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524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文档格式.docx

3.2.1.2动词多义8

3.2.1.3数量词多义8

3.2.2兼类词造成的歧义9

3.2.2.1实词类兼类词9

3.2.2.2虚词类兼类词9

3.2.2.3虚实词混合类兼类词10

3.3语法歧义10

3.3.1谓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11

3.3.2定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12

3.3.3兼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13

结语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14

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类型

摘要:

歧义现象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普遍现象,造成歧义的原因有许多,多义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语中大部分的词语都是含有多个义项的多义词,并且由于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之间相互联系,在特定的语境中,当上下文的限制模糊,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同时都符合句法规则和语义逻辑,这就经常会造成一句话有多重意义,即产生歧义。

依据现代汉语语言系统层次性的特征,将现代汉语的歧义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

关键词:

语音歧义;

词汇歧义;

语法歧义

BrieflyTalkingAboutChineseAmbiguityTypesCasuedBypioysemes

Abstracts:

AmbiguityisakindofcommonphenomenoninChinese.Therearemanycausesofambiguity,polysemyisoneoftheimportanreasons.InChinese,mostofthewordsarecontainingmultiplemeaningofthepolysemousword.Andbecausemutualconnectionbetweenseveralofpolysemouswordmeanings,inthespecificcontext,asthelimitsofthecontext,polysemyofmultiplemeaningsarealsoconformtotheruleofsyntaxandsemanticlogic,thisisoftencausedbyawordhavemorethanonemeaning,theambiguity.ThisarticlewillcausethepolysemouswordbeingdiviedintothreemajorcategriesofChineseambiguity,respectivelyarephoneticambiguity,lexicalambiguityandgrammaticalambiguity.Researchfromthethreeaspects,canamoredetailedcomphrehensiveclassifiestheambiguityofpolysemy.

Keywords:

phoneticambiguity;

lexicalambiguity;

grammatical

1引言

研究汉语歧义的论著有很多,语言界最早研究汉语歧义的是赵元任先生的《汉语的歧义问题》,首次提出了汉语歧义问题,并探讨了歧义的界定、成因、分类等问题。

在国内,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已注意到汉语歧义现象,认为歧义是一种表达上的毛病。

徐仲华先生的《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著作中举例具体分析了汉语歧义现象。

柳广民先生的《歧义类型研究》中将歧义产生的原因定名为歧义源。

学者们越来越重视汉语歧义问题,从歧义现象、类型、影响及产生的原因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对歧义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研究多义词造成的歧义问题方面,也有不少的著作,大都是从词汇方面研究,并没有对其类型进行类别划分,这只能作为一般常识,不利于语言学系统的完善。

在借鉴、总结前辈们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探索,将造成歧义的多义词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

2歧义的界定

歧义的定义有多种释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歧义的释义是“(语言文字)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赵元任将词、词组和句子的多义都成为歧义。

路平认为歧义只存在于句子层面,而王本华认为只有语境句的多义才称歧义。

詹人凤先生认为,歧义现象指同一语言形式有两种或更多的意义内容的现象。

吕叔湘先生认为,歧义的产生,或许是由于同一片段可以分析成几种结构,或是由于这个片段之中有一个多义成分。

前者是从句法、层次和结构关系来论述歧义,后者所说的“多义成分”指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多义词造成的,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3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位的词,叫多义词。

(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多义词的解释是“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的词。

多义词的意义之间往往有共同点或某些联系。

”赵元任将词、词组和句子的多义都称为歧义。

在宫维俊的《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里,把“词”的“多义”一律作为“歧义”研究。

多义词造成的句子歧义不是病句,而是导致一个句子有多个意义。

多义词的一个义项一般只适用于一个语境,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同时可适用于一个语境中,且不受前后词语的限制,这就产生了歧义。

从多义词的音节个数上,或多义词的词性不稳定而使句子出现多种理解意义,或多义词的几个不同义项在句子中充当同样的句法成分,且不会引起语义和语法矛盾而造成句子有多种解释,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划分,这些都是多义词造成的句子歧义。

3.1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是从词的音节数量的多少来划分的,本文将多义词根据音节的多少分为三类,分别是单音多义词类、双音多义词类和多音多义词类。

