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205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docx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案813课

8、鸦片的背后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教学重点

体验历史,在体验中进行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等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第一课时

一、           历史的转折——从鸦片战争开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导言,提问“中国古代有哪些让我们自豪的历史?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有关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可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却备受欺凌,遭到无数次的侵略和掠夺。

教师展示部分图片,如:

近代我国疆土的变化,中国人惨遭残杀的情形等。

这段痛苦的历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还得从鸦片说起。

二、           直面鸦片

1、教师展示与鸦片、吸食鸦片等相关的图片,结合教材介绍鸦片。

2、学生讨论:

人们大量地吸食鸦片会产生什么危害?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1)   对个人而言,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家庭贫困。

(2)   对国家来讲,将士吸食鸦片,会使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官员吸食鸦片

会滋生腐败;百姓吸烟上瘾,不但会影响生产,还会给社会的安定造成隐患;与此同时,大量白银流入外国人的腰包,损耗了国家的财力。

4、既然鸦片流毒危害如此之大,当时中国人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吸食鸦片?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容易上瘾;

(2)市场上卖的鸦片太多了;(3)社会风气颓废,国民素质低下等等。

5、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发言,提问:

这么多鸦片是从哪儿来的呢?

学生发言(种植、贩卖等)。

教师总结:

这都是英国一手造成的。

三、           鸦片叩开了中国的大门

1、             教师介绍英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全世界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技术革命),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工业十分发达,号称“世界工厂”。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厂”吗?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这个“工厂”消化功能极强,可以将大量的原材料在短期内迅速生产成人们所需的商品,只要商品售出,即可获得高额利润。

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英国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中国市场广阔,又没有优质的工业品,英国人认为这是一个倾销商品的好地方,于是将大量的工业品运到了中国。

2、             你认为英国人运来的商品在中国会畅销吗?

学生讨论,教师公布正确结论:

不会畅销。

为什么不会畅销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然后发言交流。

3、             教师总结:

1)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可以基本自给自足,对外国工业品具有天然的顽强抵抗力;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许广州一地与英国通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中国经济落后,购买力很低。

3)因此,英国在中国能销售出去的商品十有限,而英国却要从中国进口大量他们需要的生丝、茶叶等货物,。

这使它们企图从正常贸易中获利的目的不能实现。

4、在利益的驱使下,卑鄙的英国人又找到了一种新的商品——鸦片,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来攻打中国。

所以中国市场上的鸦片的数量越来越大,吸食鸦片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正如教材的述,向中国输入鸦片使英国的鸦片贩子一下子变成了百万富翁,可是,中国人却深受其害。

有些地区的民众开始自发地与鸦片贩子作斗争,但仅凭分散的几个人的力量怎么抵挡得了强大的倾销势头。

面对日益泛滥的鸦片,面对国破家亡的危险,你们能想出好办法搀救这种危机吗?

请你们找找资料,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           严禁鸦片,当务之急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有关鸦片危害、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内容。

提问:

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泛滥和国破家亡的危险,你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

二、           爱国英雄林则徐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林则徐其人。

2、播放虎门销烟的影片资料,参考教材,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大体过程。

3。

、展示图片:

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

你知道这幅浮雕展现的是什么场面吗?

为什么要将它刻在这么醒目的位置?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这是一次正义的爱国壮举,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话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林则徐是值得全国人民爱戴敬仰的民族英雄。

5、让学生讲讲自己该学习林则徐的哪些精神?

三、狂妄的心,用战争说话

1、英国商人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企图成功了吗?

用鸦片作为武器打开中国大门的行为得逞了吗?

被惹恼了的英国商人和英国政府会怎样呢?

他们决定采用最原始也最野蛮的方式——战争,用战争迫使清政府屈服,近使清政府将他们所需要的一工拱手奉送给他们。

2、18740年,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公然向清政府宣战。

四、战争原因之我见

英国与中国远隔重洋,从英国到中国至少需要四个月航程,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

一、肥沃的土地,爱你没商量

1、你知道鸦片战争使英国得到了一些什么好处呢?

通过《南京条约》,英国的侵略权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面对这么多的诱惑,你认为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会袖手旁观吗?

