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7252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双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本形成。

金盏金融服务园区开发建设陆续启动,金融信息后台服务正在成为园区重要功能。

垡头功能区国有企业整体搬迁程序全面启动。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十一五”期间,朝阳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符合区域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公共软件服务业快速发展,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60.8亿元,是“十五”末的近两倍;

利润总额达到6.7亿元,是“十五”末的六倍。

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9年,现代服务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9.9亿元,同比增长42.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8亿元,同比增长1.8%。

两者之和占现代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9%。

“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5%,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第一大行业。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特色优势产业,产业规模占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近60%。

朝阳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电子城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收入394.7亿元,占电子城科技园的53.4%,占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

电子城聚集了众多电子信息领域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

园区内众多国内知名企业技术实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如京东方是率先掌握TFT-LCD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市场出货量居全球第8位;

握奇数据已在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设立了11个海外分支机构,其智能卡的销售额居全球第5位,亚太第1位。

(三)研发活动日益活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朝阳区现有4387家各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机构、18所普通高校、1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O多家中科院所、10余家转制国家级研究院。

形成了中科院“天地生”科学园、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北内制造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国际科技商务孵化中心等众多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逐步形成。

朝阳区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1.1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11.1亿元,占全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25%。

全区专利申请量由“十五”末的5066件增加到2O09年的9618件,增长了89.9%。

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06年的77.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O3.5亿元,增长33.1%,位居全市前列。

“十一五”期间,以企业为主体开发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

全区累计有98家企业共计269个项目被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73个项目获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

全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2家,北方微电子自主研发的“100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填补了我国在集成电路高端核心装备制造业的空白;

德信无线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可以提供WCDMA和CDMA2000终端产品的研发公司;

中电华大是国内最具实力的集IC设计、系统应用开发和工具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IC设计公司;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顺利完成了“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农业生物制造与食品精细加工技术及产品”、“精准农业智能变量作业装备研究开发”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朝阳区高技术制造业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2009年,朝阳区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7亿元,占GDP比重的3.7%,比2006年下降2.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7个百分点。

2009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16.7亿元,增长7.6%,占GDP比重为7.5%,比2005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海淀区2009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20.6亿元,比2006年翻了近一番,近年来占GDP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7%左右。

二、“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机遇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新时期,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基于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蓄势待发。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重点,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打破只有手机、电脑等才可以接入互联网的惯例,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

随着三网融合(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将使新一代信息技术面临着一个潜力无穷的产业发展机会。

(二)创新驱动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并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把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首要任务,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系列政策措施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朝阳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新四区”建设加快朝阳区转型

“十一五”期间,朝阳区紧抓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绿化隔离带建设、奥运会筹办,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依靠土地资源的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朝阳区面临着“新四区”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导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新四区”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智力型经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

(二)发展目标

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发展生物和新能源产业,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力争扭转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下滑局面,“十二五”末,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朝阳区经济的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不低于7%。

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品质。

在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累计有500个企业产品纳入北京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国家重点新产品60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

D)投入占全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2%。

强化引领作用,实现创新驱动。

巩固高技术制造业,提升高技术服务业,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引领作用。

到“十二五”末,在现代服务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0%;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5%。

四、战略重点

(一)产业布局

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一核、两基地、多发展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1.“一核”:

电子城科技园

瞄准研发、科技商务,重点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十二五”末,电子城科技园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0家以上,培育引进5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

电子城东区发挥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电子研发、商务等高科技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电子城西区主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讯、软件与网络服务、生物医药等产业的研发总部。

电子城北扩区实现科研开发、管理孵化及以中试为主的核心制造等三大功能。

将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商务创新区和科技商务活动集聚地,成为国际科技公司和现代服务业总部集聚区。

健翔园依托中科院所和科技商务资源优势,发展以原创技术孵化、科技商务为特色的高技术服务业,打造国际科技商务服务、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三大品牌。

2.“两基地”:

垡头电子商务及新能源产业基地、双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垡头电子商务及新能源产业基地。

以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总部商务区为契机,利用原京沈高速与环渤海城市快捷连通的优势,加快植入电子商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末,垡头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20亿元。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应用,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商品配送环节。

重点引进新能源企业或者交易平台,积极争取中国国际碳交易中心项目落地,打造未来我国及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碳交易中心。

强化研发孵化功能,建设研发大厦、孵化大楼、科研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积极引进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或北京市的一些重大相关产业项目。

双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提升紫竹药业、费森尤斯卡比医药等企业的医药研发功能,完善医药产业链中的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

