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93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0单元酸和碱》河南省郑州市解析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2016年单元测试卷(河南省郑州市)

 

一、选择题

1.农村有句谚语:

“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OH、氢氧化钠、烧碱B.CaO、氧化钙、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D.HCl气体、氯化氢、盐酸

3.下列物质的转变中,不能只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2CO3→NaOHB.Fe→Fe2(SO4)3C.Ca(OH)2→CaCO3D.NaHCO3→CO2

4.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  )

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B.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5.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碳酸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氢氧化钠固体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C.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D.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6.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

A.烧碱B.石灰水C.浓盐酸D.氯化钾

7.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

B.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C.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D.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8.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Fe(NO3)2B.Cu(NO3)2、Fe(NO3)2

C.Fe(NO3)2D.Fe(NO3)3

9.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D.有蓝色沉淀生成

10.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BaCl2、Na2SO4B.Na2CO3、NaCl、Na2SO4

C.CuSO4、NaCl、NaNO3D.Na2SO4、HCl、KCl

12.城市中的喷泉的原理是利用了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实验原理与其相似,应用了烧瓶内外的压强差(如图,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滴管a中有NaOH溶液,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入几滴NaOH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气体可以是(  )

A.O2B.COC.SO2D.H2

 

二、填空题

13.“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清液滴入白醋和食盐水,看到  ,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  ;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吹气时,可观察到  现象.

14.测定pH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测定时,用  蘸取待测溶液,滴在  上,然后再与  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值.若用此法测得土壤的pH值小于5,可以施用适量的  来改良土壤.

15.测某氢氧化钠溶液pH时,将pH试纸事先润湿,会造成的后果是  ,在粗盐提纯的四个操作步骤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其中蒸发过程中它的作用是  .

16.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调成20%的石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猪圈中消毒,﹣段时间后发现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伤、溃疡,原因是  ;

(3)上述用于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作用了,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三、简答题

17.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

A  ,I  ,D的组成  、  

(2)F→G的反应类型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H→C的化学方程式  

G→I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

18.设计实验证明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写清楚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四、计算题

19.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400克水中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的盐酸若干克,恰好反应完全,放出气体的质量为44克.试计算:

(1)所取碳酸钠粉末的总质量;

(2)配制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Na:

23C:

12O:

16H:

1Cl:

35.5)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2016年单元测试卷(河南省郑州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农村有句谚语:

“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由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硝酸盐为氮肥,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由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硝酸盐为氮肥,所以雷雨给庄稼施加了氮肥.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雷雨发庄稼”发生的反应及氮肥,明确庄稼易吸收硝酸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OH、氢氧化钠、烧碱B.CaO、氧化钙、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D.HCl气体、氯化氢、盐酸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如:

氢氧化钠、氧化钙、碳酸钠、盐酸的化学式、名称、俗名.

【解答】解:

A、NaOH、氢氧化钠、烧碱,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故A正确;

B、CaO、氧化钙、生石灰,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故B正确;

C、Na2CO3、碳酸钠、纯碱,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故C正确;

D、“HCl气体、氯化氢、盐酸”,因为盐酸为混合物,与HCl气体不是同一种物质,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3.下列物质的转变中,不能只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2CO3→NaOHB.Fe→Fe2(SO4)3C.Ca(OH)2→CaCO3D.NaHCO3→CO2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A、根据盐可以和碱生成盐进行分析;

B、根据活泼金属可以和酸生成盐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分解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而非硫酸铁,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转换前后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需要识记哪几种金属氧化物会与水的反应.

 

4.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  )

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B.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能够被盐酸洗去既是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的过程,因此凡是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均不能被盐酸洗去.

【解答】解:

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是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故可洗去;

B、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硫酸钡,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因此不能除掉;

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是氧化铜,氧化铜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所以能被洗掉.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所以可以除掉.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盐酸性质的变相考查,解题时只要抓住能与盐酸反应并生成可溶物是能洗掉残留物的先决条件即可解决问题.

 

5.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碳酸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氢氧化钠固体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C.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D.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来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进行解答;

D、铁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可以据此分析.

【解答】解:

A、碳酸钙不能溶于水,而氢氧化钠能够溶于水,所以可以根据溶解性利用水来区分这两种物质,故A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来干燥二氧化碳,故B方法错误;

C、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蕊变红,但是一氧化碳能和水反应,也不能是石蕊变色,故C方法正确;

D、铁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来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故D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区分物质时通常本着先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的原则来进行解答,除杂时所选的物质应满足的条件是:

将杂质彻底除去、不与主物质发生反应.

 

6.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

A.烧碱B.石灰水C.浓盐酸D.氯化钾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解决此题主要应考虑两点:

一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二是溶液质量减小.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个要求的选项才是正确的选择.

【解答】解: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NaOH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的水,发生变质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B、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钙减小,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故此选项正确.

C、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D、氯化钾长期存在于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物质的特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主要是了解相关物质的特性,并对相关的现象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7.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

B.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C.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D.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考点】证明碳酸盐;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A、碳酸盐、活泼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与氢气;

B、金属与盐反应需要满足:

单质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活动性强、盐为可溶性盐;

C、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D、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镁、铁可与盐酸而铜、银不能与盐酸反应.

【解答】解:

A、活泼金属也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氢气,因此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在未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时,不能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故A不正确;

B、由于氯化银不溶于水,因此虽然铁的活动性比银强,但铁却不能与氯化银反应而得到银;故B不正确;

C、向混有少量的H2SO4的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u(OH)2,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在除去硫酸同时不引入新杂质,可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故C正确;

D、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由于铁、镁可与盐酸反应而铜、银不能与盐酸反应,无法判断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金属与酸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可与酸发生放出氢气;金属与盐反应时,既要考虑金属活动性强弱还要考虑盐的可溶性.

