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61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点击查看禚洪庆博客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

避暑,乘凉。

②孤林:

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

沾湿。

⑤逾:

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

“……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往之女家之:

  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

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3分)

  答:

  6、①得:

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②已:

停止③之:

到……去④顺:

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

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

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

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

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

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

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四.(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

(11分)’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日:

“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日:

“日近。

”元帝失色,日:

“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日: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

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元帝异之()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D.策之不以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

  7.(2分)

(1)热水

(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8.(2分)C

  9.(4分)

(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

  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

  思同即可)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

则抚而和之,日: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

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徽:

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无案牍之劳形

  A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弦徽不具

  A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3分)

  4.B(3分)5.D(3分)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

(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意思对即可,3分)

  

  六.(2005年无锡市)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选白《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

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

门。

③适:

恰好。

④陂(bēi):

水边。

⑤ィ素(sù):

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8.①第二年②建造③早晨④命名(各1分)9.B(2分)

  10.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11.A(2分)

  

  七.(2005年武汉市)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

“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

“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道:

②视此省战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12.道:

取道,过(或走)。

省:

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八.2005年济南市(课改区)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

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

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

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遽:

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九.(2005年嘉兴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

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

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

趴。

③盬(ɡǔ):

吃。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闻崖上有声甚厉⑵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4分)

    

(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1)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

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21,

(1)听到

(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2.

(1)①的②它,指蜘蛛

(2)①用②把

    2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

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或:

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十.(2005年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

“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

”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

人望见,咸异之。

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所制墨,有定直。

酬弗当,辄弗与。

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

“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

”翁曰:

“嘻!

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

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

”客闻之曰:

“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

奚,哪里。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②黧(lí):

色黑而黄。

③危:

高。

④墨沈:

墨汁。

⑤屦(jù):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⑥诮(qiào):

讥讽。

⑦玄圭:

黑色的玉。

⑧侪(chái):

同辈。

⑨弸(pénɡ):

充满。

⑩徼(jiǎo):

求。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躬操杵臼(弯腰)B.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

  C.所制墨,有定直(价钱)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而以今墨售于内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视之虽如玄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苛政猛于虎也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人望见,咸异之②客有诮之曰③试之则若土炭④客闻之曰

  A.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23.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分)

  19.A20.AB21.C

  22.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23.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十一.(2005年浙江省毕业生学业考试题)

  东坡画扇 (宋)何薳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

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

”公熟视久之,曰:

“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即以付之曰:

“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

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

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

状告。

③负:

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

我。

⑤姑:

暂且。

⑥发市:

开张。

⑦就判笔:

顺手拿起判笔。

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踰:

走出。

⑨逋(bū):

拖欠。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悔不胜而去

  2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曰(把)

  24.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25.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3分)

  22.

(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3)离开(3分,每小题1分,意思符合即可)23.C(2分)24.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2分,意思符合即可)25.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

(2分,每一点给1分) 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1分)

  

  十二.(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1-25题。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

“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

“汝何以收此凶⑤具?

”谷曰: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

①原谷:

人名。

②捐:

抛弃。

③谏:

好言相劝。

④舆:

手推的小车⑤凶:

不吉利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6分)

    ⑴有一老父衣褐()⑵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

    ⑶父以足受,笑而去()⑷谷年十有五()

    ⑸是负义也()⑹乃载祖归养()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良愕然,欲殴之吾欲之南海B.捐祖于野移其民于何东

    C.父以足受不以物喜D.直堕其履圯下其如土石何23.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2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

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21.

(1)穿着

(2)回头看(3)离开(4)通“又”(5)这(6)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