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75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望海潮教学设计.docx

望海潮教学设计

 

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

教学设计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高中文科组

课程名称望海潮

指导教师张翔冯寅

参赛队成员杨义、王敏、杨欢欢、林罗楠、孙树村

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2013年5月日

教案

教学基本设计

教学年级

高二中年级

教学科目

语文

教学内容

望海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杨义、王敏、杨欢欢、林罗楠、孙树村

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标准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课程理念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本词的讲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认识并掌握炼字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词的意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学会运用炼字的手法鉴赏诗词,根据语境揣摩特别字句的

运用,尽力到达诗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生感受词的魅力,加强审美体验,陶冶性情,修养心灵。

2.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

雅的艺术趣味。

3.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望海潮》一棵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第四模块第二单元。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而本节课要学的这首词《望海潮》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即婉约词风〕,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在小学初中及高中必修课以及选修一“唐诗之旅”之中学过相当数量的诗词,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及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本次课要学习的这首词,就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

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点带面的形式讲解炼字这一方法,让学生能够得到训练和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学习炼字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教学内容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炼字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本次课就是在柳永的《望海潮》这一词中找出用的叫人拍案叫绝的字来给学生分析讲解。

讲授法

演示法

探究法

黑板、粉笔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

时间控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2秒-3分钟

导入本课要讲的内容——柳永的《望海潮》

老师让学生拿出一张一元纸币,问学生

“同学们,请看一下纸币的反面,看一下有没有人知道这是哪?

有没有同学去过这个地方呢?

待学生答复后引入杭州西湖,进一步引入本课的内容。

拿出纸币,跟随老师提问观察纸币,并答复老师的问题

预设答复: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

通过身边的事物导入上课内容,自然融洽的将学生带入课堂

主题导入阶段

3分钟

上一环节导入柳永的《望海潮》后,接着老师就直接说出本节课我们鉴赏这首词的方式是从“炼字”的角度进行,同时导入炼字的概念。

老师接着上一环节导入《望海潮》后,以衔接恰当的语言导入今天上课的方式〔鉴赏这首词的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本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起...”用多媒体课件导出“炼字”

待学生读完后,讲解什么是炼字,分析炼字名篇,要求学生找出本词中“炼”的好的字

翻开课本,倾听老师的课,大声齐读《望海潮》

倾听老师讲解,按老师要求,根据自己的认知,找出本词词人“炼”的字有哪些

直接将本课的上课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告诉学生,对其造成冲击,激起学习兴趣,找字是将学生融入课堂

互动阶段

2-3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本词中主要“炼”的字

老师提问:

“好,同学们,我们刚刚体会了这首词,现在有哪一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他认为用的拍案叫绝的字呢?

“很好,再来一位,也给大家找几个。

”老师同时将这些字写在黑板上

同学相继答复老师问题,说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真正表达其课堂的主人的角色。

教学阶段

时间控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教学阶段

30分钟

从全词的分析中分析学生找出的“怒”“列”“竞”“清”这几个字

老师:

“好的,同学们找的很不错了,这几个字都很有代表性,现在我们从词里面去体会这些字的奥妙。

然后老师从头开始讲解本首词,以一个宏观的角度来逐句理解词所表达的意境

所选的字为:

怒、列、竞、清。

1、讲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句是将“怒”字着重讲。

老师:

“好,讲到这我们来看一下刚刚同学列出的第一个字——怒”

“同学说怒字用的好,那好在哪?

谁来说一下?

2、讲完这句又接着往下讲,讲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时,着重讲“列”、“竞”两字。

前面我们分析了怒字,现在我们又来看一下“列”和“罗”这两个字好在哪?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

 

当老师问道每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想法,举手答复老师的问题

宏观的讲解本词,在恰当的时候巧妙地讲解关键的字,传授鉴赏知识,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阶段

时间控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教学阶段

30分钟

从全词的分析中分析学生找出的“怒”“列”“竞”“清”这几个字

1、然后又接着讲,到下阕讲第一句:

“重湖叠巘清嘉”的时候又着重讲“清”字。

“讲到这,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清”字,有人说是清香,有的人说是清丽,那你是怎么看的的,我们的同学们。

讲完这些后又以开始的方式将词讲解完,最后来总结。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

 

当老师问道每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想法,举手答复老师的问题

宏观的讲解本词,在恰当的时候巧妙地讲解关键的字,传授鉴赏知识,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

结课阶段

4分钟

结束这次课

“好,今天的词就讲到这,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五元的纸币,没有的同学和别人看一下,再看一下这张五元的纸币反面的风景是哪?

