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30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docx

水系统确效指导手册

現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

水系統確效作業指導手冊

壹、前言

在藥物之製造、加工和配方中,水是最廣泛應用之物質,可作為原料或組成成分之用。

由於在水之純化、貯存及輸送等過程中容易滋生微生物,用於最終產品時,水中所含之微生物或其代謝物會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對於水之微生物管制非常重要。

在原料藥製程中之初期所用的水,和製造各類純化水之原水,應符合環保署規定之飲用水水質標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87.02.04環署毒字第000四四二八號令發布)。

然而,既使符合國家飲用水之規定,並不能保證無微生物之存在,而在原料藥或製劑中,微生物的存在可能有害或不宜,因此製藥用水,可依使用目的而分成若干不同之等級。

本手冊之編訂係以美國藥典(TheUnitedStatesPharmacopeia,簡稱USP)第24版,製藥用水(WaterforPharmaceuticalPurpose)<1231>為主,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TheUnitedStatesFood&DrugAdministration,簡稱FDA)高純度純化水系統查核指引(Guidetoinspectionsofhighpuritywatersystems,1998)為輔。

希望可以從化學及微生物學的觀點,來探討藥廠使用之純化水系統的功能評估,同時討論不同單元的設計及相關問題,並提供背景資料和研討方向,以協助評估純化水系統的適切性。

貳、用水類別

一、飲用水―飲用水未收載於藥典,但需符合環保署規定之飲用水水質標準。

它可能來自不同水源,包括公共自來水、私人用水(井水)或兩種以上之來源水混合而成。

飲用水可用於化學合成全程中之較初期步驟和製藥設備之初步洗淨。

它是製造製藥用水之原水,而為了因應季節性飲用水水質之變化,製藥用水之製造過程,需依其季節環境特性來設計。

二、純淨水―純淨水是用於正式藥物調製之一種成分,也用於製藥設備之洗淨和原料藥之製造。

純淨水需符合離子及有機化學純度之規定,並預防微生物之繁殖。

它採用飲用水為原水,經去離子、蒸餾、離子交換、逆滲透、過濾或其它合適之處理而製成,純化水系統需加以確效。

純化水系統在常溫條件下製造、貯存及循環,容易產生附著力強之微生物生物膜,它可能是致使純淨水中微生物和內毒素增加之原因,這類系統需經常消毒,並作微生物監控,以確保其使用點之水質符合純淨水微生物限量規定。

三、無菌純淨水―無菌純淨水,是純淨水經包裝並滅菌而成,用於需使用無菌純淨水之非針劑藥典劑型。

四、注射用水―注射用水,是製造注射用製劑之原料,也用於某些製藥設備之洗淨及原料藥之製造。

其原水是飲用水,可首先經初步純化,但最終必須經蒸餾或逆滲透處理。

它除需達純淨水之化學純度要求外,也需符合細菌內毒素之檢驗規定(中華藥典第五版附錄),注射用水系統中的製造、貯存及輸送的設計,必須能預防微生物之污染及內毒素之產生,此系統需加以確效。

五、無菌注射用水―無菌注射用水,是注射用水經包裝並滅菌而成,無菌注射用水用於無菌製劑臨時處方調劑,為注射用藥品之稀釋液,應不多於1公升之單劑量包裝。

六、抑菌注射用水―抑菌注射用水,是在無菌注射用水中,加入一種或一種以上之適當抗菌防腐劑而成,可用作注射劑時之稀釋劑,應為不多於30毫升之單劑量或多劑量包裝。

七、無菌灌洗用水―無菌灌洗用水,一般係將注射用水分裝於大於1公升單劑量之容器中,並予以滅菌以利使用。

無菌灌洗用水,不需符合小容量注射劑微粒物質檢查法之規定(中華藥典第五版附錄)。

八、無菌吸入用水―無菌吸入用水,為注射用水經分裝及滅菌而成,用於吸入器或製備吸入液之用。

參、水的純化、貯存及輸送系統之確效及驗證

一、系統設計

(一)系統設計的最基本考量是產品的特性,例如注射劑必須考量熱原問題,則必須使用注射用水以供產品調製,設備零件和直接容器的最終清洗。

藥典述及注射用水只能使用蒸餾法與逆滲透過濾法製造,但在原料藥製造業和生物技術工業,可使用超濾法來減少注射用藥物之內毒素。

(二)部份眼用產品,如:

