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34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火山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山教学设计.docx

《火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山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山教学设计.docx

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设计《火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教学准备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一.教学导入

  1.播放:

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看到火山喷发时的情形,感受到喷发的力量,看到喷发物。

  2.提出问题:

当这座火山停止喷发,冷却后的山体会是什么样的?

二.活动画火山图

  1.学生独立思考:

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是这种模样?

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4.综合整理:

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

并提出:

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三.活动“火山”喷发了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

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而在地壳中某些部位发生断裂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向那里聚集,并有气体、水蒸气从中分离,致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向地面运移,岩浆在地表较薄弱的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的现象。

本实验根据自然界火山的喷发原理设计,用煮熟的土豆泥堆出小山,从山顶往下挖出深坑,填入番茄酱,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致使番茄酱体积膨胀,直到番茄酱冲破山顶形成“火山”喷发。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指南车信箱资料,借助火山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呈现喷发后的火山,锥形的火山地貌,碗口或漏斗状的火山口等等。

  6.了解火山喷发的利弊:

学生就此主题讨论;阅读资料和听教师讲述;建立对火山喷发的利弊辨证的认识。

  四.拓展

  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2火山教学设计《火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火山》一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内部有什么》一课后,了解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界变化的系列知识之一。

在课本中,教材的思路是:

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是怎么回事;再由学生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然后讲解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火山喷发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设计模拟实验和自己的想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2、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对人有利也有弊。

  2、体会到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帮助自己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

  2、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小玻璃瓶、红墨水、热水、冷水

  2、学生阅读材料:

关于火山喷发的相关材料

  3、教师演示材料:

火山喷发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教师活动】

  1、谈话后播放视频: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

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2、谈话: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教学预设】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

【设计意图】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教师活动】

  1、谈话:

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准备的资料,从而猜想火山的成因

  2、谈话:

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

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

老师帮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请同学们先讨论实验方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模拟火山,怎样才能看到类似火山喷发的情景。

  3、谈话:

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4、巡视:

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5、组织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资料,把搜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然后猜测火山的成因。

  2、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方案,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记录现象、主动通过画图或者口头汇报的方式交流本组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因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这些做法都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

  展开想象,大胆推测【教师活动】

  1、谈话:

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

压力又怎么样?

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

小组讨论一下吧!

  2、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

  2、交流。

【教学预设】

  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火山喷发物温度高、喷出的高度高等)推测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壳由于运动可能会出现裂缝,岩浆可能会从裂缝中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设计意图】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

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四、表达交流,形成结论【教师活动】

  1、谈话:

现在同学们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学生活动】

  1、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

【设计意图】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五、科学在线,开阔视野【教师活动】

  1、谈话:

关于火山喷发谁知道的知识更多呢?

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和自己在课下搜集到的相关材料,5分钟后进行交流

  2、组织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3、提问:

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能够提前预报的话,便可以降低损失。

根据你掌握的信息,火山喷发有什么前兆吗?

【学生活动】

  1、阅读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

  2、与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识。

  3、重点交流关于火山喷发预报的知识。

【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说出火山的种类、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害处、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各国有哪些知名的火山等等。

【设计意图】

  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

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

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六、板书设计:

  火山

  教学评价:

  一、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同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工具材料,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火山模拟实验,在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了对火山成因的认识。

学生通过实验,不仅理解了火山的成因,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这种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火山》教学设计

  韩冬梅

  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

  第3火山教学设计《火山》教学设计

  荷塘区荷塘小学宾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气球等。

  2、教师演示材料:

火山喷发视频。

3、学生分组:

  根据学生科学素养状况,结合男女比例,按每组六、七人进行分组,并选定小组长。

  1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预设

  教学设计意图

  设置暗箱,为学生了解1、“大力王”游戏学生参与积极性火山成因埋下伏笔。

  高,观察仔细,能

  有效分析气球破

  裂原因。

  1、观看视频

  2、播放附件1:

  2、介绍看到频:

美国夏威夷基

  一、创设情境,的现象

  拉韦厄火山喷发或视频生动、形象,学生自主提问3、提出想要其他有关火山爆发很感兴趣。

因此,学生(10分钟)解决的问题

  视频,提请同学们的注意力势必十分集4、交给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

学生观看完视频中,这样可以在最短的

  让其自行解视频中发生的是什后,可能会提出,时间内调动学生心向,

  决一部分。

  么现象?

你有什么研究火山爆发需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相关的问题想研要先解决火山喷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学生究?

发的成因、火山喷的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3、师:

刚才同学们发的预报、火山喷起来,会提出很多问题,提出了很多想要研发的利于弊等问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根据究的问题,谁能说题,学生只能解答已有知识解决部分问题说:

我能解答其中部分问题

  的哪个问题

  1、看来大家对于火1、学生自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山了解的并不多,学习,在资料决疑惑,远比老师直接还剩下这么多问题中寻找答案给于答案要印象深刻。

  没关系,“科学在

  线”为我们提供了设置资料暗箱,不一些资料,看看在2、学生进行提供火山成因资料,为资料中能否找到我汇报学生后面自主探究做铺们想要的答案,开学生基本能垫。

二、查找资料始吧!

