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51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docx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

公共《心理学》复习重点及复习提纲

第一章:

第1、2节

第二章:

第1节之一、二、三;第二节之四;第三节

第三章:

第2节

第四章:

第2、3节

第五章:

第1、2节

第六章:

第2节

第七章:

第1节之二

第十章:

第1节之一;第3节之二、三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第1、2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认知活动:

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2.个性:

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3.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4.条件反射:

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

×

×

×

×

×

×

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C

A

D

B

C

D

A

1、(A)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B、1789C、1689D、1979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

C、人的心理活动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

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

A、注意B、感知C、思维D、想象

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

A、需要B、兴趣C、性格D、动机

5、有人的粗暴急躁,有的人安祥平和,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这是人们在(A)上的差异。

A、性格B、气质C、能力D、人生观

6、(D)不属于行为的表现形式

A、内在生理性的反应B、外在的躯体性运动

C、人的言语活动D、应激

7、中枢神经系统包括(B)两部分

A、大脑和小脑B、脑和脊髓C、大脑和脑干D、脑干和大脑

8、反射是通过(C)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A、脑B、大脑C、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D)

A、能动性B、社会文化制约性C、观念性D、主观性

10、神经系统可分为(A)

A、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B、脑和脊髓

C、大脑和神经纤维D、大脑和小脑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个体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个体心理由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3分)。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和应激状态;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

(3分)

2、心理行为的关系怎样?

答:

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

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

其次,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

(3分)

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

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

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

(3分)

3、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

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

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

(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每个特征1分)

五、事例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1970年在美国加州发现的“现代野孩”——吉妮,自1岁到13岁为止一直被父母隔离,禁闭在一个小孩子里,赤裸的身上套着套具,天天坐在固定的角落里,父母从不对她说话,也不准她说话。

1970年11月吉妮被发现时,经专家检查、测验,她的智力水平如同1岁的婴儿。

尽管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训练她,吉妮仍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发展。

她从来不提任何问题,也不懂任何语法,语言发展异常地慢。

1974年她才开始组句,“讲的话大部分像摘要的电报”。

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答:

“现代野孩”吉妮,有着人类的遗传基因和生理解剖结构,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正常人的心理来(1分)。

这说明:

(1)人的心理并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人脑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2分)

(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人脑才会产生心理现象。

(2分)

(3)社会生活实践是人接触的主要的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源泉和必要条件。

人的心理实际上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

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更谈不上心理的丰富与发展。

(3分)

2、我国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之后,把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带到北京关起来,从两岁一直到五十七岁,其间除供给饮食外,不许别人与他接触,等放出来时,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答:

朱文圭有着人类的遗传基因和生理解剖结构,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正常人的心理来(1分)。

这说明:

(1)人的心理并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人脑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2分)

(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人脑才会产生心理现象。

(2分)

(3)社会生活实践是人接触的主要的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源泉和必要条件。

人的心理实际上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

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更谈不上心理的丰富与发展。

(3分)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怎样?

答:

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

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

其次,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

(3分)

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

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

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

(3分)

(对心理与行为有密切联系的两个表现有解释、说明的,再加6分)

2、试述人的心理的特征。

答:

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

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

(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每个特征1分)(对5个特征有解释、说明的,再加6分)

第一章第3、4、5节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测验法:

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异的方法。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一个作用是:

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

(√)

2、心理学研究目的不在于控制行为。

(×)

3、研究学生或教师心理应该不仅仅停留在预测行为上。

(√)

4、心理学无法通过做实验进行研究。

(×)

5、“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是对心理学发展的高度概括。

(√)

6、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

7、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只适合研究人的行为而非心理过程。

(√)

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

(√)

9、心理学研究方法非常单一,主要靠观察。

(×)

10、科学心理学在人类远古时代已经出现,只是水平不高。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A)。

A罗杰斯;B苛勒;C杜威;D詹姆斯

2.不主张研究心理过程的心理学派别是(D)

A人本主义;B精神分析;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

3、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詹姆斯和(A)。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

4、1879年(A)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华生;B斯金纳;C詹姆斯;D冯特

5、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C)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罗杰斯

6、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不是单一的某个人

7、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C)

A客观性;B系统性;C主观性;D道德性

8、下面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

(D)

A刺激变量B个体变量C反应变量D发展变量

9、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

冯特和(B)。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

10、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苛勒、韦特海墨和(C)。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

四、简答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下面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

(6分)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哪些?

答: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一、刺激变量;二个体变量;三反应变量(每点2分,共6分)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一选择和确定课题;二确定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分析资料;五做出结论(每点1分,共6分)

五、案例分析题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什么心理学派的思想。

答: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

(2分)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在德国涌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等。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强调知觉经验虽来自外在刺激,但各个刺激可能是分散和离散的,我们由之所得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分)例如由四条直线构成的正方形,我们所知觉到的,并不是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之和,而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即在四条直线之外,另加了“完形”的意义。

(2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到现在仍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宝贵财富。

(2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请评述构造主义心理学

答:

构造主义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历史上的第一个思想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钠。

(2分)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学的研究的任务就是分析心理经验的结构,寻找心理的元素。

(2分)构造主义认为心理的基本元素主要有感觉、意向、感情三类,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

(2分)构造主义强调采用内省的研究方法。

(2分)构造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的意义在于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但是它也遭到一些批评:

1过于简化,将人类的心理经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

2元素论,研究的不是整体。

3心灵主义,忽视了不能口头报告的个体的研究。

(4分)

