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721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8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

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

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

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元,2+x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

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

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20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课题: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你今年几岁了?

再过两年呢?

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

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

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

(一个数)

3.揭题: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

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

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

“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思考:

大家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

这些式子中的字母n、a……都表示什么?

(都表示小红的年龄。

)(板书:

小红的年龄)

追问:

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

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引导学生理解:

可以用任意字母来表示小红的年龄。

质疑:

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能表示200吗?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

引导学生小结:

用字母表示数时,在特定的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比如表示年龄时。

5.质疑:

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表示什么呢?

(表示爸爸的年龄,也表示小红比爸爸小30岁。

归纳:

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

6.提问:

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学生自主计算,汇报:

a+30=11+30=41(岁)

当a=12时呢?

学生汇报:

a+30=12+30=42(岁)

(二)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1.引导: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月球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出示教材第53页例2):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在地球上我只能举起15kg。

你们知道为什么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吗?

拓展:

是月亮的质量小的原因,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2.探索:

在地球上能举起l千克的物体,那么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

在地球上能举起2千克的物体、3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呢?

出示:

教材第53页的表格。

通过刚才的列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入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把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质量用字母表示(以用x表示为例):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就是x×6千克。

3.简写乘号。

直接教学:

x×6,我们可以写成6x,中间的乘号省略不用写。

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想一想:

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引导学生小结:

人能举起的质量是有限的,因此字母表示的数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能过大。

4.(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6x=6×15=90(千克)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纸条的面积公式:

长×宽。

引导:

此题的宽是3cm,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纸条的面积?

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

3x。

教师提示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回忆厘米、千克用什么字母表示(厘米:

cm;千克:

kg),再自主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2.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作业:

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7、8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数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乘法简写:

省略乘号,数字在字母前面。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54及练习十二第4、5、6、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中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教学重点:

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并让学生分别用语言叙

二次备课

述一下对应的运算定律的具体内容。

2.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整理:

学过的运算定律有: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如下表格: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4.师引导思考:

在叙述时有什么感受?

(比较麻烦,有时表达不清楚。

结合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能变简单些?

学生会想到用字母表示数。

5.揭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你能像上节课那样,用字母把这些运算定律表示出来吗?

(出示运算定律表格)

为了教学统一,可以规定学生用字母a、b、c来表示数字。

先自主思考,再尝试表示。

将答案写在教材第54页的表上。

集体订正。

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的表格: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乘号的简写。

先让学生自己看教材学习,再进行交流汇报。

明确: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如a×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

3.引导观察比较:

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不同?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启发学生小结: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一目了然,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质疑:

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白:

这三个字母可以分别表示我们学过的任何数。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状,问:

这是什么?

(正方形)

让学生先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

面积=长×边长;周长=长×4。

引导: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

试着写一写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然后再翻书看课本是怎样表示的。

S=a2C=4a

2.提问:

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对平方的表示不理解)

明确:

S=a·a可以写成a2,表示2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出示:

32,b2,52,指名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

(32读作3的平方,表示2个3相乘,等于9;b2读作b平方,表示2个b乘;52读作5的平方,表示2个5相乘,等于25。

出示:

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你能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吗?

引导学生先说出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再计算:

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是S=a2,当a=6时,S=62=6×6=36(平方厘米)。

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是C=4a,当a=6时,C=4×6=24(厘米)。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4题。

先让学生分析信息,说一说“今天卖出多少个足球”怎么表示?

(48+m)

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第

(2)、(3)小题,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此题有两个容易迷惑学生的地方:

a2、62及6×2、a×2。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方”与“2倍”:

a2表示2个a相乘,即a×a;2a表示2个a相加,即a+a。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有哪些收获?

引导归纳: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3.a2读作:

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作业:

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二第5第10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a×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2读作:

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练习十二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55~57练习十二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会利用公式、常用的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习题讲解,引导学生练习。

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那现在就来做做练习。

教师出示下列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答。

1.填空。

(1)1千克大米的价格是a元,买20千克大米应付()元。

(2)学校食堂上月用煤x吨,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约用煤y吨,这个月用煤()吨。

(3)a+a=()a×a=()当a=5时,2a=(),a2=().

(4)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行了t小时,共行()千米;如果行s千米要()小时。

2.水果店购进一批水果,苹果有x箱,每箱重15千克,橘子共有a千克,说说下列式子表示的意义。

(1)15x

(2)15x+a(3)15x-a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后,会说出: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2)你会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出这些数量关系吗?

学生在教材上练习,教师指名板演:

c=axa=c-xx=c÷a

(3)如果每袋方便面1.5元,6元可以买几袋?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

x=c÷a=6÷1.5=4(教师注意强调书写格式)

集体订正,教师强调易错点。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3*题。

(1)教师出示图。

(2)该图由几个小长方形组成?

