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032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石路站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方案.doc

无锡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07标项目经理部

第1章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无锡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广石路站主体结构(地下部分)

1.2主要规范规程

⑴《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⑶《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⑷《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施工组织设计

《无锡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07标广石路站施工组织设计》

1.4参考图书

⑴《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⑵《简明施工计算手册》

⑶《实用建筑施工安全手册》

⑷《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第2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广石路站是1号线第6个车站,本站为地下一层,局部地面三层结构及半地面层,宽10m岛式站台车站,共设2个出入口,出入口形式为天桥。

车站场地地面标高为2.2m左右,车站顶板覆土厚度为1.1~3.85m不等。

主体结构外长度为374.232m,宽度为18.5m,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为14.35m,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0.5m。

地下一层为站台层,地上三层为站厅层,内部结构为单柱双跨或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主要构件尺寸如表2.1。

表2.1主体结构地下部分主要构件尺寸表

结构构件

构件尺寸(mm)

边墙

600、800、900

地下一层板

600、700、800、900

地下一层梁(宽×高)

1000×1400、1000×1200、1200×1600、1200×1400

底板

900、800、700

底梁(宽×高)

1200×1600、1200×1800、1200×1400

中柱

1200×1000、1000×1000、1200×600、1000×500、1200×900、1100×600

建设单位:

无锡市轨道交通办公室(指挥部)

设计单位: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监督单位:

无锡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

施工单位: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2.2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及地方法规规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系统验算,然后组织召开由5名专家参加的专项评审会,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专项方案进行修改。

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模板支撑工程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搭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

模板支撑体系必须选择合格产品,并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抽检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允许使用。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按照编制的专项方案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间距及步距严格控制,剪刀撑及扫地杆按照要求搭设,钢管对接错开距离及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所有主节点必须全部检查到位,所有顶托支撑到位,没有虚假支撑。

2.3支撑体系简述

模板工程是保证砼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结合本车站结构形式和实际施工特点,选择适宜的模板及支撑体系,是模板工程施工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本工程模板支撑体系采用人工搭设扣件式满堂钢管(φ48)脚手架。

具体参数如下:

⑴支架:

采用φ48扣件式脚手架,由于地下一层板板、地下一层梁板厚度不一,

且差别较大,支架体系单独设计。

地下一层板:

板下立杆纵、横间距及步距均为0.9m;梁下单独设置纵向双立杆脚手架,步距为0.8m,纵距和间距为均为0.90m。

为使梁下脚手架与板下脚手架成为整体,板下每层水平横向支撑与梁下水平纵向支撑用扣件扣紧。

脚手架下端支撑在已浇筑完成车站底板或者地下一层板之上,地基稳固;支撑体系通过可调节顶托与侧墙和顶板、梁模板的支撑主楞连接。

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轴心连接。

⑵模板:

侧墙采用1.5×0.9m钢模,地下一层板板、梁底模板采用16mm厚竹胶板。

⑶主、次楞:

边墙次楞为φ48的双钢管,间距为0.3m,主楞采用φ48的双钢管,主楞间距为0.5m。

板、梁主楞10cm×10cm的方钢,梁及板下下主楞间距同立杆纵向间距;板下次楞为10cm×5cm方木,梁下次楞为10cm×10cm的方木,次楞间距为0.25m。

⑷横、纵及水平向剪刀撑:

采用φ48钢管,横、纵每3排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每2层设置一道。

其中梁下支撑体系单独设置纵向剪刀撑。

⑸地锚:

采用φ48钢管,距边墙2m处,间距1.5m。

⑹堵头模板:

快易收口网+方木。

第3章施工计划

3.1材料计划

本工程考虑三组脚手架,按照纵向最大分段长度36m计算材料用量,具体如下表3.1所示:

表3.1模板支撑体系材料计划表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钢管

Φ48x3.5mm

61000m

直角扣件

45000个

旋转扣件

2000个

对接扣件

8000个

顶托

长600mm

15000个

竹胶板

16mm

8000m2

钢模板

厚度55mm

1400m2

方钢

50x100x5mm

2400m

方钢

100x100x5mm

4200m

方木

50x100mm

7500m

3.2设备及机具计划

表3.2设备机具配备计划表

名称

数量

备注

电锯

4

木工机械

刨床

4

手电锯

4

切割机

2

切割钢管及方钢

架子扳手

50

架子工搭设和拆除架子用

力矩扳手

3

检查架子扣件拧紧力度是否达到要求

倒链

1

调整架子水平曲度

电动打磨机

3

打磨钢模板

3.3劳动力配备计划

表3.3现场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工种

人数

任务

工区主任

1

负责现场施工生产管理

技术主管

1

负责施工现场技术工作

安全员

2

负责监督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技术员

4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

测工

4

现场测量放线

电工

2

负责现场安全用电

作业班长

2

现场工人管理及任务再分配

架子工

50

负责架子搭设和拆除

木工

30

负责模板安装

杂工

10

现场零碎杂货、文明施工保持

第4章施工部署

4.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的必然保障,也是我项目部创建无锡市“文明工地”“样板工地”的根本要求,为此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组长:

曾建彬(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工作

副组长:

李世君(总工程师)—技术总部署

张德义(生产经理)—现场施工总指挥

组员:

刘江涛(工程部长)—监督工区技术落实情况

吴涛(安全总监)—负责现场安全交底落实及安全监督

张昭勇(工区主任)、贾继飞(技术主管)—现场具体施工指挥及检查

技术、安全交底编制,对技术员、工人组织培训

阮良夫(作业班长)—现场具体实施、落实整改负责人

4.2设计总体思路

模板工程是保证砼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结合本车站结构形式和实际施工特点,选择适宜的模板及支撑体系,是模板工程施工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本工程模板支撑体系采用人工搭设扣件式满堂钢管(φ48)脚手架。

具体参数如下:

1、支架:

采用φ48扣件式脚手架,由于地下一层板板、地下一层梁板厚度不一,

且差别较大,支架体系单独设计。

地下一层板:

顶板下立杆纵、横间距及步距均为0.9m;梁下单独设置纵向双立杆脚手架,间距为0.8m,纵向间距和步均为0.90m。

为使梁下脚手架与板下脚手架成为整体,板下每层水平横向支撑与梁下水平纵向支撑用扣件扣紧。

脚手架下端支撑在已浇筑完成车站底板或者地下一层板之上,地基稳固;支撑体系通过可调节顶托与侧墙和顶板、梁模板的支撑主楞连接。

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轴心连接。

2、模板:

侧墙采用1.5×0.9m钢模,地下一层板板、梁底模板采用16mm厚竹胶板。

3、主、次楞:

边墙次楞为φ48的双钢管,间距为0.45m,主楞采用φ48的双钢管,主楞间距为0.9m。

板、梁主楞10cm×10cm的方钢,梁及板下下主楞间距同立杆纵向间距;板下次楞为10cm×5cm方木,梁下次楞为10cm×10cm的方木,次楞间距为0.3m。

4、横、纵及水平向剪刀撑:

采用φ48钢管,横、纵每3排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每2层设置一道。

其中梁下支撑体系单独设置纵向剪刀撑。

5、地锚:

采用φ48钢管,距边墙2m处,间距1.5m。

6、堵头模板:

快易收口网+方木。

模板支撑体系横断面图

第5章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

5.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5.1.1地基处理

本工程下层及顶层脚手架均落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底板或者中板之上,地基平整、坚实、稳固、牢靠,承载力好,在搭设脚手架之前,需要将地基上杂物、虚渣清理干净,让立杆端头接触的混凝土基面。

5.1.2立杆

本车站每段结构施工时,立杆全部为满堂布置,最外一排纵向立杆距离车站侧墙间距不大于500mm。

立杆布设间距为:

中板下0.9x0.9m,中板纵梁下0.8x0.9m;顶板下0.9x0.9m,顶板纵梁下0.9x0.9m。

上端口距板底或者梁底混凝土面不超过400mm。

车站侧墙共分为2次进行浇筑,浇筑分层见下表:

表5.1南端头井(1轴标高)

序号

部位

标高

高度

备注

底标高

顶标高

1

底板

-11.472

-10.072

1.4m

 

2

侧墙(地下一层板下)

-10.072

-2.05

8.02m

 

3

地下一层板

-2.05

-1.65

0.4m

 

表5.2标准段(8轴标高)

序号

部位

标高

高度

备注

底标高

顶标高

1

底板

-7.395

-6.095

1.3m

 

2

侧墙(一层板下)

-6.095

0.3

6.395m

 

3

地下一层板

0.3

1.7

1.4m

 

车站侧墙一次最高浇筑高度为4.80m,,立杆均可用单根立杆,不需接长。

需接长的立杆接头不得出现在同步同跨内,且两个接头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跨距的1/3。

5.1.3横向水平支撑杆

横向水平支撑杆支撑车站两侧墙模板,为对撑杆件,其端头距离侧墙混凝土面的距离为400mm,伸出最外一排纵向立杆不大于100mm。

立杆竖向布设间距为0.9m,纵向布设间距同立杆纵向间距即0.9m。

另外,在顶纵梁下双排立杆设置单独的小横杆,横杆间距同立杆步距。

所有横干与立杆的节点均采用十字扣件扣接,横杆采用对接扣件接长,相邻横杆接头位置不设在同步同跨内,且两个接头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跨距的1/3。