 

8.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Fe(NO3)2B.Cu(NO3)2、Fe(NO3)2

C.Fe(NO3)2D.Fe(NO3)3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铁>氢>铜>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铁粉过量,则溶液中的AgNO3、Cu(NO3)2全部被置换,滤液中只含有Fe(NO3)2.

【解答】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铁>氢>铜>银,由现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可判断一定量的铁粉过量,则混合溶液中的AgNO3、Cu(NO3)2先后被置换成金属银和铜,同时生成Fe(NO3)2;即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Fe(NO3)2;

答案:

C.

【点评】铁元素有+2、+3价,铁在与酸或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中,只能形成+2价的铁称为亚铁.

 

9.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D.有蓝色沉淀生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四种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结合图示的情况可知,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A,由于石灰水是碱,稀盐酸是酸,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无明显现象;石灰水是碱,硫酸铜是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是现象B;金属铁和硫酸铜盐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铜析出属于现象C;金属铁和酸发生置换反应有气泡出现是现象D.

【解答】解:

A、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错误

B、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uSO4═CaSO4+Cu(OH)2↓,可观察到蓝色沉淀;故错误

C、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FeSO4+Cu,可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故正确

D、化学方程式为:

2HCl+Fe═FeCl2+H2↑,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借助图示的形式考查了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现象,关键正确书写常见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反应中的现象.

 

10.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完全反应所产生氢气质量相等;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首先完全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随放置时间延长,HCl不断挥发而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同时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直到完全反应后,再滴加的稀硫酸过量,沉淀质量不再增加;

D、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溶液的酸碱度逐渐减小,接近中性而不可能成为中性.

【解答】解:

A、根据图象中曲线,反应结束时所产生氢气质量相等,金属铝先于铁完成反应,与实验事实相符;故A正确;

B、根据图象中曲线,随时间增加溶液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与实验事实不符;故B不正确;

C、根据图象中曲线,开始滴加稀硫酸时乙开始就沉淀,与实验事实不符;故C不正确;

D、根据图象中曲线,随着水的增加溶液的酸碱度不断减小,甚至等于、小于7,与实验事实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BaCl2、Na2SO4B.Na2CO3、NaCl、Na2SO4

C.CuSO4、NaCl、NaNO3D.Na2SO4、HCl、K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pH=1.5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A、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

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说明已经有氢离子.

A、氯化钡和硫酸钠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溶液中的氢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本题的溶液是无色的,故C错误,

D、将三种物质在氢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混合后,相互不会发生反应,可以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PH值确定溶液的环境,然后在判断所给的物质在该环境下是否会反应.

 

12.城市中的喷泉的原理是利用了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实验原理与其相似,应用了烧瓶内外的压强差(如图,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滴管a中有NaOH溶液,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入几滴NaOH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气体可以是(  )

A.O2B.COC.SO2D.H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当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导致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解答】解:

A、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烧瓶中气体不减少,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烧瓶中气体不减少,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SO2+2NaOH═Na2SO3+H2O,烧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能形成喷泉,故C符合题意;

D、氢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溶解,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利用喷泉实验来考查碱的化学性质,趣味性较强,应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答.

 

二、填空题

13.“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清液滴入白醋和食盐水,看到 无明显变化 ,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 变红色 ;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吹气时,可观察到 溶液浑浊颜色变浅 现象.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酚酞遇酸不会变色,白醋属于酸的溶液遇酚酞不会变色,加入氢氧化钙后呈现碱性酚酞会变红,向澄清石灰中吹气时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的沉淀,直至氢氧化钙消失,红色消失.

【解答】解:

由指示剂的知识可知酚酞遇酸不会变色,白醋属于酸,其溶液显酸性,遇酚酞不会变色,加入氢氧化钙后不断中和掉白醋,直至反应恰好反应后氢氧化钙过量,溶液会慢慢呈现碱性,酚酞会变红,向澄清石灰中吹气时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的沉淀,直至氢氧化钙消失.

故答案为:

无明显变化;变红色;溶液浑浊颜色变浅(或消失).

【点评】此题是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的考查,解决的重点是能对反应过程中各个反应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4.测定pH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试纸 .测定时,用 玻璃棒 蘸取待测溶液,滴在 pH试纸 上,然后再与 标准比色卡 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值.若用此法测得土壤的pH值小于5,可以施用适量的 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 来改良土壤.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依据正确的测定溶液pH的方法解题;pH<7溶液呈酸性,可用加弱碱性物质(如熟石灰)的方法改良.

【解答】解:

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pH值小于5的溶液显酸性,这样的土壤可用加熟石灰的方法改良.

答案:

pH试纸;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

【点评】本题考查pH的测定方法,掌握正确的测定pH的操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测某氢氧化钠溶液pH时,将pH试纸事先润湿,会造成的后果是 pH值变小 ,在粗盐提纯的四个操作步骤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其中蒸发过程中它的作用是 避免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蒸发与蒸馏操作;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反之亦然,掺入蒸馏水溶液浓度减低碱性变弱.根据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分析用到仪器及蒸发过程中的作用.

【解答】解:

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会减低碱溶液的浓度,使其碱性减弱,因为碱性溶液碱性越小pH值越小;粗盐提纯的目的是除去泥沙,所以可通过①溶解,为了加速溶解而用玻璃棒搅拌;②过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