自主获知

  自主学习

  2、资料验证解惑

  3、教师适当评价学

  生获得的知识

  2

  二、进行猜测,

  1、学生进行猜测,尝试解释。

  尝试解释

  (5分钟)

  2、选取材料,建立模型。

  1、指导学生进行模1、选取材料,拟实验,巡视:

对分组实验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请同学们按照课件提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提示学生注意发2、记录、交三、模拟实生有什么现象?

用流看到的实验,观察现象同学们喜欢的方式验现象(12分钟)记录下来。

  3、组织交流1、师:

3、小组讨论同学们,现在请结合模拟实验,和我们前面所玩的“大力王游戏”大胆推测一下,火山的成因请各小组讨论,

  师: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问题提还剩下。

最后这道难关有没有信心攻克?

  2、我们先猜测一下。

  3、师:

我们的猜测究竟是否正确呢?

怎么办?

  4、那我们来看看火山,首先要有?

用什么做活山体?

还有什么?

可以用什么材料?

(用课件和语言引导学生分析选用材料)

  儿童教育学及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最喜欢动手(探索)。

本案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内部的情况奠定较好基础。

  引导学生依据原型的特点,按照相似性原理并运用类比推理,选择恰当的材料,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时,我们可引导学生考虑材料是否易于取得,花费少、简单、易于操作,是否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的根本原因。

  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教师要引导通过画图、或者口头汇报的方式交流实验所看到的现象。

  学生根据实验及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火山喷发物温度高、喷出的教材中的实验显示

  的是火山喷发的成因之一是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

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或面粉和番茄汁做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岩浆”的喷发,知道“岩浆”喷发时剧烈的程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

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地加以培养。

小学生在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时也正是动脑的

  3注意,请每一个同学都要参与讨论。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情况。

  4、引导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各组派一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高度高等)初步推测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壳由于运动可能会出现裂缝,岩浆可能会从裂缝中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时候,我们应该适时地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1、师:

经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知道火山是怎样爆发的了吗?

请各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四、成因分一下火山是怎样爆析,提升认识

  发的。

  (7分钟)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3、出示地壳变动,火山发生的课件(附件2)。

  1、讨论总结,

  用归纳性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2、总结形成火山爆发的原因。

  学生自己总结的可能会很规范,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形成规范的文字表述

  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其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对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精神有很大帮助。

  41、火山还有很多秘五、科学拓展密留待我们去研究(2分钟)去发现!

  2、课堂总结。

  1、学生留下疑惑课后自主探究完成学习

  科学的魅力是无穷的

  5

  第4火山教学设计《火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火山喷发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

对于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理解。

教材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时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在获得事实的基础上推想画出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图。

然后利用指南车信箱介绍火山的基本常识。

活动“火山喷发了”让学生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同时验证前面的推想。

最后让学生认识火山的喷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目标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教学重难点

  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评价任务

  1.根据自己的推想画出火山图。

2.通过模拟实验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

3.通过搜集资料认识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1/3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1.播放:

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看到火山喷发时的情形,感受到喷发的力量,看到喷发物。

  2.提出问题:

当这座火山停止喷发,冷却后的山体会是什么样的?

二、活动:

画火山图

  1.学生独立思考:

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是这种模样?

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4.综合整理:

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

并提出:

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三、活动:

“火山”喷发了

  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

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而在地壳中某些部位发生断裂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向那里聚集,并有气体、水蒸气从中分离,致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向地面运移,岩浆在地表较薄弱的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的现象。

本实验根据自然界火山的喷发原理设计,用煮熟的土豆泥堆出小山,从山顶往下挖出深坑,填入番茄酱,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致使番茄酱体积膨胀,直到番茄酱冲破山顶形成“火山”喷发。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指南车信箱资料,借助火山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呈现喷发后的火山,锥形的火山地貌,碗口或漏斗状的火山口等等。

  6.了解火山喷发的利弊:

学生就此主题讨论;阅读资料和听教师讲述;建立

  2/3

  对火山喷发的利弊辨证的认识。

  四、拓展

  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我结合课件的运用、模拟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3

  第5自制火山教学设计自制“火山”教学案例

  张学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

  2会利用实验材料自制“火山”。

  3明白自制“火山”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体会火山喷发的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火山“喷发的乐趣。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3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用实验器具自制“火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球、托盘、烧杯、药勺、

  药物盘、红墨水、

  小水瓶、泥土、洗涤剂、小苏打、

  白醋等。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图片导入: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风

  1光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课件,教师讲解)问: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美景,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很美)同学们也许不知道,这些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造就了这些美景,你们猜猜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美景呢?

生答(火山)。

师:

你们知道火山的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找同学自由发言)师:

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电视看到的火山喷发,今天啊,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景象,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播放完毕,师提问;火山喷发如此壮观、美丽,今天,在教室,我们来做一个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

吹气球。

(出示游戏规则)谁最先吹破气球的两组获胜。

师:

老师布置这个游戏是有目的的,老师采访一下获胜的同学,气球是怎样破掉的?

什么地方先破掉?

(最薄的地方)有什么从里面冲出来?

(空气)其实空气从气球里面出来,就像岩浆从地球内部冲出来一样。

(播放幻灯:

在岩层下,由于特殊的作用,如地壳的运动,导致岩层断裂,岩浆由于高压的作用向外冲,由于岩浆的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会把周围的岩层融化,岩层变薄了,岩浆就冲出来,形成火山。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