洗眼液和部份吸入劑,如有管制熱原,則亦須使用注射用水來調製。

但是大部份的吸入劑和眼用製劑使用純淨水調製,純淨水亦可使用於外用製劑、化妝品及口服製劑產品的製造。

(三)另一系統設計之考量是溫度控制,加熱到65-80℃的循環系統,可適當控制微生物滋長,其它非加熱的成本可能較低,但是它們的維修及潛在問題的花費,可能比能源節省成本還高。

(四)水系統循環與否是另一重要設計考量,持續循環系統較不易滋長細菌,非持續循環系統因有盲管而易滋長細菌。

(五)設計純化水系統時,最重要之考量事項,可能為風險評估或水質的需求,生產不同類型之藥品,須用不同品質之製藥用水。

注射劑須使用無內毒素之高純度純化水,外用製劑及口服藥品,則可使用一般純淨水,且不須管制內毒素。

縱使要求不甚嚴格,但對水質規格亦有不同等級需求,例如:

由於制酸藥內的防腐劑抗菌效果有限,故製造用水的水質必需訂定較嚴的微生物限量。

藥廠品管部門,必須考量以抗微生物污染較弱之產品,來訂定製藥用水微生物管制規格,假若沒有訂定嚴格水質規格,藥廠可在抗菌力較弱產品製造過程中,加強減少微生物含量之步驟。

二、純化水系統確效

建立製藥用水純化、貯存及輸送系統之可靠性,需要經過一段適當的監測和觀察時間。

通常純淨水或注射用水之化學純度之保持不成問題,但要持續地符合已建立的微生物品質基準則較困難。

一個標準的方案,應包括:

建立操作基準後,至少一個月在每個取樣點每天取樣化驗。

確效係指有文件證明的行動,能證實程序、製程、機械設備、原材料或系統確實能持續穩定的導致預期之效果。

確效對關鍵性操作參數及操作範圍有規定,一個確效方案需驗證其設計、安裝、操作及機器設備之性能。

它從系統確定開始,經過數個階段:

安裝驗證、操作驗證及性能驗證。

圖1,是一種典型純化水處理系統確效的循環流程圖。

建立品質屬性標準及操作參數值。

2.由所使用之原水,來界定適合製造所期待水質屬性之處理系統及次系統。

3.選擇機器設備、控制及監測技術。

4.建立安裝驗證階段工作重點:

包括儀器之校正;檢查以確定所建立處理系統之配置和圖面一致;如需要時,做特殊試驗以確定它是否按設計安裝。

5.建立操作驗證階段工作重點:

試驗和檢查以確定機器設備、系統的警戒和控制可正確實地操控;並建立適當的警戒和行動界限。

此階段和下一階段可能會重疊。

6.建立一個先期性性能驗證階段,以確認關鍵性製程參數之操作範圍是否合適。

實施併行性或回溯性的性能驗證,以證實一段適當時間內系統之再現性。

在此確效階段,針對主要的品質屬性和操作參數值之警戒和行動界限需要確立。

7.建立輔助的確效保持計畫(又稱持續確效循環圈)。

它包括控制水系統改變之機制和建立並執行預防保養計畫,包括儀器之再校正。

此外,確效保持包括:

關鍵性操作參數之監測計畫和矯正措施計畫。

8.建立定期評估系統性能及再驗證之計畫。

9.完成計畫書並保留(1~8)階段之書面紀錄。

 

