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725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10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亿元、销售收入400亿元、利税55亿元、利润28亿元,分别增长23%、29%、25%、30%,均是“十五”末的3倍以上,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

培植了钢铁、浆纸、煤及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发展起了特种材料、生物医药、机械加工等新兴产业,打造出了永锋集团、金能集团等一批全市领军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9家,比“十五”末增加299家,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发展到15家,其中过亿元的3家。

2008年,永锋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全市第一个百亿工业企业,为扭转德州工业“群山无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永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上缴税金4.7亿元。

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家、市级3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十五”末提高了19.4个百分点。

山东冠军纸业有限公司的福兴商标、山东豪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星阳商标和山东金马首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马首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实施了晨鸣污水深度处理等11项节能减排工程,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任务目标。

民营经济迅速膨胀,新增个体工商户16000户,私营企业1600家。

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

旅游业快速崛起,总面积63平方公里的黄河国际生态城全面启动,投资116亿元的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150亿元的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50亿元的晏子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正全力推进,特别是投资8亿元的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今年上半年建成营业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世界一流的海洋馆。

物流业强势突破,总投资67亿元的盖世冠威国际物流一期和投资6亿元的中油仓储物流已建成运营,投资10亿元的省煤炭储配基地、5.6亿元的中糖仓储物流正在快速推进。

2010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25%,是“十五”末的2.1倍。

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粮食生产克服各种自然灾害,连续7年实现增产增收,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县和全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品质农业,实施了国家蔬菜标准园、10万亩和双万棚工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53个,居全市首位。

积极发展畜牧业,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

林业生产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林权抵押贷款做法在全国予以推广。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市级以上17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96个。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

各项改革纵深开展。

顺利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对天工集团等企业进行了改制试点工作,妥善处置了国有企业资产。

设立了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题。

天宇机械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实现了我县企业市场化融资的新突破。

对外开放强势推进。

五年来,共引进投资类项目798个,到位资金304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3.3倍,其中过10亿元的16个,过亿元的48个;

实际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较“十五”时期提高了11.2%;

完成外贸进出口9.7亿美元,较“十五”时期增长107.3%。

“南融”战略深入实施。

在规划、产业、人才等方面加快与济南对接,山东大学、省农科院等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齐河建立了研发试验基地;

全县200多家企业与全省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加强交通网络规划建设衔接,投资8亿元的济齐黄河大桥、2亿元的黄河大道、1.6亿元的济聊高速城南出口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园区建设日臻完善。

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主平台来抓,实行了“政区合一”,开发区面积由“十五”末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完善了路网、管网及供排水体系,园区承载能力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被评为“首届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

建设了华店民营创业园,启动了表白寺特别工业园,全县“一区两园”格局初步形成。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组建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委员会,成立了公共资源服务中心,设立了电子政务监察平台,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鲁西北地区率先升级为农村合作银行,德州银行在我县设立支行,成立了齐河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阳光路支行,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A级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

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积极稳妥、尊重群众意愿和让利于民的原则,将全县1014个行政村合并为173个农村社区,其中正在实施整村迁建的社区36个,涉及村庄250个,受益群众3.5万户,完成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了南北、洪州、华中等大型农村社区。

在2010年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现场会和在我县召开的全省西北片区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调度会上,我县均作了典型发言。

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高。

先后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等20多项大的规划;

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200多项重点市政工程。

城区面积由“十五”末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37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由“十五”末的57万平方米发展到3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城市的活力、魅力、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小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

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实施了230项工程,新增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42.8%,比“十五”末提高16.2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培植了赵官、华店等6个示范乡镇。

空军济南机场全面开工建设,村庄搬迁安置和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

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建设,连续三年实施了为民办理十件实事工程,先后解决了城市新水源地建设、倪伦河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天然气进城、城市防汛、背街小巷改造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县职业中专跻身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

90%以上的社区建立了文化大院,中国陶协黑陶委员会在我县成立,现代京剧《时传祥》获泰山文艺奖。

山东黄金男篮俱乐部在我县设立训练基地,全民健身活动踊跃开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受益率达81%,甲流感、手足口病得到有效防控。

