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32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

(2)行政性社会工作(3)专业社会工作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体、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3)强调专业方法

(4)注重实践

(5)互动合作

(6)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功能

3.社会工作的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社会工作的功能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的功能维护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1.社会工作的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发展较快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需要帮助的人。

如:

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最值得帮助的人”。

如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而陷入困难境地的人。

②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

困难民众→一般公众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它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团队概念。

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a)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关系协调者、倡导者

b)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

c)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

(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灵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4)专业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5)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各种要素,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不能简单的将助人活动理解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单向支持,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合作过程

2.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

(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促进:

促进服务对象的改变;使能:

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去面对问题

(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

(4)组织服务和干预的能力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工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

1.社会工作价值观定义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的总体判断和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2)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

(3)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4)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5)维护社会正义

3.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4.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

(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2)接纳和尊重

(3)个别化和非评判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6)权利与责任并重

(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定义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一整套指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3.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

(1)保密问题

(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3)价值介入和客观性的矛盾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和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5)自我决定问题

4.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

(1)保护生命原则

(2)差别平等原则

(3)自由自主原则

(4)最小伤害原则

(5)生命质量原则

(6)隐私保密原则

5.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

(1)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

(2)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发展

(3)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

(4)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

(5)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人类行为

1.人类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Alderfer的ERG理论生存的需要Existence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成长的需要Growth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中介需要

2.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内容划分)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3.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按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按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划分)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按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

4.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

第二节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2.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

a)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初级群体,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类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b)家庭的类型

核心家庭一对夫妇+未婚子女主干家庭一对夫妇+一对已婚子女联合家庭父母+多对已婚子女单亲家庭父母一方+未婚子女丁克家庭夫妇双方,没有孩子单身家庭鳏寡孤独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子女上学或外出工作

c)家庭教养模式

娇纵型溺爱+疏于管教容易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支配型(溺爱+严管)专制型(无爱+严管)放任型(无爱+放任)冲突型(关系紧张+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民主型

d)家庭的功能

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

e)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纵向影响:

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发生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

横向影响: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

a)同辈群体的含义

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等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b)同辈群体的特点

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学校

(4)工作单位

(5)社区

a)社区的基本功能

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成员间相互支持功能

b)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i.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如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ii.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彼此产生影响;

iii.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社会规范,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iv.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影响社区成员的行为。

(6)文化(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

(7)大众传媒

a)大众传媒的功能

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b)大众传媒的类型

旧传媒:

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新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社会工作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的情况,还要评估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评估服务对象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以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个人和环境,改变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恢复和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婴幼儿阶段(0-3岁)

特点:

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

(1)游戏伙伴阶段

(2)退缩阶段(3)自我意识的出现阶段

面临的主要问题

(1)哺乳

(2)母爱剥夺(3)弃婴

2.学龄前阶段(3-6岁)

特点:

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性别、道德的发展

自我意识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因素构成。

道德发展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面临的主要问题

(1)挑食偏食

(2)攻击行为

(3)电视依赖

(4)自闭症

自闭症主要症状:

①社会交流障碍明显②言语障碍突出③兴趣狭隘,行为刻板重复,要求环境不变④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⑤多数感觉异常

社会工作者干预方法:

①成立自闭症幼儿成长小组②对家长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服务③争取更多社会福利和保障

3.学龄阶段(6-12岁)

特点:

语言的发展、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不出声的思考问题)。

面临的主要问题

(1)儿童意外伤害

(2)校园欺负(3)儿童性伤害

4.青少年阶段(12-18岁)

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情绪发展出现两极性、性心理发展、社会化任务

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面临的主要问题

(1)网络成瘾

(2)青少年犯罪(3)青少年性行为

5.青年阶段(18-35岁)

特点:

生理成熟稳定、心智活动效率最高、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人生观的稳定和成熟

青年人的认知发展表现为能力发展,包括一般能力(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语言和操作技能组成)和特殊能力(职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的发展。

人生观稳定成熟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的发展成熟上。

面临的主要问题

(1)婚恋问题

(2)性别歧视(3)就业问题

6.中年阶段(35-60岁)

特点:

固定智力上升、流动智力下降、智力技巧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真正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情感趋于深沉稳定、婚姻务实、事业成败的关键期

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早衰综合症

(2)更年期综合症(3)婚外恋(4)家庭暴力

早衰综合症产生的原因:

①工作压力大②生活负担重③不良的生活习惯。

7.老年阶段(60-死亡)

特点:

认知既表现出成熟和稳定的一面,也表现出衰退的一面、老年期仍有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所有智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失智和失能