圖1水系統確效循環流程圖

(二)純化水系統之選擇

1.製藥用水之系統

一種特別用途之水質屬性,需視其用途之需求而定。

圖2,說明不同製藥用水所採用之處理順序。

圖3,說明為某一特定應用目的,如何選擇適當水質標準之評估程序,這些圖解可用來協助特定用途水質的要求及選擇單元操作。

2.純淨水和注射用水系統之區別

純淨水和注射用水系統之設計、安裝和操作,常包括:

類似的設備元件、控制技術和程序。

兩種用水品質屬性只差別在,注射用水有對細菌性內毒素之要求,以及在最後製造階段所用之方法不同。

此水質特性之類似,允許在設計水系統以符合要求時使用相同之基礎,關鍵之差異,則在系統控制程度,和在最後純化階段去除細菌和內毒素。

製藥用水之製造採用有次序之單元操作(製造過程),它考慮水質屬性和保護下一處理步驟之操作。

製造注射用水之最後單元操作,限定於蒸餾和逆滲透。

蒸餾是一種可靠、歷史悠久,且可確效的製造注射用水之單元操作,其它技術,如:

超濾法可能適合製造注射用水,但目前對此操作之經驗仍嫌不足。

3.注射用水系統

不論使用逆滲透處理法或蒸餾法,其原水必須先經預處理,由於季節性差異和其它藥廠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可能影響到原水水質變動,例如:

春天易滋生格蘭氏陰性菌;或由於新建築或滅火所需而將舊水源耗盡,而導致不同菌屬污染的水流入。

水系統必須參照上述特殊情況來設計操作,想要瞭解此特殊狀況方法,就是定期監測原水水質。

假若原水水質是由自來水廠供應,則該廠之測試報告書,可用來作為廠內資料。

圖2製藥用水

1如果下一步驟無滅菌,用於無菌之BPC或劑型需經滅菌

2內毒素可在水處理或BPC製程中除掉

3水處理或BPC製程可控制微生物

4飲用水—符合國家主要飲用水規定之用水

圖3製藥用水的選擇

4.純淨水製造系統

對注射用水系統設施的評論,均可應用於純淨水系統,對於微生物污染控制,亦可利用臭氧處理。

圖4,說明典型臭氧處理的方法,雖然此種系統的處理成本較低,但仍有使用上的問題。

為能獲得最適當殺菌效力,系統內必須有溶解臭氧殘留,同時須考慮作業人員的安全與藥品配方時使用的問題。

臭氧水處理系統

例如:

曾有藥廠將臭氧系統關掉後二、三天,發現水系統再被微生物污染,而另一藥廠亦曾發現被綠膿桿菌污染之問題。

由於考量到員工安全的潛在問題,純淨水在進入循環管路之前,須先將臭氧排除。

一般而言,溶解的臭氧濃度為每公升0.45毫克時,最多可存留在系統中5-6小時。

另一藥廠每天都實行消毒作業,將水系統內經臭氧處理過的水排完,再使用過濾處理的70%異丙醇加以消毒,如此可將微生物污染控制在非常良好狀態。

但是,由於測試用水樣品是在消毒後取得,而不是操作結束前取得,所以這些測試結果就顯得不那麼有意義。

圖5和6,說明另一水系統有不同的問題。

與先前討論系統不同,此系統是單向流動而沒有循環流動,只每週使用熱交換器加熱以消毒水系統。

嚴格來說,這是一個盲管系統。

圖5中,顯示一安裝於系統管路內的0.2µ過濾器,供日常消毒純淨水。

但此種過濾器之覆蓋用框架,為微生物滋長的良好環境外,且由於水鎚現象,過濾器通常會呈不正常的膨大,假如過濾器下游的閥門突然快速關掉,水壓會逆向並可導致過濾器膨大。

管路之振動,是產生高幅度逆壓的徵兆,可使過濾器上游端的污染物,不正常的滲漏到下游。

此系統也有數個與使用點相接的垂直管,消毒時要將各閥門迅速開關數次,確實使管路內各處,包括:

