和改造升级,着力推进国家电瓷产业基地建设,力争电瓷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以芦溪南方水泥等项目为龙头,进一步提升建材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品牌。

以硕森、华威等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发展壮大烟花爆竹产业。

规范煤炭、瓷土、铁矿等矿产开采。

加速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

以中科光伏、赛德新能源等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发展多晶硅、单晶硅产业,形成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力争实现产值10亿元。

全面抓好华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投入推进宣风生物产业园建设。

(二)全力推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突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扩大武功紫红米种植面积。

以苏记供港蔬菜基地为中心,推进国家标准化蔬菜园建设。

依托宣风花木之乡优势,大力发展花木产业。

以杜仲、紫珠、厚朴为主,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推进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和榨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草坡草地保护重点县建设,着力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典型和样板。

以银河杜仲公司为依托,加快推进杜仲生猪产业发展,力争列入省生猪发展十强县。

深入推进银河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

继续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