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865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docx

东山镇调研材料上报

东山镇人民政府关于配合做好2012年曲靖市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调研材料

为认真配合做好2012年曲靖市政府调研工作,全面准确地反映东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根据《宣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配合做好2012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调研工作的通知》(宣政办发〔2011〕29号)文件要求,结合东山镇实际,撰写如下调研材料。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产业发展方面

1.农业方面。

按照“农业稳镇”发展战略,着力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玉米、马铃薯已成为全镇主导产业且初具规模。

全镇建成40000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250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大海子1000亩脱毒马铃薯繁种基地,23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3000亩魔芋生产基地,100亩的牛蒡(大药)特色农产品示范园。

2011年在确保年初下达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实现2543万公斤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创建马铃薯繁种基地和原料加工基地,促进马铃薯生产,以农业发展、良种先行的发展思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广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增产措施,具体如下:

(1)推广马铃薯双垄高墒栽培13000亩,改变过去传统习惯的满天星种植,带动全镇31500亩马铃薯规范化种植,从而提高产量和产值。

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25000亩,其中微型薯20万粒。

最终在严重旱灾持续不断的情况下,产量仍然达到了6307吨(统计站提供)。

(2)推广专用型玉米及特色玉米40000亩,为东山镇的粮食生产起到了顶梁柱作用,产量达11731吨(统计站提供)。

推广玉米地膜覆盖31000亩,其中承办省市玉米高产样板7000亩,为周边的农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在今年春夏旱情突出,盖膜与不盖膜的表现更加显现,盖膜的产量是未盖膜的两倍,有效地提高了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增加了总产量。

(3)调整种植结构,利用生物多样性间套优化种植完成70000亩,其中玉米马铃薯36000亩,玉米套豆4000亩,烤烟套秋薯、早玉米地套种秋薯4000亩,粮饲间作26000亩,既提高了现有土地的生产力,又充分发挥了空行和闲置土地的利用。

(4)在水稻生产上利用冬闲田和保水田推广塑盘旱育摆秧1200亩。

(5)推广以平衡施肥综合配套技术为主的科学施肥28000亩,其中测土配方区域专用肥11900亩。

(6)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全镇种植魔芋3000亩、蔬菜12000亩(其中:

山地蔬菜2000亩)、艽头500亩、百合300亩。

特色产业牛蒡种植2000亩,其中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柳川牛蒡”种植200亩,经测产亩产可达2吨,最高亩产值可达8000余元,为高海拔的农户增收奠定了基础。

(7)引进各种作物品种的试验、示范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加强优化服务意识,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促进农科措施推广。

(8)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项目马铃薯产业示范建设,落实100亩的示范场建设,培育10名科技指导员和100户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户,建设成一支技术过硬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2.工业方面。

东山镇是宣威市重点产煤乡镇之一,辖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1亿吨,全镇22个村委会中有13个村委会有煤,可采煤层共有6层,煤质优良,有主焦煤、肥焦煤,灰分在20%-30%之间,发热量在4000大卡至6000大卡之间,属低硫低磷优质动力煤。

辖区内共有煤矿16对,其中生产矿井14对,新建矿井2对。

经上级资质部门进行生产能力核定14个生产矿井共有生产能力119万吨,2个新建矿井共有生产能力18万吨,但正在建设中,尚未形成生产能力。

全镇围绕“强监管、保安全、建骨干、打基础、兴科技、上水平、抓整合、促发展、活流通、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把握市场动向,坚定不移的推进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煤炭工业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凸显,截至10月底生产原煤47.6万吨,完成年生产任务140万吨的39%。

完成规费777.74万元,完成年任务1969万元的39.5%。

销售原煤3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预计年底可生产原煤60万余吨,可上缴规费1897.28万元,完成率达96%。

2011年工业总产值完成48900万元,同比增幅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5711万元,增幅1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083万元,增幅15%,利润总额96万元,增幅255%,利税总额3172万元,增幅15%;非公经济2011年完成19177万元,增幅16%,上缴税1520万元,同比增幅12%。

3.第三产业方面。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以马场中心集镇为龙头,李家村、法着、瓦路、恰德、赤那河小集镇为载体,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以专业市场、超市、汽车修理、农村流通网点、餐饮服务、运输、通讯、娱乐等为重点,着力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第三产业成为我镇经济的增长点。

(二)城镇化推进方面

1.中心集镇建设方面。

东山镇马场集镇于2002年进行了总体规划,2009年5月又进行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马场集镇中心大街片区道路建设规划,规划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

