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85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docx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哦,十分钟》,能有感情的演唱《大家来唱》。

2、通过聆听、分析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理解变奏的曲式结构以及变奏的创作手法。

3、借助图形,短片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并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

教学

重难点

1、能够使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哦,十分钟》的后半拍起唱和休止符的唱法

3、了解《乒乓变奏曲》的变奏次数以及了解其所运用的变奏手法。

4、从听觉上建立“旋转”旋律的概念,并了解其构成的音乐要素。

教学

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4)课时

设计意图

(生成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并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

能够使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教学难点:

后半拍起唱、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十分钟”,提问:

“十分钟”让你们想到什么?

2.交谈:

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课间都玩些什么呢?

生:

跳皮筋、老鹰捉小鸡……

二、新课教学

师:

看来这短短的“十分钟”很受同学们青睐!

你想不想用更加欢快的歌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的心情?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曲《哦,十分钟》

(一)聆听歌曲

提问:

1.请你说一说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欢快活泼)

2.你认为我们能把歌曲分段吗?

(先不公布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歌曲,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分析出音乐要素。

(二)曲谱视唱与模唱

【设计意图: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都比较简单,通过视唱和模唱旋律,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1.用课件出示两小节乐谱5534|50

1)请同学唱曲谱5534|50

师:

谁能视唱出这两小节旋律?

2)听老师唱第一段旋律,找出5534|50共出现了几次?

师:

请同学们在歌曲中找出这两小节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四次)

2.接唱游戏

师:

我们来做一个谱子接唱的游戏,同学们唱5534|50,其它的旋律部分老师来唱。

【设计意图:

通过接唱游戏,使学生熟悉A段旋律,为视唱做好铺垫。

3.谁能来唱老师的部分,就跟老师一起来唱。

4.老师弹奏音乐指导学生用“啦”来模唱学习B段旋律

1)提出学生模唱中的难点:

043|2

2)让学生说说怎么把这个休止符唱好(加入乐器、拍手、跺脚等)

3)按学生的方法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用视唱和模唱相结合的方法熟悉完整的歌曲旋律。

(二)歌曲填词

1.唱一唱、比一比:

师:

在掌握旋律的基础上,我们来进行填词比赛,看看哪组唱的又准确又好?

比比哪组的耳朵最灵,能够发现对方的问题。

女生A段,男生B段。

1)教师伴奏,学生视谱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找出问题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集中注意力。

2.引导学生给歌曲分段

师:

前面老师问过同学们一个问题:

能不能给歌曲分段?

现在我们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那你是怎么理解这首歌曲的呢?

(提示:

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A段轻快、跳跃,B段抒情)

(三)随伴奏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三、歌曲拓展——为歌曲伴奏

师:

这么欢快的十分钟,只有歌声好像不能完全表现我们高兴地情绪,那我们还有什么方法让它更加快乐。

1.加入乐器:

提供碰铃、沙锤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碰铃:

X - |X -

响板:

0 X  |  0  X

沙锤:

0X  XX | 0X  XX

2.快乐的十分钟:

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唱歌,一组玩自己的游戏(提供橡皮经等)、一组玩打击乐器伴奏

【设计意图:

让这首歌成为学生真正快乐的十分钟,展现孩子天真活泼的面。

四、小结

师:

同学们,现在属于你们的快乐的真正可见十分钟来到了,下面让欢快的旋律伴着你们去享受你们愉快的十分钟吧!

——播放歌曲《哦,十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标:

1.能够背唱音乐主题,并知道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2.通过听、唱、演、创等音乐学习活动中,锻炼听觉记忆、判断、分辨等各项能力,提高音乐鉴赏等能力,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

3.通过聆听、分析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理解变奏的曲式结构以及变奏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乒乓变奏曲》的变奏次数以及了解其所运用的变奏手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理解变奏的曲式结构以及变奏的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课件、图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眼力大比拼(出示旋律)

1.比较旋律异同点

师:

谁能找出一下旋律中的异同点?

(课件展示问题)

2.找音

师:

在刚才的旋律中都出现了哪几个音?

比比谁又快又准!