彎頭、彎管均能充滿水,如此,才能使整個管路內壁與消毒劑徹底接觸。

第一樓層

第二樓層

並非所有單向管路都不合宜,若有良好標準作業程序、完整確效資料,和按時使用加熱處理整個水系統,該水系統仍然可以被認可的。

一個非常長的系統(超過二百碼)又超過50個使用點也被認可過,此系統每天使用80℃熱水沖刷每個使用點。

最後討論一個不被認可的系統。

FDA測試出綠膿桿菌污染該系統,和所產製的外用類固醇產品,最後導致產品從市場上回收。

圖7,所示系統是單向管路,利用紫外燈控制微生物滋長,但是在臨用水時才開啟該燈,此外,經常系統管路積存餘水,且該系統中又有一根非常難以消毒的軟管。

紫外燈必需妥善維護,燈管外的套管必須保持清潔,否則殺菌效力會降低。

在多管式單元,必須有一系統確保每支燈管的功能正常,最好的紫外燈,一般只能殺死90%進入水系統內的細菌。

 

5.製程用水

USP在概述篇,允許原料藥可使用飲用水製造,然而任何劑型的藥品,則必須使用純淨水、注射用水或任何型式的無菌水,這二種論述似乎不一致,因為錠劑造粒須使用純淨水,而飲用水卻可用於原料藥品最終純化用。

FDA原料藥廠查廠指導手冊中,對製造原料藥,特別是注射用原料藥,所使用水的水質有特別規範。

曾發生過原料藥純化階段使用微生物污染的水而造成所製的原料藥,含有過量的微生物及/或內毒素污染。

此時,並非要求用注射用水來作為注射用原料藥合成及純化的最終處理不可。

必須確定的是,該水系統必須經確效來確保最低的內毒素/微生物污染。

在原料藥廠,特別是注射用藥之原料藥,通常使用超濾法和逆滲透法處理生產用水,雖然超濾法無法有效減少熱原含量,但可減少水中大分子量的內毒素。

如同逆滲透法,超濾法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可以減緩其污染程度。

此外,就像先前討論過,這些系統必須付出相當心力作維護保養,以確保系統正常運作。

對非注射用藥之原料藥製造,仍須留意微生物污染,某些國家供應加氯處理的飲用水,沒有微生物困擾卻有其它問題,例如:

含氯的水通常會產生過多的氯離子含量。

某些地區製程用水是取天然水源區,微生物或重金屬含量可能會較高。

例如:

有一工廠,其製程用水取自農業區內的河流,該水含有從農田流出的殺蟲劑,而製程及分析方法中,又沒有特別設計,以排除或監測微量的殺蟲劑,像這種的製程用水,不應用於純化原料藥。

aname=3-2-3>(三)水系統處理及處理單元之概述及其操控因子

確效計畫之設計應能建立系統之適用性和提供對純化機制、操作條件範圍、必要之前處理,和可能導致失敗模式的充分瞭解。

它也需要證實監控系統之有效性和維持確效之需求。

模擬安裝之試驗,對決定操作參數和期待之水質,及找出失敗模式都具有價值,但某一單元操作驗證之執行,只是已安裝操作系統確效的一部份。

水系統單元操作和設計特性,需考慮原水品質、下一處理階段之技術選擇、水輸送系統之遠近與複雜度和適合的法定要求。

例如:

注射用水系統之設計中,最後之處理(蒸餾或逆滲透)需能有效地降低細菌性內毒素,且需加以確效。

下面將簡單描述一些單元處理和相關的操作和確效。

此檢討並非是全面性的,它未涵蓋全部單元處理及潛在問題。

其目的在指出針對設計、安裝、操作、保養和監測參數值的問題,以方便水系統之確效。

1.過濾技術是水系統中重要的角色,過濾器目前已有多種設計及不同用途。

過濾效率從粗濾器,如:

顆粒煤碳、石英或砂用於大量水系統、深管濾器用於少量水系統,到濾膜用於控制極小粒子,其差異極大。

顆粒或管狀過濾器使用於前過濾,它可去除水源之固體污染物,保護下游系統組件免於受污染,而抑制其功能和降低其壽命。

設計和操作問題對深管過濾器性能之影響有:

濾材形成溝槽、淤塞、微生物繁殖和濾材流失。

控制方法有:

加壓、流速控制、逆洗、消毒和濾材更換。

此外,設計中重要之一點是過濾器的尺寸,它可防止因不當流速,引起溝槽形成或濾材流失。

2.活性碳床,可吸附並去除水中低分子量有機物和氧化添加物,如:

氯化合物。

使用此濾材可達到某種水質屬性並預防與下游之不銹鋼表面、樹脂和濾膜起反應。

使用活性碳床需要注意的是:

其支持細菌生長之性質、可能形成溝槽、不能在系統中再生,以及細菌、內毒素、有機物和細碳末之脫落。

控制方法包括:

適當的流速、以熱水或蒸氣消毒、逆洗、吸附力試驗和經常更換碳床。

其它可替代活性碳床的技術有:

化學添加物和可再生的有機清除裝置。

3.化學添加物常用於水系統,如:

氯化合物和臭氧可控制細菌;凝集劑可加速固體懸浮物之去除,其它目的是:

去除氯化合物、調整pH和去除碳化合物。

而下一階段,則需除去這些添加物,添加物之控制,及之後添加物與其反應物去除之監測,應列入水系統之設計和監測計畫中。

4.有機清除裝置使用大網狀陰離子交換樹脂,它能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和內毒素,且可用適合的殺菌性鹼液來再生。

操作上需注意的是:

清管效率和樹脂粒之脫落,控制方法包括:

濾液化驗、性能監測和下游裝濾器,以去除樹脂細末。

5.水軟化器可除去陽離子,如:

鈣和鎂,陽離子對下游處理器,如:

逆滲透薄膜、去離子管柱和蒸餾器之性能有不利影響。

軟化離子床可以食鹽水再生,但需注意的是微生物繁殖、不當流速造成溝槽、樹脂遭有機物阻塞、樹脂粒破壞和用於再生的食鹽水之污染。

控制方法包括:

低水量時水之再循環、樹脂及食鹽水系統之定期消毒、使用微生物控制裝置(如紫外線及氯),適當的再生頻率、濾液監測(硬度),和下游過濾以去除破碎而漏失的樹脂。

6.去離子、電去離子和電透析都是去除陰陽離子,改善水化學品質屬性的有效方法。

(1)去離子系統含有帶靜電的樹脂,需用酸鹼定期再生。

一般陽離子樹脂以鹽酸或硫酸再生,它可以氫離子取代其吸住的陽離子;陰離子樹脂則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來再生,它可以氫氧基取代吸附的陰離子。

兩類再生化學物質,都可以殺死微生物以控制微生物。

此系統之設計包括陽、陰離子樹脂分開或形成混合床。

此外,可再充填之樹脂罐也可以使用。

(2)電去離子系統使用混合濾床、選擇性滲透膜和電極相配合,可保持連續不停的水流(成品水及濃廢液)和連續的再生。

水可流進樹脂和廢水部分,當水流經樹脂時,被去離子化而變成成品水,而樹脂扮演導電體,以電壓促使吸住的陽、陰離子流過樹脂和薄膜而濃縮,再由廢水水流帶走。

此電壓也使水在成品樹脂區分成氫和氫氧離子,使它不需添加再生液,即可連續地再生樹脂。

(3)電透析系統是類似的方法,它只使用電流和選擇性滲透膜,以分離、濃縮和沖掉水流中被去除的離子。

但它比電去離子效率差,因為它不含樹脂,不能加強去除離子和電流。

而且,電透析機器需定時的極性逆轉和沖洗,來維持操作性能。

使用各種去離子裝置,需注意的包括:

微生物和內毒素之控制;化學添加物對樹脂及濾膜之傷害;樹脂之流失、變質和變髒。

特別對去離子裝置,需注意再生之頻率、溝槽形成、混床再生時樹脂完全分離和混入空氣之污染(混合床)。

控制方法各有不同,一般包括:

