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143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

 

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节能评估报告书

目录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3

1.1项目基本情况3

1.2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3

第二章耗能标准与节能规范6

2.1项目编制依据6

2.2用能标准6

2.3节能设计与分析的主要原则6

第三章能源状况分析8

3.1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8

3.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性8

第四章能耗指标分析10

4.1能耗分布10

4.2耗电量分析10

第五章节省油料预测11

5.1道路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标准11

5.2油耗计算12

第六章项目节能措施15

6.1采用节能设备和材料15

6.2节能措施15

6.3施工节能18

6.4节能管理19

6.5节水19

第七章结论20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

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性质:

新建配套设施

(四)企业性质:

国有独资企业

(五)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

1.2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通过对本项目的设计,本项目将新建道路总长度37.58km,道路总面积145.92万平方米。

表1-1项目规划道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横断面类型

道路名称

红线

道路长度

车行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

非机动车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

DM-C

创新大街

55.0

833.6

24.0

10.0

10.0

11.0

DM-C

开拓大街

55.0

1696.3

24.0

10.0

10.0

11.0

DM-A

伊克召大街

55.0

1769.1

24.0

10.0

14.0

7.0

DM-D

高新二路

50.0

4630.7

32.0

8.0

0.0

10.0

DM-E

园一西路

36.0

1414.3

20.0

8.0

0.0

8.0

DM-E

园二西路

36.0

1589.9

20.0

8.0

0.0

8.0

DM-E

园四西路

36.0

1781.9

20.0

8.0

0.0

8.0

DM-E

科技南路

36.0

1177.7

20.0

8.0

0.0

8.0

DM-E

创业北路

36.0

1212.6

20.0

8.0

0.0

8.0

DM-E

园七西路

36.0

1603.4

20.0

8.0

0.0

8.0

DM-E

高新一路

36.0

5385.1

20.0

8.0

0.0

8.0

DM-E

高新三路

36.0

3595.4

20.0

8.0

0.0

8.0

DM-E

创业东街

36.0

874.6

20.0

8.0

0.0

8.0

DM-E

科技东路

36.0

874.6

20.0

8.0

0.0

8.0

DM-F

园三西路

24.0

1752.2

14.0

6.0

0.0

4.0

DM-F

团结北路

24.0

1259.2

14.0

6.0

0.0

4.0

DM-F

园五西路

24.0

1132.8

14.0

6.0

0.0

4.0

DM-F

团结南路

24.0

444.7

14.0

6.0

0.0

4.0

DM-F

园六西路

24.0

1533.0

14.0

6.0

0.0

4.0

DM-F

进取北路

24.0

2315.7

14.0

6.0

0.0

4.0

DM-F

进取南路

24.0

703.3

14.0

6.0

0.0

4.0

(二)建设规模:

1、道路工程

1、路灯工程

道路:

沿道路两侧设置,每隔30米交错布置路灯一组,道路全长38570米,共需设路灯2450杆。

共计2510杆。

3、交通工程

包括道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信号灯700组,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沿道路设置。

4、绿化工程

沿道路两侧设置行道树,每隔6米设一棵,共需行道树12500棵。

5、管网工程

污水管网布置

第一分区:

沿高新一路布置主干管。

沿园一西路、园二西路、开拓大街、园三西路布置次干管,向西汇入高新一路主干管。

有1根DN300污水管道由东向西穿过机场快线,汇入科技东路污水管道,结合机场快线的建设,敷设1根d600预埋套管。

其余道路布置支管重力流向次干管。

污水经主干管收集至1#污水泵站。

经由泵站提升至高新一路重力流管道。

本区重力流污水管道管径为DN300~DN600。

压力污水管道管径为DN500。

第二分区:

沿高新一路、滨河路布置两条主干管。

沿高新二路布置次干管,向南汇入滨河路主干管。

其余道路布置支管重力流向次干管。

污水经主干管收集至2#污水泵站。

经由泵站提升至滨河路与创业东路交口重力流管道。

本区重力流污水管道管径为DN300~DN400。

压力污水管道管径为DN300。

第三分区:

沿高新一路、园六西路、创业东路、创新西路布置第一条主干管。

沿产业西路布置第二条主干管。

沿育成三路、高新大道布置第三条主干管。

沿滨河路、高新五路、创新南路布置第四条主干管。

有1根DN800污水管道由西向东穿过机场快线,汇入本分区二期污水管道,结合机场快线的建设,敷设1根d1200预埋套管。

沿其它路布置次干管及支管分别汇入上述主干管中,污水最终向南汇入3#污水泵站。

经由泵站提升至高新八路与创新南路交口重力流管道。

本区重力流污水管道管径为DN300~DN1000。

压力污水管道管径为DN900。

区内红线宽为50m及以上道路按双排布置管道。

每隔30m~40m布置污水检查井。

在路段上布置DN300预埋支管为地块排水。

雨水管网布置

第一分区:

沿高新一路、园三西路布置两条主干管。

沿园一西路、园二西路、开拓大街、园四西路、创新大街布置次干管,向西汇入高新一路主干管。

有1根DN500雨水管道由东向西穿过机场快线,汇入科技东路雨水管道,结合机场快线的建设,敷设1根d1000预埋套管。

其余道路布置支管重力流向次干管。

雨水经主干管收集至高新一路与园二西路交口的雨水出水口排出。

本区重力流雨水管道管径为DN400~DN1800。

第二分区:

沿高新三路、团结北路、伊克昭大街、高新一路布置一条主干管。

沿其它道路布置次干管及支管,向西汇入主干管。

雨水经主干管收集至高新一路与滨河路交口的雨水出水口排出。

本区重力流雨水管道管径为DN400~DN1350。

第三分区:

沿科技东路、高新三路、园七西路、高新二路布置一条主干管。

沿其它道路布置次干管及支管,向东南汇入主干管。

雨水经主干管收集至高新二路与滨河路交口的雨水出水口排出。

本区重力流雨水管道管径为DN400~DN1650。

区内红线宽为50m及以上道路按双排布置管道。

每隔40m~50m布置雨水检查井。

在路段上布置DN400预埋支管为地块排水。

电缆敷设方式

在城市电网建设中,为了减少被称为“视觉污染”的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城市景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电力线路选择地下电缆方式的比重越来越高。

电缆的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初期投资等因素,视不同情况主要有直埋、沟槽、排管等敷设方式。

1.直埋敷设适用于市区人行道、公园绿地及公共建筑间的边缘地带,直埋敷设一般较易实施,是经济简便的敷设方式,但检修、维护不方便,并且同路径直埋敷设电缆数量一般不超过6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路径上所能敷设电缆的数量。

2.电缆沟敷设适用于变(配)电站内、工厂厂区等无机动负载的通道,每处电缆沟敷设电缆根数一般较多。

电缆沟敷设投资较高,大量实践证明,运行年久后,常出现沟盖板断裂、破损不全,地面污水渗入沟内严重腐蚀电缆,引起电缆绝缘变坏等问题。

3.排管敷设适用于电缆根数较多,且有机动车等重载和不宜重复开挖的地段,每组排管敷设电缆根数一般为6~18根,最多不宜超过21根,排列方式不超过三层,在变电站出口困难时每组排管可以考虑最多24孔。

电缆排管敷设一般比电缆沟投资省,而且可以避免电缆线路相互影响,在提高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点,检修维护方便。

根据上面比较可看出电缆排管敷设具有管路路径适应性好、施工工期短、作业面小、检修、维护方便的优点,因此,建议在本工程电缆管网建设中采用电缆排管敷设方式。

天然气输配系统

因本可研范围——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一期为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的一部分,其基础设计数据是根据整个核心区统一提供的,因此其天然气的需求量及天然气输配系统也是按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统一考虑的。

根据《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发展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结合本片区特点,确定本片区内天然气输配管网为中压A级管网,中压管道的设计压力为0.4MPa。

本可研主要为市政道路下的中压供气管道,在用气点附近设楼栋调压箱或调压柜,经调压后供居民及商业用户用气。

因此,本可研天然气输配系统由中压输配管网和中低压调压设施组成。

中压输配管网

1、管道布置原则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选择确定中压管道的走向布局,做到近、远期结合,既考虑街道现状,又要满足规划实施要求;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中压主干管道基本成环布置。

环网布置的大小,需既能充分保证配气的可靠性、互补性,又利于实现区域切断,以方便转换和检修操作;配气干管在保证相关规范要求的控制最小净距前提下,尽可能靠近用户,以减少支管长度,节省工程投资;在满足供气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穿越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

横穿道路的燃气管道应加套管,过路套管在道路施工时同步敷设。

本可研文件要求燃气管道不与热力管道、强电电缆相邻敷设。

天然气管道与其它市政管道相邻时,应严格执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中压管网敷设方式为埋地,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车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得小于0.9米,且须在冰冻线以下;非车行道下不得小于0.6米。

管道敷设遇其它地下构筑物应严格遵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因此确定本项目燃气管道的覆土深度约在1.7米左右。

通信管道路由

通信管道网是以各种有线网的建设为主规划出来的。

管道的路由选定,以尽量贴近用户为原则。

同时又能满足传输及数据组网的要求。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各种线路的建设已逐步实行地下化、隐蔽化。

也就是说各种通信设施接入用户均需进入地下管道。

以市话局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出线及以主干电缆为主的建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

因此,本规划结合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在规划新建设通信局点的基础上,综合各种通信有线网的需求选取管道路由。

选取管道路由考虑以下内容:

出局管道路由;中继光缆网、用户光缆网、有线电视网、主干电缆网、配线电缆网、数据用户接入网以及一些其他监控网等.

