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442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docx

企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20页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Z-8.2.2.-01)

版本:

B修改码:

0

受审核部门

综合部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审核员

页码

1/9

审核要求

4.2;4.2.3;

审核组长

序号

标准要求

章节号

检查内容

审核记录

不符合

1

4.2

是否编制质量手册

2

4.2.3

是否按照程序文件规定对文件进行编号

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由授权人员进行审批

4

5

6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Z-8.2.2.-01)

版本:

B修改码:

0

受审核部门

综合部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审核员

页码

2/9

审核要求

4.2.3;

审核组长

序号

标准要求

章节号

检查内容

审核记录

不符合

7

4.2.3

8

9

10

11

12

13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Z-8.2.2.-01)

版本:

B修改码:

0

受审核部门

审核日期

年月日

审核员

页码

3/9

审核要求

4.2.3;4.2.4;

审核组长

序号

标准要求

章节号

检查内容

审核记录

符合

不符合

14

4.2.3

15

16

17

18

19

内部审核检查表

NO:

受审部门:

生产部编制/日期:

审定/日期:

序号

检查内容

涉及条款

参考文件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1

a.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b.是否获得了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作业指导书等。

c.使用的设备、测量和监控装置是否满足需要?

d.是否对使用设备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e.有哪些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

是否对其实施了监控活动?

f.是否设置了监控点,是否合理、正常和有效?

g.人员是否具备条件和资格?

h.是否对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进行了规定?

是否正确实施?

i.在交付后的工作中承担什么责任?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COP10

COP11

COP03

COP14

(1)询问生产部经理:

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策划的结果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

(2)现场抽检1~2个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2~3个一般过程,了解过程管理状况。

确认:

a.是否得到了过程控制所需的表述产品特性信息的文件,包括产品标准、;图样、合同要求等。

b.对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如对关键和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之类的文件。

c.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得到配置,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

d.生产过程中,有关执行人员是否遵守工艺规程等文件的规定。

e.对过程参数和有关的质量特性是否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并做好了记录。

监控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

是否对关键和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f.是否有设备用、管、修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g.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3)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规定了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并在现场抽查2~3批产品的检验记录,核实一下是否都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后才放行。

(4)查询如何配合营销部作好售后服务工作。

2

a.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

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

标识用的标签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

b.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能是自身规定或合同要求),其产品的标识是否具有唯一性,并加以记录?

c.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有无问题?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COP09

(1)询问生产部经理:

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情况。

确认:

a.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

b.标识的方法、方式是否有明确规定。

c.生产过程中产品/物料移动后是否能及时移植标识(必要时),是否作出了规定。

d.对有可追溯性的场合,是否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e.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

f.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现场抽查车间标识情况。

确认:

a.是否对产品进行标识,标识方法、位置是否正确。

b.在生产过程中标识移动后是否及时移植。

c.对有可追溯性的产品是否保持唯一性标识,是否做了记录。

(3)抽查2~3种产品的检测状态标识的实施情况,观察有无问题。

3

文件控制

4.2.3

COP05

(1)查看各种文件,了解文件受控情况。

(2)查看作废文件是否已清除。

(3)查看引用的外来文件的受控情况。

(4)询问参加文件定期评审的情况。

4

记录控制

4.2.4

COP22

结合查阅各种质量记录,查、看、问质量记录保存和使用情况。

5

管理承诺

5.1

质量手册

COP24

(1)抽查1~3名员工,看其是否了解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1)查看生产部资源是否充足。

6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质量手册

COP24

询问2~3名员工,如何看待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相关工作要求并确实实施。

7

质量方针

5.3

质量手册

COP24

向生产部经理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如何为实现质量方针作出贡献?

8

质量目标

5.4

质量手册

COP24

(1)向生产部经理及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本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2)查看部门目标的实现情况。

9

职责和权限

5.5.1

(1)询问生产部经理生产部在公司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询问2~3名员工,看其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是否了解,是否知道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

10

内部沟通

5.5.3

COP28

询问2~3名员工,了解他们如何与其他部门(岗位)进行沟通。

11

管理评审

5.6

COP01

询问生产经理参加管理评审的情况,生产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12

资源管理

6

COP12

COP13

COP24

(1)询问生产部经理,资源短缺时,如何配置?