再循環路圈、紫外燈控制微生物、監測導電度、化驗樹脂、混合空氣之微孔過濾、微生物監測、經常再生以減少及控制微生物之滋生;選擇適當的設備以得恰當之流速和提高溫度。

混合床之再生管路之組成,應能確實地使再生液接觸樹脂及混合床的內表面。

此外,可再充填之樹脂罐會是污染源,應小心監測。

對先前使用之樹脂的充分瞭解、使用和再生之間最短保存期間和適當的消毒,都是保持性能的重要因素。

7.逆滲透機裝置,係利用一種半滲透膜和強壓差,使水流經薄膜以達到化合物、微生物和內毒素之品質改善。

此處理包括:

進水、成品水(濾液)和廢水(排放水),因原水之不同,所需之前處理和系統組裝可予以變動,以達到所需的性能和可靠性。

針對逆滲透設計及操作,需注意濾材對細菌和消毒劑之敏感度、濾膜污染、濾膜完整性、密封完整性及廢水之體積,濾膜完整性或密封完整性的失敗,會造成濾液的污染。

控制方法有:

水系統的適當前處理、濾材之選擇、完整性挑戰試驗、濾器設計如螺旋織法方便沖洗、定期消毒及壓差、導電度、微生物含量和總有機碳之監測。

逆滲透裝置之組合,可使控制的方法由單次處理,設計擴充成並聯方式、排除方式,雙重處理和混合式設計。

例如:

使用雙重處理設計,可改善其可靠性、品質和效率。

為加強性能和品質,逆滲透裝置可單獨或與去離子和電去離子組合使用。

逆滲透之使用例及相關注意事項:

製造注射用水,也可以使用逆滲透處理法。

然而,此系統不使用加熱方式,加上逆滲透濾材並非絕對過濾,微生物污染是此系統經常困擾的問題。

圖8,是一套使用多年的系統,該系統有五套並聯的逆滲透單元,因為逆滲透過濾非絕對過濾,逆滲透的供應廠商,建議每一系統必須有至少二個逆滲透單元串聯,由圖上可知,在逆滲透單元的出口處安裝有紫外燈,以控制微生物污染。

此系統均安裝球閥,但其並非屬衛生型配件,當閥緊閉後,有水殘存在閥的中心處,易滋長微生物污染水質。

為了避免微生物困擾,有些廠商在逆滲透系統後加裝熱交換器,來將高純度純化水的溫度提昇至75-80℃,以減少微生物污染的困擾。

隨生物科技產品的開發,許多小型藥廠,利用逆滲透及超濾系統,產生高純度的水。

如圖9,一組掛壁式系統則使用一組逆滲透單元,這些系統,大都使用聚氯乙烯,或其它塑膠材質的配管。

由於無法使用加溫循環,許多配管的接合處,極易滋長細菌,且塑膠配管易析出化學成分污染水質。

假若一個製造注射用水的系統能生產出符合藥典規格的水,但無法保證該水無化學析出物污染,則該系統不應被用於製藥廠。

該系統在取水點前裝設0.2µ過濾器,來遮蔽微生物之污染外,並應將內毒素問題列入第一考量。

因為過濾器的裝設,可以減低微生物污染的困擾,卻不一定能減低內毒素的污染。

過濾器安裝應有其裝設目的,例如:

濾除微粒雜質或微生物,同時必須依據確效資料,訂定過濾器更換頻率,編制成標準作業程序而遵循之。

因為取樣量的差異(0.1毫升用於內毒素測試,100毫升用於微生物測試),微生物測試可供作為水系統污染程度的良好指標。

然而,除非測試用的水樣品,是取自0.2µ過濾器之前,否則該測試是無意義的。

再次檢查該廠則發現已改善成,由4組逆滲透單元串聯產製製造用水,而且使用不銹鋼配管持續循環。

由於該廠耗水量低,故曾嚐試停機一天,圖9,說明開始(3月10日早上9點)時,水樣品測試無微生物及內毒素污染,經過一天系統靜置,循環中斷即發現該系統被污染,且連續四次每小時取樣,測試結果差異極大。