2009年启动马场集镇建设,截止2011年底共投入1800余万元资金新建一条长1000余米、宽18米的马场集镇中心大街,两侧栽含笑行道树200余株,安装路灯60余盏,投资100余万元对马场集镇烟站至赖石口子路段进行了油路改造,投资100余万元建建兴桥一座,投资80余万元新建2000余平方米的客运站一个,投资100余万元新建945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个,投资311余万元新建3000余平方米的行政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投资173余万元新建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楼一幢,投资13余万元购置垃圾车一辆,按照“先净化、后美化、再提升”的思路,加强马场集镇综合管理,制定《东山镇集镇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强化镇容镇貌综合整治,促进马场集镇真正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提高集镇方便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力推动中心集镇建设。

2.五小集镇建设方面。

以构建“生态、文明、和谐”集镇为目标,完善“马场、瓦路、法着、恰德、李家村”五小集镇功能为突破口,突出规划引领,牢固树立经营小集镇理念,大力发展乡村物流,餐饮服务业,建筑房地产等集镇经济,提升五小集镇市场竞争力,强化中心集镇的辐射带动能力,统筹集镇和村庄,民居与交通等布局,搞好小集镇的规划、硬化、绿化、美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其中恰德小集镇于2001年进行了总体规划,规划区面积0.2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以龙海公路建设为契机,投资200余万元对恰德小集市实施了街面硬化工程,其他附属工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瓦路小集镇于2004年进行了总体规划,规划区面积0.06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借助矿村共建的大好时机,投入1400余万元对瓦路小集镇实施“水、电、路”三通工程,真正做实街面硬化、亮化、实用化工程。

李家村小集镇规划于2002年,规划区面积0.1平方公里,由政府引导,引进企业老板投资140余万元建设李家村农贸市场,引领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规范化。

法着小集镇规划于2002年,规划区面积0.07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由煤矿筹资500余万元对街道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并引导企业职工在街道两侧建房,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公路建设方面。

投资2740万元,主要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投资150余万元按照“绿、通、平、美、安”的标准打造一条养护示范路—清马油路;投资180万元,完成28.1公里的东马公路中修工程;投资960万元,完成岔河桥至瓦路村3公路油路建设;投资1050万元新建一条西出境公路—龙海公路,于2011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400余万元(其中煤矿捐资300万元)修建一条通行政村硬化公路—马场至老营公路,现在进行各项扫尾工作。

投资58万元,对马赤公路、马场大桥东岸路面、清马公路海那村段路面坑塘进行运料铺垫,修复清马公路受损坏的135个安全警示墩、安装公里桩12块,百米桩207块,造防护栏20米,支砌挡墙250立方米;安装东马线警示指示标牌66块,公里桩28块;清理东马线、清马线路肩及排水沟里的杂草、杂物。

2.水利建设方面。

全镇水利资源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山区少、坝区多,在时间上表现出冬春季节少、夏秋季节多的特点。

自2008年以来,投资920余万元完成三湾水库小

(二)型坝体枢纽工程建设,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下闸蓄水。

同时,启动三湾水库管道供水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314.2万元。

2011年投资400余万元启动山林果水库“三通一平”、坝基开挖、坝基浇筑及固结灌浆工程,现完成投资200万元。

今年投资100.4万元完成恰德白家水、镇雄农资综合动态补贴人饮工程项目建设。

自2010年12月启动11个村委会人饮安全项目工程以来,共完成投资261万元,工程于2011年9月完工,解决了5593人4267头大小牲畜饮水问题,其中,学生1102人。

全年完成5件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

一是李家村集镇人饮工程。

总投资10.2万元。

二是马场大岔河至歌可冲门口段田间渠系工程。

总投资29.4万元。

三是恰德白家水村人饮工程。

总投资60.9万元。

四是马场河应急治理工程。

总投资55.7万元。

五是瓦路村委会供水管渠工程。

总投资21.1万元。

全年完成5件重点水利工程勘察设计。

一是沈家河小

(一)型水库勘察设计;二是陈家沟小

(二)型水库规划设计;三是三乐农资综合动态补贴小塘坝建设和三湾水库库尾治理工程设计;四是山林果水库管道供水工程设计;五是山区重点县水利工程恰德白家水农田灌溉工程勘察设计。