(2)精神健康问题(3)死亡问题(4)老年人歧视和被虐待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始终围绕一个核心: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心理社会社会治疗模式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括为“人在情境中”。

4个基本假设: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大的现实生活压力缺乏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机会不成熟或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不成熟:

像没长大的孩子害怕独立、要求过度被保护有缺陷:

过分焦虑、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和行为、较弱的现实感和理性判断力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

过分抑制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面对服务对象

间接治疗技巧:

通过辅导第三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

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技巧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技巧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技巧:

维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现实反思,介入焦点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程度。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策略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

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分类诊断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5个层面:

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3.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介入理论

危机介入模式通常涉及2个方面:

①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②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同时提升服务对象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危机:

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危机分为2类:

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和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

普通事件成为危机须同时满足的3个条件:

①阻碍服务对象重要目标的实现②超出服务对象现有能力③导致服务对象出现心理失衡。

危机具有即时和紧急的特征。

(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危机介入策略通常涉及3个基本方面的服务:

危机中无助感受的处理、

外部社会资源的挖掘以及服务对象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

4.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①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②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③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④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5.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1)行为治疗模式的3种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2)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

放松练习、系统脱敏(从低→高)、满灌疗法(快速脱敏,直接面对最担心的处境)、厌恶疗法、模仿

6.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

①注重服务对象的行为评估

包括3方面的主要工作:

确定需要修正的行为、明确需要修正行为的外部环境刺激、确定需要修正行为的结果。

②关注服务对象行为的修正

3项主要任务:

确定行为修正的目标、选择行为修正的治疗技术、实施行为修正计划。

③侧重行为修正效果的评估

对服务对象的行为改变状况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状况进行评估。

7.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

(1)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人本治疗模式把辅导介入的重点转向辅导过程中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双方情感和体验的交流。

3方面的理论假设: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具有发挥各种潜力、追求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向。

自我概念:

包括服务对象对自己、自己和他人关系、环境的知觉和评价。

服务对象自我概念的形成会受到周围他人价值标准的影响。

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自我概念与真实的经验感受相冲突。

(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

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3)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

注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创造一种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发展的辅导环境。

①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

②强调个案辅导关系(真诚、同感、积极关怀)

③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第二节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1.申请与接案

3个具体步骤:

(1)求助者的服务申请

社会工作者要倾听诉求,进行简要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立即给予必要的帮助,对求助对象有一个总体了解。

(2)接案

面临的3项基本任务:

①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改变

②明确服务对象的改变要求

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解释,让求助者正确了解机构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并鼓励求助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积极配合,减少求助对象的依赖,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

③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

(3)专业关系的建立

专业关系建立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服务对象进一步寻求服务机构帮助的动力和信心。

另外社会工作者也要充分尊重求助对象自己的意见,让求助对象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机构的专业服务。

转介服务:

通过一些必要手续将服务对象介绍给其他能提供及时必要帮助的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社会工作者。

2种情况下允许转介:

①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②服务对象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

2.预估与问题诊断

(1)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

个人资料包括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情况,环境资料包括服务对象所处的家庭、同辈群体、社区以及学习和工作环境等情况,资料收集还包括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

(2)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

横向是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纵向是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发展变化的过程。

(3)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

内容包括4个方面:

①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表现②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③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环境拥有的资源④实施干预的建议。

3.制定计划

(1)服务计划的制定

服务计划制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创造条件鼓励服务对象参与。

服务计划的内容涉及7个方面:

①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②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③理论的依据④服务计划的目标⑤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⑥服务开展的期限⑦联系方式

社会工作者需做到5点:

①准确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②明确服务阶段的目标、阶段和方法③熟悉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④清晰认识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⑤了解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

(2)服务面谈内和服务面谈外的安排

4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①每次服务面谈结束之后,给服务对象设计和布置行动任务作为面谈外的任务②每次服务面谈开始阶段,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回顾和总结服务对象前一次行动任务完成情况③每一次服务的面谈中,针对服务对象行动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面对面的指导④每次服务面谈结束前,让服务对象了解下一次行动任务的要求和要点

(3)服务协议的签订

5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①服务目标②服务内容和方法③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④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⑤服务双方的签字

4.开展服务

社会工作者需完成3项主要任务:

①服务的推进

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先易后难)从能做的开始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

②专业角色的扮演

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③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

社会工作者需做到:

接纳、无条件关怀、真诚

5.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

(1)社会资源的类型

非正式社会资源:

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和同伴等

正式社会资源:

社会服务机构、公益组织以及学校和医院等

(2)连接社会资源的方式

资源的提供→现有资源直接提供给服务对象

资源的发现→寻找潜在资源

资源的培育→培养和创造需要的社会资源

资源的表达→向周围人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