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01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10

2

12

第八章

国债

第九章

政府预算与管理

第十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

总 计

62

72

 

第一章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运行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掌握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概念及表现,重点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的内涵及任务。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3.政府职能;

4.公共财政;

5.民生财政。

教学难点

1.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公共财政

第一节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概述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

(二)市场经济的特征

1.企业经营自主化

2.竞争平等化

3.经济关系市场化

4.经济活动法制化

5.宏观调控间接化

6.经济生活开放化

7.政府职能规范化

二、市场运行机制

(一)价格机制

1.什么是价格机制?

2.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作用有哪些?

(二)供求机制

1.什么是供求机制?

2.引起供求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供求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三)竞争机制

1.什么是竞争机制?

2.竞争机制的作用有哪些?

(四)风险机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重要提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机制结合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它具有双重属性,既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一般属性,又有受社会主义制度制约的特殊属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又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一、市场失灵

(一)公共产品

(二)外部性

(三)垄断

(四)信息失灵

(五)优效品

二、市场缺陷

(一)宏观经济失衡

(二)收入分配不公

(三)经济秩序失范

第三节政府职能与公共财政

一、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二)政府职能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夜警政府”阶段。

第二阶段为“全能政府”阶段。

第三阶段为“有效政府”阶段。

第四阶段为“服务政府”阶段。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1.由原来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2.由控制管理转向服务管理。

3.由原来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

4.由人治转向法治。

政府主要以法律来引导与规范、约束与管理市场经济。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政府职能

1.经济调节职能

2.市场监管职能。

3.社会管理职能。

4.公共服务职能。

(五)“十八大”提出政府职能

1.政府在微观方面的管理职能要弱化,进一步放权给市场,打造服务型政府。

2.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职能要强化,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立社保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要提高,积极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社会公共需要

(一)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提问: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划分

三、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和特征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公共性。

2.非盈利性。

3.法治性。

4.效率性。

5.调控的间接性。

6.职能的有限性。

(二)我国公共财政的使命和任务

1.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2.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

3.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

4.加大收入调节力度

5.转变理财理念和理财原则

第二章财政职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财政职能,尤其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的含义及其各自职能内容、实现机制。

1.财政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

3.收入分配职能;

4.稳定经济职能;

5.监督管理职能。

财政职能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财政职能概述

一、对财政职能的一般认识

西方财政理论: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我国财政理论: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监督管理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它是财政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财政职能的发展变迁

财政职能是财政作为一种现象或事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具有的内在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发挥作用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财政的职能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们对财政职能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财政职能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对财政实践有着重大影响的政策问题。

财政职能是历史的,也是相对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政策针对性。

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我们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管理监督四大职能。

第二节资源配置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一)含义:

广义:

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

狭义:

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目的:

促使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节约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提示:

任何社会,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资源总是稀缺的。

所以,高效地配置资源,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其必要性主要表现:

1.社会公共事务的客观存在。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主要手段。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的直接分配和对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宏观调节。

(一)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二)调节资源在部门之间的配置

(三)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配置

三、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机制

(一)在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科学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合理确定财政收支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实现财政总规模控制和资源的战略性优先配置,提高总体配置和运作效率。

(二)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与结构,优化政府投资性支出的配置效率。

(三)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第三节收入分配职能

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1.初次分配:

一是微观层次的市场分配环节(一般称为初次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是在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内部进行的分配,它以效率为准则,以各种要素的市场价格为依据,按照利益主体为社会提供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的多少进行的。

2.再分配:

宏观层次的

社会分配环节(也可称为再分配)。

由于人们在禀赋、所占有(或继承)资源的多少以及劳动能力、受教育机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就导致由市场决定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果必然会出现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这样,客观上就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第三次分配:

慈善事业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指国家财政以公平和公正为目标,通过其收支活动和政策运用,客观上具有对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拥有的国民收入、社会福利和个人财富发挥直接与间接的再分配和再调节,进而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功能。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一)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二)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三、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机制

(一)通过税收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

(二)通过转移支出增加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三)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四)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四节经济稳定职能

一、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一)充分就业。

(二)物价稳定。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

(一)财政对总需求的影响。

(二)财政对总供给的影响。

(三)财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实现机制

(一)相机抉择政策。

(二)自动稳定器政策。

(三)在总供给方面。

(四)在总需求方面。

第五节管理监督职能

一、财政管理监督职能的含义

二、财政管理监督职能的内容

(一)管理监督宏观经济的运行。

(二)管理监督微观经济的运行,规范经济秩序。

(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

(四)管理监督财政部门自身的工作。

三、财政管理监督职能的实现机制

(一)提高财政管理监督的地位,提高法制化水平。

(二)健全财政管理监督体系。

重点是:

各级人代会对本级政府的预决算进行监督;

财政部门内部对日常业务进行事前、事中监督;

审计部门进行事后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

(三)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

(四)细化预算编制,夯实监督基础。

(五)普及预算知识,提高监督水平。

(六)加强预算监督配套制度建设。

第三章公共支出总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支出的范围及其界定原则、规模;

理解公共支出的一般构成;

掌握公共支出的分类和结构;

熟悉共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和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1.公共支出的范围及其界定原则;

2.公共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和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

3.公共支出的分类和结构;