3.煤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按照“依法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高效生产”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完善了《东山煤管所工作纪律》、《煤管所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制度》、《煤管所学习制度》、《重大隐患跟踪督促制度》等15个管理制度,全面完善16个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压风系统、防尘供水系统、通信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建设;90%以上的煤矿实现了双回路建设,未完善双回路建设的煤矿配有柴油发电机;辖区内煤矿全面按要求对回风井进行了改造并通过市煤炭工业局进行验收;高瓦斯矿井全面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同时按要求建设了瓦斯抽放系统,对煤矿瓦斯进行抽放治理;支护方式改革工作全面推进,辖区内煤矿大力推广使用工字钢支护、锚喷支护、锚杆支护、砌碹支护等先进支护方式;完成基建技改投资4863万元,落实安措投资3420万元。

(四)民生事业方面

1.教育方面。

东山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2763人,寄宿生2748人;2010年9月成立东山镇中心小学;村完小22所,教学点15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0个),在校学生4864人,寄宿生2120人。

全镇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473人,其中工人24人。

校舍总面积56193平方米,其中小学34366平方米,中学21827平方米。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0余万元新征土地10余亩扩建初级中学运动场(正在实施中);投资50余万元改扩建中心小学学生食堂;投资130万元新建厕所2幢(其中1幢为一底两楼,内部属中心小学使用,临街面作为公厕使用,另一幢为中心学校内部使用);投资18万元架设天桥1座;投资30余万元在初级中学教师住宿区新建厕所1幢;投资200余万元全面完善中小学危房改造扫尾工程及附属工程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对初级中学校园进行净化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电脑128台。

年底,预计投资300万元启动东山中心幼儿园建设,投资60万元对中心小学和马场完小校舍进行改造。

2.保障性住房方面。

截止2011年底,共投资480余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50万元)完成60套廉租住房建设,投资15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60万元)完成300户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修缮加固),投资840余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20万元)完成12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拆除重建)。

3.文化建设方面。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自2009年以来,投资70万元建盖集业务用房、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投资100万元建成集镇文化活动广场,占地4000平方米,投资35万元建成标准化灯光球场一块,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今年以来,以农村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在八大河、三乐、马场村各新建一个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室,一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成一批村级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蓝球场等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全年共完成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264场次的任务,服务农村群众3万余人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

1.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方面。

为深入推进我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全镇社会稳定,镇党委政府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每季度召开1-2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

健全“四个”组织,即成立集中开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解决信访问题联合工作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七项机制”,即信访综合协调机制,责任督办机制,信访信息汇总分析机制,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激励机制,学习培训机制。

2.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方面。

镇党委政府以派出所和村级警务室为依托加强对外来暂住人口的登记、查询、管理、注销等管理工作。

通过公安信息网查询外来暂住人员,核实其是否有违反犯罪行为记录、缓刑、保外就医、假释等重点人员。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方面,首先利用派出所强调对特殊人群的服务职能,免费为特殊人群办理身份证,做到服务上门,全年累计为42户特殊人群免费办理身份证,上门亲自办理21户户口。

其次加强特殊人群的帮扶和稳控工作,并积极引导其遵守社会法律法规。

(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

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好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顺利完成救灾救助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有效的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1.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

结合实际,东山镇印发了《东山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东山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东山镇水库塘坝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东山镇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预案明确了全镇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工作措施、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建立健全了有效的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2.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系统灾情预防与监测由水务、国土等部门组成,民政办负责协助。

一是建立健全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二是积极协调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

三是救灾应急物资的储备及时到位。

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以及应对各种灾害的需要,目前应急储备物资以玉米、棉被和衣物为主,常年有一定数量的储备,适时更新补充,以确保灾害应急期间受灾群众能得到及时救助。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农业方面

1.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差,人均旱涝保收基本农田面积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二是特色农业商品基地建设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少、增收难度仍然很大;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加工量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强,产业经营机制还不健全,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五是农业信息落后,农民掌握信息的渠道少,无法把握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六是没有专门的科技试验示范经费,给试验示范带来一定的难度。

2.对策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抵御灾害能力;二是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三是加大对小型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争取经费保障科技试验的正常运转,增强科技支撑,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业方面

1.存在问题:

一是煤矿的安全基础十分薄弱,安全工作压力大,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规模小、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二是安全投入不足,辖区内煤矿在安全系统建设、系统改造、机械装备和安全设施投入上普遍存在不足,尤其在矿井污水治理系统、综合防尘系统、监控系统联网建设等方面欠账大,凑合生产现象十分突出。

三是职工队伍素质低,多数职工安全知识少、技能低,安全意识不强,整体管理水平低。

特种作业人员流动大、不稳定,数量配备和业务素质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由于人员素质低且配备不足,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矿领导带班和特员跟班不到位的情况,使现场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带病作业现象十分突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监管力量不足,难以监管到位。