答复后

“那么,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选在人民币上呢?

为什么我们的黄果树,我们的花溪、我们的百里杜鹃没有被选上,我们要怎样才能选上,你们又要做什么呢?

好,请大家下去思考一下,下节课你们告诉我答案。

 

按老师的要求拿出纸币观察。

记住老师的作业和要求。

照应课前导入,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怒列竞清

教学反思

1.在教学目标达成方面,本课达成的比较好,三维目标都有很明显的表达,学生都比较乐于接收知识和情感的提升。

2.在教学环节方面,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探究,探究词的用字等。

学生很喜欢这种方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探究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想法,这样的形式可以继续进行。

3.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发现所用的方法还是太陈旧,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已经不太喜欢,应该加入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来启迪他们的思想,比方流行歌曲,电影等。

4.在教学中还发现,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很重要,特别是学生分析这一块,只有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表达学生主体。

 

学案

年级

高中二年级

学科

语文

教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

课题

望海潮

教师

杨义、王敏、杨欢欢、林罗楠、孙树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

优美的意境。

3.认识并学会炼字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学会运用炼字的手法鉴赏诗词,并在写作中注意特别字句的运用,尽力到达诗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2.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3.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

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2.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

情韵;

导学知识

一、知识积累

1、了解宋词

(1)词的起源: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2〕词的别称: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3)词牌、标题:

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表达,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2、走近柳永

〔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宋仁宗朝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为人放纵不羁,终身潦倒。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风婉约,词作甚丰,创作慢词独多,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

有《乐章集》。

3、创作背景

柳永一直飘泊流浪,寻找晋升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提拔。

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便去拜会孙何。

怎奈孙何门禁甚严,柳永一介布衣,无法见到。

于是柳永写此词,请当地一位著名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

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吟唱此词,孙何被吸引,随后宴请请柳永。

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这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很大。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参差 堤沙  天堑  珠玑

罗绮  豪奢羌管千骑 

形胜:

参差:

天堑:

高牙:

叠巘清嘉:

图将好景:

导学知识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朗诵本诗,注意把握语音、语速、语调。

2、概括词上下片主要内容。

3、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词感情基调。

四、分组合作,探究赏析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请结合诗句分条陈述。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语言,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技巧。

1、诗歌鉴赏分析意境类试题知识积累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导学知识

2、牛刀小试

〔1〕《望海潮》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以下问题。

南乡子·送陈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结合全词,试分析划线句子的意境。

六、课堂演练,夯实基础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良辰美景(chén)

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天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堤沙(dī)珠玑(jī)咏赏烟霞(shǎng)

D.叠巘〔yǎn〕凄切〔qiē〕 风帘(lián)兰舟催发(fà)

2、以下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霜雪矍铄烟柳画桥羌管弄晴

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

C.梳妆好似十里荷花破涕为笑

 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

3、下面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形胜:

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

钓鱼的老翁

C.异日图将好景将:

将要。

D.烟柳画桥 画桥:

雕饰华美的桥梁

4、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芒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以下对这首词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夜声昼不停,在晴空中飘荡,在月夜下荡漾。

导学知识

B、“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此三句中,“列”、“盈”、“竞”写出了杭州的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暗含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挖苦。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一句,意谓当孙何召还之日,自会将美景画成图本,献给朝廷,以此祝孙何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

可谓善颂。

七、分析鉴赏

精练的的词曲语言往往会造成脍炙人口的名篇华章,那么现在就从鉴赏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词句,进而把握形象。

假设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

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度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明确: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管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泛”字,表示

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发安的游乐图画。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把本词改写为情辞优美的散文诗。

九、拓展阅读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