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46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docx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结合社会审计的一般方法,制定本工作手册,以作为日常工作之指引。

第一部分:

财务审计

一.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2.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3.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4.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核对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2.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XX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

3.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的调整;4.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帐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帐情况,如有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帐的应作相应调整;5.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

6.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7.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XX的进帐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

8.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9.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10.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 应收\预收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应收\预收帐款是否存在;2.确定应收\预收帐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应收\预收帐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预收帐款是否可收回,坏帐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5.确定应收帐\预收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应收帐\预收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核对应收\预收帐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

2.获取或编制应收\预收帐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额是否正确。

3.分析应收\预收帐款的帐龄及余额构成,选取帐龄长、金额大的应收款项,要求审计对象提供追偿清欠记录,以及未审计日工仍未能偿付原因和债务人偿付能力评估。

4.检查应收帐款中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及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

检查坏帐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经授权批准。

5.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6.对于用非记帐本位币结算的应收\预收帐款,检查其采用的汇率及折算方法是否正确。

7.分析应收帐款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8.分析预收帐款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借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9.验明应收\预收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三.其他应收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2.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其他应收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可收回;5.确定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其他应收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核对其他应收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2.编制或获取其他应收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是否与总帐、明细帐核对相符,并标明截止审计日已收回或转销的项目;3.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或签发询证函加以求证;4对于长期未能收回的项目,应查明原因,确定是否可能发生坏帐损失;5审查转作坏帐损失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并办妥审批手续;6分析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7验明其他应收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四.固定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2.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5.确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清理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清理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2.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手续是否齐备,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等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3.实地抽查部分新增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4.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5.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正确及时入帐;

6.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转销是否查明原因并经适当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帐,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8.复核固定资产保险X围、数额是否足够;9.获取租入(含融资租入)、租出固定资产相关的证明文件,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调查年度内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状况,及未使用、不需用的起止时间,并作出记录;11.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核本年度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12.检查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约定的资本性支出;13.验明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五.无形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是否存在;2.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增减变动及其摊销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政策是否恰当;5.确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余额核对相符。

2.获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

3.检查以接受投资或购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分别与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检查取得无形资产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备。

4.检查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方法,并复核计算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验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六.短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短期借款借入、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短期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短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2.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短期借款;3.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4.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5.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末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6.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7.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8.验明短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七.应付/预付帐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应付/预付帐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应付/预付帐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应付/预付帐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付/预付帐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2.选择应付/预付帐款重要项目(包括零XX),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

3.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决定是否再次函证;4.对未回函的重大项目,采用替代程序,确定其是否真实:

检查决算日后应付帐款明细帐及现金日记帐、核实其是否已支付;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5.检查是否存在未入帐的应付/预付帐款:

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如抬头不符,与合同某项规定不符等)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帐时间是否正确;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帐款明细帐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帐时间是否正确。

6.检查应付帐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

7.检查预付帐款,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8.检查应付/预付帐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9.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10.验明应付/预付帐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八.其他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其他应付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其他应付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其他应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二)审计程序

1.获取和编制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2.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XX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3.检查其他应付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进行重分类;4.检查其他应付款长期挂帐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予以调整;5.验明其他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九.未交税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应计和已缴税金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未交税金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3.确定未交税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未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2.查阅被审计单位纳税鉴定或纳税通知及征、免、减税的批准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计税基础、税率,以及征、免、减税的X围与期限,确认其年度内应纳税项的内容;3.检查应缴营业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4.检查应缴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5.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复核应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6.检查除上述税项外的其他税项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7.核对年初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的认定数是否一致,如有差额,查明原因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8.确定本年度应缴纳的税款,检查有关帐簿记录和缴税凭证,确认本年度已缴税款和年末未缴税款;9.验明未交税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十.生产成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产品生产成本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产品生产成本是否取得合法单据并及时入帐;3.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发生额是否符合会计核算和集团内部会计准则规定;4.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在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正确。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2.检查生产成本是否分开发项目、分成本项目归集统计;3.抽查生产成本的原始凭证(发票、施工合同、计量支付单据),并追查至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确定生产成本是否真实,记录是否完整;

4.检查内部管理报表的产品生产成本是否按“实际+预计”方法计算;预计方法是否符合流程规定;

5.生产成本总额与项目成本预算对比,检查成本总额是否发生超支现象;

6.复核“完工率”(内部管理指标)计算是否准确;7.与资产负债表及内部管理报表核对,检查报表列示数值是否准确;

十一.产品销售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产品销售收入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产品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是否经授权批准,并及时入帐;3.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发生额是否符合会计核算和集团内部会计准则规定;4.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在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正确。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的余额核对相符;2.检查内部管理报表是否按“实际+预计”方法计算;预计方法是否符合流程规定;3.将本年度的销售收入与年度经营计划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计划完成情况;4.抽查销售业务的原始凭证(发票、销售合同),并追查至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确定销售收入是否真实,销售记录是否完整;

5.实施截止日测试,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销售收入与退货记录,检查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无跨年度现象,对跨年度的重大销售项目应予以调整;6.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帐款的函询程序,查明有无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7.检查销售退回与折让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8.检查以外币结算的产品销售收入的折算方法是否正确;9.验明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在损益表上和内部管理报表中列值是否正确。

十二. 产品销售成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产品销售成本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只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3.确定产品销售成本在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上的反映是否准确。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表,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

2.与生产成本进行核对,复核按项目归集的销售成本总额是否正确;

3.复核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与销售收入配比;

4.复核内部管理报表中的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按内部会计准则要求计算;5.验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在损益表和内部管理报表列示准确。

