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823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①屈原②辛弃疾③司马迁④施耐庵

B.①屈原②范仲淹③司马迁④蒲松龄

C.①贾谊②范仲淹③文天祥④施耐庵

D.①贾谊②辛弃疾③文天祥④蒲松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

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

“三加弥尊,人伦之始。

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

“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

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

“亲而不党,何坐之及?

”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

“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

母曰:

“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

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

母得服之遂愈。

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

或以问孝绪,孝绪曰:

“青溪皇家旧宅。

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

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

人或怪之,答云:

“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

卷第五十一·

列传第四十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思自勖勖:

勉励B.竟获免竟:

竟然

C.累日不值值:

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

给予,馈赠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亲友因呼为“居士”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与相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木其衰矣其皆出于此乎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4分)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分)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

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洗竹简诸公同赋

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匱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

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

②劖,砍去。

(1)“脱巾解带坐寒碧”一句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作简析。

(2分)

(2)“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3)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

四、名句默写。

(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

(3)无丝竹之乱耳,。

(4)浮光跃金,。

(5)若夫乘天地之正,。

(6),不尽长江滚滚来。

(7),此时无声胜有声。

(8),渺沧海之-粟。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宁古塔

余秋雨

①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

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②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

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

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

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

这就搞错了。

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

③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

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

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

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

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④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

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

但这些人都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

例如,李裀获罪是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

魏琯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

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美女;

郝浴是弹劾吴三桂骄横不法……。

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

政敌不见了,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

我敢断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

⑤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

康熙年间顾贞观知道老友吴兆骞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他回来过几天安定日子,为此他叩拜座座朱门集资。

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

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以点头。

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

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

“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

”顾贞观一听急了:

“十年?

他还有几年好活?

五年为期,好吗?

”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

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

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某种关联。

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得惠至今。

⑥在享受友情之外,文化素养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并留诸文字。

例如,《宁古塔志》《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流放者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⑦但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

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

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

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

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⑧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选自余秋雨《宁古塔》,有删节)

12.被流放宁古塔的官员命途多舛,他们的不幸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作概括。

13.为什么要写顾贞观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14.理解文章第七小节画线句子的含义。

15.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18分)

至少还有记忆

刘瑜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

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

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

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

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

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

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

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

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

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

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

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

“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

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

斯通在哪里?

在《大话西游》里?

在《无极》和《遍城尽带黄金甲》里?

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

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

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

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

显然,这些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意图。

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

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7.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

18.“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深意?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梦

一颗种子

在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李春风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11月检测(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酝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

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

古人所为常使意胜于法,而后世常法胜于意,意难识而法易知。

颜柳之书,余一见即知其美。

此书八九年中凡三见矣,今始识用意之妙。

正犹有道君子,非久与之居不足知其所蕴也。

(选自方孝孺《题禇遂良书<

唐文皇帝哀册>

墨迹》)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21.“颜柳”是唐代两位书法家的并称,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22.唐初与中唐书法大家的书法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5分)

A.沈从文的小说中多有对湘西民俗的展现:

青年男女月夜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展现了当地的婚恋习俗;

清明节时年轻小伙子们赛龙舟,表现了湘西的生活习俗;

崇拜“傩神”,表现了湘西人的宗教习俗。

B.《欧也妮·

葛朗台》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欧也妮被恋人查理抛弃的痛苦遭遇,这样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C.《呐喊》中不恤用了曲笔,比如《药》中夏瑜坟上凭空出现的花环,《明天》里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D.曹操与袁绍原都在何进手下从事,董卓篡位,两人又结盟兴义兵诛之,趁势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各人雄踞一方。

后曹操趁着袁绍与袁术兄弟相争、手足相残之机,乘隙夺了冀州。

E、《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內心独白,记录了他在海上的心态与感受,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坚毅的品格、乐观的精神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手富了小说的思想內涵。

24.简述题(10分)

(1)吴荪甫在操办吴老太爷丧事期间考虑应对哪几件事?