依托朝阳路沿线管庄、三间房生物医药集群优势,整合医药产业资源,优化医药产业发展空间。

到“十二五”末,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引进2-4家医药企业,总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8亿元。

3.“多发展点”:

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点

在CBD功能区,大力引进研发总部、国际总部、行业协会总部,依托著名科技型跨国企业,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以及科技商务。

在奥运功能区,依托区域内蓝星石化、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太阳宫燃气热电等能源企业聚集优势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研发优势,建设国有能源企业总部聚集区;

依托数字北京大厦、IBM等产业基础促进数据服务业聚集,依托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科技馆等会展资源建设一批新技术、新应用体验展示中心。

在温榆河功能区,以金盏金融后台服务园为核心,依托安邦财产保险、德意志银行、北京融信国际金融中心等中外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

在定福庄功能区,结合国际传媒走廊建设,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资源和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高井传媒产业园等项目,打造信息内容产业聚集区。

(二)产业重点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链、三大产业群。

1.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链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软件四大产业链。

引进和培育3家产业带动力大的百亿元规模企业、30家高成长的十亿元规模企业,到“十二五”末,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

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

推进研发、网络测试设备、芯片、智能卡、集成电路及电子元件制造、运营支撑等环节的发展,广泛聚集自主研发、标准推进、终端、网络设备、仪表等方面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积极支持摩托罗拉、爱立信、安捷伦、中电华大等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做强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联盟。

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链。

依托普天首信等企业,重点突破三网融合、IPv6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及商用等关键环节。

围绕研发、服务器、数据中心、显示器等终端设备制造、行业解决方案,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打造从终端研制、设备制造、网络运营、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到信息服务的产业链。

物联网产业链。

推进物联网相关的研发、仪器仪表、软硬件产品、技术咨询、运维服务、系统集成等环节的发展,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依托京仪集团、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打造从感测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产业链。

软件产业链。

依托思科、安世亚太、建研科技等企业,研发以互联网通信、工业控制、数字家电、信息安全和移动计算平台、动漫、网络游戏为重点领域的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嵌入式软件开发、集成电子设备开发制造的嵌入式软件产业链。

依托国际知名IT外包企业,建设高端ITO服务外包基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

2.打造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群

生物产业群。

依托双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的研发、制造、销售、专业服务,做强生物产业联盟。

到“十二五”末,再吸引3-5家国内外医药龙头企业,力争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5亿元。

新能源产业群。

依托东方石化、神华国华等能源企业,重点发展有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新能源环保产品。

引进培育研发、产品制造、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服务等新能源企业,做强新能源产业联盟。

到“十二五”末,新能源产业总收入力争达到9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

依托北方微电子、七星华创等企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太阳能电池设备、工业炉设备、TFT-LCD制造设备。

依托ABB、施耐德等企业,重点发展电力和自动化技术设备的系统集成、研发和制造。

依托中国农机院、中航世新燃气轮机、北京路桥机械厂等企业,重点发展农业机械、燃气轮机成套设备、路桥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建筑机械等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到“十二五”末,高端装备制造业总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

五、发展任务

(一)重大项目建设工程

电子城北扩区。

以土地储备为契机,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全面提速北扩区的开发建设。

瞄准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项目,以及投资强度高、产出率高、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好企业、好项目,精细选商,优中选优。

2014年前,基本完成北扩一期的开发建设,同步完成七星华创、华锐风电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基本完成北扩区二期的规划报批工作。

到“十二五”末,北扩区二期的市政建设及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开始启动。

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商务创新区和科技商务活动集聚地。

2011年完成2号地入市工作,推动已入市地块的项目开工建设,1、3、4、5号地全部实现开工,开展定向招商宣传工作;

2013年完成区域内重点基础设施建设,60%的建设项目实现封顶;

2015年基本完成大望京科技商务区项目建设。

电子城西区。

五环内部分,加快推进E8-2恒基伟业、望京科技园三期、爱立信二期、摩托二期、双鹤药业二期等项目;

五环外部分,加快推进大唐电信、中材集团、望京研发创新基地、杰华生物、寰球工程公司研发设计基地等项目。

到“十二五”末,力争全部项目形成生产力,并初步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及生物产业的“三新”产业集群。

电子城东区。

2014年前完成国际电子总部及IT产业园建设,引进5-6家国际知名总部企业;

基本完成电子部第三研究所科研用房、京东方电子配套厂房、普天三网融合创新园、十二所6-4生产厂房等项目建设。

到“十二五”末,力争全部项目形成生产力。

垡头环渤海总部商务基地。

加快完成核心区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加快推进原朝阳港等重点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功能性项目引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区域主导产业。