联通、有线电视、广电、宽带网等信息传输线路敷设时要求均采用同一管道路由。

具体的通信管道路由,应在市政道路建设,考虑综合管线布局时一并设计。

且选择在通信业务需求多的一侧布设,并与其他管线或建筑物保持一定的隔距。

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一般为:

在人行道下0.7~1.0米;在车行道下1.0~1.3米。

管道敷设的坡度为:

3‰~4‰。

管道路由应尽量选择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下,以便光缆的敷设。

本规划通信管道路由详见通信局所和管道分布图。

(三)投资规模:

总投资129734.36万元

资金来源:

本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自筹和银行贷款组成。

(四)建设期:

2年

第二章耗能标准与节能规范

2.1项目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77号);

(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三)《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五)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06)》发改环资[2007]21号;

(七)《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八)《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2.2用能标准

建设项目用能标准需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用能总量与种类应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达到国内耗能先进水平,所选用的设备和产品应符合国家和我省规定的标准,严格禁止使用国内已淘汰的设备与产品。

2.3节能设计与分析的主要原则

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是国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战略决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之一。

国家规划能源消耗在“十一五”期间总体下降20%,每年目标是平均下降4%。

我国当前的国情是:

人均资源占有比世界平均人均占有低,资源综合利用只占30%;2004年GDP占世界4.3%,但用钢和用煤各占1/3和1/4,能耗很高。

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到2010年节能降耗20%意义重大。

道路工程投资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的特点,尤其要贯彻项目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按照相关建设规范和标准,控制建设标准和建筑指标,要把好资源节约、节能降耗这一环节。

在本项目道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当地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尤其是控制城市水土流失,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起到重要作用。

节电: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积极采用节能灯具,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对电力能源的消耗,在达到节电效果的同时满足道路的各项照明功能指标。

节水:

要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着重抓好设计环节执行节水标准和节水措施。

设计原则:

在符合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道路线路布置等方面尽量按照节能要求设计。

按照实用、经济的原则设计,并做好全过程的技术服务。

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气候特点、经济现状及发展需求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到节约能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本项目能在各方面得以优化。

第三章能源状况分析

3.1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

本项目所在地区目前市政工程用能主要以电力为主。

电力供应基本上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但在冬季和夏季用能高峰期,电力负荷较大,本地区和全国同样存在冬季和夏季用能高峰期的能源短缺问题。

本项目位于XX市,地势有一定起伏,项目周边区域供水、供电、雨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能满足建设需要。

3.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性

(一)能源消耗种类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对综合能耗计算的能源种类和计算范围规定,综合能耗计算的能源种类和计算范围规定,综合能耗计算的能源指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二次能源,主要包括焦碳、焦炉煤气、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热力、电力等。

本建设项目直接耗能主要是电力消耗,间接耗能主要是通过车辆的汽油消耗。

耗能工质(如水、氧气等),不论是外购还是自产自用,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二)直接能源消耗数量的合理性

序号

能源种类

实物量

折标准煤系数

折合标煤数量(标煤/吨)

数量

计量单位

1

电(当量)

1035kwh

Kwh/a

0.1229Kgce/kwh

1202.72

合计

1202.72

本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合理,且项目本身能源消耗量不大,项目所在地区电力能源充沛,能满足本项目负荷。

第四章能耗指标分析

4.1能耗分布

本次建设项目是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项目主要直接能耗为路灯用电消耗,本项目灯具内光源采用高压纳灯,光源功率为400w。

4.2耗电量分析

本项目路灯照明时间按照春、秋、夏三季每日照明时间11个小时,1,冬季每日照明时间13个小时进行计算,本项目共2450盏路灯,每盏路灯功率为250w,全年路灯运行时间为4140小时,则全年总耗电量约为1035kWh,折标准煤1272吨标准煤。

本项目的路灯电力消耗统计

类型

数量(盏)

路灯功率(w)

年运行时间(小时)

年总耗电量(kwh)

照明

2540

250

4140

1035kWh

本项目总耗电量统计

序号

能源种类

实物量

折标准煤系数

折标煤(t)

数量

计量单位

1

电(当量)

1035

Kwh/a

0.1229Kgce/kwh

1202.72

合计

1202.72

第五章节省油料预测

5.1道路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标准

路段服务水平采用饱和度来评价,其中通行能力计算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推荐的方法。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Na=No·γ·η·θ·α·C

式中:

Na——单向设计通行能力;