(2)查看人力资源是否充足?

与2~3名员工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质量意识。

(3)询问员工培训情况。

(4)查看工作环境是否适宜。

(5)询问参加设备验收的情况。

13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

COP02

询问生产部经理如何参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14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

COP03

(1)询问生产部经理参加产品要求(合同)评审的情况。

(2)查询如何将合同规定转化为生产计划。

15

设计和开发

7.3

COP04

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参加设计评审、设计确认。

16

采购

7.4

COP06

COP07

查询生产部在采购部选定供应商时的作用。

17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

COP11

询问参与特殊过程确认的情况。

18

顾客财产

7.5.4

COP08

询问如何参与顾客财产的管理,亲查看顾客产品的使用情况。

19

产品防护

7.5.5

COP21

(1)查询如何做好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护工作(包括包装、搬运、保护等工作)。

有无在制品、半成品管理办法。

(2)查看现场装箱、包装、标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2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

COP17

抽查测试设备标识情况,查操作工人对设备的熟悉情况。

21

内部审核

8.2.2

COP23

(1)询问是否定期接受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如何对待?

(2)查阅最近1~2次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报告以及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记录。

22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COP11

COP16

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对生产过程进行了监视和测量,是如何实施的,有无监视记录。

23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

COP15

COP16

抽查2~3个产品的检验实施情况,查看有无问题。

24

不合格品的控制

8.3

COP19

询问生产部经理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情况。

25

数据分析

8.4

COP30

查看生产部是否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6

改进

8.5

COP20

COP31

询问参加改进、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情况。

ISO9000认证工程浩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紧密协作,特别要领导重视,这绝不是-个人或三五个人所能做了的工作。

太累人,更烦人。

仅纸质文件最下要达到一尺高。

对企业中的方方面面几乎全部涉及。

一个人准备?

还是个菜鸟,你想都不要想。

下面就是所需要的基本材料:

要准备: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这二个文件由咨询机构负责编写)、内审资料、管理评审资料以及你程序文件要求的其它相关表单。

作业指导书,以及操作过程的记录。

办公室:

1、 文件控制:

受控文件清单、文件领用登记表、外来文件确认记录、文件更改申请表(4.2.3)

2、记录控制:

记录清单(4.2.4)

3、人力资源:

员工花名册、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人员岗位能力评定记录、员工培训档案(6.2)

4、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工艺纪律检查记录(8.2.3)

技术部:

1、生产设备的管理:

设备台帐、设备检修计划、设备检修单、设备完好考核记录、设备日常保养检查表、工装模具台帐、工装模具验证记录、工装模具验收记录(6.3)

2、技术文件的编制、图纸管理(7.1)

3、特殊过程确认(7.5.2)

4、产品工艺单(7.5.1)

5、随工单(7.5.1)

生产部

1、产品标识的管理(7.5.3)

2、生产任务的完成(7.5.1)

3、特殊过程(焊接过程参数记录):

焊接过程监控记录(7.5.1)

4、产品防护(7.5.5)

5、工作环境的管理:

现场管理检查记录(6.4)

质检部

1、状态标识的管理(7.5.3)

2、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监视和测量装置一览表、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期检定计划、监视和测量装置历史记录卡、监视和测量装置运行检查记录(7.6)

3、产品检验:

进货检验记录、过程检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3C产品有例行检验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对于需要3C认证的电气元件可以在网上确认3C证书是否有效(8.2.4)

4、不合格品控制:

不合格品报告(8.3)

销售部

1、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

产品要求评审表、合同修改传递表、订单确认表、合同台帐(7.2)

2、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满意度电话调查表、顾客投诉(意见反馈)处理单、用户档案(8.2.1)

3、发货清单(7.5.1)

采购部

1、采购:

供方调查表、供方评价记录、合格供方名单、供方业绩统计表、供方业绩评定表、采购计划、临时采购计划表(7.4)

车间

1、生产计划的完成、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制环境的控、标识的管理、产品防护

仓库

1、产品标识卡、仓库台帐、入库单

2、保证帐、卡、物相符

管代

1、质量手册的编制(组织、领导)(4.2.2)