(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听说笑道:

“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

”贾珍忙问:

“是谁?

”宝玉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

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笑道:

“果然妥帖,如今就去。

宝玉推荐的人是谁?

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全民焦虑”也称集体焦虑,它是一种广泛的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

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下中国人为何焦虑?

”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

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

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于较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几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打破,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和无助,于是就焦虑起来,浮躁起来。

再者,在吃饱穿暖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但是,因为对“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的忧虑,对食品、药品不安全的担心,对能否长寿以及长寿了生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疑惑,加上一部分人的关注过度,出现了“关心则乱”的焦虑障碍。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建立之中,激烈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规范也变得不确定。

在大多数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

在富裕起来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财产与非法、违法、犯罪有着难以切割的联系,更有一部分官员通过贪污受贿来敛财。

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道德方面的严重焦虑。

然而,要对这种普遍的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能简单武断,操之过急,只对公众的焦虑进行批评指责是不明智不公道的。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彻底治愈“焦虑症”绝非朝夕之功。

(选自2013年《人民论坛》,有删改)

25.从材料看,“全民焦虑”有哪些特点?

26.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全民焦虑”。

27.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治疗“全民焦虑”。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11月份检测试卷

参考答案

1、D

2、C(A项“本着人性化执法”后加“的原则”;

B项开头两句暗换主语,可以改为:

在迟子建的长篇新作《群山之巅》中,她又回到了……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决定“自身”后决定“世界”。

3.C(C项为拟人,其他三项为比喻。

4.A(例句为状语后置。

B、C、D三项分别为被动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5.B6B7D

8

(1)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3)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

9①从小就有隐居的志向(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

②长期屏居独处,不见家人(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

③生活简单,居住环境特别(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参考翻译】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

父亲阮彦之,任宋太尉从事中郎。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后嗣。

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阮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

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

十三岁的时候,他对《五经》就全部精通。

十五岁,行冠礼之后去见父亲,父亲告戒他说:

“行加冠礼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大成人参与人事的开始。

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

”阮孝绪回答说:

“我愿意追踪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居山谷。

希望籍此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世俗的拖累。

”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

亲戚和朋友因此称他为“居士”。

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家中。

孝绪估计他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不跟他见面。

他曾经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很好吃,就问酱从哪儿来,听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并倒掉肉酱。

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为此而害怕。

孝绪说:

“我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累到我们呢?

”后来最终获得赦免。

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

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

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阮履之,想要顺便拜访他却又不敢,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说:

“房子离我们虽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

”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

母亲说:

“孝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

”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赶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

孝绪母亲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钟山出产人参。

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

忽然间看见一只鹿在前面走,他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突然消失,孝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

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

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宫门外的杨树。

有人就这件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

“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

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东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孝绪那儿去游玩,阮孝绪凿开墙壁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

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他全不接受。

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他回答说:

“受礼不是我本来的愿望,所以不接受。

”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10、

(1)“寒碧”,借代,指竹,竹色碧绿而且给人清凉之感。

(2)远处平原上树林掩映雾霭之中风景如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丛青竹。

营造了一种美丽静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色时的愉悦满足的心境,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赏。

(3)同:

二者都追求人生价值的永恒。

异:

孟浩然借羊公碑的长存,感慨自己功业无就,死后难免湮没无闻;

而本诗作者借朋友聚会竹林中饮酒赋诗,笑谈百年奇事,聆听风吹竹叶之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洒脱不俗的人生志趣。

(1分)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境,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写景物(意象),指出景物特点,描绘出所写画面,然后概括出画面特点来。

这两联中描写的景物有:

远处平展的树林在云气,群山连绵起伏,遥远的帆影,偏僻的山村,周围簇拥着密密的竹林。

在这种美丽静寂的环境中,诗友们笑谈着古今的奇闻轶事,更觉得这款款的竹叶声爽心惬意。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

“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