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00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统计主备教师:

肖丽萍

课题

扇形统计图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预测。

2、理解扇形统计图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简单预测。

教学难点

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品牌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

出示扇形统计图。

(68页例1)

1、分析扇形统计图。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可能会产生种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会认为A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2、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中“其他”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可能含有比A品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这幅统计图里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品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2、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根据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3、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

“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②   建议:

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出示69页1题(六1班第一组的学生对本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扇形统计图。

思考:

1、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

2、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重点分析“其他”部分可能包含的文艺节目,其中可能含有人数比喜欢歌曲的人数更多的节目,从而根据该图不能判断出六

(1)班同学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学了这节课,你知道在根据扇形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谈一谈你的感受。

2、综合运用统计知识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信息。

3、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预测。

第四单元统计主备教师:

肖丽萍

课题

折线统计图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   这是什么统计图?

(2)   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   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2、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

1000元

8月份:

1100元

9月份:

1170元

10月份:

1240元

11月份:

1300元

12月份:

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

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

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

(左图每格表示50元,右图每格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

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

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主备教师:

肖丽萍

课题

分配问题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抽屉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分配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例1)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

有几种情况?

(1)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汇报交流情况。

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

第一种放法:

                      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为什么?

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

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2.做一做。

(课本70页)

(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

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决方便了。

3、教学例2

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

(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3种)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

剩下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4、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

9本呢?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

(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5、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

你有什么发现?

5÷2=2……1      (至少放3本)

7÷2=3……1     (至少放4本)

9÷2=4……1     (至少放5本)

说明:

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最后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6、做一做。

(课本71页)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分法?

你是怎样理解的?

后思考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主备教师:

肖丽萍

课题

抽取问题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

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 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

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

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

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

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1、课本72页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3)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

第2题。

(1)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

为什么?

2、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玩的怎么样?

你有什么启发?

五补充练习

1、把红,黄,蓝,白4种羽毛球各4个,放进一个箱子中。

至少要抽出多少个羽毛球才可以保证一定有3个同色的羽毛球呢?

2、一个盒子里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若干只,已知手套的颜色有灰、白、黑三种。

问最少要取出多少只手套才能保证有三幅手套是同色的?

 

后思考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主备教师:

肖丽萍

课题

节约用水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一单元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教学难点

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教学准备

计算器、三角板、铅笔;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知识,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

同学们,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让学生观察各种图片

我们中国缺水吗?

…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

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1、“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这个问题,你们认为说的有道理吗?

先分组讨论,然后你们能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说明吗?

2、汇报讨论的结果。

最后引导得出:

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深圳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水。

3、师:

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

水龙头或水管坏了,水一滴一滴地往外流(多媒体出示),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一下水管的滴水速度大概是每分钟滴60毫升,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能会滴一桶水。

4、汇报情况,分析观察

(1)完成统计图。

(2)选取一个小组的统计情况,引导分析:

从统计图可以看出,滴水量随着滴水的时间增加而直线上升。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一个月一个水龙头才滴2.5立方米水,一年30立方米水,我们每个人一年浪费的水,那就不可计算了。

5、计算分析,感受水浪费的巨大

师:

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用水的话,一年浪费的水是巨大的,同学们计算一下,按每个人一年浪费一个水龙头的滴水量计算,全国13亿人一年将会浪费多少方水。

6、认识水污染,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生活周围的河流为什么会那么臭、黑。

(2)工厂每天都排很多的废水造成的…还有大家平时排了很多生活污水造成的…

(3)那这些水还能用吗?

(学生都把鼻子捂住,说不)是的,现在这些水污染很大,我们都不能把它做为饮用水。

三、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在今后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做到,

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呢?

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浆》

2、分组汇报:

用水中,就是要注意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向全校、全社会的人发出倡议:

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