2、内审:

内审计划、内审实施计划、内审检查记录、不合格项报告、内审报告、不符合项分布表(8.2.2)

3、质量目标的完成: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记录(5.4.1/8.2.3)

4、管理评审:

协助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5.6)

产品要求评审    签订合同     登记合同       下达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   生产工艺单   用料计划单   采购计划   进货检验   随工单  过程检验   出厂检验

供方调查   供方评价   合格供方名单    年度供方业绩跟踪记录    供方年度复评 形成本年度名单

内部审核检查表

NO:

受审部门:

生产部编制/日期:

审定/日期:

序号

检查内容

涉及条款

参考文件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1

a.组织是否已确定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b.是否获得了控制生产和服务过程的信息,包括产品特性、作业指导书等。

c.使用的设备、测量和监控装置是否满足需要?

d.是否对使用设备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e.有哪些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

是否对其实施了监控活动?

f.是否设置了监控点,是否合理、正常和有效?

g.人员是否具备条件和资格?

h.是否对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进行了规定?

是否正确实施?

i.在交付后的工作中承担什么责任?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COP10

COP11

COP03

COP14

(1)询问生产部经理:

如何确定和策划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策划的结果能否确保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贯彻实施情况如何?

(2)现场抽检1~2个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2~3个一般过程,了解过程管理状况。

确认:

a.是否得到了过程控制所需的表述产品特性信息的文件,包括产品标准、;图样、合同要求等。

b.对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如对关键和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指导书之类的文件。

c.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得到配置,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

d.生产过程中,有关执行人员是否遵守工艺规程等文件的规定。

e.对过程参数和有关的质量特性是否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并做好了记录。

监控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

是否对关键和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f.是否有设备用、管、修的管理制度,是否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g.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3)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规定了产品放行的条件、方法,并在现场抽查2~3批产品的检验记录,核实一下是否都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后才放行。

(4)查询如何配合营销部作好售后服务工作。

2

a.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

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

标识用的标签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

b.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能是自身规定或合同要求),其产品的标识是否具有唯一性,并加以记录?

c.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有无问题?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COP09

(1)询问生产部经理:

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情况。

确认:

a.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

b.标识的方法、方式是否有明确规定。

c.生产过程中产品/物料移动后是否能及时移植标识(必要时),是否作出了规定。

d.对有可追溯性的场合,是否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e.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

f.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现场抽查车间标识情况。

确认:

a.是否对产品进行标识,标识方法、位置是否正确。

b.在生产过程中标识移动后是否及时移植。

c.对有可追溯性的产品是否保持唯一性标识,是否做了记录。

(3)抽查2~3种产品的检测状态标识的实施情况,观察有无问题。

3

文件控制

4.2.3

COP05

(1)查看各种文件,了解文件受控情况。

(2)查看作废文件是否已清除。

(3)查看引用的外来文件的受控情况。

(4)询问参加文件定期评审的情况。

4

记录控制

4.2.4

COP22

结合查阅各种质量记录,查、看、问质量记录保存和使用情况。

5

管理承诺

5.1

质量手册

COP24

(1)抽查1~3名员工,看其是否了解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1)查看生产部资源是否充足。

6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质量手册

COP24

询问2~3名员工,如何看待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相关工作要求并确实实施。

7

质量方针

5.3

质量手册

COP24

向生产部经理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如何为实现质量方针作出贡献?

8

质量目标

5.4

质量手册

COP24

(1)向生产部经理及2~3名员工询问公司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本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2)查看部门目标的实现情况。

9

职责和权限

5.5.1

(1)询问生产部经理生产部在公司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询问2~3名员工,看其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是否了解,是否知道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

10

内部沟通

5.5.3

COP28

询问2~3名员工,了解他们如何与其他部门(岗位)进行沟通。

11

管理评审

5.6

COP01

询问生产经理参加管理评审的情况,生产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12

资源管理

6

COP12

COP13

COP24

(1)询问生产部经理,资源短缺时,如何配置?

(2)查看人力资源是否充足?

