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70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三首 导学案 2Word下载.docx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思妇相思之苦,对社会动荡之不满,时光短暂之感……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艺术上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浑成”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感情特征:

感伤、苦闷。

2、《涉江采芙蓉》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

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浓厚地乡愁。

外有游子,内有思妇。

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这类作品虽然社会意义不大,但所描写的游子、思妇的感情,十分健康真挚,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

《涉江采芙蓉》反映的就是游子的思乡之情。

三、学生展示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遗谁()还顾()

2、划分节奏。

(教师指导:

汉魏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五言诗文中较少使用虚词,诗句讲究韵律节奏,读来朗朗上口。

诵读时要抓住韵律特征,如: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四、小组探讨,整体把握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其目的是什么?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学生讨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教师明确——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2、《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有哪些?

学生在文中勾划相关的意象——芙蓉、兰泽、芳草、长路、旧乡。

教师明确——“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

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诗歌情感。

——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

(或:

游子思念爱人、家乡的思想感情。

)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

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天各一方,忧伤难遣的情感。

五、拓展阅读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理解分析曹操的“忧”的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2、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学法指导】诵读,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难点导学】

一、关于曹操(学生谈谈对曹操的印象和评价,结合文学常识勾画重点)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统一中国北方;

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二、诵读课文,梳理基础。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标记字音,注重语气、语调和节奏。

2、检测字音后,学生齐读课文。

朝露()子衿()何时可掇()契()阔谈讌()

三匝()阡陌()()呦呦()吐哺()慷慨()

3、学生结合书下注解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课文的重点字词,由学生进行相关展示。

(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①通假字——契阔谈䜩。

(通“宴”)

②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作状语,向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动用法,使……归附)

③古今异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

多少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

低声吟咏)

三、突出重点,设置难点,整体感知

【突出重点】

1、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提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感情,大家认为哪个字最恰当?

(教师明确:

忧)

2、那么诗人“忧”的是什么?

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①要求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找出文中体现“忧“的诗句。

②学生展示所找的有关诗句,哪个同学有疑问可提出仍旧由原同学予以解答,最后进行总结③学生进行点评)

——教师明确:

作者一忧人生短暂;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成。

“忧”是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以“朝露”做比,极叹人生的短暂,而人生理想没有实现,更加深了作者的忧思。

(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收刘表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在兵营中宴请众将士,作得此诗。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设置难点】

1、找出“青青子襟,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个化用典故的句子?

分析讨论这四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学生结合书下注解进行讨论)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文出《诗经·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用以比喻渴慕贤才。

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③化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以山高海深为喻,作者要以博大的胸怀招揽天下贤士。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

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为自己的榜样,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结合刚刚学过的《诗经》,本诗用到了哪些表现手法?

(可让学生回忆《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①明确诗经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

②小组讨论:

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

教师明确: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让学生推荐几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表演。

(提示:

注意四言诗的朗读节奏与《诗经》一样,二二节拍。

)(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A、譬如(pì

)慷慨(kǎi)青衿(jīn)

B、笙箫(shēng)阡陌(mò

)契合(qiè

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

D、沉吟(yí

n)拾掇(duō)呦呦(āo)

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3、默写填空

(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2),。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拓展阅读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感悟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来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进而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诵读,合作探究

初中时我们学过陶渊明的诗文。

要求学生背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二、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三、写作背景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

”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

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

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四、自主学习

1、字音

羁鸟()守拙()暧暧()荫后檐()

2、解释词语

误落尘网:

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

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

昏暗、模糊。

依依: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3、多音字

荫:

荫蔽(yīn)荫庇(yì

n)

巷:

大街小巷(xià

ng)巷道(hà

ng)

4、重点实词积累

适:

少无适俗韵(迎合)始适还家门(出嫁)处分适兄意(顺从)

五、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

注意节奏和情感处理。

反复朗读、吟唱,注意诗歌的思想感情)

2、思考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

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和暗示许多信息。

学生讨论: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个字?

“归”字)

2)“归”字是文章的题眼。

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提问:

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小组进行讨论后回答问题。

讨论后教师明确:

①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②为何归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

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

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③归向何处?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④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课堂训练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人事:

指与人交结往来。

 ②鞅:

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③曲:

隐僻之地。

墟曲:

犹乡野。

 ④披:

拨开。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

在本诗中,诗人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⑵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先是从正面写“静”。

乡村的偏僻,极少应酬,虚掩的柴门,幽静的居室,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与纯朴的乡邻们披草来往,共话桑麻,不是世俗的“人事”;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

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

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饮酒(其五)》陶渊明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