2.请评述机能主义心理学

答: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和杜威。

(2分)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它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2分)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发现构成意识的元素,而是描述意识的进程和状况,描述意识对社会适应的功能。

(2分)例如对思维的研究,构造主义关心的是什么是思维,机能主义则关心思维在人类适应行为中的作用。

(2分)机能主义的这个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研究向实用主义的方向发展。

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在应用领域的研究,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4分)

 

第二章心理过程第1节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观察

2.记忆

3.思维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3.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能回忆的事物不一定能再认。

5.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6.感受性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7.保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8.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属于能力问题,与他的个性关系不大。

9.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

10.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动机越强烈,他就越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2.“刀子划玻璃,感觉到冷”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联觉

3.“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很酸”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4.以下哪个是内部感觉:

A皮肤觉;B听觉;C运动觉;D视觉

5.以下哪个不属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

A直觉式;B分析式;C试误式;D启发式

6.不属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是:

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明确问题;D检验假设

7.根据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

瞬时记忆、()、长时记忆。

A情景记忆;B情绪记忆;C短时记忆;D感觉记忆

8.不属于知觉特征的是:

A选择性;B个别性;C理解性;D恒常性

9.“同样一个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下显得暗些,放在黑色背景下则显得亮些”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10.“从太阳底下走进黑暗的房子里,开始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又能隐隐约约看见东西”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简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为什么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

为什么有时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

有些人读书,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

试用心理学知识加以分析。

2、初中学生看一部电影或听一个故事,很容易地把它记住,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可是对书本上的东西,有时再三教还是记不住,这是为什么?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第二章第1节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观察: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2.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3.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A

D

B

C

B

A

B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答: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的方法。

2.答:

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的最初时间遗忘的最快,之后逐渐减慢,最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3.答:

动机强度;思维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的作用;个性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

根据知觉的选择性规律,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反映的比较清晰,其余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比较模糊。

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有些人读书,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就是为了使对象与背景在色彩、线条粗细、形状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使知觉的对象重点突出、形象鲜明,才容易吸引注意力,清晰地被感知和记忆(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2、答:

这涉及到不同的记忆内容的兴趣和类型。

初中学生看一部电影或听一个故事,很容易地把它记住,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说明他比较擅长对情节性内容的记忆和形象生动的内容的记忆,生动有趣的内容易于引起他的兴趣;而课本上的内容比较多地属于语义记忆,或者抽象逻辑记忆,如果再三教还是记不住,说明他可能因对抽象性的内容不感兴趣,而影响了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效果,不擅长于对抽象逻辑性的内容的记忆,表现出了对不同记忆内容的差异性(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培养优良的个性。

(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2.答:

第一,及时复习。

第二,分配复习;第三: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第五,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第二章心理过程第二和三节(附答案)

一、判断题

1、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它能否引起人的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认知不能调节人的情绪活动。

3、白日梦不是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表现形式。

4、自我整饰是挫折后消极的表现形式。

5、情绪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6、情绪发生时会伴随着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7、情绪发生时的机体外部表情变化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

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的情绪状态。

9、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者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0、随意动作受人的意志调节和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11、“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是动机斗争中的双趋式斗争。

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指意志品质的果断性。

13、意志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的阶段

14、动摇性和自制性均属于消极的意志品质。

15、意志总是和行为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些不属于情绪()

A愉快B悲伤C恐惧D想象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情感不依赖情绪

B情绪不是情感的表现

C情绪依赖情感

D情绪和情感可以分割

3.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的信息沟通,可以通过观察对表情的观察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是情绪和情感的()

A信号功能B感染功能C调节功能D理解功能

4.下别哪些不属于情绪情感的机体变化()

A呼吸节奏变化B视力变化C语调变化D心跳变化

5.下列情绪变化最大,自我卷入程度最大的为()

A暴怒B激愤C难过D怡悦

6.下列不属于最原始的四种情感的是()

A恐惧B忧愁C愤怒D快乐

7.狂喜是一种()情绪体验方式

A心境B激情B应激D应急

8.()是人们在感知和欣赏事物时产生的优美的情感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疑惑感

9.不属于否定的道德体验是()

A羞愧B敬佩C憎恨D厌恶

10.“酸葡萄”是一种()表现

A挫折后升华B挫折后补偿C挫折后自我整饰D挫折后的自我安慰

11.意志行动的()越强,意志水平越高,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也就越小。

A目的性B随意性C情绪性D道德性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指意志的()

A坚持性B自制性C自觉性D果断性

13.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朝秦暮楚”

A坚持性B自制性C自觉性D动摇性

14.与盲目性、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果断性;B自制性;C坚持性;D自觉性

15.“前怕狼,后怕虎”是指()的动机斗争

A趋避式B双趋式C双避式D逃避式

三、名词解释

1、情感

2、应激

3、挫折

4、意志

四、简答题

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简述情绪的功能

3、简述意志的过程

五、事例分析

1、魏征曾对唐太宗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致所失”。

请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意志的特征和品质。

2、某学生考试失败之后,认为失败原因是学习课程太多,考试题目太难,请从挫折后表现分析这个学生的行为。

六、论述题

1、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2、论述应对挫折的策略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х

х

х

х

х

х

х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A

B

A

B

B

C

B

D

A

B

D

D

A

三、名词解释

1、情绪:

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挫折:

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4、意志:

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四、简答

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是由对事物单纯的知觉或感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是人和一些动物共有现象;2)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是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是高级复杂,人所特有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