(最好能出现相应的音高)

生:

mi、do、re、sol

二、学唱音乐主题(音乐图谱)

师:

旋律是由:

mi、do、re、sol(唱)这几个音组成的,那同学们觉得自己能不能完整地把旋律唱出来呢?

(出示提示)

1.教师慢弹,生随琴轻声跟唱

2.师弹奏,生聆听,思考

师: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形谱,注意听老师的琴声,思考:

我们应当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旋律?

3.生用有弹性、跳跃的声音演唱

4.教师提速弹奏,学生跟唱

5.学生尝试背谱演唱

6.揭题

师:

如果我想用这段富有跳跃感的旋律去表现一种球类运动,同学们认为适合哪种球类运动呢?

并说说你的理由。

(乒乓球——每一个音都非常有弹性、灵巧、有跳跃感)

7.课件出示:

“乒乓”二字

三、聆听全曲

师:

接下来,咱们就去听听作曲家是如何表现“乒乓”这项运动的。

1.第一次聆听并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

1)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钢琴)

2)演奏形式是什么?

(钢琴独奏)

3)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音乐的情绪欢快、活泼、越来越热烈、有点激动的……)

2.第二次聆听并思考:

前面我们所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请用手指来表示次数。

师:

同学们觉得这段乐曲和我们前面所唱的旋律有什么联系吗?

生:

不断重复……

师:

那我们给它取个什么题目呢?

……那我们就先给它取名:

乒乓重复曲吧。

同学们来听听:

前面我们所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请用手指来表示次数。

3.第三次聆听,师生一起数主题音乐(板书)

四、分段鉴赏、突破难点

1.聆听变奏四

1)教师播放《乒乓变奏曲》的音乐片段——变奏4,学生着重听,判断是否是音乐的重复。

2)问题预设及解决:

A第一次,学生没能判断出来,教师引导学生:

课件出示变奏4的乐谱,学生看谱找一找音乐的主题。

B第二次,学生还不能判断,教师用个别重音(强调主题音乐)演唱变奏4的主旋律;学生边看谱边判断,并将个别重音的字体颜色改成红色(强调),学生再看再听,进行判断。

学生通过观察乐谱,发现主题音乐旋律出现的音区——高音区。

教师讲解变奏创作手法——高音区加花,即主要音之间加入了过渡音

3)再一次播放变奏4,使学生认识变奏4就是主题音乐的重复,但有变化。

4)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起伏,理解乒乓球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的情感,并合着音乐用手部动作表现变奏4,表现打乒乓球的高兴心情。

2.过渡语:

音乐到此并没有结束,我们接下去听听下一段音乐,判断它和刚才的音乐有没有相类似的地方。

3.聆听变奏5

1)教师播放《乒乓变奏曲》的音乐片段——变奏5,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

2)看乐谱,师生共同分析主旋律的音区移到低音区。

3)学生设计动作,合着音乐律动,边动边思考作曲家运用了哪种创作手法。

(低音区加花)

4.过渡语:

刚才我们听了后半部分的音乐,知道了音乐主题的变化在哪里。

那么,前半部分的音乐是主题音乐的简单重复吗?

或者说它们是不是也有变化呢?

5.变奏1

1)教师分别弹奏主题和变奏1,学生聆听分析:

加入了伴奏。

2)出示歌谱,总结另一个创作手法:

加入伴奏

6.变奏2

课件出示变奏2的乐谱,学生观察乐谱,分析出主题旋律移到了低音区。

总结出创作的另一个手法:

音区移低。

7.变奏3

课件出示变奏3的乐谱,学生观察乐谱。

教师介绍旋律隐伏,学生了解到:

为主题隐藏在相同音高的旋律中的创作手法,叫做“旋律隐伏”

总结变奏3的创作手法:

音区移高的旋律隐伏

教师演奏,学生体会音区移高后,旋律隐伏的丰富的音响效果。

8.总结变奏的变化手法

课件出示:

变奏手法

变奏1加入伴奏

变奏2音区移低

变奏3音区移高、旋律隐伏

变奏4高音区加花

变奏5低音区加花

五、了解变奏曲式

变奏曲是由主题和一系列变化重复的乐段组合而成的乐曲;变奏一次源出拉丁语,原意是变化,即主题的演变。

学生明确每次变奏的名称——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变奏5

六、巩固与检测

1.完整聆听

学生用手指表示变奏数字

2.打乱顺序,聆听辨别音乐片段

七、创作变奏

1.总结作曲家使用的变奏方式——以变化音区为主

2.变化的其它角度

教师提示学生除了音高以外,音乐还有许多的要素。

如:

力度、速度、歌词、伴奏、节拍、节奏、演唱形式等等可作变化。

学生了解、开阔思路。

3.学生分组创作、小组内合作完成

4.学生分小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八、知识拓展——聆听《小小球儿闪银光》

教师介绍:

这首好听的《乒乓变奏曲》是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而成的。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大家来唱》

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2、能正确完成配节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

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基础训练

1.唱好琶音

2/41324|3546|576i|i675|6453|4231||

2.唱好歌曲中二个声部每小节的第一个音

3/43--|2--|i--|6--|5--|5--|i--|7--|3--||

1--|7--|3--|4--|2--|3--|6--|5--|1--||

二、学唱歌曲《大家来唱》

1.知识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

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划三拍子的图示

3.这首歌就是3/4拍。

再听一遍。

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小组比一比,谁学得最快。

4.再听,跟师划旋律线,感受歌曲旋律。

5.再听,做口形模唱。

6.唱歌词,找出不会唱或唱不好的地方,师教唱。

7.师生共同处理歌曲:

注意观察书上提示的音乐记号。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师生接唱歌曲旋律,分别接唱4句。

10.生独立演唱歌曲旋律,唱好、唱准。

11.生跟琴学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

12.生分2组尝试高低声部的合成。

①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3--|1--|1--|

1--|3--|6--|

②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

集中注意,轻声唱,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

做好一句及时表扬。

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13.全班分小组合作表演:

唱歌、律动、打击乐伴奏等。

14.要求学生把快乐的课间画出来。

15.小结:

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快乐课间生活,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意大利威尼斯)

三、2/4与3/4对比及三幅图配节奏。

1、教师在参与时可以做2/4、3/4拍的指挥图式。

2、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2/4与3/4拍后,完成书上配节奏。

骑马:

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

图谱也可以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

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

时钟:

用二拍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作品《旋转木马》,《陀螺》欣赏

2、旋转音乐的复习回顾

3、作曲家比才介绍

教学目标:

1、借助图形,短片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并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乐曲,寻找“旋转”旋律的共性。

3、引发学生对生活,对音乐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从听觉上建立“旋转”旋律的概念,并了解其构成的音乐要素。

教学过程:

导入:

师: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段音乐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们,聆听音乐,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欣赏《旋转木马》A

生:

紧张,欢快,热闹的场面

师:

为什么给你欢乐的感觉?

生:

音乐速度很快

出示谱2:

师:

作曲家使用了一连串十六分音符来表现音乐的快速跑动。

快速,愉快的感觉下,孩子们会在干什么呢?

生:

游戏

师:

看看老师用什么方式给这段音乐配上了律动?

师律动表演

生:

拍手,跺脚

出示谱1:

师:

请看大屏幕,刚才老师正是使用了这条节奏给旋律配上了律动,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先看拍手的节奏,前两个小节和后两个小节相同吗?

生:

不同

师:

我们在心里默念1,2,3,嗒嗒,5,6,7,8

师生律动

师:

接着做做脚的动作,四个小节完全相同,心里默数8拍,两脚交替,从右脚开始。

(脚稍抬高)

师生律动

师:

站起来做做脚的动作。

(速度统一)

师生律动

师:

让我们加上手的动作。

重复两次(速度由慢至快,多试几次。

律动

师:

同学们真能干,加入音乐试试行吗?

跟音乐律动(音乐讲求完整)

师:

作曲家用这段音乐表现了游乐场中的一个游戏项目,你能猜猜是什么吗?

生:

旋转木马

播放视频1

师:

完全正确。

刚才欣赏的这段旋律就是作品《旋转木马》的旋转主题,让我们聆听全曲,找找旋转主题,出现这个主题时请举手示意老师。

欣赏全曲

师:

同学们的耳朵可真灵。

那么主题每次出现时它的演奏乐器音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生:

变了,没有

师:

让我们从音乐中来找找答案吧!

欣赏A

生:

变化了

师:

哪个乐器的音色是如此丰富的呢?