3.1.1单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例1.这本书黄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单音多义词“黄”的义项共有七个(黄1:

①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②指黄金③指蛋黄④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⑤指黄河⑥姓黄黄2:

⑦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单音多义词“黄”共有七个义项,在这个例子中,“黄”可以采用第一个义项和第七个义项,并且没有引起句子在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

第一个义项释义为颜色发黄时,此例意思是“这本书因为时间久或潮湿导致的纸面泛黄”;

第七个义项指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时,句义又可译为“由于印刷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图书出版不成”。

所以造成此例产生歧义。

例2.张三借李四一本书。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单音多义词“借”共有五个义项(借1:

①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②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2:

③假托④凭借;

利用⑤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字的第一个义项和第二个义项都能带入该例子中,且不会造成句子出现语病,既可以指借入,又可以指借出,两种恰好相反的意义,因此产生了歧义。

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张三借给李四一本书”,也可以理解为“李四借给张三一本书”。

例3.王二租我一间房。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单音多义词“租”共有五个义项(租:

①租用②出租③出租所收取的金钱或实物④旧指天赋⑤姓)“租”字的第一个义项和第二个义项都能满足该例子,逻辑和语法上也没有错误。

采用第一个义项“租用”时,句义表达为“我租给王二一间房”;

采用第二个义项“出租”时,句义可理解为“王二租给我一间房”。

两种理解完全相反,因此产生了歧义。

3.1.2双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例1.下回再来找你算账。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双音多义词“算账”的释义有两种(算账1:

计算账目算账2:

吃亏或失败后与人争执较量)在这个例子中,双音多义词“算账”的两种意义都能适用于该句,既可以指金钱上的计算账目,也可以是吃亏或失败后与人争执较量。

所以这句话的一种意思是“下回再来找你核算账目”,另一种意思是“下回再来跟你较量”,出现歧义。

例2.我发现他脸色不好。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双音多义词“脸色”的解释有三种(①脸的颜色②脸上表现出来的健康状况:

气色③脸上的表情)此例中,“脸色”的两个义项“脸上表现出来的身体状况”和“脸上的表情”都能适用于该句,也没有造成语法和语义矛盾,导致该句产生了歧义。

所以既可以理解为“我发现他的身体状况欠佳”也可理解为“我发现他心情不好”。

3.1.3多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例1.这老古董该修理一下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多音多义词“老古董”有两个义项(老古董1:

陈旧过时的东西老古董2:

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在这个例子中,多音多义词“老古董”的两种释义都可以带入该例中,采用第一种释义时指陈旧过时的东西,如这件老古董太久了该拿去修一修翻新一下;

第二种也可以指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如这个人真是个老古董该教训一顿,所以这句话有歧义。

例2.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多音多义词“难兄难弟”有两个义项(读扬声难1:

讥讽两个人同样坏读去声难2:

彼此曾共患难的人;

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此例在书面语中常出现,由于“难”字的读音不明,导致褒贬不定。

为二声时,句义可理解为“这俩兄弟一样的坏”,含贬义;

为四声时,句义又可理解为“他们俩共患难过”或“他们俩都处于困境中”,含有褒义色彩。

3.2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从多义词的词性方面划分的,词性不同义项就不同。

由于句中使用了多义词,并且多义词的两个或以上的义项都够符合该句的要求,从而造成多种理解,它是由词汇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歧义,从词性是否变动可分为两大类,下面我将这两类进行具体划分和阐述。

3.2.1同词性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同词性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同词性的多义词大致可分为名词性多义词、动词性多义词和数量词,这三种词类在句子中易造成歧义。

3.2.1.1名词多义

例1.山里面有好多杜鹃。

(杜鹃花/杜鹃鸟)

例2.这真是好球。

(质量优良耐用/精彩的进球)

以上两个例子是名词类多义词歧义,由于多义词的两个义项在句中与前后关系搭配和句义理解上都符合逻辑常理,不会引起语义矛盾,无法确定使用的是哪一个义项,意义不明确,因而可做多种理解,造成句子产生歧义。

