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633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docx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我们看到,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资本,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相对较低,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困难,发展缓慢且很难做大做强。

究其原因,除了外部资金、政策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它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也暴露出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风险管理意识较差,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等,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如何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内部控制成了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探讨其问题的存在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目 录

前 言1

第1章中小企业和内部会计控制概述2

1.1中小企业的含义及划分标准2

1.1.1中小企业的含义2

1.1.2中小企业划分标准2

1.2中小企业经营特点3

1.3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4

1.3.1内部控制的概念5

1.3.2内控制度的适用对象5

第2章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6

2.1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6

2.2信息数据真实性6

2.3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约束机制7

2.4保证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7

第3章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8

3.1建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8

3.1.1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8

3.1.2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活动8

3.1.3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活动8

3.1.4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9

3.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9

3.2.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9

3.2.2建立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机制10

3.2.3加强人员的配合11

第4章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分析12

第5章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15

5.1完善控制环境15

5.2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5

5.2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15

5.3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16

谢辞17

参考文献18

前 言

当今,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完善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与大企业同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第1章中小企业和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1.1中小企业的含义及划分标准

1.1.1中小企业的含义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1.1.2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

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

量的指标比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规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1.2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1.生产规模不大,对社会需求反应快捷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

由于经营者对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

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很容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

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反应。

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

2.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拥有更高的应变能力和弹性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同时,当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其叶可以实现很好的、很快的转型,从而很快很好的发展下去。

3.经营范围广泛,行业齐全,点多面广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

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

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4.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

企业融资按渠道的主要分为四类:

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

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我国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所以大多中小企业不能通过上市来融资。

而发行企业债券在我国是被严格控制的,不但对发行主体有很高的条件要求,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

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不现实的债权融资渠道。

事实上,大多中小企业更希望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而在商业银行方面,更愿意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许多中小企业被各种严苛的条件拒之门外。

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

1.3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1.3.1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概念是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前身之一)发布的《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文告之中。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有关内部控制的定义不断在更新,在1992年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定义相对于之前的内部控制定义而言是一个突破。

这种突破表现在四个方面:

(1)明确了内部控制的责任人是董事、经理层及其他员工,从这三个层级上将企业的相关人员都涵盖在内;

(2)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经营有效性、财务报告可靠性以及合规性;(3)明确了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而不再将其局限于政策、措施和手段等层面;(4)明确了内部控制流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

正是由于以上内部控制理念的突破和创新,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企业界及会计执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高度认可。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SOA将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作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参考标准。

我国有关部门在制定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规范时,也将其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与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从企业视角探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步骤和过程,对于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3.2内控制度的适用对象

内部控制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在我国,只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程度的关注,而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有。

 

第2章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1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做出判断。

他们大多数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不太重视。

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相比之下,内部控制没有多大作用。

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注重内部控制制度,权利比较集中,缺乏对风险的综合考虑。

所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严格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其正常运转,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项经营活动。

因此,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有序的进行,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实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帮企业有效的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信息数据真实性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受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影响,会计的职能作用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还出现一些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会计基础薄弱;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会计弄虚作假;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不规范,流于形式等。

不健全的会计控制制度又给贪污、挪用、侵吞企业资产等不法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

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监督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记录、归类、汇总等程序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3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当前,一些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日益突出,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犯罪案件,如携巨款外逃,挪用公款赌博,公款炒股,牟取私利,利用企业改组、改制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有的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等。

这些案件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弱化,有些单位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会计控制,将支付款项的全部印章及有关票据由一人保管。

因此,在新形势下,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活动的所有人员,保证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相互监督。

这样有利于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单位财产安全,防止舞弊,遏制与打击经济犯罪,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2.4保证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目前,我国出台的一些相关法律制度对内部控制提出了规定或要求,如《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做到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及时进行财产清查,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等,其他法规也有相关的规定。

但这些规定或要求知识原则性的,要真正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有之相协调的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具体表现,它规定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和程序等。

全、高效的会计控制体系可以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严格地审查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从而确保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第3章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3.1建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1.1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前已述及,作为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

我国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早期的个体、私营经济,这类企业的投资者往往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中董事会、监事会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内部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经营体制,缺乏分工制衡、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

在经营层面上,通常企业内部机构分工混乱、职责不清。

企业股东、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整体缺乏风险意识,遇事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

3.1.2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活动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通常以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和绩效考评等为手段,而内部监督机制是则是内部控制活动实施的重要保证。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因其生产经营规模和人员规模有限,无法配备足够人员实现以不相容职务分离为基础的一系列控制手段,亦无法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完成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缺乏严格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有的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但也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1.3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活动

内部控制着眼于过程,其成功实施来源于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但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源于早期的私人小作坊,业主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这种治理层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许多中小企业里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而在管理层和员工层面,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高管人员甚

至普通员工的配置和选择上,更多地依赖基于血缘和亲缘的“自己人”,限制了优秀的管理人才进入企业,使得企业很难从外部引入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理念和体制。

即使在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受内部员工固有的血缘和亲缘关系牵制影响,其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1.4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1)缺少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体制,不能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3)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

