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34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docx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计划规

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前言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在2011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

鲁昕部长强调,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鲁昕部长提出,要树立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职教体系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远的变革。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也正在产生或者即将产生深刻的变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主流。

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大通职业技术学校在面对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为培养信息化的职业技术人才应做的准备,也是大通职校未来几年,抢占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制高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通过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我校进一步促进职业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必然的发展过程,是我校由传统教育模式向数字化教学模式转变的关键,也是我校赶超其他兄弟职业学校的捷径。

一、学校现状分析:

大通职校于2010年完成了学校校园网第二期建设,通过两期近5年的建设,已建成主干100M、覆盖全校、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校园网络。

学校现有3台服务器,提供了校园网信息发布、电大网络学习平台等服务;现有计算机终端340台,主要为办公用计算机、教师用计算机、教学用计算机;现有计算机网络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筹建)1个;学校以光纤方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带宽为10M。

在教学应用方面,校园网络还未发挥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支撑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低下,部分教师还不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在管理方面,校园网络仅仅是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发布通知、信息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平台尚未搭建,部分管理人员还没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常规管理的理念;在学习方面,目前的校园网仅仅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料的工具,由于面向学生的网络终端、学习室的缺乏,校园网无法给学生提供信息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平台。

从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上看,我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

信息化设备和软件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认识和能力不够、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信息化学习环境缺乏、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机制、重投入轻建设等。

因此我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基本上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需求。

二、总体规划:

数字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是:

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建设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包括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生综合管理、资产设备管理、图书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实训教学信息平台、教学评估管理等),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1、信息化教学方面:

(1)教务管理平台(正在筹备设计):

平台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师评价管理、教学评估管理等,开发时间约为一年,初期建设以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为主,后续增加教师评价、考核、教学评估等内容。

教务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后,我校教务管理将完全数字化。

(2)教学平台:

设计出用于教师日常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包括教师网上授课、网上答疑、师生网上互动、网上评价作业等功能。

该教学平台还包括教学资源建设,发布本校教师开发的优秀教学资源、课件,共享的其他职业学校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课件等,建设比较全面的涵盖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库。

(3)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阅览,另一方面通过与校园网络平台互联,给学生提供在校园网络开展网络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年投入资金,初期全校建设一到两个电子阅览室,最终形成每个专业至少一个电子阅览室的规模。

(4)数字化实训平台:

短期内,我校尚不具备自行开发数字化实训平台的能力,各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强是自行开发数字化实训平台的瓶颈。

因此初期数字化实训平台建设以购买为主,解决我校部分专业实训设备不足、实训条件高等不利因素,以虚拟的实训环境增加学生实训机会,提高实训教学的水平。

(5)多媒体应用环境建设:

多媒体应用环境既包括硬件环境,比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学习室等,也包括软件环境的建设,包括多媒体环境的使用制度、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的评价制度等。

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初期以强化校园网的利用率为目的,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先解决重点专业信息化环境建设。

接下来采用边建设边使用的方法,逐年投入,以点带面,最终建成覆盖全校园所有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环境。

2、信息化管理方面

(1)校园网站信息发布平台(以建成):

校园网站平台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我校校园网已经稳定运行近10年,后期的重点工作是将校园网与学校信息化平台对接整合,主要工作是校园网信息的规范性、时效性管理。

(2)招生与学生管理平台:

2007年,电工电子专业教研室曾设计大通职业学校招生管理系统,因种种原因,该系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使用。

时过境迁,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学校的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原有的招生系统,增加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在校管理、结合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增加学生就业管理,是未来招生与学生管理平台的建设方向。

建成后的将使我校学生管理全面数字化。

(3)后勤管理平台:

后勤管理平台应包括校园规划管理、学校财产管理、后勤信息管理、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等内容。

这些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使我校资产数字化,便于学校总务处统一管理和维护学校资产,减少管理的难度,师生也可以很方便的把需要维修的财产信息上报后勤,总务处通过公布维护信息,强化师生爱护财产的意识。

(4)信息化办公平台:

办公信息化类似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包括文字处理、电子文件管理、行政管理、信息交流等系统,运行于校园内网,可以实现学校办公的信息化与无纸化。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思想

1、统一管理: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

因此必须做好分析和规划工作,由专门部门统一设计、统一管理。

2、分步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3、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时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

4、资源共享: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数字校园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为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工作,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四、大通职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针:

1、网络平台建设要先行

就我校目前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来看,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来进行教学与管理,主要原因在于各种平台建设的滞后。

只有建设各种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将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方法渗透到常规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软件工程,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团队来开发设计,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先期的网络平台建设可以从学校最基础的环节开始(比如教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开发设计),逐步扩展到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各方面。

2、硬件设备建设要逐步进行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硬件建设只能逐步进行,先以较少的资金解决较紧迫的问题,比如筹建多媒体教室、部分教室进行信息化改造等,以保证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尝试为主。

等学校资金比较充足时,可以加大信息化基础设备的投入,完成基础建设。

3、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强化

目前我校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各专业还未形成成熟的信息技术团队和平台开发团队,无法支持各专业的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工作。

因此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是建设和应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作,必须要大力进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4、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有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未来信息化平台的运用率,学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和保障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加强校园网络的利用率,用制度规范各种平台的应用,将平台真正用到学校教学与管理中,真正实现整个校园的信息化

5、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在信息时代工作学习的保障,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信息化校园平台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师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作为现阶段我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考核与评价机制,避免培训的形式化,以真正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抢得先机。

五、大通职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结合我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如下:

第一阶段(2012年至2013年):

信息化的教学和教务管理

计划从2012年起,利用一年时间,完成我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网上教学管理、网上教学评价、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实现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等方式,结合我校教改工作,首先在各个专业选拔和培养信息化教学骨干,以这些教学骨干来带动本专业其他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营造适合我校实际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我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5年):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力的培养

首先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我校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内含教学资源库、网上教学活动、网上学习环境等。

教学平台的重点在于资源库建设,建设初期利用三年的时间,广泛搜集网络上其他职业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为我校教学服务,后期加强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让教师自行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资源,逐步替换来自网络的教学资源,最终形成丰富的涵盖全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第三阶段(2013年至2015年):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

数字化学习环境应该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步进行。

鉴于学校经费紧张等原因,先用1年的时间,建设若干个投入成本低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一两个电子阅览室。

这些设施的投入建设,可以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基础的活动场所。

接下来用2至3年的时间,逐步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最终形成每个教室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每个专业有电子阅览室或电子学习室的局面,形成覆盖整个校园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第四阶段(2015年至2016年):

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学习的软件环境,信息化教学工作可以依托建成的信息化环境开展。

从第四个阶段开始,将数字化校园建设拓展到学生的管理上,利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学生处在校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招生管理、学生就业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系统的建设,同时将学生管理系统和教学平台对接,对学生进行包括成绩在内的全方位评价与考核,为学校“优秀毕业生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建立良好的筛选平台,实现学生管理的全信息化。

第五阶段(2015年至2016年):

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后勤管理系统的设计,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后勤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设计,接下来完成学校后勤数据的录入工作。

最终实现我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

第六阶段(2015年至2018年):

办公信息化系统和校园网站改造

办公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网络系统,其协同化、智能化和对于数据的保密与安全要求很高,自行设计技术难度很大,因此我们把办公信息化建设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集中攻坚,用大约两年左右的时间设计完成。

办公信息化系统设计完成的同时,着手改造学校校园网站,使学校校园网站最终和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办公信息化系统等相互对接,使我们的校园网络数据实现全面共享。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史上最全的策划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