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69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之重点句的作用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结尾:

1、照应题目2、首尾呼应3、是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4、照应前文5、总领全文

1.根据本语句,联系上下文,得出体会题型:

答:

(直接点出题目题干指出的内容,一般考文章某事原因)

2.语句内容和结构上作用题型:

1.内容上:

……

2.结构上:

(句子内容上和结构上作用可参考常考以上对句子结构和内容上作用的解答)

真题一:

隐藏提问型:

(2019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A卷原题)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

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

我说:

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

见我的钥匙没?

⑶喏,在这儿。

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

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

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

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

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

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

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

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

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

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

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

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

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

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

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

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

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

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

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

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

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

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

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

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

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

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

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

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

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

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⒁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

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⒂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

停了停,她说:

也好,咱们有钥匙。

⒃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⒄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阅读第九段画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4分)

 

【答案】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朗,感受到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再想到瞒着母亲卖掉老宅,怕母亲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

【解析】第一步:

按照题目指示阅读第九段划线句,对这句话有个整体了解

第二步:

看上文,文章开头提到母亲一直在找老宅的钥匙,钥匙是母亲的情感寄托,是母亲的念想,找不到后母亲情绪有些低落。

而这个时候,弟弟已经瞒着母亲准备卖掉老宅,“我”也知道这个事实。

第三步:

根据上下文,可以得出,我和弟弟因害怕母亲看到老宅已经被卖掉感到伤心而愧疚

第四步:

整合以上分析,组成简练答案:

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朗,感受到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再想到瞒着母亲卖掉老宅,怕母亲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

真题二:

直接提问型:

 

幸福的玫瑰 

【美国】阿·

戈登

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小姐送去一朵玫瑰,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

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在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

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

这事有点儿古怪。

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没有名片,詹姆斯。

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

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

”奥森老爹说。

有人送花给凯洛琳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

我们小镇里的人都知道,凯洛琳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

她与潘尼曼已订婚多年,一直在等他。

但潘尼曼在医院实习期间,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

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关人,叫克丽丝汀。

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

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

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一切公众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

风琴了。

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个鬼。

我把那个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

讶——“给我的吗?

”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间,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凯洛琳小姐。

下个星期六,又是一朵。

第四次她很快就开了门,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我。

她的两颊微红,头发也不那么散乱了。

我又给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

第二天早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

“多么勇敢。

”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现在她有点儿自豪,表现出一种傲岸自尊的神气。

这一晚是我去凯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个晚上。

我把盒子递给她,说:

“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的地方去。

不过,奥森老爹说他会继续送花来的。

她踌躇片刻,说:

“詹姆斯,你进来一下。

”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

“这是我祖父的。

”她说,“送给你。

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玫瑰。

”她把盒子打开,轻触娇嫩的花瓣,说:

“花瓣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

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

我在奥森老爹那儿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

只见上面是奥森老爹潦草难辨的笔迹:

“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国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十三元。

已全部预付。

”原来如此,我暗自思忖,原来如此!

直到许多年过去。

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

一切都没有改变。

我跟他聊了_阵,随后问:

“凯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

”“凯洛琳小姐?

”他点点头,“她嫁给了乔治,那个开药店的,人不错。

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

”“哦!

”我有点惊讶。

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相好凯洛琳小姐呢?

”奥森老爹叹了口气:

“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

送花的不是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我瞪着眼睛看着他:

“那么花是谁送的?

”“一位太太。

”奥森老爹说,他小心翼翼地把栀子花放进盒子,“她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送花的是克丽丝汀。

“你瞧,”他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

1.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3分)

【答案】结构上:

1.承上启下:

承上文“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启下文凯洛琳小姐收到花后的改变

2.做铺垫、埋伏笔:

为后文凯洛琳小姐收到花后的改变做出铺垫,埋下伏笔。

阅读画线段的画线句

找到画线句在文中位置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找准句子在结构上作用

整合答案

练习题一:

(2013年杭州中考)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

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

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

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

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

火车开出不久,就睛大雪。

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时望去,白茫茫一片。

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

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

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

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

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

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

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

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

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

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

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女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

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

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

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

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

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就在我渲染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

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

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

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

1.第二段中写“雪花”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内容上,写洁白晶莹的雪花,表达了对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小姑娘的童真美相映衬。

结构上,引出对那年下雪天在列车上的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第二段中写雪花的句子是“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时望去,白茫茫一片”。

“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内容上写出了雪花的晶莹,表达了对雪的赞美,小姑娘的童真与雪的纯净浑然天成。

结构上:

引出下文,引出作者后文对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练习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都江堰(节选)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浓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旅游价值。

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

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

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骤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A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的一下裁割为二,直蹿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

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B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17.文中第二部分的开头段十分有特点,请分析它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上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不在焉(或不以为意)的心态,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或“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既突出了都江堰水流难以抗拒的魅力,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解析】题干要求答出文中第二部分的开头段的作用。

首先要分析好这段的大意。

“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旅游价值。

”此句明显属于“抑”,这正好与下文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的“扬”形成对照。

所以说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这种手法能更好地突出下文都江堰水流难以抗拒的魅力。

练习题三: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

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

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

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

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

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

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

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

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

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

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

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

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

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⑥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

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

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

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

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

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⑦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⑧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⑨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惠软骨病的人……

⑩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

令我忧虑的是:

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

(11)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选自201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文章最后一段,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呼应前文,前面写“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

”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内容上:

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按照结构和内容上作用题的模板,分结构和内容两点答题,这一句处于文末,有呼应前文的作用,内容上在文末直抒胸臆,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红豆古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的期盼,以及对民族气节的赞美。

练习四:

曾经有过的落日

陆平

①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沉沉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怦然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朦胧的暮色间看见了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

而那个时候,你或许正伫立在高楼层自家温馨的窗前,或许正漫步在旷野宁静的小道,或许正骑着车子在下班的人流中。

②记忆中确实有过那样一刻,扶着把铁锹,痴痴地望着遥远的那轮落日,大地是一片温和得无法表达的金黄。

一只不安分的鸟雀盘旋在空中,叫着“归去,归去”。

而那里,炊烟早已经袅袅飘起,一盆清冽的凉水,小桌上一海碗汤面,一盘浓浓醋味的洋芋丝,还有一夜甜美的梦。

③那回出差回来,邻座的小女孩奶身奶气地唱起一支熟悉的歌: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噼啪噼啪响/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带我走进童年的时光……”童稚的歌声天真、质朴。

车窗外又是那一轮亲切的落日。

那一刻的落日随着长途行驶的列车久久不肯离去。

一种不舍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久远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充盈在疲惫的心头。

童年的落日,跟晚年的落日,应该是同一个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