分别说说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组织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

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出:

左边长方形长是a,宽是c;右边长方形长是b,宽是c;整个长方形长是(a+b),宽是c。

(3)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①哪一部分的面积是ac?

(左边长方形的面积)

②哪一部分的面积是bc?

(右边长方形的面积)

③整个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方法一:

(a+b)c方法二:

ac+bc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9题。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遇到的问题。

3、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组织学生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教师出示:

abcs1089

×9×9

scba9801

教师:

上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答案见右面竖式)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

一、填一填。

1.小兵有故事书x本,比张冬多5本,张冬有故事书()本。

2.小红x天读课外书a页,平均每天读()页。

3.每个足球的价格是a元,买6个足球用()元,付x元钱可以买()个足球。

二、说说下面每个式子的意义。

某工厂计划生产洗衣机n台,原计划6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120台。

1.a+120()

2.a÷b()

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计算。

1.一个长方形的长a是8.4m,宽6是4m,求它的面积S。

2.一列火车的速度v是180千米/时,行驶的时间t是4.5小时,求行驶的路程s。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第11题:

c=axa=c-xx=c÷a

第13题:

方法一:

(a+b)c

方法二:

ac+bc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1)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58例4及练习十三第1、2、4、9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

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再过几天老师的生日就要到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有多大了?

学生发言,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师:

你们已经猜了老师的年龄,现在,让我来猜猜大家的年龄吧。

(11岁)老师告诉你一条重要的信息。

(出示老师比同学大22岁)你们说我几岁了?

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学生的岁数:

11岁老师的岁数:

11+22)

二、探究新知

(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关系。

1.师: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想一想,当同学们1岁时,老师几岁?

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同学们2岁时,老师几岁?

你是怎么想的?

2.师:

还可以说下去吗?

想想当你几岁时,老师几岁,用一个算式表示。

在纸上写写看。

(一生板演)

3.师:

感觉怎样?

还能写出更多的算式吗?

能把你写的算式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算式与感想。

师:

看来,像这样的式子还能写很多。

咦,那你能用一个式子就把同学们的岁数、老师的岁数和两个岁数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吗?

4.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汇报、交流、评价。

师:

这么多算式,你最欣赏哪一个?

说说理由是什么。

6.优化。

AA+22表示什么?

还表示什么?

7.预设:

BB+22xx+22这三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A、B、x都是表示不确定的数,A+22、B+22、x+22不仅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22岁这个关系)

8.师:

这些算式真的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吗?

让我们来试试。

9.想一想,当A=1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

当A=33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

10.师:

这些算式既表示出了老师和学生岁数之间的关系,又表示出了老师的岁数。

那么,当老师a岁时,同学们几岁?

11.师:

用a表示自己的岁数,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的岁数怎么表示?

试试看。

(解读一下自己写的式子)

(二)教学教材第58页例4。

1.出示教材第58页例4。

2.通过阅读例4可知:

一共有果汁1200g,倒了3小杯,每小杯的容量用xg表示,还剩下多少克?

一小杯的容量是xg,那3小杯的容量是3xg,还剩下多少克呢?

列出式子:

1200-3x。

(学生齐答,教师板书)

3.当x等于200时,还剩下:

1200-3×200=600(克)。

4.x最大可以是多少?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后派出代表做课堂汇报。

已知总量是1200g,倒完3小杯后,还有剩余,那意味着1200-3x会大于0,得出结论x小于400。

(板书)

5.想一想:

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6.提问:

解决上面的例题需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总量和已使用的量的关系,理解题目的意思,才能正确列出算式。

7.你还能根据题目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交流一下,收集问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合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结果,最后集体订正。

(1)120+10a。

(2)把a=25代入120+10a中,得120+10×25=370(kg)。

所以当a=25时,商店一共有370kg苹果。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指名回答,最后集体订正。

(1)96-12b。

(2)把b=5代入到96-12b中,得96-12×5=36(吨),所以当b等于5时,仓库里剩下的货物有3b吨。

(3)这里的b可以表示1,2,3,4,5,6,7,8。

3.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区分“离开重庆有多远”和“到宜昌还有多元”。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2、4题。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学生的岁数:

11岁老师的岁数:

11+22

1200-3x

1200-3x会大于0,得出结论x小于400。

当x等于200时,还剩下:

1200-3×200=600(克)。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2)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59例5及练习十三第5、6、7、8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应用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

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抓小棒的游戏。

1.明确操作要求:

同学们每次抓的小棒根数是老师抓的3倍。

2.教师分别抓1根、3根、7根小棒,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在此基础上提问:

怎样求出你应抓的根数?

3.教师抓一大把时,问:

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抓几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