No——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γ——自行车修正系数;

η——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θ——车道数修正系数;

α——道路分类系数;

C——交叉口影响系数。

规范建议的以上参数的取值如下所示。

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No

设计速度(km/h)

70

50

40

30

20

可能通行能力(pcu/h)

1730

1690

1640

1550

1380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η(本项目η取值为1)

宽度(m)

2.5

3

3.5

4

4.5

5

5.5

6

η

0.50

0.75

1

1.11

1.2

1.26

1.29

1.30

道路分类修正系数α

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α

0.75

0.80

0.85

0.90

车道数修正系数θ

车道数

1

2

3

4

θ

1.00

1.87

2.60

3.20

自行车修正系数γ

道路段面情况

机非

两块板

机非混行

γ

1

0.8

0.7

交叉口影响系数C。

式中:

S——交叉口间距(m);

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视路段起点交叉口控制方式而定,信号交叉口即为绿信比。

如果上式计算的C大于1,则取其值为1。

5.2油耗计算

项目建成后的油耗节约效益的计算采用“有无比较法”,无此项目时的汽车燃油与建设此项目后新老路汽油燃料消耗之差即为油耗节约量。

新建项目的燃油节约主要包括:

(1)新建道路晋级节约;

(2)新建道路缩短里程节约;(3)原有道路减少拥挤节约。

(1)道路晋级所产生的油耗节约

指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得车辆单位的燃料消耗减少而节约的燃油量。

计算方法为:

r1=(CN-C00)·LN·QN·365

式中:

r1——道路晋级的燃油节约量(升);

CN——新建项目后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公里·车);

C00——无本项目时,老路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公里·车);

QN——新建项目上的年均日交通量(辆/日);

LN——新建项目的里程(公里)。

(2)缩短里程而产生的油耗节约

新的道路建设项目缩短了里程,从而直接节约了在运行车辆的燃油消耗。

其计算方法为:

r2=(L0-LN)·QN·C00·365

式中:

r2——缩短里程而获得的燃油节约量(升);

L0——老路的里程(公里);

LN——新建项目的全程(公里);

QN——新建项目的年均日交通量(辆/日);

C00——无本项目时,老路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公里·车)。

(3)原有道路减少拥挤而产生的油耗节约

老路减少拥挤所产生的油耗节约:

无此项目时,原有相关道路的交通量不断增加,平均行车技术速度相应降低,停车次数增加。

有此项目后,使原有相关道路部分交通量发生转移从而减少了拥挤,原应提高的单位燃油量不再提高,从而形成了节约。

其计算方法为:

B2=(C00-C01)·L0·Q0·365

式中:

B2──减少拥挤所产生的燃油节约(升);

C01──新建项目后,老路上的燃料消耗(升/公里·车);

C00──未建本项目,老路上的燃料消耗(升/公里·车);

L0──老路的里程(公里);

Q0──新建项目后,老路上的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通过计算,本项目预测平均每年可节约燃油227.58万升(1650吨)。

每Kg燃油平均低位发热量为41868千焦,与标准煤的换算系数为1.4286,故本项目预测平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57.2吨,节能效益可观。

第六章项目节能措施

节能措施

1.节能措施提出的背景

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是国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战略决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之一。

国家规划能源消耗在“十一五”期间总体下降20%,每年目标是平均下降4%。

我国当前的国情是:

人均资源占有比世界平均人均占有低,资源综合利用只占30%;2004年GDP占世界4.3%,但用钢和用煤各占1/3和1/4,能耗很高。

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到2010年节能降耗20%意义重大。

道路工程投资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的特点,尤其要贯彻项目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按照相关建设规范和标准,控制建设标准和建筑指标,要把好资源节约、节能降耗这一环节。

在本项目道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当地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尤其是控制城市水土流失,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起到重要作用。

2.道路系统节能

2.1道路运输节能的必要性

道路交通运输中,机动车所消耗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这两种燃料是从非再生资源(指不能每年重复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并且随着人类的使用,会逐渐的减少。

)中提炼出来的,而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它的使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同时,在道路交通运输中汽油和柴油的使用,也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需要从各种角度研究道路运输节约能源的途径和措施,减少道路运输对稀缺使用资源的需求,保护我们的环境。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运行体制发生了重大转换,机动车持续增加,而燃油消耗的绝对值越来越高,因此,道路运输节约燃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大,道路运输节能的必要性迫在眉睫。

2.2道路运输节能的概念

道路运输节能是指在完成相同运输生产任务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能源消耗量减少,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道路建设期间的节能

道路建设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次性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虽然存在着对能源的直接消耗,但其比例相对较小,节约潜力不大。

(2)道路运营期间的节能

道路运营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种长期的连续的投入,主要体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