例1的“杜鹃”有“杜鹃花”和“杜鹃鸟”两种含义,句义可以理解为“山里面有好多杜鹃花”,也可以理解为“山里面有好多杜鹃鸟”。

例2的“好球”有“质量优良耐用”和“精彩的进球”两种含义,所以句子可以指“这个球质量真好”,也可以指“这场球赛打得真好”。

3.2.1.2动词多义

例1.他倒了一杯水。

(泼掉/斟上)

例2.她上课去了。

(听课/授课)

以上两个例子为动词类多义词歧义,由于多义词“倒”的两个义项和“上课”的两个义项在句中与前后关系搭配和句义理解上都符合逻辑常理,且不会引起语义矛盾,无法确定使用的是哪一个义项,意义不明确,因而可做多种理解,造成句子产生歧义。

例1中由于“倒”字是含有双向性的动词多义词,既可以理解为倒入,句义为“他斟上了一杯水”;

也可以理解为倒出,意思又转变为“他倒掉了一杯水”,句子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意义,导致歧义。

例2中由于主语“她”字概念模糊,又无具体的语境,仅从孤立的句子来看,学生和老师都能够作为“上课”的施动者,无法明确判断,所以“上课”的意思可以指听课,句义为“她去听老师讲课了”;

也可以指授课,意思是“她去给学生上课了”。

3.2.1.3数量词多义

例1.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这一边/每一边)

例2.船已起航,二日即到。

(两天/二号)

以上两个例子是数量词类多义词歧义。

“数”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量的特征,它既可以概括单数和复数的语法意义。

若两种意义在句中都能与前后关系搭配,且不会引起语义矛盾,意义不明确,因而可做多种理解,造成句子产生歧义。

这种数量词多义造成歧义的例子很多,在上面两个例子中,由于数量词“一边”可以表示单数的“只有一边”(左边或右边),也可以是指双数“两边”,两个义项在句中与前后关系搭配和句义理解上都符合逻辑常理,不会引起语义矛盾,无法确定使用的是哪一个义项,所以句义可理解为“校门口,左边(或右边)站着一个学生”,也可理解成“校门口,每一边都各站着一个学生”;

“二日”一般在书面语中会引起歧义,当理解为日期时是“二号”,理解为时间段时就是“两天”,导致了该句有两种理解意义“船已起航,两天就到达”或“船已起航,二号到达”。

3.2.2兼类词造成的歧义

汉语中词语的词性不是单纯的一种,一个词兼有不同的词性,词性的变化导致其在语义上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

词的兼类造成词义不确定,在汉语歧义中是很常见的,同时也是造成歧义现象的潜在因素。

分为实词类、虚词类及虚实词混合类。

3.2.2.1实词类兼类词

例1.大门没有锁。

(锁1:

名词/锁2:

动词)

例2.饭不热了。

(热1:

动词/热2:

形容词)

以上两个例子是实词类兼类词歧义。

由于多义词“锁”和“热”的词性不稳定,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锁”可作名词时是一种工具,意思是“门锁”,句义为“大门上没有挂着锁”;

作为动词时表示一种存在的状态,意思是“上锁,锁住”,句义为“大门没上锁”,所以该句意思既可以理解为“大门上没有挂着锁”,也可以理解为“大门没有上锁”,句子有歧义。

“热”的词性为动词性时,意思是“加热”,句义为“不给饭加热了”;

“热”作为形容词时,意思是“热的”,句义为“饭凉了”,由于“热”字的词性不稳定,导致句子有歧义。

3.2.2.2虚词类兼类词

例1.他听了这话,可不高兴了。

(可1:

转折连词/可2:

语气词)

例2.请你跟经理谈谈吧。

(跟1:

介词/跟2:

连词)

上述两个例子是虚词类兼类词歧义。

“可”作转折连词用时,句子表达的意思为“他听了这话很不高兴”;

作语气词时,句子的意思又变为“他听了这话非常的高兴”。

“跟”为介词,表示某人有求于人,句义理解为“请你去找经理谈谈吧”,含有祈使的语气;

“跟”为连词时,表示陈述,句义理解为“请你跟经理两个人讲话”。

由于虚词“和”与“跟”的词性不稳定,导致这两个例子出现歧义。

3.2.2.3虚实词混合类兼类词

例1.这篇稿子你给我看看。

(给1:

动词/给2:

介词)

例2.在火车上写字。

(在1:

:

动词/在2:

以上两个例子是虚实词混合类兼类词歧义。

“给”字有两种词性,作为动词有“拿给、递给”之意,“给我看看”是要求你让我看看,句子表达的意思为“你把这个东西给我让我看看”,含有祈使的意味;

“给”也可作为介词,那就是我请你看,不是你让我看了,句子的意思又变为“我叫你看看这东西”,有种命令的语气。

“在”为动词,表示人或事物所处的位置,“火车上”指人和事件发生所处的位置,义为“坐在火车上写字”;

“在”为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义为“把字写在火车(车厢)上”,人不一定在火车上。

3.3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指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在句中所处的句法位置相同,在句中做同样的句法成分,又都能够符合该句子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而造成的歧义现象。

同一种语法关系,包含的意思也是种种不一的。

王远新先生说过,“词语之间的组织方式相同甚至词语也完全相同,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却可能不同。

人类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有限的,而要表达的内容却是无限的,这就导致了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之间的非对称性”。

同一形式对应不同内容,就是语法歧义。

说话人通过把需要的语言按照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编排起来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把接收的语言形式“还原”为语义内容接受信息,也就是编码、发出、传递、接收和解码的过程,这几个阶段都是瞬间完成的事情。

当时间、地点和条件都相同,即同一语言环境中时会使得多义词呈现单义性,语言中多义词的词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确定其义项,不会引起歧义。

但由于话语中词语之间的相互制约显得笼统模糊,即便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不能消除语义模糊的现象。

李军在其《语用修辞探索》中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不仅是利用代码及其规约性的意义,还要大量运用非规约性的语境手段和信息”,也就是交际双方的心理、社会经验、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等因素。

听说双方对多义词的义项筛选的结果不同,出现两种预设产生两种不同的语义。

预设是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

同一种语法关系,同一种形式,同样的词语,包含的意思也是种种不一的,从而造成多义和歧义现象。

多义词在句中一般经常处于三个位置会容易造成歧义现象,分别是:

谓语位置、定语位置、兼语位置。

3.3.1谓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谓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是指多义词处于句子的谓语位置,同时多义词的多个义项都适合出现在该句子的谓语位置,充当同样的句法成分,且都不会引起语法和语义上的矛盾,从而造成句子出现歧义。

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所带来的句法环境不同而引起的。

多个义项的动作同时发生,但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生活背景、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框架,思维角度不同,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例1.他已经走了一个小时。

“走”出现在这句话的谓语位置,“走”的三个义项“行走”(走1)“离开”(走2)和“死亡”(走3)的意义都符合该句的谓语位置,作同样的句法成分,且都满足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要求,都是有效的句子,由于“走”的三个义项在时间上同时出现,但空间不同,三个义项同时出现在三个空间里,导致这个句子与三个句法环境关联,所以造成了句子有三种均成立的语意理解。

从词的指称条件看,“人”既可以受“走1”的指称条件[+行走]限制,又可以受义项“走2”的指称条件[+离开]的限制,还可以受义项“走3”的指称条件[+死亡]限制,因此,“走”这个词就同三种句法环境相关联,即“有关行走的句法环境”、“有关离开的句法环境”和“有关死亡的句法环境”。

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是语境中的重要因素,当说话人与听话人处于不同的语境中,受不同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就选择了不同的理解方式,导致交际失败。

例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出现在例中的谓语位置,“想”有两个义项“开动脑筋;

思索”(想1)和“希望;

打算”(想2),两个意义都能满足该例的定语位置,在句中作同样的句法成分,且都符合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要求,都是有效的句子,造成这个句子有两种解释。

从词的指称条件看,“起来”既可以受“想1”的指称条件[+思索]限制,又可以受义项“想2”的指称条件[+打算]的限制,因此,“想”这个词就同两种句法环境相关联。

说话人发出编码的同时,听话人立刻接收并解码,但双方的的心里预设不同,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语法环境:

“想起床”和“回忆起某件事来”。

当说话人和听话人预设的内容分属于这两个不同的语法环境时,就产生了歧义。

3.3.2定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同时符合句子的定语位置,在句中作同样的句法成分,且都不引起语法和语义上的矛盾,导致句子有多种都成立的意义。

多个义项营造了多种不同的语义环境,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心理习惯不同,预设的语境不同,就造成两种理解方式。

例1.大红皮箱子拿来了。

“大红”出现在这句话的定语位置,用来修饰皮箱子,“大红”有两个义项“又大又红”(大红1)和“大红色”(大红2),两个意义都符合该句的定语位置,在句中作同样的句法成分,且都符合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要求,都是有效的句子,造成这个句子有两种解释。

从词的指称条件看,“皮箱子”既可以受“大红1”的指称条件[+又大又红]限制,又可以受义项“大红2”的指称条件[+大红色]的限制,因此,“大红”这个词就同两种句法环境相关联。

由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受不同的认知框架和心里预设的影响,一方预设的是表示颜色的“大红色”,另一方瞬间要在两个义项中做出选择,若预设倾向于表示体积和颜色的“又大又红”之意时,就会造成传递误差,导致双方两种不同的理解意义。

由于预设不同,听话人没能成功接收说话人希望传达的交际信息,造成两种不同的意义,所以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大红色的皮箱子拿来了”,也可以理解为“又大又红的皮箱子拿来了”。

例2.红花口袋。

“红花”出现在这句话的定语位置,用来修饰口袋,“红花”有三个义项“药材红花”(红花1)、“红颜色的花”(红花2)和“印有红颜色的花”(红花3),这三个意义都满足该句的定语位置,在句中作同样的句法成分,且都符合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要求,造成歧义。

从词的指称条件看,“口袋”既可以受“红花1”的指称条件[+红花药材]限制,又可以受义项“红花2”的指称条件[+红颜色的花]的限制,还可受“红花3”的指称条件[+印有红颜色的花]限制,因此,“红花”就同三种句法环境相关联。

句子有三种理解“装有红花(药材)的口袋”、“装有红颜色花的口袋”和“印有红颜色花的口袋”。

若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听话人就不能够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

3.3.3兼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若在句子的兼语位置上出现了多义词,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都符合兼语位置的语法和语义的需要,在句子中作同样的句法成分,导致句子出现两种以上均成立的理解意义,造成句子产生歧义。

例1.“足福”另足下生辉。

--足福鞋店广告

在这个例子中,多义词“足下”出现在这句话的兼语位置,“足下”的两个义项“您”(足下1)和“脚下”(足下2),两个意义都符合该句的兼语位置,作同样的句法成分,且都满足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要求,导致该句出现两种理解,造成歧义。

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思维角度不同,对句子有着不同的理解,或故意曲解句子的意思,以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因其多义的特点,使语言显得生动、风趣、表意深刻,有意使用多义词的两个义项,简洁地传递了该产品的性能、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足福”和“生辉”都能满足指称条件[+您],也都符合指称条件[+脚下],所以该句既可以理解为“让您生辉”,也能理解为“让您的脚下生辉”。

结语:

该文总结了多义词层面造成的汉语歧义的类型。

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类型,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多义词对造成汉语歧义的重要影响,诸如从语音方面了解单音多音词、双音多义词和多音多义词在音节数量上的不同,而造成歧义;

从词性的稳定与不稳定方面了解词性在语义和语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从语法方面进一步考察造成汉语歧义的多义词充当的句法成分规律。

从这三个方面,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分析研究多义词歧义的方方面面。

但这种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如:

1、对多义词的分类虽然较为全面,但没有就某一类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不够透彻;

2、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相互都有交叉重复的部分,显得内容有点繁杂,分类界限不够明确;

总结造成歧义的多义词在句中的语法成分方面不够全面。

可见对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的研究并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1]吕叔湘著《大家小集·

吕淑湘集》花城出版社2009.2

[2]詹人凤著《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3]邢福义汪国胜著《现代汉语》华东个师范大学2003.7

[4]王远新著《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7

[5]岑运强著《语言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6]朱德熙著《朱德熙文选》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