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159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林业大学关于修订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总学分

经、管、文、法、艺术类专业

农、理、工类专业

各类实验班

课内总学时

≤2200

≤2300

参照同专业普通班

要求

≤160

≤170

课内总学分

≤120

≤125

选修课占理论教学学分比例

≥25%

实践教学比例

≥总学分的15%

≥总学分的25%

2.学分计算方法:

(1)理论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

(2)体育课按32学时计1学分。

(3)实验和上机教学每32学时记1学分。

(4)军训2周计1学分。

(5)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实习、课程设计)等),每周计1学分。

(6)毕业设计(论文)16周,计12学分。

(7)课程学时数原则上以8的倍数安排,学分最小计算单位为0.5。

3.课程框架及学分要求:

表2课程框架和学分要求

类别

模块

课内

学分

学时

建议修

读学期

备注

课程平台

课程

性质

课内学时

小计

通识教育平台

必修

思政类课程

9

152

课内总学时:

理工科≤2300,文科≤2200

1-5

由思政部、外语院、信息院、学工处分别统筹安排各学院上课学期,并提供详表。

军事理论

1.5

24

2或3

大学英语

8

128

1-4

计算机基础

20+12

1或2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类

1、3、6

体育

3

108

第1至4学期选项上课。

选修

人文社科类

自然科学类

艺术类

体育类

英语类

新生研讨课

10

12

192

2-7

1.学生文理互选,兼顾体艺类。

要求全校学生必须修读2学分的生态环境类课程。

经、管、文、法、艺术类专业学生须至少选修4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及2学分艺术类课程(艺术类专业学生须另选2学分其他类的通识选修课程),理、工、农类专业学生须至少4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及2学分艺术类课程。

2.学生不得修读与本专业已开设的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3.生态环境类课程可由各学院申报开设1-3门相关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

(生态和环境类等相关专业学生须另选2学分其他类的通识选修课程)

生态环境类

2

专业教育平台

含必修和选修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类平台培养)

/

1.计算机类、数学类、化学类、物理类、力学类、制图类、机制机设类、电工电子类等课程纳入专业类课程平台,由课程开设学院提供可供选择的详表,各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合理选择。

2.要求在第1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

3.每专业应提供双语课程或全英文课程1-3门,课程名称后须标注“双语”。

如在必修课内开设,则必须同时开设其中文课程。

4.可在专业特色课程模块中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5.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一部分提高型课程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专业特色课程

(含专业方向课程)

差异化培养模块

(含提高型课程)

理论课学分小计

≤120/125

实践教育平台

大学英语实训

4

64

1-8

实验学时达到16学时的须单独设置实验课,单独考核。

实验课程

集中实践

课外总学时(周):

课外教学

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

素质拓展与创新

6

1.拓展教育平台中须修满6学分方可毕业。

2.素质拓展与创新模块学分认定要求详见《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实践环节学分小计

经、管、文、法、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得少于专业总学分的15%,理工农类专业不得少于专业总学分的25%。

总学分合计

≤160/170

各专业须提供《课程与能力培养矩阵图》,以明确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详见附件样表

注:

标注“/”部分由学院根据专业要求自主安排。

(三)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总体分为四大平台和两大体系,即: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各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对应关系。

1.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包括以下课程:

(1)思政类课程: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要求设置,分设课内和课外环节,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教学为辅,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相结合。

课程考核可采取开卷考试、大型作业、论文和报告等形式。

课程调整安排详见附件。

(2)《军事理论》课程:

课内学时由原来的32学时调整为24学时。

(3)外语类课程:

大学英语为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由现有的16学分调整至12学分。

实行分类教学,设置提高型课程供学生修读,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4)计算机类课程:

课内学时由原来的48学时调整为32学时,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由信息学院在认真总结近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课程设置安排。

(5)就业与创业类指导类课程:

整合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调整为总学时24,学分1.5,分设在第一和第六学期。

原《就业指导A》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教育》;

《就业指导B》调整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6)《体育》课程:

原学时学分和学期安排不变,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毕业前须修满4学分(其中课内3学分,课外1学分)。

(7)建议通识教育选修模块的课程,尽可能开设1学分16学时的课程,改变教学和学习模式,利用网络手段和翻转式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过程考核,以考查为主。

2.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专业方向)课程两部分。

专业基础课程:

由数、理、化、物理、力学类等基础性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构成,实行分类教学。

在原课程安排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要求,设置不同内容的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需求。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由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

3.实践教育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由实验课程、集中实践和课外教学环节组成。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军事训练、工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英语听说训练、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具体设置要求:

(1)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比例。

(2)进一步优化专业综合性实验的整体设计、项目开发、内容整合和组织实施。

(3)建议有条件的专业可设置部分创新性实验,为强化学生基础训练提供平台。

(4)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既要与第二课堂活动中社会实践项目有所区别,又要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所创新,反映专业特色。

(5)课外教学环节要有明确的实施方案,避免有学时学分而没有具体内容和措施。

4.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

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旨在鼓励学科交叉,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可参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或可根据个人需求修读提高型课程。

在素质拓展与创新平台内获得6学分方可毕业。

五、组织实施

(一)按照学校总体安排,教务处提出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并组织专家组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

(二)学院须成立院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小组,统一认识,集思广益,讨论研究,充分论证,借鉴并参照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校内外专家咨询审核。

作为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专业负责人,直接负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各学院院长全面负责本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加强与相关学院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并做好全院相关课程的协调工作。

(三)教务处负责全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组织、协调和统筹工作,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整理和汇编。

组织校内外专家按学科类进行评审,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最后经校教学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六、其他说明事项

1.原课程名称设置要求和课程编号原则均不变,课程名称仍全部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

课程名称要求:

不同层次或要求的同名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大写字母A、B、C、D等加以区别,A为高层次、多学时的课程,B次之。

不在一个学期结束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用

(1)、

(2)等表示。

课程编号要求:

根据编号原则编写。

(详见附件)

2.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须依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课程的要求。

3.教学要求相同的课程要统一大纲,课程大纲、课程中英文简介在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后编写。

4.课程名称和总学时均相同的课程须在课内学时分配上进行规范和统一。

5.选修课程中原则上不设置限定选修、指定选修等性质的课程。

6.明确课程界限,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避免相同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导致重复讲授。

同时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有先修课程要求的应加以说明。

各学期的课程安排应循序渐进、松紧有度、难易结合。

7.第一学期按12周估算,与专业结合不太紧密的课程适当延后,专业课程适当提前,为学生提早进入专业学习创造条件。

8.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可提前至第七学期开始。

9.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系列课程的学时学分安排根据相关教学单位提供的设置安排参照执行。

如遇到涉及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教学环节安排等问题,须及时与教务处及相关教学单位联系,经研究论证后处理。

附件:

1.思政类课程安排说明

2.学分修读进程要求表

3.课程编号说明

4.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矩阵图例(以纸浆造纸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方案为例)

附件1:

思政类课程安排说明

原安排

调整后安排

总学分15,总学时224,其中讲课192学时,课外教学32学时,《形势与政策》为课外2学分,以讲座形式。

总学分15,总学时224,其中讲课学时152(与考研内容相关的课程,建议安排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开设),课外实践教学48学时,自学24学时,《形势与政策》为课外2学分,以讲座形式。

附件2:

学分修读进程建议表

学分修读进程要求表

学期

课程学分

集中实践学分

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

每学期总学分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合计

附件3:

课程编号说明

一、课程编号

×

×

开课院(部) 开课系课程顺序号

二、开课单位代号:

开课单位代号

代号

学院

01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09

应用技术学院

21

体育教育部

02

化学工程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

22

其他部门

03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11

理学院

0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05

经济管理学院

13

艺术设计学院

06

土木工程学院

14

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

07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5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08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6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三、编制原则