《南京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其他资本主国家的侵略野心,在以后半个多世纪中,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对中国发动了十次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企图达到掠夺瓜分中国的目的。

二、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

1、请几个同学分段有感情地朗读《秋谒圆明园》。

2、展示图片:

夕阳下的圆明园废墟。

现在,北京市政府已决定重修圆明园的部分景点,对此曾经有人提出过异议,你认为重建圆明园有必要吗?

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各抒已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均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           思考与练习

想一想:

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应该是强悍而富有的象征,为什么会遭受到这么多的侵略和屈辱呢?

请同学们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9、中山陵前

教学目标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辑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编历史短剧或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

教学重点

通过编历史短剧或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二、“必须推翻清王朝”

1、学生活动----讲故事。

在学生活动之前投影孙中山像、名字来历与籍贯,再让学生看《孙中山的诞生地----翠亨村》。

然后由学生分组讲述小故事----《孙中山听故事》。

通过讲故事使学生知道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以前的一段经历,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太平天国历史(特别是反清英雄洪秀全)对少年孙中山的影响;二是在广州、香港读书时接触了新的思想,认识到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中国的落后贫弱,立志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2、师生互动---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多媒体课件展示:

(剪辑片段)清王朝的腐朽,没落以及西方列强欺凌中国的史实。

(2)学生看完,师问:

面对当时的背景,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办?

孙中山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入下一环节。

(3)自读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3、模拟现场----答记者问。

三、“与清王朝决战到底”

1、课件展示:

孙中山短发改装流亡国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的音像资料。

2、看图讲故事:

投影一组图片:

黄兴、喻培伦、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秋瑾纪念碑》以及朱德等图片,学生对照书本自学,并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编写并讲述“黄花岗起义”、“秋瑾英勇就义”及“朱德与辛亥革命”的故事。

小组推荐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结合历史图片自讲革命者抗清的故事的办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性学习。

3、情景表演:

请某一组学生用历史短剧的形式再现武昌起义爆发的情景,学生表演武昌起义过程,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再现历史,体验历史,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显示大背景《武昌起义》。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课外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观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之《武昌起义》一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部分

(一)“总统是人民的公仆”

1、课件展示:

观看有关中华民国成立的音像节选-----《孙中山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呢?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启导学生思考归纳,孙中山治国与清政府治国有何本质不同?

你认为共和制好?

还是封建君主专制好?

2、听故事、谈想法。

(1)播讲小故事——《今天我总算见到了民主了》。

(2)师问:

故事中“老人所见到的民主是什么?

”请谈谈你的想法。

3、教师讲述-----《孙中山不接受“万岁”口号》

4、分组讨论:

你同意孙中山为自己不接受“万岁”口号所说的理由观点吗?

为什么?

5、启导归纳:

从以上“老人所见到的民主”和孙中山不接受“万岁”口号的内容中,你觉得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总统?

(二)“共和新气象”

1、启导

师问:

孙中山为了使共和制长存,又是怎样做的?

生答:

(可以灵活回答。

……如,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共和国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革除陈规陋习,废除封建习俗等……)

2、分组探究

中华民国成立后,全国出现了哪些新气旬有?

请分组探究并讲述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典型事例。

3、交流汇报

(1)学生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共和新气象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讲述典型事例:

如“废除女人缠足”、“男人头上的辫子”……

(三)、革命尚未成功

1、背景史料-----“巡抚变都督”。

讲述武昌起义以后,各地出现的清政府旧官僚乘机见风使舵,投机钻营情况。

使学生明白,在革命队伍中出现了封建旧势力,使革命队伍变得不够纯洁,也为以后的革命埋下隐患。

2、情景升华-----“深切缅怀孙中山”。

3、结合史实和《革命士兵替群众剪掉辫子以及课文插图》,问辛亥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了吗?

3、总结全文

 

10、南湖游船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一板书课题:

第10课南湖游船

二、互动感知

(一)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1、回忆旧知: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7年,与我国接壤的俄国发生了一场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由谁领导的什么革命?

(2)出示:

列宁肖像图。

对,是由列宁同志领导的十月革命。

老师能简单地介绍十月革命。

3、了解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

1、自学课文第77到78页内容,思考:

(1)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2)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经过。

(3)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主要代表。

(4)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主要内容。

2、交流讨论:

(四)了解“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过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与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可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制造了罪恶滔天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观看录像: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片段。

  3、蒋介石是哪一年发动反革命政变的?

是在什么地方屠杀共产党人的?

(1927年4月12日于上海)

  4、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做的?