5.1.4纵向水平支杆

每组脚手架主要支撑板和侧墙的压力,纵向水平支撑杆不直承受荷载,其沿竖向布设间距同横杆为0.9m,横向布设间距同立杆横向间距,纵梁下0.9m。

其布设长度不宜少于三跨。

所有纵向水平杆均与立杆采用十字扣件扣接,即脚手架所有节点均为立杆、横杆、纵杆三杆紧靠的扣节点,即主节点。

纵杆采用对接扣件接长,相邻横杆接头位置不设在同步同跨内,且两个接头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5.1.5纵、横向水平扫地杆

纵向水平扫地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对底层倒角上的一根立杆,其横向扫地杆向底板上立杆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

图5.1车站满堂脚手架各杆件布设示意图(单位:

mm)

5.1.6剪刀撑设置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按表5.1的规定确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α)

45°

50°

6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n)

7

6

4

2、如剪刀撑斜杆需要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采用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剪刀斜撑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较的横向水平的伸出端或者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5、在脚手架的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5.1.7侧墙斜撑的设置

为减小侧墙对水平横杆的压力,纵向每两根立杆竖向设置两道斜撑,下面一道斜撑支撑在自下往上的第三道水平横撑上,上面一道斜撑再向上数第三道水平支撑。

斜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其靠墙一端用顶托将侧墙模板主楞顶紧,另外一端斜撑在混凝土地基上。

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5.2车站满堂脚手架侧墙斜撑布设示意图

5.1.8防护设施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在作业层两端搭设全封闭护栏,使用材料为Φ48x3.5mm钢管,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杆间距不大于2.5m、竖向每隔0.6m设置一道大横杆,每隔一根立杆设置一道三角架。

钢管长度方向刷红白相间的油漆,挂醒目标识牌。

5.1.9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受力验算

经验算,模板支撑体系受力满足规范要求,具体验算后附。

5.2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

5.2.1搭设工艺

满堂红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如下:

场地平整清理→立杆定位→摆放纵向扫地杆→竖立杆并与纵向扫地杆扣紧→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扣紧→装第一步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纵杆→安第二步横杆→安第二步纵杆→安第三、四…n步横杆和纵杆→逐层安装过程中逐步安装纵、横及水平剪刀撑和侧墙斜撑→铺设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档脚板、立挂安全网。

定距定位,在底板上,定出纵、横向各排立杆的位置,要求横向垂直车站轴线,纵向顺车站轴线,间距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5.2.2拆除工艺

脚手架的拆除应遵循自上而下,先搭后拆原则,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横杆、纵杆及各种剪刀撑和斜杆、立杆。

不准上下同步、同时拆架,做到一层一清,一杆一清,拆除立杆时,应抱住立杆后再解开最后两个扣,拆除横杆、纵杆、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托住中间后,再解开两端的扣件。

拆除的关键必须轻拿轻放,自上向下人工传递并堆码整齐或者运至下一段搭设脚手架,严禁从上向下随意乱扔乱丢。

5.3支模作业

1、作业前必须检查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照明设施等,并试运行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转动部位必须有防护装置,操作时要设专人指挥,立模时要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施工。

3、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断裂的材料。

顶撑要垂直,底部平整坚实并加垫木。

木楔要钉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支撑拉结牢固。

4、木工机械停止运行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收工时应按顺序停机、拉闸,锁好闸箱门,清理作业场所。

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排除,严禁非电工接、拆、修电器设备。

5、采用木行架支撑应经常检查,发现木行架发生变形,螺栓或拔钉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修复。

6、安装模板应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禁止利用拉杆横撑攀登上下。

7、支模时,支撑、拉杆不准连接在松动位置或其他不稳固的物件上。

在砼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加固和修理,防止坍塌模伤人。

8、在安装模板时,所有工具应装入工具袋内,防止高处作业时,工具掉下伤人。

9、向竖井运输方木或模板,应用钢丝绳捆绑牢固,应经常检查钢丝绳有无断丝或断股现象。

运送时要有专人指挥上下呼应。

符合散装物品的提升安全要求。

10、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木工施工地段,应采取防火措施。

11、立模的地段应采用安全电压。

12、使用木料支撑,材料应剥皮,尖头要锯平,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的材料,不准用弯曲大、尾径小的杂料,层高在4m以内顶撑尾径不小于8cm,5m以内不小于10cm,5m以上应经过设计。

 

13、顶撑应从离地面50cm高设第一道水平撑,以后每增加2m增设一道。

水平撑应纵横向设置。

 