生:

电子琴

师:

电子琴的各种音色使旋转木马的形象更加丰富具体,形象是丰富了,那么旋转木马高低起伏的感觉在音乐中又是靠什么表现出来的呢?

(从音高上来寻找)

出示谱2:

师奏旋律

生:

音高一高一低

师:

看,句中红色的音符代表了旋转木马的起伏高度。

正是因为有了音符的大跳,才使我们的音乐听起来一上一下的。

聪明的同学们,生活中除了旋转木马这样高低旋转的游戏外,还有什么游戏也是旋转进行的?

生:

……

师: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爱旋转的朋友。

看,他来了!

视频2

全曲分析:

师:

作曲家见他的舞姿如此优美,于是就为他谱了一首曲子,名字就叫《陀螺》,听听作品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欣赏全曲

生:

快乐,兴奋的

师:

游戏中谁这么快乐兴奋呢?

生:

孩子们

师:

从音乐中如何体会到快乐兴奋的感觉呢?

生:

速度快,节奏跳跃……

师:

会用怎样的音色来表现?

生:

轻巧……

师:

作曲家选用了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来演绎孩子们活泼快乐的形象。

陀螺主题:

师:

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找找与孩子们音乐同时进行的还有谁的声音?

他的速度是快是慢呢?

欣赏全曲

生:

陀螺

师:

耳朵可真灵。

生:

快(学生可能会提到陀螺快不转的时候,速度慢下来了。

师:

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节奏、速度)

生:

音乐的速度很快

出示谱3:

师:

作曲家使用一连串十六分音符跑动来表现陀螺的快速旋转。

两条旋律线一断一连,一上一下构成了一副欢乐的打陀螺情景。

老师还想考考你们,音乐中很强的那个音效是在表现打陀螺时的什么动作呀?

生:

甩鞭

师:

为什么觉得是在甩鞭?

生:

力大

师:

该是用一种还是多种乐器演奏来表现这大力得一抽呢?

生:

多种

师:

作曲家就是选用了管弦乐队中所有乐器的齐奏来表现这大力地一抽。

那么在音乐中孩子们共挥动了几次鞭子?

生:

……

师:

没关系,让我们再次聆听乐曲,数数有几次,并在听到甩鞭的声音时举起你的小手。

欣赏全曲

生:

三次

师:

正确,陀螺旋转过程中它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生:

变化了

师:

为什么?

生:

力度一会强一会弱的

出示谱4:

pmfp

师:

当力度强的时候,陀螺离孩子们距离(近)当力度弱的时候,陀螺离孩子们距离(远)

师:

让我们试着从音乐的音高上去寻寻答案吧!

欣赏全曲

生:

音高变化了

出示谱5:

师:

往上还是向下走了呢?

生:

往上走了

(师配合演奏)

师:

离孩子们的距离?

生:

近了

(师配合演奏)

师:

让我们随着音乐在脑子里想像一下陀螺在鞭下欢快旋转的画面吧!

欣赏全曲

师:

是谁将这个游戏用音乐描绘得如此惟妙惟肖的呢?

哦,原来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啊!

出示课件,介绍比才。

师:

请这位能干的小听众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介绍比才

拓展:

师:

有谁还记得我们曾经欣赏过的关于旋转的音乐,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生:

……

出示谱6:

师奏或播放《小狗圆舞曲》

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音乐课,同学们你们都收获了什么?

生:

……

(假如学生提到旋转音乐,可以稍稍深入提问

师:

不论是《陀螺》还是《旋转木马》,他们的旋律为什么都带给我们无限旋转的感觉呢?

出示谱7:

师:

通过视听,你能说说旋转音乐都有什么特点吗?

(师边配合演奏)

生:

……

师:

同学们概括得真准确,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连串的快速音符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才使我们的音乐听起来“转”个不停。

小结:

师:

正是音乐家们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真心地热爱才谱出了如此生动的音乐,同学们只要你也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老师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内心也会流淌出美妙的旋律的。

TOP

板书设计

碰铃:

X - |X -

响板:

0 X  |  0  X

沙锤:

0X  XX | 0X  XX

作业设计

1、背唱《哦,十分钟》

2、有感情的演唱《大家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