最後一次取樣後,該系統先以0.5%雙氧水消毒,沖洗、循環再取樣,當該系統恢復正常運轉後,每天取樣測試結果均無污染發現,這就是為何查廠單位建議對於非循環水系統在每天關機都需將系統內的水排掉,系統不得有水殘存。

 

DATEBIOBURDEN(cfu/100mL)LAL(EU/mL)

3/10(9AM)1<0.1

3/11(9AM)29<0.1

3/11(10AM)>3001.0

3/11(11AM)120<0.1

3/11(12AM)115<0.1

8.超濾,是另外一種利用可透膜之技術,它不像逆滲透利用滲透原理,而靠機械式的分離。

因濾膜的過濾性能,巨大分子和微生物性之不純物(如內毒素)會減少,故此技術適用於中間或最後純化階段。

其類似逆滲透,完美之性能要依賴其它系統之單元操作及系統配置。

此外,應當注意的是濾材和消毒劑之配合、濾膜完整性、粒子和細菌之污染、濾筒之污染物留滯和密封完整性。

控制方法包括:

消毒、可沖洗濾膜表面之設計、完整性挑戰試驗、濾筒經常更換、提高進水溫度及監測總有機碳和壓差。

額外之操作彈性,可將濾器並聯或串聯配置。

另外,需注意防止備用濾器內水滯留,以免促成細菌滋生。

9.阻擋微生物過濾器(濾膜過濾器),可防止微生物或極小粒子之通過。

它用於桶身空氣或鈍氣之通氣孔,和使用於混合床去離子器再生之壓縮空氣的過濾。

需注意的是:

凝結水氣會堵塞通氣孔造成桶機械損壞、在濾膜表面上聚集微生物及容易污染桶或去離子器之內容物。

控制方法包括:

使用疏水性濾器和防止蒸氣凝集之加熱通氣孔濾器套件。

其它建議包括使用前及使用後定期之消毒,或經常更換濾器。

阻擋微生物過濾器也配合使用於水純化系統或水輸送管路。

其使用需如上述小心控制,以免產生微生物污染,使本單元成為下游微生物污染源。

另一種微生物污染的現象,可能由於濾器破裂或微生物長穿濾膜。

其它控制微生物和小顆粒的方法可將濾膜置於水系統之純化和輸送階段,用來做為微生物阻擋之過濾器,在使用前及使用後適當間隔時間,須經消毒和做完整性挑戰試驗。

10.帶正電之濾材,以靜電吸引和吸附方式,降低內毒素含量,依微生物控制之需求,應用上可能與單元操作或輸送系統相關,而其濾材,應如上段所述加以注意和控制。

注意事項包括:

因產生有限的電壓之影響流速、濾膜及密封完整性和過濾性能。

控制方法包括:

監測壓差及內毒素含量、合適尺寸、濾膜完整性試驗和串聯配置。

11.蒸餾器以熱蒸發、霧排除和冷凝,來做化學及微生物之淨化。

市面上有多種設計,包括單效、多效和蒸氣壓縮等方式,後兩種之裝置常用於較大系統,因為產生蒸氣之能力和效果較佳。

蒸餾原水之品管比濾膜原水較鬆,需注意不純物之被帶過、蒸發器水滿溢出、水滯留、幫浦(泵)和壓縮機封塞之設計,和導電度(品質)在起動和操作中之變化。

控制方法包括確實地去除霧、目視或自動高水位指示、使用衛生級幫浦和壓縮機,適當的排水、排氣控制和線上偵測導電度,而把不合格水自動導入廢水管路。

蒸餾器之使用例及相關注意事項:

圖10-12,為注射用水系統之基本設計圖,目前大部分新的系統使用多效式蒸餾器,而其中設備卻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