14、顶撑接头部位夹板不得小于三面,夹板不得小于50×8×2.5cm,相邻接头应互相错开。

15、支撑底端地面应整平夯实,并加垫木,不得垫砖,调整高底的木楔要钉牢,木楔不宜垫得过高,(最好是2块)。

16、支设4m高以上的立柱模板,四周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不足4m高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17、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梁底模上行走。

18、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用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

19、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20、纵横水平撑、斜撑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

通道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0m高以上。

21、支模中如需中间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封板等钉牢,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造成事故。

 

22、利用门型架、钢管等支模配套使用,按规定设置水平和剪刀撑。

 

23、模板上有予留孔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

砼板上的予留洞应在拆模后将洞口盖好。

24、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木工施工地段,应采取防火措施。

25、支撑钢管的接长采用对接扣件对接的方式,保证钢管的轴向受力。

脚手架内扣件仅起节点铰接作用,不受其他结构及施工荷载。

5.4混凝土浇筑

由于边墙混凝土浇筑时,其侧向压力大小与浇筑速度及初凝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两侧边墙必须对称均匀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以30cm为宜,每小时高度速度控制在1m以内;另外,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缩短混凝土初凝时间,以4小时为宜。

其余具体施工参数见混凝土浇筑专项技术方案。

5.5拆模作业

1、拆模时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对现浇砼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要求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标准后方可行。

2、拆除模板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方可拆除,拆模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重要通道应设专人看管,禁人入内。

 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不允许让模板、方木自由落下,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

3、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堆码整齐,拆下的模板方木应把钉子取掉,以免扎脚伤人。

4、拆除的模板上下运送传递一定要上下呼应,模板应堆码整齐并捆牢方可吊装,防止空中散落坠地伤人。

5、拆除高部位、危险部位的模板,底下应有架子、安全网或挂安全带操作,并尽量做到模板少掉到架、安全网上,少量掉落在架、安全网上的模板应及时清理。

 

6、拆模的顺序应按自上而下,从里到外,先拆掉支撑的水平和斜支撑,后拆模板支撑,梁应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人应站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安全距离,保证安全操作。

  

7、高处、复杂结构模板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面,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

8、拆除的模板上下运送传递一定要上下呼应,模板应堆码整齐并捆牢方可吊装,防止空中散落坠地伤人。

9、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木工施工地段,应采取防火措施。

10、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坠落倒塌伤人。

第6章支撑体系安全技术措施

6.1原材料注意事项

⑴所有模板支撑体系材料进场前,按照《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和《钢管脚手架扣件》标准规定的指标和检验方法对钢管、扣件、及紧固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现场。

⑵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有质量检测报告,焊接钢管其材性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的相应规定。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钢管的外径、壁厚、端面等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⑶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管锈蚀深度不得超出规范规定。

锈蚀检查每年两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出规范的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②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规范规定。

⑷扣件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和产品的质量合格证。

扣件应采用GB978-67《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的规定,机械性能不低于KT33-8的可锻铸铁制造。

扣件的附件采用的材料应符合GB700-88《碳素结构钢》中Q235钢的规定;螺纹均应符合GB196-81《普通螺纹》的规定,垫圈应符合GB96-76《垫圈》的规定。

②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表6.1构配件的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

1

钢管尺寸(mm)

外径

-0.5

游标卡尺

2

壁厚

-0.5

3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1.70

赛尺、拐角尺

4

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

≤0.50

游标卡尺

5

钢管弯曲

各种杆件钢管端部弯曲

l≤1.5m

≤5

钢板尺

6

7

立杆钢管弯曲

3m

4m

≤12

≤20

8

9

10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

l≤6.5m

≤30

6.2施工注意事项

⑴严格按照方案设置纵、横向及水平向剪力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剪力撑与扣件支架连接要牢固。

⑵扣件式满堂红脚手架安装过程中注意连接,扣件应盖扣牢固,防止发生架子坍塌伤人事件。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垂直允许偏差为为5‰。

水平杆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250,且全架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50mm。

⑶扣件式满堂红脚手架钢管间要连接牢固,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⑷顶板钢筋、模板的安装在边墙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

首先自底板混凝土面上架立临时竖向支撑钢管,在竖向支撑钢管顶部连接纵向钢管,目的在于顶托顶部钢筋,保证钢筋的水平安装。

待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拱顶模板,安装时由顶托顶紧模板,逐步替换竖向支撑钢管,完成体系转化。

⑸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例项目

①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②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③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④安全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⑤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6.3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注意事项

当边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模板支撑体系拆除,顶部模板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

拆除注意事项如下。

⑴模板及脚手架拆除程序应遵守自上而下,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