4.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1.公共支出的范围

2.公共支出的分类和结构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范围

一、界定公共支出范围的原则

(一)私人部门办不到的事情

1.公共物品。

2.市场不完全。

3.经济稳定。

4.社会公平。

(二)私人部门不愿办的事情

1.“公地的悲剧”。

2.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私人部门办不好的事情

1.外部不经济。

2.垄断或规模报酬递增。

(四)相对和发展的原则

二、科学界定政府公共支出范围

(一)政权建设领域。

(二)公益性事业发展领域。

(三)再分配性转移支付领域。

(四)公共投资支出领域。

第二节公共支出的规模

一、公共支出规模的衡量

(一)公共支出规模的含义

(二)公共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若干理论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四)非均衡增长理论

(五)官僚行为增长理论

三、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性因素

1.经济发展要求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体制及分配体制的选择

4.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6.财政收入规模

5.价格水平

(二)政治性因素

1.政府的职能范围

2.国际环境

3.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三)社会性因素

第三节公共支出的结构

一、公共支出结构的含义

(一)从财政分配自身角度分析,

(二)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分析,

公共支出结构建立在一定的公共支出分类之上,只有在一定的支出分类基础上,才能对因此而形成的各项支出数额及其所形成的关系做出分析研究。

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质是各类财政支出的分类组合与配置比例。

研究目的不同,分类组合的标准就不同,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就不同。

二、公共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

(一)国家的职能及政府活动范围

(二)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

(三)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

三、公共支出结构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

(二)按经济分类

(三)按性质分类

(四)按用途分类

四、调整和优化我国公共支出结构

(一)大力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三)加大对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要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社会保障资金,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和支持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3.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

同时,要支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5.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予以支持。

6.积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西互动、东西双赢。

第四节公共支出管理制度

一、部门预算

(一)部门预算的含义

(二)我国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与政府工作计划在时间上的不同步,制约着部门预算推进的进程。

2.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全面。

3.编制政策、资料依据掌握不全不准。

4.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滞后,致使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5.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6.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

7.没有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

(三)部门预算制度的完善

1.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2.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

4.建立健全绩效控制机制

5.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

6.积极实践参与式预算

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的作用和特点

政府采购与一般的采购行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采购活动的政策性。

2.采购对象的广泛性。

3.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4.采购活动的公开性。

5.采购活动的社会责任性。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容

(三)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结构需进一步提高完善

2.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3.集中采购机构设置有待规范

4.监督体制有待加强

(四)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

1.明确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2.完善立法,建立有效的异议、申诉和救济制度,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模式。

3.改进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涉及各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及商业银行的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深层次改革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各方面的阻力较大

2.配套法规跟不上

3.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不够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健全

4.支付资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2)财政授权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3)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完善

1.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级次和范围,实现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所有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2.健全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逐步将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银行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实施动态管理。

3.深化公务卡改革,将改革推进到所有三级和具备条件的三级以下预算单位,扩大结算范围,切实减少公务支出的现金使用。

4.加强用款计划管理,不断提高用款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推进财政授权支付网上银行试点工作。

5.认真做好预算执行细化管理后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申报核定工作。

6.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往来资金、会计核算和资金安全等财务管理工作;

7.完善各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和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并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支付资金。

第五节财政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

一、财政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绩效管理是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科学性、公平性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缓解预算收支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目前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一)法律依据问题。

(二)绩效管理质量问题。

(三)绩效结果应用问题。

(四)绩效管理各环节衔接问题。

(五)会计核算方法问题。

(六)专业人员配备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财政绩效管理模式

完善的财政绩效管理模式应为:

绩效预算—绩效评价—绩效问责—绩效审计四个环节。

(一)绩效预算

(二)绩效评价

(三)绩效问责

(四)绩效审计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本章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转移性购买性支出,理解购买性支出的具体形式:

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支出、财政基础设施投资支出、财政“三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理解购买性支出的必要性,掌握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购买性支出的概念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2.购买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3.财政投资性支出;

4.财政“三农”支出。

1.财政投资性支出;

2.财政“三农”支出;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购买性支出的概念

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就业和分配均有较强的经济影响:

(一)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

(二)对流通的影响

(三)对分配的影响

第二节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含义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二、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内容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

(二)国防支出的内容

第三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和意义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

(一)按部门分类

(二)按用途分类

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

(一)定员定额管理

(二)财务管理

第四节财政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和内容

社会总投资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部门投资两部分。

和非政府部门投资相比较,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

(二)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三)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二、基础设施投资

(一)政府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理论依据

1.基础设施消费中存在外部效益

2.基础设施的生产与消费有着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点

3.基础设施配置涉及社会公平问题

(二)以财政投融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第五节财政“三农”支出

一、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的变化趋势

二、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主要种类

1.支出方面

2.税收方面

(二)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具体内容

1.农业生产支出

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3.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

4.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支出。

三、当前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缺乏宏观性

(二)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三)支持“三农”的资金问题

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支持的主要目标

(二)把农村城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三)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四)完善“三农”财政政策体系

(五)实施“三农”资金整合

第六节财政扶贫支出

一、贫困的定义

二、我国贫困的标准和分类

(一)贫困标准的确定

(二)贫困的分类

三、我国贫困的根源分析

我国贫困地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造成贫困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对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采取相应措施、搞好扶贫工作至关重要。

归纳起来,贫困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二)思想观念陈旧,经济体制滞后

(三)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四)教育落后,人才技术资源匮乏

四、政府扶贫工作的制度创新

(一)确定与国际贫困线接近的贫困人口标准制度

(二)扶贫开发方式转型,从分散扶贫向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