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11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学问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早期核周围出现小脂肪空泡,增大变大空泡挤核至包膜下,似脂

E.g.肝淤血:

小叶中央区淤血缺氧先脂变,长期周边缺氧脂变中央萎缩坏死

磷中毒,小叶周边先脂变,因为代谢活跃更敏感,接触毒物浓度高

♦机制:

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堆积干细胞内不能运转出去

脂肪酸氧化障碍

进入干细胞脂肪酸过多

4坏疽类型及病理特点

干性

湿性

气性(属于湿性)

常见部位

四肢末端

淤血的肢体

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

发生机制

动脉血流受阻

静脉回流正常

动脉受阻静脉淤血

坏死组织含水分多

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产生大量气体

病变特点

干硬黑

腐败轻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湿肿黑绿色

恶臭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特殊的湿性坏疽

坏死组织含大量气体

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感

临床表现

腐败性变化较轻

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十分严重

病情发展迅速

5坏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

坏死组织分解液化经淋巴管小血管吸收或由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基本方式)

2.分离排出:

形成缺损

皮肤粘膜浅表坏死为糜烂

较深的坏死性缺损为溃疡

一端开口于体表面的盲管为窦道

两端开口通透性缺损为瘘管

较大坏死组织溶解经管道排出残留的空腔为空洞

3.机化与纤维包裹:

机化:

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

纤维包裹:

坏死灶较大肉芽组织增生包裹形成纤维组织最终形成瘢痕

4.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未及时清除发生钙盐及其他矿物沉积)

6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区别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形态特征

细胞固缩。

核染色质边集

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完整

膜可发泡出芽

细胞显著肿胀

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

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释放,细胞溶解

生化特征

核酸内切酶活化

半胱氨酸蛋白酶活化

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增高

核酸内切酶无活化

半胱胺酶蛋白酶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无变化

机制

有程序相关基因调控

主动进行(自杀性)

与基因调控无关

被动进行(他杀性)

发生条件

多为生理性

DNA电泳

阶梯状条带

弥散分布的电泳拖带

炎症反应

二、损伤的修复

7肉芽组织的概念、功能

♦概念: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多少不等的炎细胞组成,在创伤表面常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新鲜肉芽

▲功能:

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

3.填补伤口或其他组织缺损

8创伤一二期愈合差异

♦一期:

1.创口小,创缘整齐,创面对合好,创伤组织缺损小,无感染,炎症反应轻

2.表皮再生连接,少量肉芽组织长入创口内

3.愈合后瘢痕小

4.需时短

♦二期:

1.创口大,创缘不整齐,创伤组织缺损大,伴有感染,炎症反应重

2.伤口收缩,表皮再生,大量肉芽组织长入创口并将其填平

3.愈合后瘢痕大

4.需时长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9淤血

♦原因:

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病变:

肉眼观:

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变实暗紫红色

镜下观:

局部细静脉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

8瘀血的主要后果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静脉阻塞发生的速度、部位、淤血持续时间以及侧支循环监理的情况等因素。

1.淤血性水肿和出血(缺血缺氧血管通透性改变)

2.实质细胞变性萎缩和坏死

3.淤血性硬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4.侧支循环不开放

10血栓的形成条件、结局、对机体影响(以下肢静脉为例)

♦形成条件:

1.心血管内膜损伤

a.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b.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血小板活化后反应:

粘附反应释放反应黏集反应

2.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产生涡流(涡流→轴流)等有利于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结局:

1.软化溶解与吸收

2.机化与再通

3.钙化

♦影响:

1.血栓形成对破裂的血管起阻塞裂口和止血作用,这是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不利:

2.阻塞血管:

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3.栓塞:

脱落形成栓子(部分可含细菌→败血性梗死/脓肿)

4.心瓣膜病:

瓣口狭窄/关闭不全

5.出血:

DIC

11各种血栓的常见部位及形态特点

肉眼特点

镜下特点

白色血栓

心瓣膜,动脉内,

延续性血栓头部

灰白色,

表面粗糙、质坚实,

与心血管壁紧密黏连

主要成分:

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

混合血栓

心腔内,动脉内,

延续性血栓体部

质较实,干燥,

呈红白相间条纹状,

与血管壁黏连较紧密

血小板小梁上附有

中性粒细胞与纤维蛋白,

网罗大量红细胞交错排列

红色血栓

静脉内,

延续性血栓尾部

新鲜时,

暗红湿润有弹性,

与血管壁无黏连;

陈旧时,

暗红干燥无弹性,

质脆易碎

纤维素网眼内充满

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

透明血栓

微循环小血管内

肉眼观察不到

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

有少量血小板,呈均质红染状态

12梗死原因

1.血管阻塞(血栓形成动脉栓塞)

2.血管受压闭塞

3.动脉痉挛(冠粥)

4.未建立有效侧支循环

5.局部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和全身血液循环状态

13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区别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病因

动脉阻塞

高度淤血基础上的动脉阻塞

好发器官

肾脾心脏等

肺肠

血供情况

血管吻合支少

双重血供或血管吻合支丰富

肉眼观

灰白色梗死灶内无出血

暗红色梗死灶内明显出血

组织结构

实质性比较致密组织轮廓可见,

周围充血出血带明显

比较疏松,组织轮廓不清,

周围充血出血带不明显

14肺动脉栓塞

♦来源:

下肢深静脉(腘股髂)

♦后果:

1.中小栓子仅阻塞肺动脉少数小分支,一般无明显症状,肺严重淤血,可引起肺出血性梗死

2.大血栓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大分支,较长栓塞左右肺动脉干可引起骑跨行栓塞,呼吸困难发绀休克,严重呼吸衰竭死亡,猝死,肺动脉栓塞症

3.栓子小数目多,右心衰竭,猝死

四、炎症

15炎症的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心肝肾实病变

16炎性渗出的定义及其防御意义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渗出的血浆和细胞成分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

♦防御意义:

1.中和毒素:

稀释中和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

2.消灭病原:

渗出液中含丰富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

3.阻止扩散:

渗出的纤维素交织成网,阻止病原菌的扩散,

有利于白细胞发生吞噬作用

4.免疫产生:

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

有利于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不利影响:

1.压迫和阻塞

2.过多纤维素机化黏连

17脓性炎的类型及特点

表面化脓和积脓

脓肿

蜂窝组织炎

概念

粘膜表面的化脓性炎

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

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部位

黏膜浆膜

内脏(肝、肾、脑)、皮下

皮肤、肌肉、阑尾

化脓菌引起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生血浆凝固酶

使病变局限

溶血性链球菌

产生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

溶解组织

病变

表面形成脓液

深部组织无明显

中性粒细胞浸润

脓腔形成界限清

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组织间隙

病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

结局

脓液狙击在浆膜腔或空腔脏器内(如胆囊、输卵管等)形成积脓

吸收→修复→瘢痕

向表面破溃形成溃疡或窦道、瘘管

吸收消散,

病灶局限形成脓肿,

经淋巴道扩散到淋巴结

 

18肉芽肿性炎

♦定义:

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结节状,境界清楚的病灶--肉芽肿

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基本特征:

结节较小,形态结构(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

♦分类:

感染性肉芽肿----由生物病原体引起

异物性肉芽肿

五、肿瘤

19肿瘤命名为原则

良性肿瘤:

生长部位:

组织来源*瘤E.g.子宫平滑肌瘤

恶性肿瘤:

上皮组织:

组织来源*癌E.g.胃腺癌食管鳞状上皮癌甲乳癌

间叶组织:

组织来源*肉瘤E.g.胃平滑肌肉瘤股骨骨肉瘤

特殊命名:

视网膜母细胞瘤E.g.肌/软骨(良)

精原细胞瘤E.g.黑色素瘤(恶)

白血病恶性畸胎瘤印戒细胞癌癌肉瘤以人名命名

20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肿瘤性质

大多良性肿瘤

大多恶性肿瘤

良性或恶性肿瘤

组织影响

只挤压而不入侵周围组织

浸润破坏周围组织

良性仅向外长,

恶性伴有基底部浸润性生长

病理形态

常呈结节状,

有完整包膜,

常呈树根状,

一般无包膜,

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溃疡状

临床特征

皮下者触诊可被推动

出诊较固定不被推动

好发于体表,

体腔或自然管道表面

手术预后

易手术摘除,

术后不易复发

手术不易切除干净,

术后易复发

良性易切除,

恶性手术后易复发

21肿瘤的扩散方式

1.直接蔓延:

肿瘤细胞连续不断的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神经束衣等侵入和破坏临近正常组织器官并继续生长

2.转移

1)淋巴道转移:

多见于上皮组织起源的癌

过程:

癌细胞侵入淋巴管→癌细胞在淋巴管运行→胸导管入血至血道转移(淋巴结肿大变硬灰白色)

2)血道转移:

多见于建业组织起源的肉瘤(肝肺)

瘤细胞侵入血管→随血液到达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圆形结节状多发境界清)

3)种植性转移:

体腔的恶性肿瘤

瘤组织侵入器官的浆膜面,脱落后种植在其他器官表面形成转移瘤

(多发结节状伴血液性积液)

2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

1.局部压迫和阻塞

2.异常激素分泌

3.出血和继发感染

♦恶性肿瘤:

1.浸润转移

2.发热

3.副肿瘤综合症:

由肿瘤产物异常免疫反应等引起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和相应临床表现

4.恶病质

2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治疗

手术摘除

广泛切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前者有包膜,

同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

常可推动

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

前者无包膜,

同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不易推动,

后者同时伴有浸润性生长

激发改变

很少出血坏死

常有出血坏死溃疡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很少复发

较多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阻塞

较大,出压迫阻塞外还可引起出血合并感染甚至恶病质

24癌和肉瘤区别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

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较少见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

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癌细胞多弥散分布,

实质间质分界不清,

间质内血管分割

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围绕癌巢,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癌细胞表达上皮标记

(细胞角蛋白)

肉瘤细胞表达间叶标记

(波形蛋白)

淋巴道转移为主

血道转移为主

25肺癌扩散方式

1.直接蔓延:

直接侵入纵隔胸膜心包血管等周围组织

2.淋巴道转移:

先转移至肺门淋巴结——纵隔锁骨上腋窝颈部淋巴结

3.晚期血道转移:

肝、脑、肾上腺、骨、肾等器官

26胃癌扩散方式

侵及肝胰腺大网膜等邻近组织

局部淋巴结腹主动脉旁肝门淋巴结等

3.血道转移:

肝肺骨脑

4.种植性转移:

腹腔盆腔脏器双侧卵巢形成转移性黏液癌

(克鲁根勃瘤)

27原发性肝癌扩散方式

肝内延门静脉分支

至肝门,上腹部和腹膜后淋巴结

肺肾上腺脑骨

28子宫颈癌扩散方式

累计整个子宫颈阴道盆腔组织膀胱直肠

子宫颈旁盆腔及腹股沟深部淋巴结

肝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