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49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的乘法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的乘法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的乘法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的乘法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的乘法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的乘法口诀.docx

《5的乘法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的乘法口诀.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的乘法口诀.docx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作者:

农英丽(小学数学 广西大新县小学数学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9/3547  发表日期:

2011-10-2900:

15:

0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

请你们选出每个学习小组中口算最快最准的同学,与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看谁最先说出得数。

指示一名学生出示El算卡片,一名学生记分。

口算题如下: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每次出题后都是老师抢先说出得数。

参赛的几个孩子都是看到题后很紧张的用嘴快速地连加或是用手做指算以求快速地算出得数,而其他学生们都在激动和不解中感到无奈,有的同学说,那谁能比得过老师呢?

]

   3.趁势引出课题: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能和老师比赛,这是多么兴奋而有趣的挑战呢!

这样看似简单而随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还牵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向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处于冷漠的接受状态。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

”这样简洁的导入.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使其不是漫无边际的“乱跑”,突出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编口诀。

   

(1)出示情景图(直接将一只手投影到屏幕上):

你看到了什么?

对,一只手,就是这只手.我们人人都有的手上.藏着我们要找的秘密武器呢?

你发现了吗?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谈话:

一只手有5根手指,是1个5.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l:

1x5=5。

   生2:

也可以写成5xl=5。

   师:

2只手有几根手指?

3只、4只、5只呢?

(出示表格,每个学习小组一份)

   手数(只) 手指数(根) 几个几    乘法算式

      1     5       1个5    1×5=5  5xl=5

     2         

     3         

     4         

     5         

  (3)你能看懂这张表格了吗?

(能)小组合作,完成报告单的填写。

   教师在学生之间观察、指导并检查同学们的探究学习活动。

(4)汇报并交流报告单的填写情况,并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

我发现这些算式一个比一个多5。

   生2:

我看这就是5个5个地数数。

   师:

说的好.你真的很会观察。

的确如此,l个5是5,2个5就是5+5=10,……   

   生集体随着说:

3个5就是5+5+5=15.4个5就是…… 

   师:

除了报告单上这些数,你还能继续往下说吗?

(能)

   生1:

我知道9个5是45,就是9只手上有45根手指。

   生2:

我知道6只手有30根手指,也就是5x6=30。

   生3:

我知道l0只手有50根手指,l0个5是50。

   师: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你们不仅说的好,而且还算得快,实际上你们已经发现了乘法计算的秘密.现在你尝试着将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提出来放在一起,小数在前,“一五”。

   生:

二五、三五、四五、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

   师:

将积放在后.连起来说.就是: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生: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2.记口诀。

   同学们可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大家自豪地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

(生大声齐读)你们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生1:

每句口诀的前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生2:

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生3:

得数依次多了5。

   师:

对。

这是从上往下看!

如果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

   生:

少5。

   师:

怎么样?

我们现在能记住这九句口诀吗?

大家试一试。

   学生读、记5的乘法口诀。

   师: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有没有信心?

(师生齐背口诀。

   师:

在背的时候,感觉“5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

哪几句难记一些?

   生:

“一五得五”好记。

   生:

“五五二十五”也好记。

   生:

我觉得哪句都好记!

(很骄傲地说) 师:

看来你一定有什么窍门吧?

愿意告诉给大家吗?

   生:

我是按单双数来记的。

单数的得数后面都是5,双数得数后面都是0。

   师:

惊喜地按照这个学生说的方法将乘法算式分成单双两列,果然如此。

和学生一起读“一五得五、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五七三十五、五九四十五。

”再读双数的。

   师:

现在提高要求,我们进行对口令比赛。

(师生、生生之间) .

   师:

如果突然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

   生1:

从5开加,一直加四次,就知道了。

   生2:

这样太麻烦,只要想三五十五,再加上l个5.就得到了四五二十。

   生3:

也可以记住“五五二十五”,再减去5就行了。

   师:

太棒了!

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记忆5的乘法口诀。

我相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记熟口诀。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分两个层次进行的:

一个是编口诀,一个是记口诀。

由编到记.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的序列性。

波利亚说:

“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而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手指人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数手指,找顺次加5的规律,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编写口诀、记忆口诀的探索,从而自然促成了孩子们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上过渡。

充分地体验、主动地思考.孩子们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因此,在这里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特别是在如何记忆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现口诀中的规律.让学生想出了“联系上句、下旬记忆,或者用连加、找单双数等方法”,并不断用赏识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如: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豪地读一读”等等,使孩子在交流碰撞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由此,师生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使学生对于枯燥的口诀已经生发了感情.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记忆过程成为鲜活、生动的师生学习场景图。

]

三、应用口诀。

体验成功

   师:

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太麻烦了.不记行吗?

   生:

不行的。

   师:

那口诀有什么用呢?

   生1:

能帮我们更快地算乘法口算。

   生2:

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的。

   看算式说口诀。

   师:

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口诀记得怎么样了。

(教师出示一道算式,学生说得数,并说应用的口诀)

   5x2 1×5 5×7 6×5 5×5 2x55×4 5×3

   生:

(师出示了0×5,学生迟疑了一下)零5得零

   师:

5的口诀里有吗?

(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证明一下?

   生1:

Ox5表示5个0相加,那就是“0”嘛。

   生2:

还表示0个5,就是一个5也没有。

也就是“0”。

   师:

回答得精彩极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又创造了一句新的口诀。

   应用举例。

   师: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5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边。

出示儿歌:

一只小手5根手指头,两只小手l0根手指头,三只小手15根手指头,四只小手20根手指头.五只小手25根手指头……,看看,谁能像老师一样,也能找到藏在生活中的5的口诀。

   生1:

我能。

我们统计数据的时候,要用到画“正”字的方法.而“正”字正好是五笔。

其实就是“一个正字有5笔,两个正字有10笔……”   ’

   生2:

我也能。

你看,墙上的梅花一朵是五个瓣.那两朵梅花就是10个瓣……

   生3:

老师,我们学的古诗中也发现了口诀。

   师:

(惊喜的)是吗?

   生3:

《静夜思》这首古诗有4句,一句有5个字,四句一共有20个字,“四五二十”嘛。

   生4:

这是五言绝句。

   

四、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每个人都长了一双数学家的眼睛.自己发现了那么多藏在我们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掌握了准确计算乘法的秘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特别的高兴.因为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会观察,乐思考,能发现,更会应用。

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

让学生举例,目的是为了“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

让他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把原本零散的生活经验纳入系统地个体化知识结构中。

因此,找藏在我们身边的5的口诀.则为学生架起了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