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45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教学目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docx

《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目标.docx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0张。

第二课时比多少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第二单元   位置

 

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和前后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教具准备

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

第二课时  认识左右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

正确读写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第二课时比多少

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

小棒。

第三课时第几

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

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第四课时分与合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5根小棒,5个圆片。

第五课时加法

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能力目标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情感目标

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第六课时1~5的加法

总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能力目标

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第七课时减法

 

总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确定被减数。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

第八课时5以内的减法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情感目标

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第九课时加减法的练习

总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初步渗透辨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卡片,小棒。

第十课时0的认识

总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能较工整的书写0。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能正确的书写0。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

第十一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

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整理和复习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利用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复习,探索发现加法表和见发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学习习惯,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加法表减法表口算卡片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

 

第一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第二课时我会拼图

总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

总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

6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

总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7根,小圆片7个第三课时6和7的加减法

总第2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42页情境图。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第四课时6、7加减法的练习

总第2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

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

练习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教具准备

1、7以内加减算式卡片,0—7的数字卡片。

2、6、7的点子图。

学具准备

0—7数字卡片。

第五课时用数学

总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

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第六课时用数学练习课

总第24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6点子图、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投影等。

第七课时8、9的认识

总第25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能规范正确的书写8和9。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

教学难点:

能规范书写8。

教具、学具准备

点子图,8个小圆片,9个三角形,直尺。

第八课时8、9的组成

总第26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第九课时8、9的加减法

总第27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7个红色圆片、2个白色圆片第十课时8、9加减法的练习

总第28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

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

练习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学具准备

0—9数字卡片。

第十一课时

 

总第29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

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

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第十二课时10的认识

 

总第30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第十三课时10的加减法

总第3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第十四课时填未知加数

总第3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不看图,能正确填出未知加数。

第十五课时10加减法的练习

总第3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

练习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学具准备

0—10数字卡片。

第十六课时连加

总第34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l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

第十七课时连减

总第3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减得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

教具准备

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习用连加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0个三角形片。

第十八课时加减混合

总第3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第十九课时加减混合计算的综合练习

总第37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

关式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的整理和复习

总第38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0—10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点:

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有关10以内的加法。

复习难点:

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从1到l0数字卡片一套。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1—10的数字卡片。

第二课时:

10以内减法和综合练习的整理复习

总第39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

复习重点

10以内数的减法及图画应用题。

复习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总第40课时

教学目标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写法

总第4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

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总第4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第四课时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

 

总第43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

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准备。

教学重点:

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练习纸

第五课时排队中的学问

 

总第4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数学乐园

 

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借助“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教学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具准备

放大图一张。

2—10数字卡,3个信箱。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口算卡,2人一个小筐、20个圆片。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认识整时练习课

总第47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9加几

 

总第4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3根小棒。

第二课时9加几的巩固练习

 

总第49课时

练习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练习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练习难点: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第三课时8、7、6加几

 

总第50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