  (五)多向交流,了解南昌起义

  1、听录音。

(介绍当时南昌形势和南昌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1)讨论:

为什么选在南昌举行起义

  (当时,敌人在南昌的力量比较空虚,在南昌4万多驻军中,我党掌握和受我党影响的部队有3万多人,形势对起义十分有利。

  

(2)南昌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领导人是谁?

  2、出示书中P80“南昌起义”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准备起义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3、看录像:

南昌起义的片段。

  4、讨论:

南昌起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5、出示:

南昌起义部队行动路线示意图。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2)讨论:

起义后有计划地撤退,可后来为什么又遭到了失败?

 

10、南湖游船

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一支摧不垮的队伍,老百姓之所以拥戴红军,其主要奥秘在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严明的纪律,始终不忘群众的利益。

一、录像导入,创境激情

二、对比分析,了解长征起因

  1、过渡:

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2、出示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动态地图。

  3、引导学生根据这发展的气势联想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

  为什么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4、红军队伍不断迅速扩大,这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向我红色根据地发动连续五次“围剿”。

  5、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概况图:

  蒋介石不甘心四次“围剿”的失败,1933年10月又100调集万军队,200架飞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6、讨论:

为什么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能胜利,第五次却失败了呢?

  小结:

胜利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领导。

  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三、多种形式,体验长征

  1、听录音:

长征的开始

  2看录像:

遵义会议

  

(1)说一说:

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会议内容是什么?

  

(2)议一议:

会议的召开对党,对红军,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

  3、讲一讲:

长征的故事

  

(1)要求学生讲故事时注意语言简洁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一些补充或适时播放一些录像,如:

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惊险片段。

  (3)请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相机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图上贴上一些形象的标志。

  4、议一议: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红军走出了大草地,经过毛儿盖,继续北上,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冲运了渭水,翻越六盘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2)看录像,长征胜利会师的场面。

  (3)请学生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分别标出红军陕北会师和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

  (4)讨论:

长征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5)小结:

红军长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经11个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5、读一读:

《长征》诗词。

  

(1)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了一首七律诗《长征》。

  

(2)出示:

七律《长征》。

  (3)请一两位学生自荐读,要求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对七律《长征》诗中的语言进一步思考。

  6、欣赏歌曲《长征组歌》。

  四、讲故事,激发爱党情感

(一)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二)不忘群众的利益

 五、活动总结

 

11李奶奶身上的伤痕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强烈的“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强烈的“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多重体验,走进南京大屠杀。

二、切身体验,了解身边罪行

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其实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真是磐竹难书,他们侵略中国的时候,还到过我们的家乡。

课前请同学们去调查访问,我们来听听去采访的同学有什么话说?

采访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烽火海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丛书。

三、亲身实践,声讨日寇罪行。

(1)画中有话:

他们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组图片,请看-----:

(学生分别上来用几句简短的话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内容)

师:

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行为,回顾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看着这样的画面,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气愤填膺?

回去给更多的人看好吗?

(2)数字传声:

学生出示收集到的很多数据资料。

师:

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带给我们的是血淋淋、铁铮铮的事实!

历史不会忘记,历史能不允许国人淡忘!

这些数字将伴着每个中国人的记忆!

 

12筑起血肉长城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激发同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懂得国家的兴亡,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2、行为与习惯:

引导同学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3、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抗日战争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学习查找资料和整合历史资料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危难时刻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你知道日本侵略者什么时候开始侵略中国的?

当时侵占了哪里?

他们是否就此罢休呢?

(他们又采取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2、放投影图:

P98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该图或制成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课文边看形势图,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形势图说一说当时祖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1)说一说日本什么时候开始向中国发动全面疯狂进攻?

(2)按图中标出的时间顺序说说日本疯狂进攻的情况?

(3)日本的目标是什么?

3、你知道当时日本为了尽快灭亡中国,采用了什么手段?

(烧、杀、抢、掠)

4、面对日本发动的严酷战争,中华儿女是什么态度呢?

(不屈服)

请大家从P98课文第二小节开始读一读课文考虑:

中华儿女是怎样面对国家危亡的?

出示问题:

爱国青年是怎样投身抗战的?

诗人、爱国将领、留日同学、老人儿童,港澳和海外华侨等,他们在抗战中又是什么表示呢?