监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全部属短期培训人员,监管与服务难以到位。

2.对策与建议:

一是强化以人为本、依法生产、安全生产的理念,以抓煤矿主要负责人思想作风转变为突破口,推动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二是强化法人、矿长的依法生产、安全生产理念,按照管理强矿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各项工作职责提供保证。

三是加强对法人、矿长的管理,重点抓好作风转变,严格外出请销假、带班指挥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强化作业现场的管理,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的煤矿坚决落实重处重罚。

四是加大安全投入的监管力度,确保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三)集镇建设方面

1.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集镇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各级投入不足,集镇管理不够规范,居民素质有待提高,违章建筑严重影响集镇的整体规划;占道经营情况仍然存在,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2.对策与建议:

一是完善集镇发展规划,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才能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服务功能,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宜居环境。

三是强化集镇管理、加大工作力度,理顺集镇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以规范建设、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落实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提高集镇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集镇综合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马路市场、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行为。

五是健全集镇卫生保洁体系。

加强垃圾处理后期运作,进一步完善垃圾清运系统,加强对环卫工人的管理,继续实行分片包干的卫生保洁制度。

(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存在问题:

一是东山是一个产煤大镇,采煤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每年都会有新的缺水人群和干涸的水利工程,现有水资源绝大多数处在深山峡谷之中,取水较为困难。

二是水利投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工程难以发挥最佳效益,基础设施脆弱,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

三是群众的法治意识淡薄,重建轻管的认识突出,因而严重制约了水利产业的发展和工程效益的发挥。

2.对策与建议:

一是继续抓好已建工程的管护工作,加强在建工程的指导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

二是加强对各村委会的领导,强化水利建设意识,认真规划“十二五”水利建设项目。

三是做好山林果水库及管道工程和三湾管道工程建设工作,争取沈家小河水库和陈家沟水库工程立项建设。

四是加大水利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创造良好的水利建设氛围,依法征收各种政策性规费,争取上下联动,全面推进水利建设工作新局面。

(五)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存在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结构、比例、数量问题。

年轻教师偏少,年龄较大的教师偏多,特别是中学尤为突出,缺少研究生,对教研质量的提高影响较大。

三是师德师风问题。

少数教师工作责任不太强,玩性大,师德水平有下滑现象,影响教育教学的提高。

四是教师编制不足,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五是教师科研活动开展较少,论文数量多,质量不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匮乏。

六是东山镇小学校点多面广,给管理和经费的投入带来很大的难度。

七是教育发展缓慢的地方教学设备相对简陋,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八是小学办学点条件仍然十分艰苦,主要表现为无围墙学校有13所,无大门学校有13所,无旗杆学校有11所。

九是教育经费不足。

2.对策与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主要措施:

一是进一步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严禁乱收费,严格执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确保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二是进一步抓好学籍管理,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是结合实际,执行好有关岗位设置的文件精神,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确保竞争上岗顺利进行。

四是结合实际,执行好奖励部分绩效工资,做到优质优酬、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五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抓教育行风建设,坚决制止“三乱”,即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乱补课。

六是加快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确保薄弱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建设全部到位,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达到省规定的基本标准。

七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存在问题:

一是镇村公路管养普遍存在养护资金缺口较大,只治标、没治本,造成镇村道通行能力较低,给小修保养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超限、超载运输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对公路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是交管所工作人员是从各单位抽调来的,无编职缺乏专业知识,工作难度大。

2.对策与建议:

一是增加镇、村道路管养经费。

二是责成有关部门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确保公路的使用年限。

三是建立一支有编职、懂技术的专业队伍。

(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

1.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保障任务重。

二是投保资金少,保障水平低,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三是保障覆盖面窄。

据统计,至今年10月东山镇享有养老金的农民、五保户和低保人数只占农村劳动者的10.6%。

四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特别是小农意识的制约,当前农民对加入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

2.对策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脆弱的环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如管理体制、资金筹集和使用、保障项目的标准和待遇以及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

四是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八)抗灾救灾体系建设方面

1.存在问题:

一是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减灾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二是抗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我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常年需要储备大批救灾物资应急,但至今没有救灾物资专用储备仓库。

三是基层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不够完善,应急通信、指挥和交通装备水平落后。

四是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单一。

五是社会公众防灾救灾意识较薄弱。

2.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抗灾救灾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二是加大抗灾救灾投入力度,适当提高灾害救助标准,完善救灾补助项目,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专用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强救灾救济面向社会的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捐赠工作,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四是调整民政抗灾救灾工作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