十三.期间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期间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期间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3.确定期间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产品期间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X围,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2.将本年度期间费用与年度费用预算进行比较,考核年度费用预算完成情况;3.对各项费用,选择重要或异常的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对产品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帐的现象,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4.验明期间费用是否已在会计报表上恰当披露。

十四. 投资收益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投资收益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是否正确;3.确定投资收益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2.检查投资收益的会计凭证,并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审计结合起来,验证确定投资收益的计算依据是否充分,投资收益的期间归属是否混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是否适当;3.验明投资收益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十五. 营业外收支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营业外收支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营业外收支的计算是否正确;3.确定营业外收支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支明细表,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2.抽查大额营业外收支,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验明营业外收支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十六.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计算是否正确;3.确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审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其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并取证;3.验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十七. 所得税审计目标和程序

(一)审计目标

1.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3.确定企业所得税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1.核实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依据,取得纳税鉴定,核对是否相符;2.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核实本年应交所得税;3.检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4.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计算本年永久性差异和时问性差异,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应检查时问性差异是否转作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以前年度递延税款应属本期负担部分,是否已转销,计入本年所得税;5.检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6.检查是否依照集团统一安排的税务筹划计划进行;7.验明所得税是否已在损益表上恰当披露;

第二部分: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南

(一).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内审部门对集团各地区、各责任中心的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与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X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的是:

1.检查企业是否充分地利用内部资源,增加收入,全面地和超额地完成集团所下达的经营任务(或计划);

2.考查企业在增收节约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否经济有效,并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是:

1.挖潜,即指对被审计单位现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达到最佳水平和发挥出最大效用,并进一步挖掘潜力,完善经营管理,实现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2.开源,即指寻找新途径、新方法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3.节流,即指通过改进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杜绝浪费损失,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资源的节约使用来提高经济效益。

(四).经济效益审计既可以对某责任中心进行全面效益审计,也可以对某责任中心单项事务进行效益审计,按审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1.经营决策效益的审计,即着重于对企业资源的配置方案和投资方案等决策事务进行审查评价,协助决策领导人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活动。

2.管理职能效益审计,即指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检查以改善企业单位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业务经营审计,即指审核、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及利用经营活动各要素的有效性、充分性,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

(五).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标准是:

1.企业及各责任中心的计划、指标、预算、定额。

2.本企业或国内外同行业的历史先进水平与平均水平(运用时,应考虑各种客观因素的变化,如物价水平等)。

(六).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一般财审的方法外,可运用如下技术方法:

1.数学分析法,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严密的数学推断,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成果进行数量上的计算和分析,从而调节、控制、监督经营过程和每一项经营活动,以进行短期决策、中期预算、长期规划,引导企业经济活动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帮助企业谋求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2.经济活动分析法,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实绩作为基础,运用各种现成的数据和资料,通过与历史先进水平、前期水平、平均水平、计划水平等的比较,以检查分析企业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执行程度或找出与国内同行业的差距。

3.可行性分析方法,既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经济决策,如新建、扩建工程等进行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分析,使其能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

(七).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程序一般为:

1.初步调查阶段,即了解、熟悉和掌握相关审计领域的背景资料和总括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的X围、内容和方法,确定审计目标,选择相关的评价标准,制定审计计划。

2.审查阶段,即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及其症结所在,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有目的地搜集有关证据,编制工作底稿。

3.总结报告阶段,即对工作底稿中的审计证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据以得出审计结论,编写审计报告并提交给集团管理层。

 

第三部分:

符合性测试方法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测试

1.抽取销售合同,作如下检查:

(1).销售定价是否按流程规定,定期核定及有完善核定手续;

(2).检查销售合同,销售价格及合同订立是否经核准;

(3).检查销售合同是否编号、是否连续编号、有否缺号;

(4).检查销售合同是否有办理备案或公证;

2.抽取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发票,

(1).检查其是否连续编号、有否缺号,作废发票的处理是否正确;

(2).复核销售发票中列示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3).从销售发票追查至销售记帐凭证或销售记帐凭证汇总表;

(4).从销售记帐凭证或销售记帐凭证汇总表追查至总分类帐及明细分类帐。

3.检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的核准:

(1).检查销售退回和折让是否经有权管理人员的核批;

(2).检查销售退回之款项是否准确;(3).现金折扣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授权人与收款人的职责是否分离。

4.获取或编制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实施产品销售收入的截止测试5.抽取收款凭证,作如下检查:

(l).是否将记录收款与保管现金的职责分离;

(2).收到货款是否开具收款收据;

(3).是否定期核对记帐、过帐和送存银行的金额;

(4).是否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其编制人是否与出纳保持职责分离;

(5).是否定期与顾客对帐。

二.成本发生、购置与付款循环测试:

1.抽查招投标文件:

(1).流程规定要求进行招投标的成本项目,是否按流程规定履行了招标程序;例外事项,是否办理审批手续;

(2).投标结果异常的项目,或不符合招标程序的进行全面审查;

2.抽查成本入帐记帐凭证:

(1).检查各项工程成本付款与会计处理是否真实、正确;

(2).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是否符合流程规定手续(合同、计量支付单据、出款联签);

(3).工程成本入帐是否有合法单据并及时入帐;

(4).分包工程是否有执行代扣税金义务;

3.抽查合同:

(1).检查合同签订是否按流程规定履行了会签程序;

(2).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不合法现象;

(3).检查合同内容是否有损公司利益之不合理条款;

(4).检查合同是否编号、是否连续编号;

4.抽查计量支付单据:

(1).检查计量支付单据是否如期、完整提供;

(2).检查支付单据是否有齐备手续、是否有三方签名作实;

5.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1).抽查新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项目有无预算,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2).抽查已完工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竣工验收和移交使用手续;

(3).抽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率是否符合规定,前后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