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79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docx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

  说课是很多老师面试时的一种形式,那就要写好说课稿,现在就一块来学习一下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一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高中化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

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

  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

  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

  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学生正处在

  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

  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能够很快地辨别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辨别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考官。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二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

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学生情况:

学生正处在

  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

  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

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

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习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

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

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这三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

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习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

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

配合练习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

巩固提高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习题,一方面通过习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习题与本节课学习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

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习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习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

小结作业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习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习题。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习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