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各项助残工程有效开展。

人民武装工作扎实有效,双拥共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孟祥斌被中央军委授予“舍己救人模范军官”荣誉称号,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

胡军、胡敏敏被追授为烈士,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

积极做好抗汛救灾和灾后安置工作,投资265万元为116户受灾群众建设了安置房。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捐助活动,为汶川、玉树等灾区累计捐献救灾款物2800多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社保基金征缴额连年居全市首位,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收缴、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100%;

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连续两年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

连续三年实施了敬老院提档升级工程,均达到省一级标准,五保集中供养率由“十五”末的10%提高到80%。

拉平了县乡工资,兑现了各项增资政策,启动了住房公积金。

建设保障性住房2.7万平方米。

平安建设扎实深入。

以“平安齐河”建设统揽全局,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建成了“平安互助网”,实施了“天网工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圆满完成奥运、建国60周年和“十一运”等重要时期的安保任务。

严格落实县领导包案、接访、下访和乡镇部门负责人公开接访制度,信访案件结服率达到95%以上。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有效避免了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广泛听取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民主。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务实高效,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做到开短会、办实事、求实效。

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专项监察和责任审计,使政府工作深入群众之中、置于阳光之下,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人事、监察、审计、统计、物价、司法、药监、档案、老龄、气象、电业、史志、工商、质监、通讯、保险、商业、粮食、供销、物资、政府法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县上下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了许多亮点。

投资40亿元的永锋集团升级改造项目顺利投产,投资28亿元的金能集团三期项目扎实推进,邱集煤矿、晨鸣板纸、赵官能源、齐河旺旺等企业税收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了我县在全市排头兵的地位。

在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加快建设的同时,投资48亿元的齐晏温泉度假村等3个重大旅游项目同时开工;

全省利用外资最大的旅游项目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落户我县;

黄河国际生态城被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粮食生产再创佳绩,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投资18亿元实施了10大类45项工程,其中道路改造提升面积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社区建设成为全国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广。

投资6亿元的十大民心工程全部完成年度任务,特别是投资2330万元实施了城区小学新建、扩建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

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供暖扩容改造工程,新增供暖面积120万平方米,解决了群众供暖问题。

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考核取得优异成绩,为全市代表全省取得全国第一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全市水污染防治先进集体一等奖。

全国公安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全省转方式调结构观摩会均将我县作为重要现场进行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一五”任务目标的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更新观念中提升境界,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必胜的勇气推进工作;

必须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谋全局、抢先机、争主动,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县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结果;

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齐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齐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层次整体水平不高;

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仍未得到充分发挥;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相对较少,刚性支出逐年加大,财源建设尤其是乡镇财源建设压力较大;

经济发展特色还不明显;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一些民生问题需要更好地解决,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全力冲刺全国百强的关键时期。

纵观今后五年的发展形势,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更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活跃度进一步提高,资源要素加快流动,为我们承接项目资金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省委、省政府实施省会城市群发展等重点带动战略,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济德一体化,并把齐河作为桥头堡和先行区,必将有力地推动我们融入济南、借力发展;

随着高铁济南西客站、太青客运专线、建邦黄河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投入运营,进一步凸显我县区位交通优势。

我县作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和全市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省市党委、政府鼓励支持我们先行先试、创新创造,这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我县自身分析,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一整套符合齐河县情的发展思路和推进措施,培育出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全县干部群众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发展热情更加高涨,干事创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国家处于防通胀考虑,货币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资金环境进一步紧张;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正式实施,各地都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对资源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等等。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抢抓机遇,扬长补短,凝神聚力,创新实干,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南融”战略为总抓手,继续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坚持工业强县和对外开放战略不动摇,突出“调结构、强投入、惠民生、保稳定”工作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进入全省30强、跨入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建成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

主要指标初步确定为:

到201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0亿元,年均增长24%,力争700亿元,年均增长2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4亿元、321亿元和25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4:

42.5。

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年均增长26%,力争31亿元,年均增长30%。

农民人均纯收入16700元,年均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00元,年均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年均增长26%。

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100亿元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倾力打造四大板块:

一是城北工业经济板块。

大力度加快经济开发区及表白寺特别工业园建设步伐,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逐步形成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到2015年,开发区面积增加到35平方公里,入区企业60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利税120亿元。

二是主城区城市经济板块。

按照“提升老城、拓展新区”的思路,在建成区基础上,启动10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建设,向北与开发区相连,向南与生态城衔接。

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7万,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三是黄河国际生态城旅游经济板块。

以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投资数百亿元,打造一座以文化旅游为主题,以生态休闲为特色,依托省城、面向京津、宜居宜游、宜学宜乐、最具魅力的生态新城。

四是西部产业经济板块。

以省煤炭储配基地为龙头,以华电国际齐河煤电项目为主体,在潘店胡楼大洼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的煤电煤化工产业园,投资百亿元,形成煤电、煤化工和新型建材产业聚集区;

加快华店民营创业园建设,创办特色园区。

到2015年,全县初步形成“城市发展一城两核(主城区、生态城)”、“工业经济一体两极(经济开发区、潘店煤电煤化工产业园)”格局。

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是实施五大战略,实现五大突破:

一是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在产业升级上实现大突破。

做强工业,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兴县”战略思想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浆纸、煤及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争创一批全国、全省名牌产品,形成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构筑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体系。

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0亿元、销售收入1300亿元、利税19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

做大现代服务业,以济南北跨战略和西部新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黄河国际生态城建设,加快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晏子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

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大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景区发展,将我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环济南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15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100亿元。

着力推进盖世冠威国际物流、省煤炭储配基地、中糖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全力构筑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济北大物流格局。

到2015年,力争营业额过百亿的物流企业达到5家,过50亿的6家。

做优都市农业,围绕建设济南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品质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蔬菜、畜牧、花卉等产业,加快实施农田水利规划、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粮食高产示范田建设,每年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低于1.5亿元,五年新增高标准农田30万亩,进一步打造全国有位次、有影响的农业强县。

二是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在城乡一体化上实现大突破。

围绕建设“济南后花园”的总体要求,高标准打造县城,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坚持大规划、大整合、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以开发区、主城区、城南新区和生态城为中心,搞好城乡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分区。

全面启动城南新区和生态城建设,加快路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建成万人以上的小城镇5个。

按照“政府引导,以村为主,市场运作,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基础上,三年改造完成城边村,五年基本完成旧城片区改造,建设高层建筑200栋以上,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进一步加大城乡管理力度,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建立县乡相互衔接、分工合理和规范高效的城建、城管综合执法体制。

三是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在改革开放上实现大突破。

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府管理各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各种市场主体更具创造力,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

以更大的决心和气魄,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转变,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

以实施“南融”战略为对外开放的重点,与济南建立广泛的互动合作机制,形成互惠双赢的格局;

建成济聊高速城南出口、济齐黄河大桥,提升县经济开发区和表白寺特别工业园承载力;

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在济南周边城市中形成居家、创业优势,对济南产业转移形成强劲的吸引力。

四是实施“科教兴齐”和“人才强县”战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大突破。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搞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

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推进“初中进城”。

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万人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提高到60%。

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集聚和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全县人才总量快速增长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五是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在和谐社会建设上实现大突破。

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力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

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促进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

深入推进卫生、体育机制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继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救助标准和范围逐年提升;

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建设,确保全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以建设全省文化强县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十一五”末翻两番。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创造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

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对于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8亿元,增长24%;

地方财政收入10.4亿元,增长2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0元,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增长26%。

主要约束性指标为:

万元GDP能耗降低4%;

COD、SO2排放量均减少4%,氨氮和NOx(氮氧化物)均减少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招商引资,广泛借势,借力发展,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0个,其中过亿元的40个,到位资金106亿元。

一是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加速器,牢固树立“科学、理性、务实”的招商新理念,加快由招商向选商转变。

继续坚持专业招商、领导招商、全民招商一齐上,内资、外资一块引,形成招商引资新热潮。

牢牢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机遇,准确把握信息,加大攻关力度,主攻央企、名企、外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

探索建立以投资强度、资金到位率、工程进度、创税能力和就业安置等为评价标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