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769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

《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5、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6、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7、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四、单元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五、单元课时分配

13夜莺的歌声2课时

14小英雄雨来2课时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13夜莺的歌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

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抄出课文生词及重点句(或制成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

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

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

轻蔑:

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

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

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

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

”)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

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

画在书上。

3.讨论:

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

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

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

(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

(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起因:

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

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

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七、教学反思:

 

14小英雄雨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

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限时)

2、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

写得好的句子:

“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

“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

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

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

四、指导读第二部分

1、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语句。

(限时)

2、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写得好的句子:

“女老师走到……翻开书”。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小标题:

上夜校或者“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五、指导读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3、加小标题。

(掩护李大叔或者“把缸搬回原地方”)

六、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

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限时)

2、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读课文一遍

二、指导阅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限时)

2、交流。

(小标题河沿上的枪声或者“有志不在年高”)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阅读第六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2、交流。

(小标题机智逃脱或者“雨来没有死”)

3、有感情地朗读。

四.归纳中心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机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

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五.讨论:

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

1.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

谈谈你的认识.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六、教学反思: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

能力要求:

联系上下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想品德要求: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

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3、教具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2、过渡:

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是震撼人心的。

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

今天我们在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怎样的呼声?

他为什么要发出呼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

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解决不了,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2、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轮读课文,并随机检查理解生字新词的情况。

执行   卓越    蓝盔   凯旋   灵柩  手腕  硕士  

永驻   弥漫    硝烟   威胁   呼吁  妻子

注意指导:

鲜血(xuè)凝固的血(xiě)的读音

3、复习书信的格式,了解课文的文体。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决上面同学提出的部分问题。

三、作业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板书课题,回顾内容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了文章的哪些内容呢?

3、引导学生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雷利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二、细读课文,体会悲情

1、学生自由读全文,想一想雷利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了这样的呼声的?

2、默读正文的1~4自然段,画出感动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旁边。

    

3、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⑴ 当学生读到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教师做如下的导学:

①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蓝盔”这个词语,它是和平的标志,送孩子蓝盔,表达了爸爸对和平的向往。

②两年多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雷利都在思念着爸爸,思念着和爸爸在一起每一个时光。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想雷利都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

(学生想象说话)

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这个句子。

⑵ 当学生读到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师做如下的引导:

①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如约”的含义。

②想象一下,我和妈妈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⑶ 当学生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师做如下引导:

①你们觉得爸爸的这一声声和平是在向谁呼唤呢?

 

②引导学生读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4、生再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爸爸让人多么悲痛。

    

5、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把心放进文本,再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出内心的悲痛之情。

这里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评价读等方式。

  

三、信息链接,呼吁和平

1、爸爸为和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我们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回望今天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己读5、6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2、当学生汇报到:

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文中学习伙伴的话。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当学生读到: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迷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时,教师要扩展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对和平的渴望。

如果学生在汇报时联系了下文,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并进行语言训练,试着让学生用“为了……为了……为了……”说话。

4、借助前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谈谈对“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句话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5、出示句子: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到21世纪的今天,他的这一愿望并没实现,世界仍然存在着战争。

  

四、拓展,说话训练,加强实践

师:

你们读了这篇感人的文章,特别是雷利的呼声,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

你可以对侵略者说,可以对战争中苦难的人们说,也可以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

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地述说,在课下把说的内容也象雷利这样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七、教学反思: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

(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

)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

注意:

“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

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五、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六、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三、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

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

(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

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

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二、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

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三、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

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四、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

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

(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