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92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Word下载.doc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将声音、光色、图像、动画等融为一体,并通过数字成像展现出来,具有信息容量大而丰富、使用便捷、趣味性强、跳跃性大、更新快等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使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等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给学生以畅想的空间,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整合  教育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世纪,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皮亚杰曾经提出: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新人,而非简单重复已做过的事情。

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

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品质,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广大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取新的知识。

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求知欲望;

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探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作到“想学生之所想”。

例如:

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

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计算机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更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创造,他们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因此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才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例如:

在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我首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里面包括动画、图片、声音、电影等多种媒体,使学生在观看是就产生一中好奇的心理,这样再通过教师的导入问学生想不想学的时候,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

实施建立符合本校教学特色的“小学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步骤应从两大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数字化的学;

2、培养教师数字化的教。

教学实践表现,改善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创设出一个宽松的环境,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新颖的内容和正确的策略,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所以,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克庚,周丹丹.教育生态学[J].中国电大教育.1992.(12);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选)[J].管理信息系统.2000.(12);

(3)苗逢春.我国未来5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J].中国电化教育.2003.(09);

(4)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

(6)李玉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