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70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docx

中考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五病句修改

一、出示考点,阐释目标

教学辅助手段

病句(文)修改

复习要点

1、能辨别句子的正误,修改常见的病句;

2、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句子;

3、能根据句意关系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借助关联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有关句子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中考语文试题中“语基积累运用”部分的重要角色。

具体的考查要求有:

①能分析单句的成分;②会找句子主干;③了解各种句式及表达作用;④能区别常见复句类型,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分析二重复句间的关系;⑤能知道病句类型及特点,会辨析和修改常见病句。

⑥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考查的重点目前放在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形成两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经典讲析

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

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1. 语序不当

(1) 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

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2) 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

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应修饰\'交换\')

(3) 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队伍”应改为“人才”)

 ②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

(4)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②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

例如:

①通过努力的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应删去“通过”或“使”。

②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去掉“对于”或删掉“受到”。

(2)缺谓语

例如:

①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

(结尾应加上“而奋斗”)

②完成了任务之后,大家到餐厅夜宵。

(应是“吃夜宵”)  

(3) 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

\'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 累赘重复

例如: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4. 结构混乱

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

如:

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②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要么用 “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③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把“从……开始”和“以 ……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例 如:

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

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

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

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

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四、中考实例

例一: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佛山市2008年中考题)

A.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B.知识是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C.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空气清新了许多。

解析:

D。

A选项“降低”不能用“一倍”;B语序不当。

例二: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佛山市2007年中考题)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解析:

C。

例三: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佛山市2006年课改区中考题)

A.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B.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C.“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道出了我们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D.救援物资迟迟未到,他们很难克服粮食紧张,淡水缺乏。

解析:

C。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巩固练习

见中考新航标能力测试四

总结提升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的是:

①了解句子大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逐层压缩句子成分,显示句子主干;③注意各种句子成分的位置规律;④分析各种病句产生的原因,摸清规律;⑤了解各类试题的考查要求,运用解答的方法和技巧,如语感审读、提取主干、造句类比等;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正确使用病句修改的规范符号;⑦对一些应用性的题目要认真把握题干信息,紧密联系上下文语境,仔细揣摩。

说明,表中横格可根据实际取舍;辅助栏为教师使用课件等手段的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