1.开课系是学院直接落实教学任务的基本单位,各学院可以按本院各系的排序编号。

2.学院课程顺序号均从001开始编起,在本学院没有重复号。

3.一门课程学时较多,分在不同学期开设的,视为多门课程,课程编号不同。

4.学时和学分相同,教学大纲基本相同,视为相同课程,使用相同的课程编号。

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编号,如有与之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则实践课程直接在理论课程前加“S”,如植物学0102001,植物学实习S0102001;

如无与之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则实践课程接着理论课的课程编号,顺序向下编,同时在编号前加“S”。

公共项目均以210开始,流水号从001开始递增,如军训210001,金工实习(1周)210002,金工实习(2周)210003,金工实习(3周)210004,金工实习(4周)210005,公益劳动210006。

附件4: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图例(以纸浆造纸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方案为例)

专业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培养标准(知识与能力要求)

关联课程

标准1

具有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1.1有效表达与交流

大学英语、音乐欣赏、文献检索与应用、社会心理学、逻辑学、大学体育、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军训、领导科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仪器分析实验、制浆原理与工程实验、造纸原理与工程实验、化工制图

1.2社会责任感

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及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环境工程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3人文科学素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欣赏、大学美术、舞蹈鉴赏、艺术概论、领导科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逻辑学

标准2

具有良好的制浆造纸职业道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2.1掌握制浆造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环境工程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废纸再生利用技术、化工节能原理、制浆造纸三废回收技术

2.2遵守制浆造纸职业道德规范、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3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等事务的责任

环境工程概论、领导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概论、管理学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废纸再生利用技术、化工节能原理、制浆造纸三废回收技术

标准3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1数学知识

高等数学、数理统计

3.2自然科学知识

大学物理及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环境工程概论、化工原理及实验

3.3经济管理知识

管理学概论

标准4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制浆造纸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1工程基础知识

制浆造纸自动化及仪表、化工制图、工程制图、电子电工学、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4.2制浆造纸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植物资源化学及实验、制浆原理与工程及实验、造纸原理与工程及实验、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涂布加工纸技术、废纸再生利用技术

4.3制浆造纸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工程制图、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4.4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环境工程概论、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制浆造纸三废回收技术、

4.5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废纸再生利用技术、化工节能原理、制浆造纸新技术、制浆造纸三废回收技术、印刷概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学

标准5

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化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制浆造纸生产及制浆造纸项目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5.1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育学、社会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献检索与应用、社会实践、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制浆造纸新技术、试验设计

5.2制浆造纸生产及过程控制、运行和维护能力;

制浆造纸自动化及仪表、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化工原理、制浆造纸工程设计、涂布加工纸技术、制浆造纸三废回收技术

标准6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及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6.1具有创新意识

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废纸再生利用技术、化工节能原理、制浆造纸新技术、制浆造纸三废回收技术

6.2具有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及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

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涂布加工纸技术、制浆造纸自动化及仪表、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学

6.3具有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初步能力

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涂布加工纸技术、制浆造纸自动化及仪表、试验设计、印刷概论

标准7

具有信息检索、获取和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7.1信息检索与获取能力

文献检索与应用、社会实践

7.2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制浆造纸新技术、制浆造纸工程设计、文献检索与应用、社会心理学、逻辑学、领导科学、金工实习、素质拓展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

标准8

具有较好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1组织管理能力

管理学原理、领导科学、大学体育

8.2环境适应能力

就业指导、社会实践、金工实习

8.3团队合作能力

就业指导、素质拓展、军训、大学体育、管理学原理、领导科学、社会实践、金工实习、

标准9

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1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社会心理学、逻辑学、管理学原理、领导科学、社会实践

9.2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行动

化工节能原理、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浆造纸三废回收技术、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制浆造纸自动化及仪表、制浆造纸新技术

标准10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10.1学习和应用外语,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交流

英语强化周、大学英语、文献检索与应用

10.2参与国际性合作与竞争,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

双语教学,大学英语、文献检索与应用、制浆造纸新技术、英语强化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