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50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docx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

  这是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讲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3.品味、学习本文凝练轻灵流畅亲切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方法

  活动式教学法,运用“实话实说”的活动形式组织课堂学习。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激趣解题

  1.老师提问:

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2.有关作者梁启超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两遍,查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并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师生交流讨论。

  (三)、研读课文品析交流

  1.老师事先把学生分成六个组,教师设计好关于课文1—3段的6个问题,并把它们分别写在纸条上,各组派一个人抽签选定问题。

2.学生品读1—3段,思考讨论问题的答案。

  3.设计的问题是:

  ①第一段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你能仿照这种句式仿写一两句吗?

  ②文中第三段说“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为什么?

  ③文中第三段说“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能举个自己感受过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④在这几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

找出来,简单赏析一下。

  ⑤课文写最苦的内容写了两段,为什么写最乐的内容只写了一段?

  ⑥读了这三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提出两三个来。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

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活动操作要领:

教师(主持人)依题号顺序提问,抽到本题的嘉宾先答。

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见,其他嘉宾和观众可以发言补充或争鸣讨论。

教师做相机点拨,掌握控制好讨论交流的话题走向。

做到既避免冷场又不可任由对话偏离话题。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全班学生思考: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有哪些论据?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②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

  2.集体讨论问题①②

  

(二)、研读课文品析交流

  1.教师组织分组、抽签、定问题。

  2.学生根据抽到的问题,品读课文相关内容。

  3.设计的'问题是:

  ①前三段已经讲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第四五段还有必要写吗?

为什么?

  ②举例说明“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

”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③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⑤以“梁启超,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300字的短文。

  ⑥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

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5.操作要领同上。

  (三)、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第2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什么最苦?

什么最乐?

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了解知识,整体感知

  1.解题。

  明确: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明确:

第一、二、三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四、五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目标导学二:

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来的责任。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

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

  明确:

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二自然段的“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二自然段:

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段,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

  明确:

作者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提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他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既然前面已经用了不少篇幅,这里就毋庸赘述了。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痛苦的状态易写,而快乐的情形难描。

  4.请归纳出本文的论点。

  明确: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针对这一论点,文章最后提出应该怎么办?

  明确: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教师总结: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目标导学三:

再读课文,品析表达

  1.小组分析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开头运用了设问句: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不是。

老吗?

死吗?

都不是。

”这几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来论证观点。

如:

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归纳出背负未了的责任是痛苦的。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运用了道理论证,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快乐无与伦比,极具说服力。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逃避责任只能是“自投苦海”,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2.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引用、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文章的开篇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

贫、失意、老、死。

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

作者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显得不突兀了。

  第五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最后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大”。

引语典型,极具说服力。

  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的气势。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尽责任是每个成人都躲不了的。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明确: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教师总结:

本文的语言特点:

庄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论证方法多样,过渡与衔接自然。

  目标导学四:

借题发挥,拓展延伸

  1.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毕淑敏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明确:

因为这个苦孩子只是想着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想到尽自己的责任。

人应学着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拓展探究:

请说说你在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明确:

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对他人负责,尊重和接受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对集体负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履行自己义务,承担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对祖国有历史使命感。

  三、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最苦的事事未办

  钱未还

  恩未报

  礼未赔背负未尽的责任

  最乐的事处处尽责——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时时快乐责任尽完了

  人应勇于负责尽大责任——得大快乐

  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不逃躲责任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

  未尽责任是最大的痛苦

  可取之处

  1.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梳理情节到对文章结构的总结,从各个方面培养了阅读浅显议论文的能力。

  2.注重联系生活,读思结合,通过小组活动加强了对主旨、生活的理解。

  不足之处

  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较少,对主题的理解缺乏深度,课堂时间不够,导致对议论文的了解不够透彻。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第3篇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

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

  1、学生自我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

  七、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最苦与最乐听课记录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习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

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苦乐

  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自悟

  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习。

  自读提示内容:

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

  《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学生自读学习

  三、互动质疑

  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

  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

  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点拨反馈(结合实践,谈苦乐)

  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

”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

  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

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

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