推进国有企业资源整合,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和开发项目建设,逐步吸引环渤海经济圈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现代服务等企业总部聚集。

(二)自主创新提升工程

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末,全区企业参与制定或拥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100项,专利受理数量达到18000件,软件著作权授权量超过1000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依托世纪互联、大唐电信等企业,突破数据存储、RFID、传感器、无线接入、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依托天坛生物、双鹤药业等企业,重点突破疫苗规模化生产、生物制药通用技术、中药制剂、中药生物等关键技术。

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依托神华国华、中煤能源、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点突破电网智能化、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大型粉煤气化、煤转化等关键技术。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依托七星华创、中航世新燃气轮机等企业,重点突破集成电路纳米级制造工艺和成套先进工艺、燃气轮机成套、特高压直流换流、垃圾废物处理等关键技术;

依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冶集团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等科研院所,推进相关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重点领域聚集一批领军人才。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先进研发水平、掌握核心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产业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

“十二五”期间,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30个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

在重点领域支持一批企业融资上市。

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完善企业上市促进机制,支持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提高企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效率和水平。

(三)国际要素聚集工程

聚集国际研发。

吸引50家国内外大型企业、知名实验室在朝阳区设立研发机构。

引导企业和创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海外人才、科研条件和环境等研发资源在境外开展研发活动,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

聚集国际企业。

瞄准世界500强,积极开展对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的定向招商。

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区域本土企业开展国际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产业的外向度。

“十二五”期间,吸引20家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部或研发机构落户。

聚集国际品牌。

引进一批国外高端品牌,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鼓励本土企业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培育国际化品牌,扩大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聚集国际行业组织。

充分利用朝阳区国际化程度高、涉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与科技型国际组织的联系,积极吸引国际学术组织、行业组织落户朝阳区。

依托国际行业组织,搭建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聚集国际要素市场。

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易要素市场发展,搭建先进技术的国际化商务服务平台,推动国际技术与知识产权交易,提升区域技术服务的国际贸易功能。

(四)创新驱动发展工程

以高技术服务业支撑高技术制造业。

以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药制造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高技术制造业软件设计研发企业。

推进软件企业和制造企业联合,促进制造业实现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以嵌入式软件为核心,推进软硬件协同设计,优化微电子芯片与器件制造,提升集成电路制造水平。

以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

在研发服务行业,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端研发,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研发环境的研发基地,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共性技术研发与测试等平台。

在信息服务行业,瞄准互联网接入(ISP),互联网内容提供(ICP),网络应用、系统集成、软件、数字内容服务等领域,重点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资源服务业。

在电子商务行业,加快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创新企业及研发中心的聚集,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聚集中心。

促进电子商务平台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网上交易平台功能,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在金融服务行业,依托金盏金融服务区,加快发展金融后台处理、银行卡业务、金融外包及离岸外移、研发与培训、管理及综合服务,大力发展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网络构建、通信支持,促进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

在科技商务领域,依托CBD功能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经纪、技术服务等现代科技中介服务,大力发展与研发、生产经营活动相配套的商务服务业;

依托奥运功能区的奥运场馆、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科技馆等展馆资源,大力发展科技会展业。

以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动漫产品开发、生产及播出企业的聚集,大力发展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动漫产业。

加快运行于PC电脑的大型3D网络游戏、运行于智能手机、PDA、PSP的网络游戏企业的聚集,大力发展网络游戏产业。

加快有线传输、地面传输、手机电视运营服务企业的聚集,大力发展传媒技术产业。

加快数字出版及网络出版企业的聚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区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办公室(电子城管委会)的职能。

在“一核、两基地、多发展点”的产业布局中,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合力推进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

完善区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体系及指标体系。

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体系及统计工作机制,把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落实中关村“1+6”政策,加快人才、技术、成果的聚集,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实行重大项目“一企一策”。

凡在朝阳区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具有重大品牌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项目,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分支机构,由区政府确定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政策。

在朝阳区原高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政策。

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企业申请、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的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果。

探索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

积极研究领军人才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政府奖励的政策,积极推进高端人才住房资助计划,为高端人才提供周转性住房。

设立专项资金,实施项目支持、经费资助、培训进修等计划,健全以事业吸引、多种方式服务、多部门统筹的引才聚才机制。

争取更多的国家及北京市创新投入。

鼓励企业承担符合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家级和市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

鼓励科技计划项目、科研资金和创新人才等要素向朝阳区集聚。

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区政府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和管理服务等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

(三)完善招商引资机制

转变招商引资理念。

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提升,从单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采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以商引商、专业招商等多种方式,提高招商效率;

采取蹲点招商、上门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形式,提高招商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