与2~3名员工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质量意识。

(3)询问员工培训情况。

(4)查看工作环境是否适宜。

(5)询问参加设备验收的情况。

13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

COP02

询问生产部经理如何参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14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

COP03

(1)询问生产部经理参加产品要求(合同)评审的情况。

(2)查询如何将合同规定转化为生产计划。

15

设计和开发

7.3

COP04

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参加设计评审、设计确认。

16

采购

7.4

COP06

COP07

查询生产部在采购部选定供应商时的作用。

17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

COP11

询问参与特殊过程确认的情况。

18

顾客财产

7.5.4

COP08

询问如何参与顾客财产的管理,亲查看顾客产品的使用情况。

19

产品防护

7.5.5

COP21

(1)查询如何做好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护工作(包括包装、搬运、保护等工作)。

有无在制品、半成品管理办法。

(2)查看现场装箱、包装、标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2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

COP17

抽查测试设备标识情况,查操作工人对设备的熟悉情况。

21

内部审核

8.2.2

COP23

(1)询问是否定期接受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如何对待?

(2)查阅最近1~2次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报告以及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记录。

22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COP11

COP16

询问生产部经理是否对生产过程进行了监视和测量,是如何实施的,有无监视记录。

23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

COP15

COP16

抽查2~3个产品的检验实施情况,查看有无问题。

24

不合格品的控制

8.3

COP19

询问生产部经理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情况。

25

数据分析

8.4

COP30

查看生产部是否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6

改进

8.5

COP20

COP31

询问参加改进、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情况。

综合办公室5.5.1;5.4.1;5.3;4.2.3;4.2.4;5.5.3;6.2;6.2.2;6.3;相关法规.

5.5.1职责和权限

1.问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您部门的职责有哪些?

2.你们部门有多少岗位?

他们是否清楚本岗位职责?

是否胜任本职工作?

5.4.1质量目标

1公司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2.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3.查考核记录。

5.3质量方针1.问公司质量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2.问你是怎样理解公司质量方针的?

4.2.3文件控制

1.查受控文件清单

2.抽查1—2份文件,查看文件编、审、批、使用、保管等情况。

4.2.4记录控制

1.查记录清单

2.抽查2份记录,查看记录填写、标识、归档、保管等情况。

5.5.3内部沟通

本公司是如何进行内部沟通的,询问建立了哪些内部沟通的渠道?

效果如何?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1.采用何种方式识别、确定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的能力?

2、组织是否:

a.提供培训;

b.培训的有效性验证;

a.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b.明确培训周期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1.为了满足岗位能力需要提供了哪些培训?

2.查员工教育培训需求申请、培训计划。

3.抽查2—3特殊岗位上岗资格证件,查看员工培训记录、培训档案。

6.3基础设施

查办公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情况如何进行?

相关法规

劳动法执行情况

你按你们公司质量手册的章节及程序文件去编。

车辆管理可以不体现,和质量体系关系不大。

ISO9001内审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

[ 标签:

iso9001,报告 ]

要做一份内审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不知有没有哪位老师能传一份给我,谢谢。

松韵风清回答:

3人气:

26解决时间:

2009-08-2017:

49

满意答案

好评率:

100%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可另附纸陈述)

编号:

HN/QR-8.2.2-07                                              

审核目的:

评价本公司质量体系符合准则的程度及有效性,迎接第三方认证审核。

审核范围:

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场所和过程。

审核依据:

ISO9001:

2000,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审核时间:

.

受审核部门: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技质科、生产科(含车间)、供销科、仓库。

审核组长:

                 审核员:

      

审核过程综述:

1、组织:

根据内部审核程序文件有关规定要求及审核计划,由两名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审核员不审核自己的工作。

2、计划:

本次审核实施计划,按20 年度审核计划编制,由审核组长编制,按照原定计划如期实施。

3、按审核实施计划对本公司产品制造和服务涉及到各部门拟定了48项审核项目,编制了检查表。

 

不合格项统计与分析(包括:

数量、严重程度、特定部门优缺点、特定要素执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本次内审共发现  个不合格项,其中一般不合格  个,无严重不合格。

 个不合格项分布情况见“不合格项分布表”,通过本次内审,发现各部门在工作中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存在着差异,由于实施时间短,对文件的学习理解还不够。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技质科在文件建立中比较认真,生产科对体系运行工作抓得较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