(建议一边看一边把相关内容在书上画下来)

5、《义勇军进行曲》会唱吗?

让我们来唱一段。

《义勇军进行曲》是怎样诞生的呢?

读读P99内容。

为什么说“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是呐喊)

再跟着音乐唱一遍,体会一下在国难当头之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和当时人们的心情相同吗?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把它定为国歌呢?

(鼓舞、激励人们为祖国而奋斗)

6、诗人是怎样投身抗战的?

让我们一起来朗诵,结合照片体会一下诗人的抗日激情。

7、爱国将领是怎样投身抗战的?

是什么力量使他立志牺牲小我,求民族之大全,假如当年你处在那个时代你会以死报国吗?

8、留同学纷纷停学回国共赴国难,他们心中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留日同学更是悲愤异常?

看P100照片。

9、老人、儿童是如何参与抗战的?

看P100照片。

捐款有什么前途?

“台湾少年团”的建立,说明了什么?

10、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是如何投身抗战的,读一读P101陈嘉庚的事迹介绍。

(说一说他为什么这么做?

11、为什么举国上下,海内外中华儿女都不顾个人利益而投身抗战呢?

请大家讨论一下。

(请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再派一名代表说给大家听)

小结:

大家只有一个愿望:

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吼声的力量

过度:

全中华儿女,不论国内的,还是长期居住国外的华侨都只有一个心愿:

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

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1、看P101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形势图,说一说中国军民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注意说清楚时间、地点)

2、你了解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吗?

让我信边看课文边听故事了解一下这些战斗的情况。

出示表格,请同学边听边记住,再说说。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部队主要人物结果(或意义)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看P102照片和《平型关战斗颂》,请一位同学朗诵一首诗。

(1)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你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吗?

(3)为什么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平型关,在抗日战争中却声名显赫?

(4)从台儿庄战役的故事中,有没有令你特别感动的地方?

为什么?

4、抗日战争中,还有著名的地雷战、地道战,你了解吗,请说一说。

看课文了解:

(1)什么人开展了地道战和地雷战?

结果怎么样?

(2)让大家来看一段音像资料,了解一下《地道战》、《地雷战》(事先将相关内容制成课件,把课文内容也一同整合进去)。

(3)你还了解当时抗日军民其他的机动灵活的战术吗?

(请同学事先查资料)(老师也课前准备相关内容)

5、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看投影P104照片,这是日本投降签字的情况。

大家一起看课文P104,读一读,想一想:

(1)中国人民是在什么情况理赢得抗战胜利的?

(2)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日本宣布投降?

(3)抗战胜利的取得容易吗?

(来之不易)让大家看P104表格。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相关数据。

谈谈有何感想。

6、八年抗战来之不易,我方损失沉重,在这个前提下当宣布抗战胜利时,你能想像出人民激动的心情吗?

为什么?

(先小组说,再全班交流)

7、根据自身的想像画一幅画,或写一首诗,把你自身也画在其中。

(可以先让大家看当时人们欢庆的照片,再想像)

8、抗战的胜利,给了后人很多考虑。

今天,人们愿意战争再现吗?

小结:

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证明了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任何外来侵略者是不可能战胜伟大的中国人民的!

 

1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和国歌的知识。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

1、你喜欢你的学校吗?

为什么?

(播放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视频)

2、老师非常羡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引导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幸福感)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历史

1、问:

你还记得这首歌吗?

(播放视频《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交流:

看到这些,你又有何感受?

3、师小结:

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回了苦难的旧中国,他似乎在提醒我们不能忘记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过上幸福的生活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与革命。

4、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一起回顾历史上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5、指名学生简单交流。

顺着学生的回答,抓住关键词,引入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

二、试听结合,深切感受屈辱的历史事件

1、播放课件的图片资料,教师随机朗诵根据历史资料编排的小诗歌

2、交流:

看到这些,你又有何感想?

3、指生交流。

老师及时点拨或评价。

4、师感情小结

三、了解《开国大典》,永记历史时刻。

1、师导入:

同学们,这苦难的历史在哪一天被划上了句号?

(师随机板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播放《开国大典》录像片断

教师做提示:

开国大典马上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上。

注意听,毛主席说了什么?

毛主席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红旗。

听到了吗?

这是开国大典的礼炮在轰响。

让我们赶快来到阅兵式上,你们看,这是谁呢?

这是我们的三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