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296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1.docx

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指导大纲1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

课程代码:

Byh15-Byh16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

10

学时数:

160学时

适用专业:

护理学类专业

先行课:

公共基础必修课、医学基础必修课、护理学专业必修课、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必修课

后续课:

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奠基性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技能,发挥内科护理特有的职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的目的,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

其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随着护理实践的范畴从病人向所有人,从个体向群体,从医院向社区扩展,内科护理学就与各门临床课程,如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课程基本要求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专业课,既要以普通的医学原理作为内科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护理对象的特殊情况,采取恰当的评估手段和护理措施。

因此,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学生应重点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要点;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了解内科护理中各系统的专科操作及其护理。

2.能力要求:

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并分析,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同时,根据护理对象的主要护理诊断能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判断病情变化,分析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3.素质要求:

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同情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勇于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护理程序内容及作用,护理诊断的概念及组成。

2.健康的有关概念。

【熟悉】

1.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2.成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了解】

1.内科护理学的范围、结构和内容。

2.内科护理学的进展。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成人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内科护理学概述

(二)内科护理学与护理专业实践的发展

(三)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了解】上下呼吸道的定义。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2.肺功能检查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3.正确留取痰标本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

0.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二)护理评估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依据。

【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概念,大咯血所致窒息的临床表现、易发因素及处理措施。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及其病因。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促进有效排痰的物理治疗措施的主要适应症、方法及注意事项。

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分型、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3.大咯血所致窒息的临床表现、易发因素及处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0.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咳嗽与咳痰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三)咯血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

2.肺炎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3.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熟悉】1.肺炎的治疗原则与健康指导。

2.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其他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了解】1.肺炎的分类及区别与联系。

2.各型肺炎的易感因素。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

2.肺炎病人经抗生素治疗后效果的评价。

3.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4.其他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5.肺炎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体温过高、潜在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肺炎概述(病因与分类、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与依据)

(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病因和发生机制、易感人群、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三)葡萄球菌肺炎(病因和发生机制、易感人群、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四)其它肺炎(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肺结核的病因、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源、临床表现、以及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2.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熟悉】全程督导化疗的概念,常用抗结核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了解】1.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分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染性的判断及其发生与发展、临床表现与健康指导。

2.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3.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4.肺结核化疗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的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5.肺结核病人大咯血的护理措施。

6.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类及其特点)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知识缺乏、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配合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

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支气管哮喘的概念、临床表现以及健康指导。

2.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依据。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治疗要点、分期和分级。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典型临床特点、分期与分级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结果判断。

2.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

3.支气管舒张剂的作用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

4.气体交换受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5.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避免诱因和病情自我检测。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分期与分级)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知识缺乏、气体交换受损包括配合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避免诱因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

2.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治疗要点、分期和分级。

【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典型临床特点、病程分期与严重程度分级以及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结果判断。

2.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气体交换受损”和“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3.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饮食护理、长期家庭氧疗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三个概念、特点及其关系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分期与分级)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包括配合治疗及其护理、清理呼吸道无效、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健康指导(避免危险因素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要点和健康指导。

【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期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3.控制心衰的治疗与常规心衰治疗的区别。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体液过多”的护理措施。

5.肺性脑病的观察和护理。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各期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体液过多、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

(四)健康指导(避免危险因素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病例分类、辅助检查结果及健康指导。

【了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要点。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化学药物治疗。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期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所致“恐惧”的护理措施及疼痛护理和饮食护理。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病理和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恐惧、疼痛、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健康指导(疾病预防指导与心理指导)

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1.呼吸衰竭有关概念、分类、辅助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治疗要点和健康指导。

2.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类的临床判断标准及其氧疗护理。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2.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氧疗护理和配合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避免危险因素指导与康复指导)

备注:

本章总学时32学时,理论26学时,见习4学时,自学2学时。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脏的传导系统与血液供应。

2.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身体评估、辅助检查评估。

三、教学时数:

0.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护理评估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原因、特点和护理。

【熟悉】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晕厥的原因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和护理。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

3.几种常见胸痛的特点比较。

4.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的概念。

三、教学时数:

0.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二)心源性水肿、心悸、胸痛、心源性晕厥

心力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2.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抢救配合与护理。

【熟悉】1.心力衰竭的概念、基本原因和诱因。

2.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3.心功能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内容。

4.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要点。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因和诱因、发生机制、药物治疗

及其护理。

2.慢性左、右心衰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健康指导。

3.心功能分级及根据其制定活动计划。

4.心力衰竭分期和6分钟步行试验。

5.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抢救配合与护理。

三、教学时数:

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流行病学)

(二)慢性心力衰竭

(三)急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2.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熟悉】1.心律失常及常见心律失常的概念。

2.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要点。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律失常及常见心律失常的概念、发病机制。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心

电图特点及其治疗要点。

3.心律失常病人的用药护理、心电监护和抢救配合。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和分类

(二)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心室的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评估

(三)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四)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

心脏瓣膜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脏瓣膜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熟悉】1.心脏瓣膜病和风心病的概念。

2.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

现与其相互关系。

【了解】心脏瓣膜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脏瓣膜病和风心病的概念。

2.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现与其相

互关系。

3.心脏瓣膜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健

康指导。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四)心脏瓣膜病病人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概念。

2.心绞痛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

4.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原则。

【熟悉】1.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诊疗要

点。

【了解】1.冠心病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概念。

2.心绞痛的常见诱因、典型的临床表现、发作时的处理要

点及其健康指导。

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疗要点及救

治配合与护理。

4.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原则。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临床分型)

(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三)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四)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原则

原发性高血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要点。

2.高血压(亚)急症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3.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2.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并发症及其高血

压急症)、诊断标准和心血管风险分层,以及对病人的护理

措施和健康教育。

3.原发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及降压药的种类、作用特点、

临床选择与应用原则。

4.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原则及要点。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定义、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

查和心血管风险分层)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有受伤的危险、潜

在并发症:

高血压急症、非药物治疗与降压药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

备注:

本章总学时30学时,理论24学时,见习4学时,自学2学时。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1.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

2.消化系统的护理评估内容。

【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胃泌酸腺的组成、小肠分段及各自的生理功能。

2.肝脏和胰腺外分泌的主要生理功能。

3.身体评估中腹部检查的评估内容。

4.各种粪便检查标本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5.各种血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6.胃肠影像学检查的术前准备。

三、教学时数:

0.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护理评估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

【熟悉】便秘、黄疸、呕血与黑便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呕血与黑便的病因和临床表

现特点。

2.腹痛、有体液不足的危险的相应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0.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恶心与呕吐、腹痛、腹泻

(二)便秘、黄疸、呕血与黑便

胃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1.急、慢性胃炎的概念。

2.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病人的临床表现。

【了解】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及胃镜检查

的临床意义和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急性胃炎种类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2.非甾体类消炎药、乙醇和急性应激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

炎的关系。

3.幽门螺杆菌和自身免疫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机制。

4.不同种类的慢性胃炎病理改变特点。

5.慢性胃炎消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原则。

三、教学时数:

1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流行病学)

(二)急性胃炎

(三)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熟悉】1.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和并发症。

2.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特点。

【了解】消化性溃疡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和药物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

2.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特点。

3.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4.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疼痛、饮食护理和配合治疗及护理。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疼痛:

腹痛、营养

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配合治疗及护理)

(三)健康指导

肝硬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关系。

2.肝硬化并发出血症状的相关因素。

3.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意义及其临床特点。

4.腹水形成的原因。

5.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6.大量腹水的治疗和护理及饮食原则和护理。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病理特点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

低于机

体需要量、体液过多、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

肝性脑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肝性脑病的定义、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

3.肝性脑病避免诱因和饮食护理。

4.肝性脑病的降氨药物治疗及其注意事项。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

低于机

体需要量、意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

急性胰腺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性胰腺炎定义及病人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分型及特点、辅助检查的临床

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胆道系统疾病及酗酒和暴饮暴食引起急性胰腺炎机制。

2.急性胰腺炎的病理临床分型及特点。

3.急性胰腺炎腹痛的机制。

4.重症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及形成原因。

5.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升高的时间及检查的临床意义。

6.急性胰腺炎治疗要点及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措施。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疼痛:

腹痛、潜在

并发症:

低血容量性休克、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和预后

上消化道出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概念和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要点和健康指导。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2.出血原因、出血量及速度与临床表现关系。

3.上消化道出血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4.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过程、主要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和病情监测。

5.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出血的特殊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潜在并发症:

血容

量不足、活动无耐力、有受伤的危险、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和预后

备注:

本章总学时20学时,理论16学时,见习4学时。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1.肾脏的生理功能。

2.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

【了解】肾脏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肾小球滤过膜及其作用和影响其滤过功能的影响因素。

2.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3.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4.各种尿标本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5.内生肌酐清除率和浓缩稀释试验测定前准备。

三、教学时数:

0.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肾脏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护理评估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