(4)股东大会没有规范而有效的召开,股东也没有通过股东大会完全行使自己的权力。

大股东的控制、操纵,破坏了公司治理结构分权治衡的理念。

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董事长权力过大,监督往往失效,导致决策失误。

内部审计部门受某领导或部门操纵,丧失独立性。

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普遍缺乏。

3.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资金有限、人员有限,在这类企业中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更应该善用一切合理有效资源,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

对于这类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本文提出如下的对策与建议:

3.2.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功与否,良好的控制环境至关重要。

考虑到有限的资源,中小企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着眼于企业的实际控制者,从最高层入手,提高企业治理层的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明白,正是这种让他们总觉得自己被牵制、被监督的制度体系,才使得企业资产多了一分安全、企业经营决策多了一分谨慎,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少了一分风险,企业目标的实现多了一分保障。

这一观念上的扭转将会使内部控制的最大阻力转化为推动内部控制发展的助力,是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

其次,要借助企业实际控制者的力量,从经营管理层面入手,调整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与权责分配,在保证信息通畅流动的前提下,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

最后,要通过学习、培训、总结等方式,使基层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法制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企业控制文化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认同,从而最终在企业内部建立全员控制的理念和形势。

3.2.2建立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要做到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特点和人、财、物的实际情况及控制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控制手段,科学搭建企业组织架构,科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范围。

要尽可能地简单、高效、协调,既不能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职能部门齐全,也不能因陋就简使得关键职能缺失。

其次,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职能机构的职责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序列,确定需要的岗位。

最后,根据所确定岗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才,通过持续的培训机制保证在岗员工的胜任程度,从而最终保证内部运作、控制机制的持续有效运行。

而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受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所限,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去要求它们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监督通常可以通过财务部门或独立的财务人员的指定工作来进行,因为监督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合规性本来就是财会部门的基本职责之一。

这类工作可以是日常的监督,比如对预算完成情况的总结和汇报,对财务报销业务和单据的检查以及对企业实物资产的定期盘点等;也可以是专项的监督,比如某重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预测,或者对企业收发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穿行测试等。

内部监督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明确这类监督的动作由谁执行、向谁汇报,强调的是职责权限分工的明确性和监督的独立性。

3.2.3加强人员的配合

我们已经知道,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是由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共同完成的。

由于在前面讲到控制环境时我们已经对企业治理层的配合进行了强调,所以在这里我们把重点放在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上。

一方面,在人员的选择上,要摆脱原来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任人唯亲的选人用人方式。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要有能履行其职责的人来担任。

要根据岗位选择合格的人才,并不断培养适合自身的人才。

对于企业内部缺少的关键岗位人才,要依靠外聘手段挑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这对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要使内部控制变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大项目,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企业再小都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观念,都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

只有使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

 

第4章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分析

1.内部控制执行中受人为因素限制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家学历都不高,企业是自己辛勤创业的结果,在重大事情的决策中缺乏企业管理理论指导,往往仅凭主观意断。

另外,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综合素质上达不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不能充分了解内控的程序或措施,再完美的内控设计也很难充分发挥。

中小企业人员内控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企业内控的有效实施。

2.风险评估机制缺乏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普遍淡薄,不重视风险体系建设,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这就大大减弱了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必须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重大投资风险等。

3.内部控制在执行中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些控制活动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控制的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岗位的设置就会增加,人员的配备的也会增加,这样必然会加大内控运行的成本。

但是如果简化内控的设置,内控的效果将会降低,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将会增大,这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时必然会考虑控制的相关成本与效益。

如果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实施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该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从而使某些小错弊得不到控制。

4.忽视内部审计的职能,弱化内部监督的作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密切相关的。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建立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

虽然有不少的中小企业设置内审机构,但是其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内审机构丧失独立性,导致一些中小企业中的职员,甚至领导干部抓住审计监督的漏洞,从事收受贿赂、侵吞公款等违法行为。

5.企业文化落后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关系密切,当企业制度失效时,企业运营就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

内部控制如果只是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来实施的话,有些员工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

利用企业文化这种软控制形成的一种控制观念和控制精神,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有的虽然规定出各种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

6.加强企业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应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增强责任感,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员工进行道德和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强风险意识,使员工意识到在工作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以企业的利益作为评判行为好坏的依据,,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减少差错和失误,以企业的沉浮兴衰为己任,人人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保障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7.改变企业治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开放化。

根据其职能重新整合组织机构,对不能增值的或者重复执行职能的部门、环节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优化组织机构,减少组织结构中不必要的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利用网络技术运用相关软件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风险。

同时定岗定员,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责任,使责权利高度统一,使内部控制在整个运营中真正起到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评价的作用。

8.建立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系统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不能对规章制度进行不折不扣地执行,情大于理和法,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检查和评价体系,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采用不定时的随机抽查的方式和成立内部审计组织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同时对执行好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奖励,对没严格执行的部门进行惩罚,以此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9.不能正确看待成本效益的均衡,无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不完善与管理者对构建内部控制所要投入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两者之间无法正确权衡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内部控制不能像生产环节那样产生直接的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而且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往往在短时期内是看不出其有效性和优势的,因此很多企业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往往认为内部控制没有必要投入,只要制定几条制度就行了。

不必花费人力物力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上。

这种观念和想法导致企业短期经济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也导致企业从上到下无经营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无制度可依、无制度可执行、或有制度也可不依,处理问题主观性、随意性强,无监控、无审阅、久而久之管理形同虚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