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360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docx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日月潭教案范文三篇

 《日月潭》这篇课文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一起看看小学二年级上册日月潭教案!

欢迎查阅!

  日月潭教案1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秀丽的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四、教学难点: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课文录音带。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出示中国地图与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可结合插图或课文第一句话理解)。

  

(二)、初读识字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翘舌音“筑”。

另外,注意“绕”读第四声。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用多种形式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一片朦胧、建筑、仙境。

  (4)变换语言环境识字。

读词语,找出生字:

花环、五环旗、围绕、茂密、隐藏、筑路、环境、明晰。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朦、胧、境”。

  3.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坏—环、镜—境。

用镜、境进行扩词练习,帮助区分字义。

  4.游戏巩固识字。

  

(1)抢摘“丰收果”:

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读字,其他几个人找出字并用字组词,找得快、组词多的获得字卡,比比谁的收获大。

  

(2)夺红旗:

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和翘舌音“筑”不易读准,采用“夺红旗”的形式,借助拼音使学生再一次明确读音。

在小黑板上画出两个台阶,台阶上是字,台阶下是两个可供选择的读音,分两组进行选字比赛,选得最快最准的小组即获得台阶上的红旗。

  (3)看部分猜整体:

两个同学合作,一人遮住字的一部分,另一个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猜是什么字。

  (三)、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六个翘舌音的字(展、纱、绕、胜、省、盛),其中胜、盛同音,建议书写前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以巩固读音。

  2、发现规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些能帮助认记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规律。

如:

  同结构:

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个半包围结构。

  同偏旁:

纱 绕 约

  新旧联系:

岛—鸟 纱—沙 绕—烧、浇

  偏旁比较:

建—迈、迷、迹、追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隐:

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

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展:

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汇报了解的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二)、朗读感悟

  1.以情激情。

教师深情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

提出问题。

  2.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读读有关段落。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多读几遍有关的段落。

  (3)读课文,想想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3.合作交流。

给小朋友讲讲通过读书,你了解到的有关日月潭的情况;给小组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语句。

  4.赛读课文。

听听谁能把日月潭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

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圆圆的”、“弯弯的”、“太阳”、“月亮”,抓住这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5.自由选择朗读“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6、引导背诵。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引导他们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读给好朋友听。

再图文对照读课文,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提示练习背诵。

画和文字的提示练习背诵。

  (三)、积累运用

  1.激发积累兴趣。

你喜欢日月潭吗?

为什么?

课文中用哪些词句写出了它的美丽?

把这些词句画出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2.教给积累方法,鼓励运用。

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记在小本子上,快和这些好词交朋友。

好朋友要多见面,在说话或写话时别忘了用一用它们。

  3.给予展示的机会。

给同学读读课后练习“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或自己收集的词句。

建议积累以下词语、句子。

  隐隐约约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许许多多

  展现    周围    轻纱    附近

  晨星    倒映    清晰    朦胧

  

(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四)、实践活动

  1.围绕日月潭说一两句话。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

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小展览。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9、日月潭

  北边日潭——圆圆的太阳南边月潭——弯弯的月亮

  清晨薄雾隐隐约约

  中午太阳清晰风光秀丽

  下雨朦胧

  十二、课后反思:

  日月潭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

师:

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

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

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

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作业设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2、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3、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阅读并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五、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

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日月潭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

本文文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

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

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

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

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的湖。

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3.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以下生字词:

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

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

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1、师: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

课文是怎么写的?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

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

  3、师:

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

指导朗读:

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

(突出“”和“高山”)

  4、师:

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5、师:

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

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师:

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

(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6、鼓励积累:

  师:

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

(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

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

  1、师:

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

聪明!

一下子就答对了)

  2、师: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

(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

对呀!

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能把它读一读吗?

(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

喜欢这句话吗?

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

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

美吗?

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

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

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

(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

(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

(灯光、晨星)(板书:

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

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

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

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

(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

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

(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

你喜欢哪些词句?

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

(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

(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

你喜欢哪些词句?

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

(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师:

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2、师:

课文是怎么写的?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

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

(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4、引导背诵。

  1、诵读全文。

  师:

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

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积累运用、综合实践。

  1.激发积累兴趣,教给积累方法。

  师:

你喜欢日月潭吗?

课文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把日月潭写很美很美,课堂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好多,课后我们就把刚才画下来的好词好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课后42页还有这一些,喜欢的话也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老师出示“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隐隐约约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点点灯光湖水碧绿太阳高照许许多多

  2、谈感受、升华教育:

  A、师:

刚才同学们游览完日月潭,有什么感受呢?

能谈一谈吗?

(相机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并激发渴望回归的感情)

  B、师: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如画!

其实我么的家乡番禺,我们的化龙也很美!

要是我们的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该多好呀!

  3、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实践运用。

  师: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热爱台湾,课后让我们把搜集来的这些图片配上一两句话,可以的话争取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下节课我们来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大家都来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我们的宝岛台湾,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师:

这节课我们动了口、动了脑,就是还没有动手,大家想动动手吗?

上节课我们剩下哪三个字没写呢?

  出示“省、茂、盛”三个字,学生观察它们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

省: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茂:

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4、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5、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板书设计

  九日月潭

  台湾的湖

  台中附近山名胜古迹

  日潭月潭风光秀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